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毅平_炒股后暴富(看看他当时的心态)
学禅终成缠所有帖子总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013年4月12日小级别背驰买卖:刚从600673东阳光铝中退出,一个交易日10%下午2点半以后,在小级别背驰的情况下买入600673东阳光铝4月15日周一8.00元全部退出,打了一个闪电战,颇有收获6万多元到手了,就紧紧的一个交易日,缠师的伟大再次体现,谢谢禅师!看看它的30分钟图禅师云:技术不好的,宁可卖早,也不卖晚多学习缠论的思维,不是文字,文字谁都会读,但是思想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2013年4月15日个股分析一个月涨幅60%(002456欧菲光),再现第三类买点的巨大威力小小的一个第三类买点,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涨幅超过60%,缠师的精妙体现的淋漓尽致!2013年4月16日下图即为日线、30分钟、5分钟三种情况的K线走势,自己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走势必完美,区间套,中枢,级别,节奏都要配合好,才可以精确找到买点2013年4月16日600486扬农化工,这个状态,要是下午就可以坚决买进了可惜现在是上午,大盘又不是很好,只能看着,因为没有T+0.你买了可能出不掉,但是有可能就一飞冲天了9:569:58真开始猛了这要是在下午2点半以后出现,那买入后,第二天肯定可以出掉获利,其实炒股就是如此简单,但是,你要有耐心和胆量,最重要的是需要智慧10:10小级别中枢形成,下面等待第三类买卖点的出现11:2813:25看大一点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形成14:02继续关注第三类卖点是否形成,还是演变成更大级别的中枢14:12第三类卖点没有形成,形成了大一点级别的中枢扩展缠师说过,人人是佛,任何人都可以得道,只有智慧加勤奋,你就会有所回报2013年4月16日上证指数早上出现买点,自己参悟14:1714:292013年4月16日14:40 请各位参一参这是哪类买点2013年4月16日昨天(2013年4月15日)下午2点以后买入的一只股票,现在账面利润将近10%,等待明天是否有卖点,没有卖点就持有4月17日集合竞价先扔了17元。
九个民间炒股高手的实战经验(收益翻30倍以上)之欧阳治创编

九个民间炒股高手的实战经验(收益翻30倍以上)在生活中,他们只是凡人。
但在股市中,他们却是达人。
各种风格都有:短线、中长线、价值、不关心基本面的数量模型操作,等等不一而足。
相同的是他们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这里面有些钱你是赚不了的,有些钱你是能赚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思路,找到自己可以赚钱的一种方式,不是每一种钱你都能赚。
”炒股高手,40岁就毅然“退休”的国企职员。
拥有20年股龄的他,将女儿6000元的压岁钱在两年内增长至18万元。
炒股高手,习惯用“大黑牛”称呼自己。
进入证券业16年的他,说自己的强项是捕捉涨停股。
炒股高手,借钱入市的下岗女工。
从最初的3500元到现在的千万家产,她坚持高抛低吸、长线持有。
炒股高手,在读的大四学生。
身为80后,不爱游戏,爱K线。
他的最佳策略是捕捉强势股的二次启动。
炒股高手,10岁就开始炒股的“复旦股神”。
被套也要耐心等解套,不获利5%不离场。
还有只用自己模型炒股的炒股高手,高喊“脚踢巴菲特、拳打索罗斯”的炒股高手,被朋友“设计”骗入股市的炒股高手,信奉炒股“要听党的话”的储心洁。
本期理财一周报呈现的是来自第一财经“股市天天向上”节目9位参赛选手的股海轶事。
◆“一剑封喉”炒股高手:明年七月可能有机会姓名:炒股高手年龄:40岁股龄:20年职业:家族企业投资理财操作守则:风格以中线为主,首选资源股。
K线代表时间周期,趋势看成交量。
对政策非常敏感。
炒股高手,一个曾经在股市中狂妄过,又栽过大跟头的男人。
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后,炒股高手对股市的投资理财有了新的看法——炒股对他来说是兴趣、是投资,可长期关注,但没事,还是请离股市远一点,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炒股高手的霸气与自信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1992年,炒股高手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父亲便交给他8000元做投资。
刚开始,他跟着父亲学习炒股,收益丰厚,这让他尝到了甜头,他的胆量也开始大了起来。
1994年,他经历了入市的第一次投资失败,短短5分钟时间里,净亏100万元。
相信A股价值从深度套牢到暴赚100万的传奇故事

相信A股价值从深度套牢到暴赚100万的传奇故事上次说了自己误打误撞用5万赚了150万的炒A股运气故事。
今天来说个更加传奇的真实实例。
2005年市场进入最残酷的熊市下跌时间。
遍地都是腰斩再腰斩的个股,但有一只个股却能横盘震荡,不时还会拉个涨停板。
股性十分活跃。
这只股当时叫都市股份,600837,现在叫海通证券。
都市股份当时的上海农工商集团的公司好象是。
在弱市中不跌反涨的反常表现,引起了研究主力资金庄家等复杂事情的我的注意。
一段时间的跟踪发现,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牛股。
但那时才入股市不到3年,根本不敢断定是不是真牛股。
碰巧当时经常在一起的一位股友,手中的种种个股,总是不断的下跌,不断的割肉。
最后近于绝望。
俺那时年少无知,不住的对周边的股民朋友热情提示都市可能是大牛股的说法。
这位当老师的朋友,估计当时也是赌红了眼,终于在一个下午把手中仅的25万资金全买进了都市股份600837.也是巧合,当天晚上就停盘了,这一停就是一年多。
这期间这位股友不断的打探消息,不知问了我多少次。
A股,有时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接下来的2016年大牛市行情,个股都是一路高涨。
600837都市股份竟然来了天大的利好海通证券借壳。
复盘后,这股一口气儿涨了15个涨停板。
运气来了真是挡不住,就这样在一轮牛市中,我的这位股友就稀里糊涂的赚了100多万。
事后他笑谈,不明不白的做了回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最后竟然也赚了100多万,不如那些个股神差。
A股,是最好的市场,也是最坏的市场,关键看个人怎样去把握,相信国运,做多优质个股,时间真的会成就财富梦想。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K线”人生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K线”人生作者:王海建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1年第07期当一个人的绰号比其真名更有知名度时,至少说明一点:绰号起得深入人心。
杨百万,本名杨怀定,2021年6月13日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享年71岁。
杨怀定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通过买卖国库券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又以职业股民身份进入股市,赶上了A股诞生初期的那轮大牛市,他又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第三个100万……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还被国外媒体报道。
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的离世,在股市不开的日子里鲜有动静的微信股票群里,引起了一阵讨论。
其中,叹息他早逝的留言不少。
的确,71岁,在这个年代,是早了一点。
对比不同时期杨百万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可以明确感受到,这几年,廉颇老矣。
更多的人,是怀念。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和他的资本传奇凡是有些资历的股民一定会听说过“杨百万”这个名字。
虽然这些年,他的曝光度已经赶不上那些年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明星基金经理、明星投资大佬,但在那个机构投资者还不占主流的“草莽时代”,杨百万,凭借着其对政策、市场的敏锐嗅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人物。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上海人,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
1988年,杨怀定从工厂主动辞职下岗,而在辞职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仓库管理员,虽然薪水不高,但还算有一个铁饭碗。
在辞职之后,他随即开始以散户身份涉足异地国债交易,很快便从中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第一个100万。
在那个“万元户”都比较稀缺年代,100万对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于是,杨怀定化身为“杨百万”在当时成为成功人士的一种代表。
而杨百万所赚的这第一桶金和我国资本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蹒跚起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八年狂赚1000倍!中国敢死队幕后人物揭秘

八年狂赚1000倍!中国敢死队幕后人物揭秘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隐匿在龙虎榜游资席位之中,风格彪悍,手法诡异,善造妖股。
他们纪律严明,一击不中,壮士断腕,胜率极高,曾缔造“八年一万倍”的神话。
散户对他们既爱又恨,既崇拜又唾弃。
徐翔之后,一批80后新生代涨停板敢死队崛起。
神话背后:银河绍兴路“赵老哥”八年一万倍,听起来像神话更像笑话,唯独不像实话。
但这确确实实是以银河证券绍兴证券营业部为大本营的天才股神“赵老哥”的真实战绩。
“赵老哥”真名赵强,出生于1987年,毕业于杭州某财经大学。
2007年,赵强以来自父母的10万资金入市,到2015年4月翻了1万倍,达到10亿元级别。
券商人士表示,游资跟营业部的关系都很好,基本都会有融资操作。
如果他们有要求,券商基本会破例给他们更高的融资比例。
赵强能在熊市里实现翻倍收益,那么在过去的半年多牛市里,一个月翻倍并不困难,如果碰到中国中铁(601390)、暴风科技这样的强势股,十来天就可以翻倍。
因此,8年翻万倍,基本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业绩。
赵强在淘股吧寥寥数文中,曾谈到“切记别做自己模式外的操作,因为去年因为这个损失不少。
”由此可见,赵强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易模式,其操作是有迹可循的。
于是,许多涨停板“拥趸”便潜心研究了其在龙虎榜上的动作,总结了其涨停板经典战法。
“超短线打板里面有一条比较出名的规则‘有三必有五’,即三连板的个股之后逢低进,后面大概率能有高点出来。
三连板之后的第四日都不是一个卖出的点,要卖第五天是一个最好的卖点。
赵的做法是低点建仓,三连板后第四天高开依然不做卖出,反而继续加仓,然后在第五、六个涨停板出现的鼎盛时期毫不犹豫的清仓。
”一位熟悉赵强手法的投资者表示。
他总结道:涨停板有三必有五,有五必有七。
当一只强势股从阶段底部启动后,如果连续收出三个涨停板时,由于惯性冲力,一般还有1至2个涨停板(或者连续接近10%—20%的涨幅),就像核反应裂变一般,会有连锁反应。
交易随笔:做交易如何面对盈利回吐而泰然自若?

趣交易2023-11-2319:57关注做交易如何面对盈利回吐而泰然自若?大家做交易的时候都应当有过这样不得劲儿的经历吧?今天刚开始操作的时候很顺,轻轻松松赚了一万块,本想着乘胜追击,结果,到手的一万利润却大幅回吐,到了收盘,原本赚的一万收益只剩下了四五千,更甚者,还有可能倒赔了一些钱。
心里这个悔啊,无法言表。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后又失去!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锚点效应。
它的意思是指:人们对某件事做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第一信息的支配。
你上来就赚到的一万就是锚点,然后你拿之后赚的四五千跟一万比,心里就会严重失衡。
如果没有赚一万这个锚点,一天赚了四五千本身就是挺快乐的事,但因为有了一万这个锚点,自己的情绪却变得非常差了。
在商业上,锚点效应运用的很多。
一千多一瓶的五粮液贵吗?单看来说,的确不便宜。
但若跟三千块一瓶的茅台比呢?此时一千块钱的酒钱是不是就显得容易接受了?为什么现在五粮液、泸州老窖以及汾酒的高端酒都不断提价?就是因为有三千块的茅台在那映衬着。
相比茅台的三千,他们一千多的价格也就不显得贵了。
历史上茅台的股价最低跌到二十多元的时候,其实当时市场没啥人买的它家股票的,原因很简单,那时超过15元的股价就可以称之为是高价股了,二三块三五块股价的好股票遍地都是。
那时股民们手中的钱也少,都不爱买高价股也不敢买高价股,因为经常发生十几块几十块钱的股票跌到几块钱的事,所以,那个历史年代,投资者都非常惧怕高价股。
15元就是高价股了,茅台那时20多元的股价咋可能有人买!但现在呢?出现两千多块钱一股的茅台,其他几百块钱的股价还算贵吗?开盘后赚了一万,其实此时的一万就成为了投资者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将会影响你一天,这一万彻底把你锚住了!除非你停止操作收工不看盘了,否则后边继续操作的话,只要收益变得低于一万,你的心里都会异常烦躁。
你始终无法摆脱那一万块钱曾带给你的愉悦,而且会一直会拿减少的盈利去跟一万的盈利做比较!如果我们没有上来就赚一万,而是上来只赚了五千呢?那肯定是会很高兴的,一天的时间赚回来了一个月的工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得劲儿的一件事。
贪官毁了女股神?

写真6 官员遇到女股神“魏主任,您是大名鼎鼎的专家型领导,认识您很荣幸,以后我们公司还请您多多关照了。
”2009年12月的一天,在重庆市一家大酒店里,一位气质不凡的美女频频向坐在主客位上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敬酒,一边笑意盈盈地奉承着对方。
被称为魏主任的中年男人名叫魏强,时年43岁,是重庆市某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别看魏强的职务前有一个“副”字,充其量只是一个处级官员,但是掌握着新区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设计与监理、工程预决算等方面的大权,经手的建设基金高达30亿元,成为众多建筑公司、监理公司、设计院等单位争相拉拢的实权人物。
向魏强敬酒的美女是重庆一家工程咨询公司的客户经理钱晓莉。
看到魏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后,钱晓莉的上司借此向魏强介绍:“魏主任,咱们的小钱是美女加才女,不但工作能力很强,还善于炒股,股市上赚了不少钱呢。
”朋友的介绍,让魏强不由得对钱晓莉多看了两眼。
魏强虽然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婚姻生活却是一路坎坷,先后两次离异。
而在他眼前的钱晓莉,在酒精的作用下,面若桃花,楚楚动人,使魏强心里不由得涌起了波澜。
事后,魏强打听得知钱晓莉时年27岁,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带着幼小的女儿生活。
他不禁心里一阵唏嘘。
那次相识后,因为工作关系,两人接触增加,钱晓莉很快成为魏强的红颜知已,他们每个月都会在一起吃几次饭,有时还相约外出旅行。
2010年6月的一天,魏强约钱晓莉吃饭后,向她打听:“现在股市情况怎么样?能赚到钱吗?”钱晓莉试探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证券公司做副总,他给我提供了不少炒股经验和消息,现在虽然是熊市,但我的股票大多赚钱,只不过我投入的钱不多。
”“买股票的钱你别愁,我明天就给你转一笔钱来,看看你的实力怎样。
”魏强似乎开玩笑地随口说,临走时要了钱晓莉的银行卡号。
第二天,魏强打电话给钱晓莉,称向她的卡上转了一笔钱,让她查一查。
钱晓莉一查,吓了一大跳,魏强转来的钱竟是113万元!起初,钱晓莉收到这笔钱时有些犹豫,因为凭魏强的工资,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会不会是受贿得来的呢?对于钱晓莉的疑问,魏强解释道:“这笔钱里有我积攒下来的工资和奖金,也有一些人情往来款,没事的,绝对安全。
一位职业股民的财富增值故事

一位职业股民的财富增值故事作者:谢宏章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第07期因生活所迫,选择职业炒股。
从投入本金不到2万元,到10年后变成324万元,总值翻了160多倍,这就是宁波职业投资者阿伟的职业炒股故事。
败也炒股,成也炒股。
风云变幻的股市在让一些投资者倾家荡产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些成功人士。
宁波的职业投资者阿伟(化名)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之一,他2005年入市炒股以来,投入的近2万元本金至今已累计炒到了324万元,总值翻了160多倍,而同期大盘仅上涨了2倍左右,超过大盘80多倍,令周围的同行们赞叹不已。
辞掉工作,成了一名职业股民个头不高、略显瘦小的阿伟与笔者想象中的样子有着很大区别,他的睿智与自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伟本不是宁波人,祖籍在兰溪,2000年举家来到宁波。
因生活遇到困境,初到宁波的阿伟开始只是帮朋友打工,给一些药企跑销售,一个月下来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
这样干了几年,因工资太低,他最终选择了辞职。
2005年,阿伟利用几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88万元作为本金,开户入市,加入到了炒股者队伍,成了一名职业股民。
在谈及为何选择辞职炒股时,阿伟作了这样的解释:当初选择放弃打工、进入股市,主要是觉得以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工作现状,继续打工基本看不到希望,但进入股市可能会有前途,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可以让财富得到提升。
阿伟说,在国内,一般家长教育孩子基本都会说现在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而美国人往往教育孩子:现在好好念书,等将来有了本事就去华尔街。
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对阿伟启发很大,也正是经过这样的考虑,阿伟毅然决然选择了辞职炒股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道路。
由于开始时可投入股市的本金不多,阿伟最缺的就是资金,加之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此时唯一能做的便是省钱——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销。
阿伟说,当时街上每碗洋葱面2.5元,排骨面5元,自己从不吃排骨面,顶多吃碗洋葱面,朋友来玩也基本谢绝。
对于阿伟来说,此时唯一不缺的,便是对股市的希望和执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毅平炒股后暴富(看看他当时的心态)_南京业主论坛_西祠胡同大学教授卖房炒股,获利千万后的灰色心情本报记者高泽阳南京报道核心提示:两年,两次卖房,两只股票,获利一千万。
这位主攻研究政治哲学的副教授一向坚信宏观分析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即便是炒。
而他正是通过极为宏观的粗略推算,为自己准确打开了成为千万富翁的大门。
只是创富的过程,让他的心情有点灰色……蓬乱的头发,几天没剃的胡须,反衬出他有些苍白的脸色。
洗得有点发白的老式绸料夹克,退色的牛仔裤,蒙着一层灰的皮鞋,裹着他瘦削的身躯。
如果不是他主动的问候和热情的笑容,我断然不会相信这是我要采访对象——炒股获利千万的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褚毅平。
正在辅导孩子功课的妻子见到丈夫带人进屋,有些意外,在鞋柜里翻了一会,才找出一双拖鞋来——显然她事先并不知道有客来访。
调皮的孩子笑着向我眨了一下眼,趁我一转身就不见了。
当我们去书房谈话时,他才大叫一声,猛然从电脑桌下钻出来,吓一吓我们,然后一溜烟跑掉了。
这种平静的家庭生活,却无法平静他内心愤懑、压力和困惑。
妻子怀孕时炒股破产褚毅平1963年生人,自幼品学兼优。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
作为当时稀缺的大学生,他被分配到河北石油部煤炭局任教。
5年后返乡在南京钢铁厂负责培训工作。
但在市场经济逐渐萌芽,全民经商的80时代,褚毅平学数学却缺少经商知识,使他长期感觉游离于社会之外。
“80年代是以社会精英自居,但实际上后来所谓热门的数学、文学、哲学专业的人最难与社会接轨,到90年代,基本就被边缘化了。
”他说。
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
1992年,改变出现了。
他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攻读哲学硕士学位,而且在此期间,他邂逅了当时的同学、现在的妻子梁玲(化名)。
褚毅平的证券投资生涯也始自1992年,这一年正值国内证券热。
而让他投身股市的另一个原因与他选择该行有关,八十年代全国上下热议改革,他则对股份制理论情有独衷。
褚毅平将父母的1万元积蓄投入证券市场。
当时褚毅平并没有在证券投资方面表现出过人天赋——他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也没有机会思考——整整排了一个通宵的长队,他才有机会买到了当时的一种受益债券“苏建受益”。
一年后,苏建受益并没有给褚毅平到来什么收益,但他却尝到了证券投资的乐趣。
“证券市场给工薪阶层一个圆致富梦的机会,这是它最美丽的意义。
”他说。
褚毅平将这样的理念也不断灌输给恋人梁玲。
于是二人东挪西借凑了6000块钱,在1993年11月,上证指数1000点时入市,先后买进“渝太白”等股票,不断小有斩获。
1995年,褚毅平从西南师范毕业,到南京邮电大学任教。
与更早一年开始在南京另一所大学任教的梁玲喜结良缘,工作、家庭均稳定了的褚毅平决定在炒股奋力一搏。
1996年6月,褚毅平将多年积累的10万元以及从岳父处借来的5万元投入股市。
为了减少损失风险,他将资金投入了价格只有A股市场价格三分之一左右的B股市场,买入“陆家B”“上海冰箱”等。
但这次看似保守的“打法”却将褚毅平拖入低谷。
97年B股脱离A股展开了罕见的大熊市,从最高99.31点,一路狂跌到20点,褚毅平手中的股票市值损失惨重,最低时仅剩为两万多。
褚毅平的资产变成负数。
但“我当时实际上可以说是破产了。
恰在这时,梁玲怀孕了。
做了父亲的好消息却让褚毅平愁眉不展。
“老婆的肚子一天天鼓起来,自己的钱包里却一天天瘪下去,那真是煎熬!”回忆起当年的时光,褚毅平摇着头。
屋漏偏逢连夜雨。
1998年下半年,褚毅平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决定向职工出售住房,褚毅平两口子终于有机会告别挤在单身宿舍的日子,但股票仍然毫无起色。
“孩子要出生了,却连买房子的钱都没有,那是一个男人最低谷的时期。
”最后,褚毅平从妹夫处借来4万元的购房款,如今提起往事,梁玲却并没有丝毫埋怨。
“还好,当时我们两个毕竟都有稳定收入,家庭日常开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逆向思维预测有色金属牛市煎熬了3年之后,1999年7月,B股复苏,褚毅平的股票终于解套。
但他并没有从此远离股市,只是“心里有了阴影”后,只能投资表现稳定的股票。
同时他开始分散理财,2002年在股市走熊时,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先后在市区和郊区买了两套楼房,2003年,他首次撤出股市里的全部资金,一部分用于还钱,一部分用于装修位于市区的新房,然后举家迁入新居(长阳的房子!)。
“不炒股的日子里,生活质量似乎是提高了,但他(褚毅平)像是丢了魂一样。
”(哈哈,可以和业委会折腾,这样魂就回来了!)梁玲说。
褚毅平其实在静待时机。
在他看来,2001年到2004年的大熊市已经逐渐成为过去。
按照中国股市的历史规律,股市复苏、走强的端倪正逐渐显露。
“我相信宏观层面的周期规律,与商业循环一样,股市的周期性其实反映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低起落的规律性。
”褚毅平说。
与此同时,他注意到两方面的重大事项。
一是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大股东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积极性;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推动投资热情。
褚毅平据此坚信牛市正蓄势待发。
那么他剩下的就是选择利好的投资板块。
褚毅平首先看中有色金属板。
因为在他发现,历史上每次一个经济体的崛起都会带来有色金属在内的资源价格价格的全面上涨。
例如上一轮期货大牛市中有色金属的暴涨,反映的就是日本、德国等依靠机械制造业的繁荣对资源的巨大消耗。
但近三十年来年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飞速发展,有色金属的价格却始终波澜不惊。
例如作为有色金属板块主力品种的铜期货,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2年以来,价格始终维持在1000到3000美元左右,根本没有反映出大国崛起在需求方面的巨大拉动。
按照褚毅平的认识,几乎所有经历过计划经济阶段的国家都受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强调人的劳动价值,忽略资源的价值,而上述金砖四国恰恰大都经历过计划经济,因此反映在公司财务上,矿业类特别是有色金属公司大有潜力可挖。
什么时候有色金属价格启动上涨的时候呢?2005年底的国储铜事件让褚毅平认定时机到了。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国储铜事件是中国国储局狙击国外基金大鳄恶意拉高国际铜价的一战。
但褚毅平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在他看来,国外基金大鳄不太可能疯狂到充分联手针对一个国家进行铜价拉据战,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大国。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彼时,国际上有色金属供求关系已经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有色金属价格却表现滞后。
“30多年过去了,金属期货的暴涨周期也应该启动了,国外资本对铜价的拉动正是这样一个信号。
”褚毅平当时分析认为。
因此他把目光集中在有色金属板块。
卖房炒股起诉上市公司那么褚毅平会具体选择哪一只股票呢?他留意到上市不久正大张旗鼓扩大生产规模的铅锌矿冶公司“驰宏锌锗”。
褚毅平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认为驰宏锌锗可攻、可守。
可攻——锌价长期以来同样低迷,最低2001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锌只有700美元,直到2004年9月时,期锌价格也仅为1000美元,涨幅缓慢。
受此影响,驰宏锌锗这个以生产锌锭为主的公司,其股票价值也长时间被低估,有上涨潜力。
可守——驰宏锌锗拥有诸多矿山,有利于资产保值,不至于一旦经营不善就亏损一空。
按照褚毅平的行事风格,看好就干,而且要干就大干。
2004年7月,褚毅平毅然卖掉了1998年学校分给他的住房,价格40万元,相当于当年购买价的10倍。
“无心插柳柳成荫,真要叫真,我真正的第一桶金应该算是从楼市上得来的。
”褚毅平笑着说。
他随后用卖房款中的30万投向驰宏锌锗。
2005年7月,在9元到11元左右的价位开始建仓。
褚毅平对有色金属价格整体走势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
2005年9月,有色金属领头羊铜期货开始缓慢爬升,一个月后,铜期货发力加速上扬,到当年12月份,就一举迈入4400美元/吨大关。
2005年10月,有色金属价格全面上扬,至当年底,有色金属大牛市的行情已经已然确立。
到2006年2月,驰宏锌锗宣布进入股改停牌阶段时,伦敦期货锌锭价格已经达到2000美元/吨。
形势一片大好。
但褚毅平与驰宏锌锗开始“对着干”。
因为驰宏锌锗自2006年2月宣布股改停牌后,两个月后方才公布“股改+定向增发”方案时,而其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价格仍以2月的股价19.17元/股作为基准价,并与定向股改发方案捆绑,要求互为前提进行表决。
而彼时,LMEL期锌价已经跃至3400美元/吨,与驰宏锌锗相类似的经营有色金属矿的股票都已大涨,平均涨幅在60%--70%左右。
因此驰宏锌锗的定向增发价格在褚毅平看来偏低。
他在2006年5月曾对驰宏锌锗的“理论股价”做过一个粗略测算。
这个测算的基础是要先弄清该公司的生产成本。
褚毅平的确定方法很独特,他研究了一下驰宏锌锗历年财报发现,即使国际期货市场锌锭价格为740美元/吨的低位时,其财报依然显示为盈利,那么其生产成本必然应在740美元/吨以下。
初步把成本按照700美元/吨计算,那么按照2006年5月的国际期锌锭价格3000美元/吨计算,驰宏锌锗每吨锌锭盈利高达2300美元,再乘以7.5的人民币汇率,就得出每吨盈利17250元人民币的惊人数字。
再乘以驰宏锌锗每年至少6万吨自产锌锭的产能,该公司每年净收入高达10亿人民币。
接下来再用10亿净收入除以驰宏锌锗2亿的总股本,得出其每股每年净收益为5元人民币左右,最后参照国际上对有色金属板块市盈率(市盈率=股价/过去12个月每股净收入)的普遍标准,给驰宏锌锗一个最低的12倍市盈率。
那么5×12,就得出驰宏锌锗每股价格应该在60元以上。
因此驰宏锌锗的定向增发的价格严重偏低。
这引起褚毅平的不满。
褚毅平在论坛里号召广大股民揭竿而起,联合抗议。
他在2005年5月撰文《驰宏锌锗股改的思考》表示,驰宏锌锗捆绑式股改在性质上与股改对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借股改名义使定向增发方案绕过相关行政法规和公平交易的一般民事准则,直接付诸所谓两类股东的博弈,“是对股改规则与民主的滥用和误解”。
褚毅平流露出学者的倔强——2006年12月,将驰宏锌锗甚至基金公司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后来又以监管不力为由将上交所诉至法院,引起证券市场震动(详见本报2006年5月《小股东狙击驰宏锌锗股改》系列报道)。
再度卖房“豪赌”与此同时,正是这样的较真,使褚毅平“意外”地发现,2006年下半年,驰宏锌锗复牌后股价仅30多元,显然其股价偏离基本面,是一只绝对的潜力股。
褚毅平承认自己的分析方法极为简单,但他认为这恰恰是许多投资者极容易忽视的方法。
因为他们过多从微观的技术层面关注证券市场,而忽略了更直观的商品市场。
“正如罗杰斯所言,把握重大的事实、重大的趋势才是价值投资的关键,而宏观分析,恰恰是我这个学习政治经济学的人所擅长的。
”褚毅平不无得意地说。
他的确是这条经验的忠实“信徒”——与很多股民不同,他的电脑桌面上,炒股软件“大智慧”旁边就是期货软件“博易大师”,而另一方面,他又很少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