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举赞与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

合集下载

中国之最

中国之最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

3.夏朝就有了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4.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开始于商朝,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

5.人殉最严重的朝代商朝。

6.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西周时的司母戊鼎。

7.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8.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孔子。

9.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10.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商鞅。

1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战国时期的《妇女风鸟图》。

12.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墨子。

13.建筑工匠的祖师战国时期的鲁班。

14.《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16.第一个皇帝是秦朝的赢政。

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时陈胜吴广起义。

18.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西汉时期太阳历。

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史记》作者是司马迁。

20.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书西汉时期《黄帝内经》。

2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22.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23. 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隆,生下来一百多天就当皇帝了,他又是寿命最短的皇帝,死时不足一周岁。

24.汉朝有了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25.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去。

26.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2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时期《汉书》作者班固。

28.欧洲派到中国的第一位使者安敦。

29.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三国时期的刘徽。

30.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3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是祖冲之。

32.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33.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著的《茶经》34.科举制度的建立是在隋朝,终结是在清朝。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经济经济成分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一、封建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仍占主导地位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船坞和工厂,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三、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其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这是中国开始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明朝中后期,在江南苏州等地,纺织业部门,出现了代替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70年代条件:①历史条件: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②外部刺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始兴办一些企业③洋务派诱导:洋务运动,对商办企业起到了刺激和诱导的作用。

情况: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69年),还有陈启沅、朱其昂等人陆续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从此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了。

影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19世纪6、70年代)和无产阶级(19世纪4、50年代)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条件:①外部条件: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②内部条件:清政府也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扩大税源。

影响:棉纺织业发展尤为突出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是:“一战”期间)条件:①外部条件:一战开始,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思想和行为上走向开放,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第二阶段,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欧洲封建势力仍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和复辟中反复。

第三阶段,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增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英法美俄日等国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开始了对外扩张。

第四阶段,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该阶段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地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第五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化时代到来。

在此期间先是建立了美苏两级格局,东西阵营不断冷战,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

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如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西欧及美国,另一方是生产力低下,社会贫穷的国家,例如拉美诸国,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中国近代发展实业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发展实业的历史回顾

中国近代发展实业的历史回顾作者:张连文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1期【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展实业的时代背景和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实业发展并没有替近代中国的发展洗去“尘埃”。

今天,通过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发展的脉络和前尘往事,在认识史实的过程中,了解近代时代经济、政治的变迁,也真正理解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认识新时代经济社会提供历史比较和借鉴。

【关键词】振兴实业;民族情感;实业家;经济发展;实业救国;商业史【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090-03【本文著录格式】张连文.中国近代发展实业的历史回顾[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90-92.一、重商主义的历史渊源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欧洲,一些专制主义的政府与商业资本结盟,社会上流行起重商主义,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开明专制”主要在东欧的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等国展开,改革教会、兴办教育、发展商业。

“开明专制”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源于法国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欧洲除英国、法国之外,君主多愿意把自己打造成“开明君主”支持海外贸易。

此外,地理大发现,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十五世纪末,资本主义在西欧社会开始萌芽和生长,商业资本大行其道,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并得到一些封建专制国家力量的支持。

重商主义成为十五至十八世纪备受推崇的经济哲学,法国孟克列钦1615年在《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国家应该注重保护商人的利益。

重商主義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主张限制货币流出本国国境,最终衰落下去。

二、发展实业成为晚清时代下的强国良策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对统治阶级来说值得庆祝的大事,太平天国运动湮灭于清王朝汉族地主湘军和淮军的强力镇压下,清王朝也摆脱了被英法一路讹诈,以出让主权换取侵略军退出北京。

洋务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3)

洋务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3)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的官办军用企业。初名"军火机器总局"。开办经费二十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局
2.创办民用工业
后期口号?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是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宝岛台湾
北洋海军
筹 划 海 防
福建海军
广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军
南洋海军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镇远舰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
工业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新机器设备 新生产方式
洋务运动的评价
性质:积极作用:结果:
中国历史上一次近代化运动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封建地主阶级无法救中国。
材料一 时人曾形容道,对于官员来说,洋务企业“正如肥肉自天而降,虫蚁聚食,不尽不止”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汪康年《论政界不宜自营实业》 材料二 (唐胥铁路)“行车未久,都中言官复连奏弹勤,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有伤禾稼。”在这种情况下,慈禧降谕禁止机车行驶。……小火车被禁驶后,用骡马拉的运煤车再次行驶于唐胥铁路的轨道上。 ——黄一琨《唐胥铁路之铁路与皇陵》 材料三 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郑观应《盛世危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生产方式: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阶级: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
教育:出现了新式学堂
科技: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 哪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A 自然经济、 B 洋务经济、 C外国资本 D民族资本、 E官僚资本 、)
资料:继昌隆在开工后,“期年(一年)而获重利”。 两年间仿照陈启源设立丝厂的便有四家。陈启源在晚 年追述他在创办丝厂后所产生的影响是:“三年间踵 其后而学者约千余人”。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知识结构
民族资本主义
原因 表现
影响
产生
3点
19C六七十
初步发展
3点
19C末
短暂春天\进一步发展 3点 (1912-1919 \一战期间\民国初年)
抗战前期--短暂发展 3点 1927-1937
主要企业、特 点 P31 P32,实业家
两大行业、特 点 实业家 P34
发展较快
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和新的阶级
4、表现:
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 机器厂。(最早) ②1873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 隆缫丝厂,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 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 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 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 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 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部门。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3、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出铁模铸炮法的人:龚振麟。

4、近代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个清朝爱国将领:陈连升。

5、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人:李善兰。

6、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人:夏元瑮。

7、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人:邹容。

8、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

9、为宪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宋教仁。

10、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

11、中华民国第一个选举产生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2、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徐寿和华蘅芳。

13、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14、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

15、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

16、近代中国第一个创办职业教育的人:黄炎培。

17、近代第一个对我国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做出科学评价的人:竺可桢。

18、中国近代提出破除封建史学进行“史学革命”的第一人:梁启超。

19、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

20、第一个采用资产阶级观点编写中国通史的人:夏曾佑。

21、中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理论的人:杨贤江22、中国第一所工人夜校的创办者:毛泽东。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24、第一个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人:吴兰陔。

25、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者:马占山26、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英国。

27、第一个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也是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矿优先权的国家:法国。

28、第一个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家:德国。

29、第一个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日本。

30、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第一个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的国家:美国。

3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

32、列强第一次攻占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举赞与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
发昌机器厂创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上海,也是中国民办机器工业企业的最早代表,创始人是方举赞。

方举赞(1820—1906),广东中山人。

15岁来上海,在一家小打铁店当学徒。

满师后,以打铁和跑“单帮”谋生。

后认识了在外商老船坞当头头的同乡人方帝,从此与老船坞有了业务上的联系。

同治五年,方举赞邀请素以打铁为业的同乡人孙英德到上海,俩人合伙集资二三百元,购置了一些简陋设备,在虹口外虹桥东堍附近(现东大名路旅顺路处)创办了发昌号铁铺,专门为老船坞锻制修配桅箍等轮船零件。

创办时规模不大,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

当时外国人称他们为“发昌先生”。

70年代初,发昌号改称为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有车床2台,工人10余人。

工种有锻冶、焊接、车削等。

70年代后期,改名为发昌铁厂。

清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出售自制小火轮。

光绪三年,开始出售自制车床、汽锤等。

光绪五年,方举赞60岁,告老返乡。

23岁的儿子方逸侣(1856—1930)接替父业,经营发昌厂。

方逸侣自幼在上海读书,对西方文化、技术接触较多,不仅通晓英文,懂得数理,而且还会绘图、设计。

并在工场里做过一些零星活计,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对他掌管企业有着重大影响。

在他的努力下,发昌厂发展迅速。

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式起用发昌机器厂厂名。

到光绪十年,发昌厂的经营业务已有铜铁翻砂、铁工、小火轮制造和机器修配制造等。

到光绪十六年,发昌厂已有车床10余台、牛头刨床2台、钻床3台、龙门刨床1台、工人200余人,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近代机器工厂。

那时,发昌厂除机器厂外,还设有相当规模的船厂和三开间门面的发昌五金店,业务广泛。

光绪十三年,发昌厂制造成功一条平底双轮刷沙机器挖泥船,名为“泰通号”,此船长70尺,宽15尺,一小时可行30里。

同年8月11日,《申报》发表消息,称赞此事:“不但为中国所未见,即外洋亦所罕闻,实创千百年未有之奇”。

方逸侣也称:“当制造时,俱用华人。

故其驾驶也,亦不须西人为船主。

”光绪十九年,发昌厂制造的“汉阳号”轮船卖给了朝鲜华侨商人,航行于济物浦(现仁川)与汉城之间。

同年6月2日,《北华捷报》载文说,汉阳号的成功,“正可说明中国资本家们具有极可信赖的企业精神”。

90年代,正当发昌厂跨入发展兴盛时期,英商开办的耶松、祥生船厂已兼并了大量外资船厂,几乎垄断了当时整个上海的船舶工业。

发昌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

甲午战争后,耶松船厂将发昌厂作为兼并的对象。

在耶松船厂的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连年亏损,工人从200余人下降到60余人。

光绪二十五年,不得不宣告由耶松船厂租办。

光绪二十六年,又被迫以四万元廉价全部卖给了耶松船厂,成为其一个车间。

发昌厂被吞并后,方逸侣出任德商禅臣洋行买办。

光绪三十一年起,任江南制造局(现上海江南造船厂)委员。

光绪三十二年,方举赞去世。

同年,发昌五金店关门停业。

至此,发昌厂的全部历史宣告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