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第1课时 中 和 反 应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的主要成分反应,①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 瓶瓶塞甲应使用橡皮塞,不能使用玻璃塞,A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钠和水,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B正确;稀释浓硫酸 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 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 浓硫酸,C错误;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 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D错误。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 ① 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___溶__液__不__变__色___
振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
②
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 ___产__生__气__泡____
溶液
结论
猜想一不 成立
猜想三成 立
【解析】(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NaOH+HCl===NaCl+H2O。(2)【猜想】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溶质是氯化 钠和氢氧化钠,如果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氯化钠,如果 稀盐酸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猜想一不成立;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 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猜想三成立。
中和反应的应用
6.(2021·杭州期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物质R,使皮肤红
肿。实验测定物质R呈酸性,由此推断,要消除红肿,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B )
A.食醋
B.肥皂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讲授新课
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钙: 硫酸与氢氧化钾: 硫酸与氢氧化钠:
HCl + KOH == KCl + 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随堂练习
4、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 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 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 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胃药成分 的是( B ) A. CaCO3 B. Al(OH)3 C. NaHCO3 D. NaOH(有强烈腐蚀性)
随堂练习 5、(2020•长春)根据图回答问题:
讲授新课
HCl+NaOH == NaCl+H2O 酸+ 碱 → 盐+ 水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HCl→H+ + Cl− NaOH→Na+ + OH− 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讲授新课
练一练
2 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NaOH + HNO3 === NaNO3 + H2O Ca(OH)2 +2 HCl === CaCl2 + 2H2O Ca(OH)2 + 2 HNO3 === Ca(NO3)2 + 2H2O
讲授新课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看到化学方程式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中和反应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区分盐和食盐的关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何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准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中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策略:本着“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尊重”的教学理念,我把教材分为2课时。
今天学习第1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我采取分组探究实验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物质来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而学习的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则利用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则采取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铜固体、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六、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播放视频(装浓硫酸的车侧翻,撒熟石灰处理)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学习活动1:探究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以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上台演示: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反思:我们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两者确实发生反应了呢?分组实验:实验用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实验成果:选择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提问:其它的酸和碱能反应吗?学生自己自选药品进行试验活动2:酸和碱为什么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动画展示微观过程。
学生演板写出前面实验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Ba(OH)2+H2SO4==BaSO4↓+H2OCu(OH)2+H2SO4==CuSO4+ H2ONaOH +HCl ==NaCl + H2O分析得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这样的反应,就叫做中和反应。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设计实验情景,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二是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是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了解盐的定义。
[学习重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及应用[学习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课前准备(学习导引:自学课本60-61页,填写)1.酸之所以显酸性,是因为酸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碱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碱在水中可以解离出_____ _。
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在一起,那么H+和OH—就会结合,结果会怎样呢?已知:Na+ + Cl—→ NaCl,猜想:H+ + OH—→ ________。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和碱反应的结果是生成了,这样的反应称为。
3.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 HCl = 。
NaOH + H2SO4= 。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处理工厂的废水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请写出胃酸(HCl)与这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内探究【探究一】:中和反应演示实验【10-8】: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_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性,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_____,最终呈_____色,说明此时溶液不再显_____性,此时溶液显______性。
为什么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最终不再显碱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尝试写出另外两个酸与碱的反应方程式:,。
归纳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发现,三个反应均是____和之间的反应,产物中都有______,另一产物都是化合物,且都是由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物质称为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2)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试管中加入 1~2 mL 稀 _______溶__液__为__无__色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
NaOH 与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几滴 ___溶__液__由__无__色__变__为__红__色____ 酚酞溶液,振荡
③_再__向__步__骤__②__的__试__管__中__慢___ ___慢__滴__入__稀__盐__酸__,__振__荡___
____溶__液__由__红__色__变__为__无__色___
HCl 发生了 中和反应
【实验过程 2】对于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 应,观察到有__白__色__固__体__逐__渐__溶__解____的现象,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提示:
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 Al(OH)3]
12.(3 分)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实验室最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H__C__l+__N__a_O_H__=_=_=__N_a_C__l+__H__2_O____,此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该 反应的发生,利用了酚酞溶液,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____乙____(填“甲”或 “乙”)所示进行,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___由__红__色__变__为__无__色_____。
中和反应的应用 6.(2 分)(安徽中考)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 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 ) 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7.(2 分)(上海中考)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D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盐生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全国一等奖

教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钙: 硫酸与氢氧化钾: 硫酸与氢氧化钠:
HCl + KOH == KCl + 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h
8
讲授新课
思考:化学实验产生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 下水道中?应如何处理?
h
14
讲授新课
3.用于医药卫生
中和蚊虫叮咬时“注 射”的蚁酸可以用含碱性 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 稀氨水。
h
15
讲授新课
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或疼痛时可口服碱性药物,以 降低胃酸的含量。如“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 或小苏打片(主要成分是NaHCO3)
讲授新课
思考:有人说: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请问对不对?
答:不正确。因为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3种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如:2HCl+CuO=CuCl2+H2O 酸+碱 =盐 + 水
如:HCl+NaOH=NaCl+H2O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如:NaOH+CO2=Na2CO3+H2O
属于 利用 中和 反应 吗?
h
16
讲授新课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科学实验需将溶液 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若溶液酸碱性太强或 太弱,都可用适当的碱 或酸调节溶液pH。
h
17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 H+ + OH- = H2O
2.盐:由金属离子(或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化合物。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h
1
导入新课
H+
OH-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表现出酸性;碱溶液 中都含有大量的OH-,表现出碱性。那么,酸与碱能发 生反应吗?
h
2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 反应的本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改良酸性土壤;处理酸性废水; 治疗胃酸;处理蚊虫叮咬。
HCl+NaOH == NaCl+H2O 酸+ 碱 → 盐+ 水
我们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否就是我们日常生 活中所说的“盐”?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的化合物。
例如:Na2SO4,K2CO3,NH4NO3, FeCl3等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新课
练一练
2 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NaOH + HNO3 === NaNO3 + H2O Ca(OH)2 +2 HCl === CaCl2 + 2H2O Ca(OH)2 + 2 HNO3 === Ca(NO3)2 + 2H2O
h
6
讲授新课
HCl+NaOH == NaCl+H2O 酸+ 碱 → 盐+ 水
点我播放哦!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HCl→H+ + Cl− NaOH→Na+ + OH− 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h
7
讲授新课
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授新课
思考: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你知道其中的 原理是什么吗?
h
12
讲授新课
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利用中和反应原理, 向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 物质,将土壤pH控制在最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范围之 内。如撒熟石灰中和酸性 土壤。
h
13
讲授新课
2.处理工业废水
酸性或碱性废水必须 先进行处理,达标后才可 以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 污染。
h
3
讲授新课
一 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
h
4
讲授新课
【实验10-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随着 滴加盐酸,颜色逐渐消失至无色。
h
5
讲授新课
思考:上面的实验能否说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了化学 反应,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 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 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 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 互“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