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14《蜜蜂》》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三下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三下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

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蜜蜂》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

课文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实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组课文围绕“观察”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理解运用词语,感受科学家勤动手、细观察、善思考的科学精神。

新课标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要充分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力争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

(重点)4.仔细品读相关语句,体会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难点)5.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来的。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在疏通生字词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实验的步骤,体会实验的严谨性。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实验步骤有条理地介绍清楚,感受科学家勤动手、细观察、善思考的科学精神。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精致说课稿】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精致说课稿】

14《蜜蜂》说课稿一、说教材《蜜蜂》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无论、实验、纸袋等课文重要词语。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同时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法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一)、读写词句、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听写课文重要句子,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

】(二)、默读课文,粗知大意1、法布尔的试验,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试验下了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学生默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第2自然段写试验的过程,第3-5自然段写试验的结果,末尾一段写作者下了结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

14 蜜蜂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1)(2)(4)《蜜蜂》教学反思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

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

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三年级语文教案《蜜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诗歌《蜜蜂》,使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对勤劳、团结和奉献精神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背诵诗歌《蜜蜂》;
2. 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益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诗歌《蜜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 实物:蜜蜂模型或图片;
3. 其他:诗歌背诵材料、板书等。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蜜蜂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蜜蜂的好奇心。

2. 诗歌朗诵
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蜜蜂》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 诗歌欣赏
通过展示诗歌《蜜蜂》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
述的蜜蜂形象。

4. 听说训练
老师播放与蜜蜂有关的声音,让学生听后猜测是哪种昆虫的声音,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5. 师生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表对蜜蜂的看法和认识,鼓励学生
带着问题去观察蜜蜂。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为人类带来
的益处,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出团结、
勤劳和奉献的品质。

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爱护周围的小生命,
珍惜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机会。

三年级上语文《蜜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蜜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蜜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蜜蜂》,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蜜蜂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对蜜蜂的了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生字词教学1.教师板书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记忆方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记忆。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关于蜜蜂的科普小报。

2.各组展示作品,全班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教师在课文解析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环节,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4.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动手能力。

五、板书设计课题:蜜蜂1.蜜蜂的特点:勤劳、聪明、有组织2.蜜蜂的生活习性:采蜜、筑巢、繁殖3.关键词句:“不论是在晴天还是阴天,蜜蜂总是忙个不停。

”“它们飞得那么低,生怕找不到回家的路。

”“蜜蜂是人类的朋友。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实践: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习作,要求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通过以前的作文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本次作文依托课文为写作源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学生思维发展素材。

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达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表达观察现象,提高写作技能技巧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4、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蜜蜂三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蜜蜂三年级教学设计语文

蜜蜂三年级教学设计语文一、教材分析《蜜蜂》是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单元通过蜜蜂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展示动物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精神。

既有助于开展科学素养教育,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蜜蜂的起床、采花、酿蜜和警戒等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培养学生在课文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蜜蜂的生活和行为习惯;b.了解蜜蜂的工作方式和蜜蜂对人类的作用;c.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感知蜜蜂的行为;b.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推理有关蜜蜂的问题;c.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b.培养学生对勤劳努力的认可和赞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培养学生对蜜蜂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感知能力;b.教授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c.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2.教学难点:a.帮助学生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工作方式;b.引导学生思考蜜蜂与人类的关系;c.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蜜蜂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和板书,呈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和行为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阅读(15分钟)学生课本自主阅读课文《蜜蜂》和相关材料,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并讨论蜜蜂的行为和习性。

4.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例句的分析和操练。

5.拓展(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计蜜蜂生活的流程图或展示板,展示蜜蜂生活的各个环节,加深对蜜蜂生活的理解。

6.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判断题等。

7.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回顾蜜蜂的生活和行为习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蜜蜂》优质课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蜜蜂》优质课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4蜜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设计说明《蜜蜂》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学习本文就是在了解蜜蜂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品味全文。

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式解词,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子等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

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1.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

2.回忆作者围绕这个实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14《蜜蜂》》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4.蜜蜂
【教材分析】
《蜜蜂》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四公路放飞蜜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4 蜜蜂
辨认方向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无法解释本能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

不足之处: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代表作:《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

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其他资料】
法布尔名言:
1.“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3.“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
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4.“我不过是一盏灯,照亮了我面前的一小块地方而已。


5.“我们所谓的丑美脏净,在大自然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6.“勿庸讳言,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


7.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逆风(nì lì) 陌生(mò băi) 确实(qüè què)
超常(chāo chāo) 检查(jiǎn cá jiǎnchá )
二、先辨字,再组词。

蜜检误途
密捡蜈徐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飞到哪里,它()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三句话都在陈述一个事实:。

3.请选择其中一组关联词造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无法解释的本能”?
参考答案
一、逆(nì) 陌(mò) 确(què)
超(chāo) 检(jiǎn) 查(chá)
二、蜜蜜蜂检检查误错误途路途
密密林捡捡到蜈蜈蚣徐徐徐
三、重点段落品析
1.尽管……但……
2.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尽管天气很热,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仍然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学习。

四、蝙蝠喜欢夜间飞行,鸭子会游泳,鸟儿会在天上展翅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