27.第六章 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八节
实验室检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精品课程 2008年11月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杆状>5%、见于感染、
类白反应、白血病)
首页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五叶>3%,见于巨幼
上页
贫、抗代谢药物,感染恢复期)
下页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精品课程 2008年11月
(2)出血时间测定(BT)
【参考值】 Duke法:1~3min,>4min为异常。
首页
【临床意义】
上页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下页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ITP);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3.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DIC;
4.血管壁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血的形态学分类,见表。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精品课程 2008年11月
(4)红细胞沉降率(ESR)
【原理】 首页 红细胞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影响因素有: 上页红细胞聚集、大分子蛋白质 、白蛋白、脂类物质 下页【参考值】
男 0~15mm/ln 女 0~20mm/ln 【临床意义】
1.生理性:12岁儿童、月经期、妊娠、 老年人、高原地区
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心肺疾病 某些肿瘤或肾疾患 ★原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精品课程 2008年11月
【临床意义】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首页 (1)生理性减少:
上页
婴儿、<15岁儿童、中晚期妊娠、老年人
下页 (2)病理性减少:各种原因的贫血
实验室检查(全套课件113P)

●病理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因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外伤、烧伤、手术、 心梗、急性溶血
③急性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 药中毒、铅、汞中毒等 ⑤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12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感染性疾病(病毒、某些 G- 杆菌如结核伤寒、 某些原虫如疟疾) ②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缺、恶组)
38
血十八项自动分析仪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LY% 淋巴细胞比例 MO% 单核细胞比例 GR% 中性细胞比例 LY MO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40.7 5.9 53.4 2.4 0.3
% % % 109/L 109/L
20.0---40.0 3.0—9.0 50.0----75.0
GR
EO
中性细胞
嗜酸细胞
22
3、 红细胞的其他检验
(1)网织红细胞计数
(2)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3)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4)红细胞沉降率(ESR)
23
(1)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百分数 绝对值 成人0.5%~1.5%,平均1% (24~84)×109/L
【临床意义】 ●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3.1
0.7
109/L
109/L
39
第二节
内容: 一、尿液一般检查
尿液检查
1、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检查
3、化学检查
4、尿沉渣检查
二、尿液其他检查(自学)
40
一、尿液一般检查
1、标本采集
①晨尿(15ml以上)
②细菌培养时需外阴消毒,取中段尿
常用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详解演示文稿

3、最好留取中段尿。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
染,所以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 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5、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 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 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
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
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
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
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 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 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 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 等。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 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 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 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 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 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 变活动。
第十一页,共37页。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 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 ) 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 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第十二页,共37页。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嗜中性粒细胞占50%~70% • 淋巴细胞占20%~40% • 单核细胞占3%~8% • 嗜酸性粒细胞占1%~5% • 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1%
运动康复专业《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诊断学基础》,李焕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1版(二)参考书目1.《诊断学》,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3.《临床诊断学》,欧阳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4.《临床心电图学》,黄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5.《诊断学基础》,姚鸿恩、张玉芹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6.《诊断学见习指导》,徐新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四)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诊断学》是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课程。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应教会学生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逐步使学生具备独立编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框架构成。
扎实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核心知识,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基础核心知识,并加以应用。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能够运用一定的工具性的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查阅最新的康复专业知识,掌握前沿动态。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2】课程目标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服务对象的信任感,通过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管理等专业课程提高沟通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6沟通交流6.1】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诊断学的概念、学习内容。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二、血液的一般检查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项目 参考值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至2岁婴儿: 11-12×109/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 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 常见于各种贫血
(2)、核右移:
N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称之。常伴有 WBC减低。缺乏造血物质、DNA减低或 BM造血功能减退。
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生贫血, 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炎症恢复期。疾 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 良。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 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 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 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 【参考值】 • 成人:(4~10)109/L, • 新生儿:(15~20)109/L, • 6月~2岁:(11~12)109/L • 【临床意义】 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相关 性,意义差不多。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
•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
Hb
RBC
增多与减少的意义Hb
WBC
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 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 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 及某些血液病等。
第6章 常用实室检查

中 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
第
细
急性感染
2
节
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大出血
血 液
急性中毒
检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急性溶血
查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5:56
第
6
临床意义
章
生理性增多
常 用
中性粒细胞增多
实 验
病理性增多
室
检 查
中 中性粒细胞减少 性
室 检
116/78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
查
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第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2.3×1012/L,血红蛋白测定75g/L,白
2
细胞总数7.2×10 9/L,血小板计数210×10 9/L,红细胞比积0.34,
节
MCV <80fl,MCH<27pg,MCHC<32%。
15:56
(二) 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容器 2.避免污染 3.送检时间 4.标本种类
(1)晨尿 (2)随机尿
(3)定时尿
15:56
(4)清洁中段尿
5.尿液标本保存 (1)冷藏 (2)化学法
15:56
(三)、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标本来源 2.容器 3.标本量 4.温度 5.避免干扰因素 6.送检时间
节
数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血
液
检
查
第 三、血液的其它检测
6
章
常
用 实
(一) 贫血性疾病检查
验
室
检
查
(二)出血性疾病检测
常用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精品ppt
12
4.常用肾功能测定
(1)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80-120ml/min 临床意义:①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②评估肾 功能,11-20ml/min为早期肾功能不全,低于 6-10ml/min为晚期肾功能不全,低于5ml/min 为终末期肾功能不全;③指导治疗护理,内生 肌酐清除率<30-40ml/min应限制蛋白摄入,相 当于10ml/min应进行人工透析治疗。
常用实验室检查
精品ppt
1
摘要
1.血液检查 2.尿液检查 3.粪便检查 4.常用肾功能测定 5.常用肝功能检查 6.其他生化检查
精品ppt
2
1.血液检查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①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4.0- 5.5) ×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 (5.0-7.0)×1012/L。血红蛋白正常值如下。网 织红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血红蛋白测定:成年男性120-160g/L,成
年女性llO-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
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
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
过早等。
精品ppt
3
(2)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①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O.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第六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掌握 实验室常用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
熟悉
重要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实验室其他检查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学习内容
• 血液检查 • 尿液检查 • 粪便检查 • 常用肾功能检查 • 常用肝功能检查 •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
一、血 液 检 查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和采血管
静脉采血
注血标本法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 注意防止污染。一般采血5ml。
同时抽取不同种类血标本,应 注意注入顺序(培养瓶→抗凝 管→干燥管)
1、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的检查;(抗凝) 血清:临床生化和免疫学检查;(不抗)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的检查。(抗凝) 2.采血的部位 (1)静脉采血(普通检查) (2)毛细血管采血 (<1ml) (3)动脉采血 (血气检查) 3 .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 空腹采取的标本 (2)特定时间采血 e.g:血清肌酐清除率 (3)急诊采血
(一)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测定(Hb) 二)白细胞计数(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1.正常值
• 成年男性: • 红细胞计数:(4.0~5.5)×1012/L;
血红蛋白: 120~160g/L。
• 成年女性: • 红细胞计数:(3.5~5.0)×1012/L;
血红蛋白:110~150g/L。
• 新生儿: • 红细胞计数:(6.0~7.0)×1012/L;
血红蛋白:170~200g/L。
2.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血清脂质检查
3.临床意义 HDL-C降低:
是血清中颗粒密度最大的一组脂蛋白,主要作用是将肝以外组 织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进行分解代谢。HDL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 子。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 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HDL与TG成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 成负相关,HDL水平低的个体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大,HDL水平高的个体 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小,故HDL可用于评价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精品课件
二、血清脂质检查
2.参考范围 (见下表)
合适范围
中国血脂分层标准[(mmol/L(mg/dl)]
边缘升高
异常升高或降低
TC
<5.18(200) 5.18〜6.18(200〜239) ≥6.19(240)
TG
<1.76(150) 1.76〜2.16(150〜199) >2.27(200)
LDL-C
3.临床意义 (1) 用于糖尿病的诊断:①具有糖尿病症状,FPG≥7.0mmol/L或OGTT 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②无糖尿病症状,需要两次 异常血糖值证实。 (2)糖耐量减低:2h PG≥7.8mmol/L, <11.1mmol/L称为糖耐量减低。 (3)糖耐量增高:空腹血糖降低,服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h PG仍处于低水 平,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3.临床意义 (1)FBG降低:
1)生理性降低:见于饥饿或者剧烈运动。 2)病理性降低:①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②对抗 胰岛素的激素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 功能减退等;③严重肝病病人,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④消耗性疾病,如 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等;⑤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 杨酸、饮酒等;⑥特发性低血糖。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用以了解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葡萄糖负荷试验。正常人一次口服75 g葡萄糖粉,血糖浓度仅仅略升高,且2小时后即恢复正常。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3.临床意义 (1)FBG增高:FBG过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为空腹血糖调节 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FBG 增高超过7.0 mmo/L,称为 高糖血症。①糖尿病是造成血糖升高最常见的原因;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和胰高血糖素瘤等;③应激性高 血糖: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 急性脑血管病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泼尼松等;⑤ 肝和胰腺疾病: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⑥其他:如高糖饮 食、剧烈运动、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和缺氧等。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血糖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标本不同其检 测结果也不同。常采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检测结果判断糖代谢的情况,诊 断其他与糖代谢紊乱有关的疾病,是目前诊断代 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
精品课件
第五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常用血生化检查(第八节)
赵冬艳 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 掌握电解质、脂质和脂蛋白、血糖及其代谢产物 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学会电解质、脂质和脂蛋白、血糖及其代谢产物 的标本采集方法。
精品课件
常用血生化检查
常用血生化 检查
一、血糖检测 二、血清脂质检查 三、血清电解质检查 四、相关护理诊断
<3.37(130) 3.37〜4.13(130〜159) ≥4.14(160)
HDL-C
>1.04(40)
精品课件
升高≥1.55(60),降低<1.04(40)
二、血清脂质检查
3.临床意义 血脂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 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 肌梗死、脑卒中等。 LDL-C 降低:LDL-C为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其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成正 相关,LDL-C在总胆固醇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 病的危险性也越大。
2. 参考范围:①FPG 3.9〜6.1 mmol/Ll; ②口服葡萄糖后30〜1 h,血糖达高峰(一般为7.8〜9.0
mmo/L),峰值<11.l mmol/L; ③2h血糖(2hPG) <7.8 mmol/L; ④3h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⑤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1.标本采集 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口服溶于 250〜300 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糖水在5分钟之内服完。从服糖第 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在 前臂采血测血糖。黄色或红色管帽的真空采血试管。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精品课件
二、血清脂质检查
血清脂质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 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血清脂质 检测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精品课件
二、血清脂质检查
1.标本采集 素食或低脂饮食3天 黄色、红色或绿色管帽真空采血试管 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
一、血糖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1.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静脉血,黄色或红色管 帽的真空采血试管。采血前8小时内禁止饮食,禁 烟,避免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标本应避免溶血, 立即送检。 2.参考范围 葡萄糖氧化酶法 :3.9〜6.1 mmol/L。
精品课件
一、血糖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3.临床意义 (1)FBG增高:FBG过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称为空腹血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FBG增高超过7.0 mmo/L,称为高糖血症。 (2)FBC降低: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糖 尿病病人血糖值≤3.9 mmo/L即可诊断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