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发展

合集下载

会展旅游融合发展与前景分析

会展旅游融合发展与前景分析

会展旅游:融合发展与前景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通过对会展旅游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会展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并对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第一部分: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首先,梳理了会展旅游的定义,并回顾了其发展历程。

然后,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识别出会展旅游的特点和优势。

最后,通过对会展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数据分析,证明了会展旅游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会展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会展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阐述了会展和旅游在空间、时间、产业链等方面的融合。

首先,对国际国内的会展旅游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

然后,根据国际发展经验,提出了会展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最后,重点探讨了会展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呈现了国内相关地区和企业的融合发展案例。

第三部分:会展旅游前景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会展旅游的前景。

通过对中国、欧美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和探讨了会展旅游发展的前景。

首先,概述了我国会展旅游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从人口、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角度,分析了中国会展旅游的内外部环境。

接着,探讨了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指出了会展旅游在创新产业、推动城市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论:本文通过对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特点、融合发展模式及前景分析,证明了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推动经济、城市和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会展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如何提升会展旅游服务水平等。

因此,未来的发展仍需要广大从业者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关注。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 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讲,会展旅游都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

我国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几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

但我国会展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本章将对国际和国内会展旅游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第一节国际会展旅游的历史和特点①时段划分参见:胡平编写,会展旅游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尽管会展旅游在中国起步不久,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会展旅游已有几十年的成熟发展历史。

其实,全球致力于发展旅游事业的国家都期望能把本国的会展旅游做成一道“大菜”。

美国的底特律市早在1896年就成立了一个名为Convention Bureau(即会议局)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招揽和吸引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地点定在底特律。

1920年,美国成立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Bureau (即IACB,即国际会议局协会),其后随着消遣旅游的兴起,为吸引这一类旅游者,在协会的名字中加入了visitor 一词,变为IACVB,并沿用至今①。

但负责会展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仍是CVB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目前世界上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大多位于欧美。

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最大的国际会议主办地美国长期占据这一市场的领先地位,其航空客运量的22.4%和饭店客人的33.8%均来自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

1998年,美国所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中,6%为会展旅游者,人数近300万,他们的消费总额达850亿美元。

除美国外,法国、西班牙、德国及荷兰也是会展旅游业排在世界前几位的国家,其中荷兰在1997年主办了686个国际大型会议,在当年国际协会联合会所作的统计报告中排在十佳会议主办国的第六位。

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拥有近600名会员,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19个会员单位②。

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

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

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近年来,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推进与应用。

会展业作为一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地方旅游资源的活力,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也能够为会展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首先,在会展项目的选址方面,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许多国外的会展中心都选择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建设,如海滨城市、景区周边等,能够吸引更多的参展商和参观者。

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国际会议中心就座落在市中心附近的达林港口地区,邻近海滩和众多旅游景点,为会议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其次,在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方面,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密切。

许多国外会展活动都设置了专门的旅游观光项目,包括观光游览、文化交流、商务考察等,以丰富参展商和参观者的会展参与体验。

比如,德国柏林ITB国际旅游展览会就组织了各类旅游观光活动,如德国首都柏林的夜景游览、波茨坦宫殿参观等,让参展商和参观者在会展之余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

同时,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在提升会展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会展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商务交流和产品展示,而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体验。

比如,世界旅游交流博览会(World Travel Market)在英国伦敦举办,不仅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机构和买家,还提供了各类旅游节目和展览活动,如文化表演、抽奖活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爱好者参与。

另外,在市场拓展和推广方面,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优势,会展活动能够更好地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

比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展览会之一,拉斯维加斯CES通过与拉斯维加斯这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合作,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成为推动拉斯维加斯经济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活动。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分析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分析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分析杭州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也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杭州市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江浙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会展旅游城市之一。

一、会展发展分析:会展业是杭州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是杭州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杭州市会展业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会展中心城市。

目前,杭州市大型会展场馆有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杭州市市民活动中心、杭州科技馆、杭州钱江新城文化中心等,场馆面积总计达到150万平方米。

同时,杭州市还拥有较多的五星级酒店,为杭州市的会展业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近年来,杭州市会展业发展迅速,各种大型展会、会议和展览会层出不穷,会展经济成为杭州市的新经济增长点,也为杭州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旅游发展分析:杭州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杭州市有西湖、千岛湖、灵隐寺等众多著名景点,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文化散步”。

随着国内外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杭州市旅游业也在迅速发展。

目前,杭州市旅游业已经成为杭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旅游业的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3000多亿元,同时为杭州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会展旅游融合发展分析:杭州市将会展和旅游作为重点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和会展为主的经济新动力。

在推动会展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杭州市也提出了“四大产业”发展理念,即大数据产业、创意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高端制造产业。

通过加强会展旅游与“四大产业”的合作,杭州市旨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探索城市发展的多元化方向,同时也为杭州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做法。

总之,杭州市会展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加强会展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会展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的城市形态,把杭州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会展旅游城市。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展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新兴产业,已经在国内外各地发展成为一
个流行的旅游模式。

随着旅游行业资源的持续繁荣,会展旅游的发展也越
来越宽松。

本文将对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会展旅游的现状
会展旅游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各种会展活动、观看当地的文化庙宇和
名胜古迹及购买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大多数游客参加会展旅游都是为了参
加商务会议,同时还可以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迹,从而实现“玩
耍与工作”的双重目的。

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已正式入主国内旅游市场,在发展中呈现出蓬
勃的态势。

会展旅游已成为游客专门来访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中国国际
旅游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业投资活动等。

二、会展旅游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展旅游的发展将继续向着多元化、专业化和大众
化方向发展。

(1)多元化发展。

会展旅游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经济、商务等活动,转向了文化、艺术、科技、娱乐和体育等活动的发展。

一些
大型展会活动的主题也在不断变化,涵盖更广泛的旅游活动。

(2)专业化发展。

2024年会展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会展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会展旅游市场前景分析引言会展旅游市场是指将会展和旅游两大产业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捷化,会展旅游市场迅速崛起,并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行业。

本文将对会展旅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展旅游市场的现状当前,会展旅游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会展旅游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会展旅游活动也成为了人们出行和休闲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

会展旅游市场的优势会展旅游市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产业链完善:会展旅游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涉及到会议、展览、酒店、交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2.政府支持力度大:各级政府对于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十分重视,纷纷出台政策来扶持和引导该市场的发展。

3.人们对于文化体验的需求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艺术、商业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会展旅游市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会展旅游市场的挑战虽然会展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1.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会展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各地纷纷举办大型的展览和会议,争夺有限的参展商和游客资源。

2.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的会展旅游市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独特的吸引点,难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游客。

3.地域发展不平衡: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仍存在地域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发展较为迅速,而部分地区发展滞后。

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会展旅游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个性化定制服务: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会展旅游市场将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融合创意产业:会展旅游活动将与创意产业更为紧密地结合,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文化内涵的展览和会议。

3.引入新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展旅游市场将更多地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技,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感。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旅游产业链是指会展服务、旅游接待、酒店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组合。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环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来分析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一、宏观经济环境对会展旅游产业的促进会展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跨国企业的增多,会展活动也越来越常见。

一方面,全球化经济合作的加深,国际间会展活动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增长也为会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国内企业参加会展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推动了会展旅游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二、技术创新对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会展旅游产业链也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

首先,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会展旅游行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信息通道。

展览、会议、旅游公司、酒店等各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流行使会展旅游服务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随时了解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实时预定酒店、交通、门票等服务。

这些技术创新的应用使会展旅游产业链的供应链更加高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三、市场需求对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会展旅游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人们对文化和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工作和学习压力之后,人们愿意参加各种展览、会议,放松身心,增加知识。

其次,大型展览和会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类行业的企业需要展示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投资和客户。

因此,大型展览和会议的需求对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在上述背景下,会展旅游产业链正处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中:1.一体化发展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环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MICE(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迅速发展,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天然的偶合关系.会展旅游具有影响力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市旅游中极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一、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一)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0亿元。

上海2001年举办的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

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

全国室内展馆面积在“九五”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止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成倍增长,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

中国会展场馆如上海中德合资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

这些场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展业的主角。

(三)中国主要会展接待单位已相继加入国际会展组织加入国际会展组织能使我国会展界迅速、准确掌握和传递国际会展的信息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学习国际各旅游会议局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办会办展的水平。

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会展旅游将均分世界会展市场。

(四)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会展旅游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会议、展览场馆、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

我国的北京作为首都、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的优势。

(五)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据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逾2800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
摘要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 国内外有关会展旅游的研究综述
2.1国外会战旅游研究历程
2.2国内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历程
3.会展旅游概念及辨析
3.1会展旅游的相关概念:会展与旅游
3.2会展业与旅游业
3.3会展旅游内涵
4.会展旅游的发展
4.1国际会展旅游发展
4.1.1国际会展旅游发展状况
4.1.2国际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
4.2国内会展旅游发展
4.2.1国内会展旅游发展历程
4.2.2国内会展旅游发展趋势
4.2.3国内会展旅游运行模式
4.2.4国内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南京市会展旅游的发展
5.1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5.1.1自然条件
5.1.2社会经济条件
5.1.3历史条件
5.2南京市会展旅游的市场特征
5.2.1客源国来源
5.2.2客源国的消费需求
5.3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5.4基础设施
5.5政府政策
5.6南京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5.6.1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5.6.2解决方法
5.7会展旅游的发展战略
5.8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前景的思考
6.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近年来会展旅游作为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新的旅游形势,日渐引起广大旅游、会展及其他有关领域的广泛关注。

南京市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六朝古都”美称,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多彩,在经济方面,南京位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圈内,最近几年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为南京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的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国内外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历程的介绍;第三部分是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会展旅游概念的研究对会展旅游内涵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关于会展旅游概念的新看法;第四部分是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会展旅游的发展,分析了国内外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第五部分是对南京市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市场特征、客源市场、发展战略及政府政策进行剖析,从而对南京会展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为日后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最后是关于会展旅游的总结。

关键词会展旅游南京发展状况
国内外有关会展旅游的研究综述
1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现状
欧洲是会展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会展整体实力最强的地区,世界级的会展大国有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其中德国位居世界会展国家之首;北美地区是会展旅游的后起之秀,美国、加拿大会展旅游比较发达;亚洲的会展旅游规模和水平次于欧美,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

其他还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南美的巴西、非洲的南非和埃及。

Turgut Var, Frank Cesario and Gary Mauser (1985) 建立了会议旅游的初步模型;King,Pram and Milman(1993)指出了会展旅游存在的负面影响为通货膨胀、城市示范效应、交通拥挤和犯罪率上升等;Harry H.Hiller(1995) 认为会议是一种大型事,建立了会议与东道主城市的模型,提出会议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包价旅游引入到会展旅游中,指出会展组织者希望得到类似于大众旅游的包价旅游产品,包括机票订购、租车服务、旅馆预订、当地特色主题活动和会前、会后的旅游活动;旅行社可以根据不同的会展市场,制定具有特色的专门旅游线路,或只提供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服务,拓展旅行社的目标市场。

Morrison,Bruen & Anderson(1998)认为美国会议观光局(CVB) 在会展旅游中的主要作用是目的地营销, 应该建立并推广适于会展旅游的良好城市形象,为会议组织者提供目的地产品信息,代表目的地从事会议和
展览促销,以及提供会展方面的相关服务,SamuelSeongSeop Ⅺm(2003)等对亚洲的韩国和香港的会展进行了研究;Andrew Bradley(2002) 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正面的城市形象吸引会展旅游者,否则会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

2国内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历程
2.1会展旅游的介绍性研究
早期的研究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如荆子玉(1981)、罗元铮(1981)、张广瑞(1988)、肖潜辉(1987, 1991)等等,对会展旅游进行了简单地介绍。

其中,中国早期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大多零散地见诸于以会议旅游、会奖旅
游、商务旅游为题名的文章中( 周春发,2001) 。

罗元铮最早提出利用国际会议形式发展中国旅游业。

肖潜辉认为,90 年代中国旅游业的战略任务就是大力发展非观光型旅游产品( 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医疗旅游、特种旅游等等) ,并将目前倚重观光旅游的局面变为三个层次的市场,即观光旅游、特种旅游和会议奖励旅游。

在专著方面,王保伦(2004)编著的《会展旅游》从广义、中义和狭义的角度分别对会展旅游定义,并分别介绍了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和营销与管理,并对会展旅游的产业链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成产业链中应注意的问题。

胡平(2004)的《会展旅游概论》对会展与会
展旅游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趋势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研究。

2.2会展旅游的概念研究
2005年5月24日,皱考在《市场报》第一次提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王保伦(2002)从狭义的角度将其界定为: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之外的、但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

应丽君( 2002) 认为会展旅游是通过举办会议、博览、展览、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各类活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2000年,《旅游学刊》举办了关于会展旅游的研讨会,各专家意见不一:张建雄指出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的外部性表现,而不是旅游;许峰认为会展与旅游是两个独立的体系,旅游业不能简单等同于会展业,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黄远水认为会展旅游是在整个会展过程中旅游业直接承担的部分服务;刘德谦认为会展旅游是一种实现人际交流的旅游活动,它在目的追求上和发生要素上都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休闲旅游;魏小安指出,会展旅游只是会展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总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二者不能划等号,会展旅游是在会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一杯羹;另外,他还指出会展旅游又可分为会议旅游和展览拉动的旅游,这也是两个概念,两个市场,两种运作模式。

周春发(2003)从广义角度指出,会展旅游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的主要部分,
包括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和节事旅游等形式;并且大力推崇会展旅游这一概念,以代替会议旅游( 扩大化的会议旅游) 、会议奖励旅游等说法。

吴明远(2003)将会展旅游分为会议旅游、展会旅游、节庆旅游和文体旅游等四类旅游产品,并将会议旅游分为政府会议、协会会议和公司会议,将展会会议分为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

这个分类将奖励旅游排除在会展旅游的范围之外。

何建英(2004)反对将奖励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纳入会展旅游的范畴,认为会展旅游是指以会议、展览为主要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会展举办地参加会议、展览及相关活动,满足旅游者人际交流需求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其具体内容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两大类。

谷玉芬( 2004) 提出应将会展看成旅游吸引物,将与会者转化为旅游者,并提出会展旅游不是商务旅游,它只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