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报告《三坊七巷》获得3奖项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心得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心得本人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南京市中心区的三坊七巷进行考察和调研。
三坊七巷是南京市最为有名的历史街区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清城市街区之一。
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城市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也收获了很多实践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们了解到三坊七巷作为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文物保护中心,了解了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基本知识。
我们还了解了三坊七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活动。
其次,我们了解到三坊七巷居民的生活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在三坊七巷,我们采访了一些当地的居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
他们的房屋大部分是历史建筑,虽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却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和生活不便。
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城市保护和发展的问题,需要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并寻求一种平衡点。
最后,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次实践中,我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任务,相互协作,相互帮助。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综上所述,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通过了解和探究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以及城市保护和发展的问题,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保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坊七巷

关于三坊七巷的实践报告前言实践参加者:************实践主题:福州传统文化时间;八月十八至九月三日地点:三坊七巷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活动内容伴随着榕城的炎炎夏日步入中旬,我组开始了本学期的社会实践。
福州是沿海经济文化大省福建的省会,连绵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一直传坼到中华崛起。
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容置疑,它的历史贡献是不可泯灭。
所以身为福州人我们感到由心的自豪,由此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的主题定为福州传统文化。
而福州的三坊七巷又是福州传统文化的代表,所以我们将地点与课题定为三坊七巷。
八月我们冒着毒辣的耀阳,开始对三坊七巷进行实地考察。
虽然天气不尽如意,但是它没有灼伤我们对福州的爱与实践的工作热情。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我们重头到尾走了一遍,收获颇多。
认识了许多我们在课本上许多未介绍的福州先辈人杰。
例如: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
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
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长民(1876—1925):“五四”运动引发者。
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
三坊七巷文脉守护社会实践报告

三坊七巷文脉守护社会实践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写而成的,如果您有需求,可以下载,希望能够帮您解决问题。
文档下载后还可以定制修改,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比如工作总结、文案摘录、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等等,如您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后续跟新内容! 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written by this store, if you have needs, you can download it, I hope to help you solve the problem.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also be customizedand modified, and adjusted and used according to everyone's actual needs.thanks!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a variety of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work summary, copy excerpts, education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try, classical essays, topic composition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up with the new content!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的古老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脉守护篇三坊七巷实践报告

文脉守护篇三坊七巷实践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脉守护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而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市的历史文化名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报告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介绍、实践目的、实践地点、实践过程、实践收获和感想。
一、介绍社会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锻炼,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为“三坊七巷”,旨在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二、实践目的1. 了解“三坊七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 认识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价值;3. 感受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实践地点本次社会实践选择了厦门的“三坊七巷”作为实践地点。
“三坊七巷”是厦门的一个古老街区,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是了解和感受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实践过程在“三坊七巷”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一系列活动:1. 参观传统建筑:我们先后参观了多处传统建筑,包括不同尺度的庭院、红砖老墙、工艺精湛的木雕等。
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对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这些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
2. 体验传统手工艺:在巷子里的一家手工艺工坊,我们学习了传统的纸扎、剪纸等手工艺。
我们亲自动手制作,深入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 与居民交流:在实践中,我们也与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居民进行了交流。
通过他们的口述,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居民生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实践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对“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感受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最后,通过与居民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在社区中的传承和影响。
六、实践感想参与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
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源泉。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三天龙佳游总结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三天龙佳游总结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三天龙佳游总结-甘小燕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学20xx年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三天龙佳游总结高一(5)班甘小燕第一天来到龙佳,看到这身旁的一切,身旁的每一位老师、教官、同学,还有美丽的风景,让我觉得心情特别舒畅。
想到可以放松三天了,心里就更觉得欣慰了。
踏入宿舍的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张张床上都放着整整齐齐的军被,看起来很壮观。
教官告诉我们,这三天如以后我们走的道路,也就是三年的高中生涯,这段路上充满着艰辛还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是对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磨炼。
这三天,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教官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他让我们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也要对他们sayhello;她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团队,什么叫朋友总之去了龙佳一趟,真的收获多多。
它让我学到了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一趟龙佳真的值了。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天的“风雨人生路”,现在我们班也算是一起肩并肩走过风风雨雨的。
当我的眼睛被蒙上的那一刻,瞬时眼前什么东西都变成黑色了,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盲人的痛苦和无助了,但因为身旁还有一位同伴,我并不觉得害怕,只要她的手牵着我,我就很有安全感。
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条路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段路犹如以后我们要走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顺顺利利的,难免有磕磕绊绊,但是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相信不久之后,就会迎来阳光大道。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很多,在我们很无助时,总会有一个人在你的旁边帮助你,为你伸出援手。
只有在患难之中才能见真朋友。
也真心的劝言每位朋友要好好爱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几天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你肯认真对待、全心全力的去做,不管再怎么困难也一定会完成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我要认真地去学习,只有每次都尽全力去做了,才能取得好成绩。
扩展阅读: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龙佳三日游心得体会-黄俊鹏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学20xx年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龙佳三日游心得体会高一(5)班黄俊鹏风雨人生路,其意是不浅。
游福州三坊七巷的作文

游福州三坊七巷的作文
《游福州三坊七巷》
嘿,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福州的三坊七巷,那可真是一次超有意思的经历啊!
刚一走进三坊七巷,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石板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店,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就在那街道上溜达着,东看看西瞧瞧。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家卖肉燕的店。
嘿,我这人就对吃的特别感兴趣。
于是我就走进去,想尝尝这肉燕到底啥味道。
店里人还挺多的呢,我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坐下。
等了一会儿,那肉燕就上来了,一个个胖乎乎的,看着特别可爱。
我夹起一个放进嘴里,哇,那口感,真是绝了!皮又薄又滑,馅又香又嫩,味道好极了。
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把肚子撑得圆圆的。
吃完肉燕,我继续在巷子里逛。
我看到很多游客都穿着古装在拍照,我也心痒痒的,想去凑个热闹。
于是我找了一家租古装的店,租了一套衣服,也学着别人摆起了姿势。
哎呀,我这摆的姿势肯定不如人家专业好看,但也自我感觉良好啦,哈哈。
不知不觉就逛了一整天,到了傍晚,三坊七巷的灯光都亮起来了,那景色可真美啊!那些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有韵味了。
我都舍不得走了呢。
从三坊七巷出来后,我的脑海里还一直浮现着里面的场景。
这一趟真的没白来啊,让我感受到了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的,好好再逛一逛这特别的三坊七巷!。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寒假实践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寒假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及目的寒假期间,我参与了一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是由我所在学校与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合作举办,旨在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实践,亲身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实践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当地的古建筑群,并听取了专业人员的讲解。
通过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造工艺和保养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参观了一个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坊。
在工坊内,我们亲眼见到了传统工艺师傅们的熟练操作和精湛技艺。
他们将原始的材料通过手工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有幸得到了工艺师傅的指导,亲自动手参与了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个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心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脆弱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环境控制、定期检测等。
三、实践收获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我所在地区的一些传统文化遗产,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也更加认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其次,我通过参观古建筑群和制作手工艺品,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妙和独特的魅力。
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传统工艺的奥妙,还培养了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最后,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参观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文物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这些知识对于我的个人成长和将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历史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传给后代。
在未来,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
我将进一步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南后街福州的三坊七巷,有条600多米、能与古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相媲美的南后街。
它北起杨桥路,南至澳门路,构成了三坊七巷南北走向的中轴线。
或许是沾染了南方特有的书香文化,明清时期,这里是两侧坊巷文人官绅的会所,名人名作的诞生摇篮。
谁敢说林纾不是吸取了南后街的文化气息,而先于他人翻译了我国第一部外文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
而近代著名女作家庐隐出生于此,说是从小受南后街的文化气息熏陶,怕也不过分。
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组开怀,郁达夫当年恐也受其影响,来福州任职期间,一有余暇,便钻进书肆的故纸堆拾贝寻珠、流连忘返。
事后,还著文大谈南后街的淘书之乐。
有句笑话说的意味深长:最不经踩的,是南后街店面的门槛。
有民间艺术奇葩之称的花灯、文人墨客精神驿站的书肆、独具一格的摆塔、名声在外的裱褙店等等,无不聚集在此。
上元灯市中秋塔,车马如潮涌后街,不正是对南后街鼎盛文化氛围的写照?街头宝炬夜初开,一曲新词怨落梅,怪底佳人好装束闽山庙里看灯来——衣锦坊此地古来是水网地区,汇东南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间的沟渠。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宣和年间,御史中丞陆蕴、陆藻兄弟相继典乡定居于此,遂名“棣锦坊”。
南宋年间,王益祥任江东提刑,故仁居此,更名“衣锦”,指坊内有人出仕做官,衣锦还乡。
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郑氏大院的水榭戏台,将戏台搭建在水上,是戏台建筑的经典之作。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文儒坊也许是这个文气扑面的坊名带来了好彩头,文儒坊内硕学名师辈出,文经武略骈臻。
诸如尚书林翰、抗倭名将张经、台湾总兵甘国宝、救国文人何振岱、国民革命军海军上将陈季良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的陈家大院里,还走出一个在紫禁城都能走马出入的末代帝师陈宝琛。
《福建通志》总撰陈衍很为自己的摇篮自豪,其诗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与闽王府丞翁承瓒的“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一样地朴素感人。
立在文儒坊的乡约碑,以最朴素的方式进行文明约定,并为坊间建筑的完好保存发挥着不可言喻的功用。
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提石做戏台,无师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伊始就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救济灾民。
时人惠其政,念其德。
又因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当时有坊巷内一座“闽山保福寺”,寺僧出于对他的敬重,于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光禄坊因此得名。
后街之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杨桥巷这一如诗如画,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名篇,正是杨桥巷内辛亥革命著名烈士林觉民牺牲前给妻子写下的遗书《与妻书》。
字里行间不仅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歉疚与依恋,表达了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更是“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的写照。
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
在这具有浓厚人文底蕴的坊巷间,还孕育出一位影响无数妇女儿童的文学家——冰心。
这位用“小桔灯”在漫漫冬夜为无数少年照亮成长道路的老人,曾多次提到,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
与冰心并成为闽籍三大才女的林徽因,许是与徐志摩的往事被太多人津津乐道,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位才女还曾参与国徽、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更随丈夫梁思成整理中国古建筑,为传统文化的的发扬留下了可贵的资料。
清明、谷雨,梅花芳香已逝,严老,可留下你的身影——郎官巷这个终老于郎官巷的“中国西学第一人”,这位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严复,思想比行动走得远。
作为中国首批公派留学生,他秉承“格物致知”“师夷制夷”的经世哲学,以《天演论》等译著为薪炬,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而被尊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帝制寿终正寝后,他欣然应聘为燕京学堂的首任校长,足以证明他在思想界和学术界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更无愧被称之为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严复之外,还曾居住这另一位民族英雄,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
在民族存亡的关头,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壮烈牺牲时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塔巷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塔被视为孤舟文云兴盛的象征。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塔巷就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
流传有一首赞誉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黄巷因先入为主,两晋时期南迁入闽的黄姓后裔就成了黄巷的巷名。
他们定居于此,精心耕读,休学守道,学士之风让人肃然起敬。
唐末起义军攻城拔寨经过此巷,也因敬重硕儒黄璞,竟熄炬噤声而过。
文物相安,名声在外,居者日众,声名日隆,硕彦间出,名宦咸集。
清一代,就有知府林文英、榜眼林知春、巡抚李馥、梁章钜等辈。
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安民巷为大文学家郁达夫所称颂的福州的“民魂之碑”,不仅在于于山,安民巷也应是。
有福之州,自古有疯病不乱,遇灾不慌的称誉。
这恐与城内三山有足,城外旗鼓垂拱有关。
三坊七巷之安民巷,似乎也颇具定心的功力。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度携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办公地点就选在安民巷,虽只是几间坐南朝北的简易民房,但因为肩负着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使这条原本不太起眼的巷子,充满了国家忧患意识,流淌着民族正气。
铁血男儿进进出出的脚步声,使巷陌的每块青石,都赋得刚烈而坚韧的性格。
让人感觉和于山戚公祠的醉石,气魄相连。
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宫巷宫与塔的“下凡”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来自仙家,一个来自佛家。
三坊七巷里有塔巷,又有宫巷,三界就占全了。
让宫巷真正值得引以为豪的是,这里走出了雄才大略之士——沈葆桢。
这位林则徐的乘龙快婿被左宗棠举荐出任福建船政局受人总理大臣后,亲拟了一副楹联:“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并登高一呼,开物成务,在马尾罗星塔下,建起了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同时办起了有“中国西点”之称的福建船政学堂,并在其任上两次抚台,其眼光胸襟不可谓不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庇巷三坊七巷中正有一条俗称“吉避巷”,明代改名为“吉庇巷”者即蕴含此意。
在吉庇巷与光禄坊街口难行不远,是左海伟人林则徐的纪念馆,游览三坊七巷常以这里为起点或终点。
被家乡人民尊奉为中兴常衮的禁毒英雄林则徐,少年走读书院,两度守制在籍,晚年退隐归梓,都在三坊七巷留下了自己的踪迹。
徘徊,三步一回头,谁知小巷当年模样,榕树依旧,故人已不知去向。
历史知识印记,时间只是佐证,繁华依旧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