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总结: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设计问题与解决方法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设计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1. 基础设计问题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
常见的基础设计问题包括基础面积不足、基础深度不够、基础土质不符合要求等。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基础面积,增加基础深度,进行土质改良等。
2. 梁柱配筋问题梁柱是建筑物的承重结构,配筋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常见的梁柱配筋问题包括配筋不足、配筋错误、受力不均匀等。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配筋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筋,调整受力分布等。
3. 楼板设计问题楼板是建筑物的水平承载结构,常见的楼板设计问题包括楼板厚度不够、楼板受力不均匀、楼板刚度不满足要求等。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楼板厚度,调整楼板受力分布,增加楼板预应力等。
4. 墙体设计问题墙体在建筑物中起到了承重和抗侧推的作用。
常见的墙体设计问题包括墙体厚度不够、墙体配筋不足、墙体连接不牢固等。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墙体厚度,增加墙体配筋量,加强墙体连接等。
5. 抗震设计问题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常见的抗震设计问题包括设计参数选择不合理、结构抗侧推能力不足等。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选择抗震设计参数,加强结构抗侧推能力等。
6. 拉结构设计问题拉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常见的拉结构设计问题包括拉索拉力过大、拉索连接不牢固等。
解决方法包括合理设置拉结构,增加拉索数量,增强拉索连接等。
总结起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设计问题包括基础设计问题、梁柱配筋问题、楼板设计问题、墙体设计问题、抗震设计问题和拉结构设计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基础面积和深度,调整受力分布,加强墙体连接等。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们能够逐步提高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结构设计不合理、承载能力不足、材料选择不当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设计师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结构特征,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
比如在布局上没有考虑到结构的承载力,或者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没有考虑到,这样的结构设计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加结构的风险。
2. 承载能力不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对于结构承载能力的估计不准确或者计算方式不正确,就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
这样的设计问题很容易造成结构倒塌或者发生严重事故。
3. 材料选择不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材料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参数选择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导致结构的失效。
4. 外力作用估计不准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外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如果对外力的估计不准确,就会导致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增加结构的风险。
二、解决方案1. 结构设计不合理的解决方案针对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整体布局和设计进行重新评估和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比如对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重新分析,对结构的变形和挠度进行合理估计,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重新计算等。
2. 承载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针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材料和截面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辅助措施,如增加构件截面、增加钢筋混凝土的配筋率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3. 材料选择不当的解决方案针对材料选择不当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结构的材料进行重新选择和评估,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参数。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1. 不稳定性问题:建筑结构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结构发生倾斜、塌陷等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增加抗震支撑、加强梁柱连接等。
2. 结构强度不足:设计中未考虑到设计荷载、地震、风力等因素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不足。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重新计算结构强度,增加材料强度,加固关键部位,增加梁柱截面尺寸等。
3. 基础设计不合理: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基础设计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或者基础沉降过大。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合理选择基础类型,进行承载力计算,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等。
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的不当可能导致结构质量不合格,如施工时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尺寸偏差过大等。
对策包括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加强施工监督,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等。
5. 应力集中问题:结构的设计中未考虑到应力集中现象可能导致结构损坏。
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优化结构形式,合理设计连接节点,增加局部加固等。
6. 材料老化问题: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和腐蚀。
对策包括定期检查结构材料的状况,及时更换老化和腐蚀严重的材料,加强防腐措施等。
7. 不符合设计标准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中,未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可能导致结构不符合要求。
对策包括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规范,加强设计审核和验收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重要,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作为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实施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的挑战。
一、基础设计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基础设计问题包括地基不坚实、沉降过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遵循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基础类型: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合理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基础类型,比如扩展基础、桩基础等。
2.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减小基础的应力等方式,来增加基础的承载力。
3.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改良地基的方式,如振动加固、土体填充等,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梁柱设计问题梁柱作为承载整个结构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失效。
以下是常见的梁柱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梁柱配筋不合理:在梁柱的配筋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控制受力区域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梁柱尺寸设计不当:在设计梁柱的尺寸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的审美要求等因素,以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3.纵横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结构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要求,合理考虑梁柱的纵向与横向承载力,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楼层结构设计问题楼层结构是建筑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其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的楼层结构设计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1.楼板设计不合理:楼板设计应满足预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挠度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楼板材料、增加楼板厚度等方式,可以解决楼板设计中的问题。
2.楼层高度设计问题:根据楼层用途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楼层高度,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楼梯与走廊设计:楼梯和走廊在楼层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通行便利性等因素。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析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关乎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设计者对规范要求理解不够深刻,也可能是由于对材料、工艺等因素考虑不够全面。
本文将围绕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常见问题一:荷载计算不准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荷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对荷载的计算并不准确,这就容易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存在风险。
解决措施:设计者应该对规范中的荷载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设计者在进行荷载计算时,应该考虑到结构所处的环境和用途,对于可能产生的临时荷载和特殊荷载也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在荷载计算完成后,设计者应该对计算过程进行复核,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常见问题二:构造体系选择不当解决措施:设计者在选择构造体系时,首先应该对建筑的功能和用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结构所受的荷载和作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构造体系选择。
在选择构造体系时,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自重和荷载的传递路径,以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等因素。
在选择完构造体系后,设计者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确保所选择的构造体系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三、常见问题三:结构节点设计不合理解决措施:设计者在进行结构节点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节点所受的荷载和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节点设计。
在进行节点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节点的材料和连接方式,以及节点的受力状态和传递路径等因素。
在节点设计完成后,设计者还应该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和模拟试验,确保节点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解决措施:设计者在选择结构材料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问题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一些问题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1. 荷载估算不准确: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根据预计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估算荷载,例如人员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如果荷载估算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结构设计不足以承受实际的荷载,从而引发结构安全问题。
2. 材料选用不当:建筑结构设计中使用的材料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法规,例如混凝土强度、钢筋材质等。
若选用的材料不合适或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导致结构强度不够,甚至出现材料失效等问题。
3. 结构的刚度不平衡:建筑结构的刚度需要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来平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如果设计中某些部位的刚度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结构不平衡,从而引起变形或破坏。
4. 建筑基础设计问题:建筑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承载和传递结构荷载到地基。
如果建筑基础设计不合理,例如基础面积过小、承载能力不足等,可能会导致结构变形甚至倒塌。
5. 疲劳问题:建筑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次荷载的作用,这可能引发结构的疲劳破坏。
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结构的疲劳寿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6. 断裂问题:某些情况下,建筑结构可能会因为材料的断裂而造成破坏。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自身缺陷、设计不当、施工过程中的错误等原因造成的。
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以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多种多样,需要设计师在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和合理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会给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严重的隐患。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常见问题分析1. 材料选用不当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就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有时候,设计师可能会盲目追求成本低廉,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没有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条件,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2. 结构设计不合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果设计师没有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可能会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
某些地方可能会出现结构孱弱、受力不均匀或者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和安全性。
3. 抗震设计不足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
如果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问题,就会导致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发生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4. 不考虑施工工艺和实际施工情况有时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可能没有考虑到施工工艺和实际施工情况,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矛盾,给施工带来困难和风险。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分析1.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为了避免因为材料选用不当导致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具有合格证书的优质建材,并随时保持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全面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合理设计结构的受力结构、稳定形式和抗震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1. 承载力不足:建筑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可能会因为材料的选择或者设计错误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包括重新评估荷载计算,采用更合适的材料,或者增加支撑结构的数量和强度。
2. 结构刚度不足:建筑结构的刚度对于抵抗侧向荷载非常重要,如果结构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在风灾或地震中倒塌。
对策包括增加受力构件的尺寸和数量,增加填充墙的数量和厚度,或者采用剪力墙等结构形式。
3. 结构连接问题:建筑结构中的连接部位是承受力的集中部位,如果连接不牢固或者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对策包括重新设计连接部位,增加连接件的数量和强度,或者采用更可靠的连接方式。
4. 节能和环保设计不足: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倡,建筑结构设计也应该考虑节能和环保的因素。
对策包括优化建筑的热工性能,采用高效节能的材料和技术,或者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系统。
5. 防火和防震设计不足:火灾和地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火灾蔓延或者结构瘫痪。
对策包括增加防火墙的数量和厚度,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设施,或者加固结构以增强抗震能力。
6. 建筑物使用寿命不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指其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使用年限。
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材料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缩短。
对策包括选择耐久性好的材料,加强结构的防护措施,或者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只要合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相关规范和标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计出安全、稳定、耐久的建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强总结: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一、地基基础1、未对岩土勘察报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机械被动地按其提供的参数和建议进行地基基础计。
目前土勘察报告是与施工图一起报送审查机构进行平行审查,结构设计通常是依据未经审查合格的岩土勘察报告进行,不经分析盲目采用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1)有的岩土勘察报告没有实测、也没有估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就随意划分场地类别。
结构设计按错误的场地类别进行抗震计算,导致上部结构抗震安全度不足。
(2)对某些日期久远的勘察报告,未注意到勘察时所依据的规划总平面图已修改、工程场地存在无钻孔控制的区域(甚至整个拟建工程范围内完全没有钻孔),仍盲目按原勘察报告进行设计,导致送施工图审查后需要补充勘察工作、设计返工,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地表大面积填土形成堆载,桩周土沉降可能超过基桩沉降,对基桩形成负摩阻力。
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2条(强制性规范条文)计入桩侧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3、桩周存在较厚的淤泥等软弱土层,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3条第2款(强制性规范条文)和第5.8.4条计算桩身压屈承载力。
4、地下水和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但地下构件(承台、地梁、桩和埋地的柱段)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例如,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干湿交替的状态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腐蚀性。
有的工程在勘察时地下水位很高、接近地面,部分设计人员就认为基础位于地下水以下,不属于干湿交替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勘察期间能够查明,设计使用年限内地下水位的升降更不可避免。
5、对液化土中的灌注桩,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4.4.5条(强制性规范条文)“桩身箍筋加密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
6、预应力管桩以泥岩等遇水易软化的岩层为持力层,但未执行《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第5.2.3条第1款、第5.2.18条和第7.3.10条第3款等有关规定。
7、对直径不小于800的单柱单桩大直径嵌岩桩,既无要求事前进行超前钻,也无要求在桩基检测时进行抽芯检验,没有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6条(强制性规范条文)“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 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规定。
8、浅基础、条基翼板和筏板的配筋率小于0.15%,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9.2.7条第5款、第9.3.2条第6款、第9.4.8条第3款的要求。
9、柱(桩)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基础(承台)时,未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第4款(强制性规范条文)、第8.4.13条(强制性规范条文)、第8.5.19条(强制性规范条文)的要求验算局部承压。
二、结构方案1、相当数量的教学楼、宿舍等工程,仍大量采用抗震性能较差的单跨框架,未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6.1.5条。
三、荷载、地震作用和抗震设计原则1、基本风压偏小。
按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DBJ15-2-90)第3.1.1条番禺3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2,换算成现行规范50年一遇基本风压应为0.6kN/m2。
2、楼面活荷载折减不当。
个别停车楼、工业厂房、仓库等仍按楼层进行活荷载折减,违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4.1.2条第2款1)和2)(强制性规范条文)。
3、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取“丙类(标准设防类)”,违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0.8条,导致结构安全度不足。
4、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重点设防类)”的工程,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3.1.3条(强制性规范条文)“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导致结构安全度不足。
5、结构平面存在与座标系夹角大于15°的斜交抗侧力结构构件,但计算书未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5.1.1条第2款(强制性规范条文)计算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抗震等级未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1.4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7、高度>21m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未执行《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3.3.1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四、抗震结构对材料的要求、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占违反强制性规范条文的绝大部分)1、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未对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提出要求,违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3.9.2条第2款2)(强制性规范条文)。
2、砌体结构材料未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3.9.2条第1款(强制性规范条文)。
3、构件(如楼板)配筋率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4、异型柱按柱全截面面积计算的柱肢各肢端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小于0.2%,违反《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6.2.5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5、异型柱端箍筋加密区间距不满足《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第6.2.10条(强制性规范条文),二、三级抗震异型角柱未按该规范第第6.2.12条第4款的要求全段加密。
6、框架梁跨中受较大的集中力,实配箍筋Φ8@100/200小于计算值。
7、当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数值未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3款(强制性规范条文)增大2mm。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8条规定,与剪力墙连接的KL,当跨高比小于5时应按剪力墙连梁进行设计。
个别工程对此类KL的箍筋构造、腰筋直径与配筋率等,未满足该规范第7.2.26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9、抗震墙(剪力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未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6.4.3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10、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2款(强制性规范条文)。
11、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3.6条第3款(强制性规范条文)。
12、框架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条第2款(强制性规范条文)。
13、框架柱纵筋配筋率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2条第1款(强制性规范条文)。
14、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大于10d,未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4.18条。
15、汶川地震的特点之一是楼梯破坏严重。
相当数量的工程仍没有参考汶川震害经验、对楼梯相关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强。
16、柱纵筋采用HRB335,梁纵筋采用HRB400,施工现场存在直径相同而强度不同的两种变形钢筋,存在混淆错用的风险。
五、钢结构1、钢柱脚的防护未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9.3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2、未注明钢结构的耐火等级,构件的耐火极限,未对防火涂料与防锈底漆的化学相容性和粘结性能提出相关要求。
3、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2.1条的要求(强制性规范条文)。
4、钢结构部分欠节点验算计算书(如梁柱节点、梁拼装节点和柱脚验算)。
5、多层钢结构房屋,钢支撑的腹板宽厚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8.4.2条第2款的规定(强制性规范条文)。
6、多层钢结构房屋,钢支撑的长细比超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8.4.2条第1款的限值(强制性规范条文)。
7、单层钢结构厂房,钢支撑的下端未与钢柱脚直接相连,未能使支撑承受的水平荷载直接传至基础,又未考虑其对钢柱的不利影响,违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第9.1.26条第4款。
六、改建、加建、后锚固与结构实体检测的加固补强1、化学植筋焊接未考虑焊接高温对胶的影响,不满足《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第9.3.4条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3.6条的构造要求。
2、承重结构植筋深度没经设计计算,违反《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6条(强制性规范条文)。
3、未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4.5章和第12.2.4条(强制性规范条文)提出承重结构植筋胶的性能要求。
4、未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3.1.7条第3款提出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
5、竖向构件的实测砼强度较低,与设计要求相差较远,设计仅复核加固后构件承载力,未复核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或者复核轴压比不满足,仍未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6.2.1条第4款改用现浇钢筋砼套箍加固。
6、部分构件的砼实测强度低于15Mpa,仍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违反《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9.1.2条。
7、植筋抗拔试验最大荷载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附录(N.4.1条第1款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