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二级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远程控制

二级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远程控制辛志陶【摘要】公路隧道通风系统是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内空间相对闭塞,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等特点,对隧道的通风提出了要求.本文结合二级公路孝辛线石口至石楼段灌林岩山隧道的实际情况,根据隧道内的能见度和污染物浓度值对隧道需风量的计算,得出隧道应安装风机的数量,并通过对风机的远程控制使隧道通风系统得到实现.【期刊名称】《山西电子技术》【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远程控制【作者】辛志陶【作者单位】山西欣奥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3.5;TP311.52在公路隧道内,汽车行驶时排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烟尘,影响空气质量和降低了隧道内行车的能见度,危及了人体健康及行车安全。
所以为了稀释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保持隧道内视线清晰和空气新鲜,确保人体健康和行车安全,需要进行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启动、停止及故障检测,在实践中人们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远程控制来得到实现。
公路隧道的通风原理,是通过向隧道注入新鲜空气,稀释洞内由汽车排出的废气和烟尘,使得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烟尘透过率能保证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
隧道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大类。
自然通风是通过气象因素形成的隧道内空气流动,以及机动车从洞外带入新鲜空气来实现隧道内外的空气交换。
机械通风是通过风机作用使空气沿着预定路线流动来实现隧道内外空气交换。
对于双向交通隧道,判断隧道是否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的经验公式为:当满足此公式的条件时,隧道可设置机械通风。
经过计算,灌林岩山隧道2024年设计交通量N=651 veh/h,隧道长L=998 m,L·N=6.5×105>6×105,所以2024年可设置机械通风;本隧道2031年设计交通量N=626 veh/h,隧道长L=998 m,L·N=6.2×105>6×105,所以2031年可设置机械通风。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详细案例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详细案例以双向交通二级公路隧道为例第四章 通风计算4.1隧道需风量计算隧道通风的基本参数:道 路 等 级:二级公路,单洞双向两车道 设计行车速度:v t =60km/ℎ=16.67m/s 空气密度: ρ=1.20kg/m 3 隧道内平均气温: t m =20℃ 隧道长度: L=1536.404m 隧道坡度: i =+1.30% 隧道断面积: A r =57.74m 2 隧道当量直径: D r =SA r4=7.787m设计交通量: 3500 (pcu/d)(近期);5000(pcu/d)(远期) 交通组成:汽油车:小型客车32% ,小型货车24%,中型货车12%; 柴油车:中型货车10% ,大型客车14% ,大型货车8%;其他: 上下行比例为54:46,高峰小时系数为0.124.1.1CO 排放量(1)取CO 基准排放量为: 近期:q CO =0.007×(1−2%)15=0.0052m 3/(veh ·km) 远期:q CO =0.007×(1−2%)30=0.0038m 3/(veh ·km)阻滞时近期:q CO =0.015×(1−2%)15=0.0111m 3/(veh ·km) 阻滞时近期:q CO =0.015×(1−2%)30=0.0082m 3/(veh ·km)(2)考虑CO的车况系数为:f a=1.1(3)依据规范,分别考虑工况车速60 km/h,40 km/h ,20km/h,10km/h(阻滞)。
不同工况下的速度修正系数f iv和车密度修正系数f d如下表:表4-1 各工况下CO的速度与密度修正系数(4)考虑CO海拔高度修正系数:⁄=886.099.00m,f h=1.270平均海拔高度:H=(876.112+896.085)2(5)考虑CO的车型系f m数如下表:表4-2 CO的车型修正系数(6)交通量分解:4-3 不同车型车辆折算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按日交通量的12%取值近景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500×12%=384(pcu/h);计算后混合交通量为353(veh/h)远景高峰小时交通量为:5000×12%=600(pcu/h);计算后混合交通量为504(veh/h )由于所给交通量是基于标准车的,所以车辆数需除以相应的车辆折算系数。
隧道工程通风施工方案设计

隧道工程通风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述与需求工程背景本隧道工程位于XX地区,全长XX公里,设计时速XX公里/小时,为双向XX车道高速公路隧道。
隧道穿越多个地质单元,存在多种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岩溶等。
为确保施工安全及运营期间的环境质量,需设计并实施一套高效的通风系统。
通风需求通风系统需满足以下要求:在隧道施工期间,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保障工人健康。
在隧道运营期间,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行车安全。
考虑节能减排,实现通风系统的经济运行。
二、通风系统设计原则安全性:确保通风系统能满足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需求。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通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可靠性:通风系统应稳定可靠,能应对各种不良天气和地质条件。
环保性:减少通风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和运营。
三、通风设备选型与配置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通风需求,选择适合的风机、风阀、消声器等设备,并进行合理配置。
考虑到隧道的长度和风量需求,可能需要设置多个通风设备。
四、通风管道设计与布局通风管道的设计应遵循风流顺畅、阻力小、易于维护的原则。
布局时考虑地形地质、设备分布、风压平衡等因素,确保风能有效地送入隧道内,并将污浊空气排出。
五、风量计算与分配根据隧道内不同区段的空气质量需求和风量要求,进行风量计算,并合理分配各通风设备的风量。
确保隧道内各区域的风量充足且分布均匀。
六、通风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套智能化的通风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交通流量等因素自动调节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七、安全防护措施为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在通风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通风故障和紧急情况。
八、施工方案与优化施工方案在隧道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通风需求评估,为通风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 VDSHT 的编制和介绍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VDSHT的编制和介绍赵峰夏永旭(河北新洲公司,石家庄,05005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710064)摘要:通风技术是21世纪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的通风计算仍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较低,并且不方便于多方案的评价比选。
本文介绍了一套隧道通风设计软件VDSHT[2],它不仅可以进行各种纵向、半横向、全横向和混合通风方式的计算,而且可以进行多种通风方案的评价比选。
关键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软件 VDSHT近年来,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单洞延长超过500km,其中建成的大于3000米的特长隧道有近20多座,正在建设的秦岭终南山隧道长度达18004米。
随着公路隧道的日益长大化,通风技术作为21世纪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目前,对公路隧道通风的一维计算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计算理论。
但由于国内通风计算大多依靠手工进行,软件化程度比较低。
为此,作者在现有通风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语言DELPHI,编制了一套公路隧道通风综合设计系统VDSHT,可进行各类通风方式的计算并完成多方案评价及比选[2]。
1 VDSHT设计思路首先完成隧道通风量的计算,然后进行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及计算,最后对隧道通风方案进行评价并完成多方案比较。
VDSHT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模块:通风量计算模块、通风计算模块和通风方案评价比选模块。
其计算流程见图1。
2 VDSHT特点程序VDSHT寄托在Windows平台上,具有Windows程序的一贯特色:标准一致的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式输入输出,鼠标自由点取等。
除此以外,VDSHT程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VDSHT采用面向对象编程,使得用户对系统的干预能力加强。
同时程序充分利用了Windows本身的资源,减少了程序代码的重复开发。
在程序编制中采用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技术,以便VDSHT与其它Windows程序能够互相调用,使程序更加灵活。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详细案例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详细案例隧道通风设计计算是为了确保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确保隧道通行安全和通行的舒适性。
下面将以其中一公路隧道为例,详细介绍隧道通风设计计算的过程。
假设公路隧道的长度为1000米,宽度为10米,高度为5米,隧道的设计车速为80km/h。
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先确定隧道内的风速和风向,然后根据规定的通风标准计算出所需的风量,并设计通风设备,进而确定通风方案和设备功率。
1.第一步,测量隧道内的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并记录下风向。
2.第二步,根据测量数据和隧道的尺寸,计算出隧道的截面积。
隧道的截面积为10米×5米=50平方米。
3. 第三步,根据测量数据和车速,计算出所需的通风量。
根据通风标准,隧道内的风速应不低于2.5米/秒。
根据车速和截面积计算出所需的通风量为80km/h(车速)× 1000 m/3600 s(小时转秒)× 50 m²(截面积)= 111.11 m³/s。
4.第四步,根据通风量,计算出所需的通风设备功率。
根据通风设备的能力和效率,计算出所需的通风设备功率。
假设所选用的通风设备效率为50%,则通风设备功率为111.11m³/s(通风量)/0.5(通风设备效率)=222.22m³/s。
5.第五步,根据通风设备功率,设计通风方案。
根据通风设备的功率和隧道尺寸,设计出通风方案,确定通风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以上就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的详细案例。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排烟和火灾探测系统等,以确保隧道的通行安全。
通风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对于隧道的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西南交大隧道通风第三次作业——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教学提纲

西南交大隧道通风第三次作业——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隧道通风与灾害控制》课程作业3- 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计算姓名: ***学号: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任课教师:蒋雅君副教授王峰副教授二〇一五年六月五日目录1隧道通风设计基本资料 (1)2隧道需风量计算 (1)2.1该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相关基本资料 (1)2.2隧道中CO排放量 (2)2.3稀释CO需风量 (5)2.4稀释烟雾需风量 (6)2.5稀释空气内异味需风量 (8)2.6考虑火灾时的排烟量 (8)3射流风机纵向通风计算 (8)3.1有关参数 (8)3.2自然风阻力 (9)3.3交通风压 (9)3.4通风阻抗力 (9)3.5隧道所需升压 (10)3.6射流机需求量 (10)参考文献 (11)公路隧道通风设计1隧道通风设计基本资料✧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分离式单向双车道(计算单洞);✧行车速度:V t=80 km/h;✧空气密度:ρ=1.2 kg/m3;✧隧道长度、纵坡和平均海拔高度如图1-1所。
图1-1 隧道上行线示意图2隧道需风量计算2.1该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相关基本资料✧隧道断面面积:A r=68.05 m2;✧隧道当量直径:D r=8.41 m;✧设计交通量:15000辆中型车/日(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按日交通量的12%计算,上下行交通量不均衡系数1.1。
✧交通组成:汽油车:小型客车15%,小型货车18%,中型货车24%;柴油车:中型货车24%,大型客车13%,大型货车6%。
✧ 隧道内平均温度:t m =20°C ; ✧ 拟设计通风方式:纵向通风; ✧ 火灾时排烟风速:3m /s 。
2.2 隧道中CO 排放量隧道中CO 的排放量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106.3116co ∑=⋅⋅⋅⋅⋅⋅⋅⋅⨯=nm m m tv h d a co f N L f f f f q Q (1) 其中:Q co —隧道全长排放CO 的量,m 3/s ;q co —1辆标准车行驶1km 所排放的CO 的体积,m 3/辆•km ,可取0.01 m 3/辆•km ;f a —考虑CO 的车况系数,按表2-1取; f d —车密度系数,按表2-2取;f h —考虑CO 的海拔高度系数,按图2-1取; f m —考虑CO 的车型系数,按表2-3取; f tv —考虑CO 的纵坡-车速系数,按表2-3取; n —车型类别数;N m —相应车型的设计交通量; L —隧道长度。
隧道通风方案通风计算

隧道通风方案通风计算隧道通风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设备,使隧道中的空气保持良好的流通和清新,确保人员和车辆在隧道内的安全。
隧道通风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隧道内的车辆流量和速度:根据隧道所在的位置和使用目的,需要确定车辆流量和速度,以便确定通风设备的容量和布置。
2.隧道的长度和高度:隧道的长度和高度将影响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较长和较高的隧道可能需要更大容量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
3.隧道内的污染物和烟雾:隧道中的车辆尾气和其他污染物会对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通风系统需要能够有效地清除隧道中的污染物和烟雾。
4.隧道的地质情况: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通风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
例如,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水措施,以防止水渗入通风系统中。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进行隧道通风计算,以确定通风系统所需的容量和布置。
通风计算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包括风速、通风量和压力等。
1.风速:根据隧道中车辆的流量和速度,可以计算出通风风速的要求。
风速一般要足够高,以确保污染物和烟雾能够被有效地带走,同时也要避免产生较大的气流对人员和车辆的影响。
2.通风量:通风量是指通风系统需要提供的空气流量。
通风量的计算需要考虑隧道的长度、高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
根据通风量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通风系统所需的风机容量。
3.压力:为了确保隧道中的空气流畅,通风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压力。
压力的计算需要考虑通风系统中的阻力和风速等参数。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通风系统所需的风机的静压和动压。
通风计算还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布局和配置。
通风系统应该能够覆盖整个隧道,并确保通风效果均匀。
通风设备的布置应该根据隧道的几何形状和地质条件进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提供通风效果。
在进行隧道通风计算时,还应考虑应急情况下的通风需求。
例如,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风系统需要能够迅速排出烟雾和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最后,隧道通风方案的设计和计算应该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

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隧道通风系统是隧道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与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和运行效果。
本文将从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通风风量计算、通风系统的结构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设计要点在进行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隧道的使用功能和特点。
不同类型的隧道可能需要不同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通常情况下,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风风量:根据隧道长度、断面积、车辆通行量等因素确定通风系统所需的通风风量。
合理的通风风量可以有效保证隧道内空气的清新和循环,防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
2. 通风系统的结构:通风系统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风管、风机等部分,其结构应当合理布局,保证通风效果和隧道内的空气流通畅通。
3. 通风风速:通风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风风速是否均匀分布,通风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通风风速过大会导致空气湍流等问题,过小则无法有效排除尾气和有害气体。
4. 通风控制系统:通风系统通常需要配置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稳定。
二、通风风量计算通风风量的计算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风风量的计算一般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通过模拟隧道内空气流动情况,得出通风系统所需的通风风量。
通风风量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隧道长度和断面积:隧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是确定通风风量的重要参数,隧道越长,断面积越大,所需通风风量也将增加。
2. 车辆通行量:隧道内车辆通行数量对通风风量有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车辆通行量越大,通风风量也将增加。
3. 外界气温和湿度:外界气温和湿度也会影响通风风量的计算,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隧道内的通风效果需求更为迫切。
4. 火灾风险:隧道是火灾易发区域,通风风量计算还需考虑火灾时的烟气排放和人员疏散情况,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并保障隧道内的安全。
三、通风系统的结构通风系统的结构设计是保证通风效果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结构布局将直接影响通风效果和使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
二、指导书(撰写参考内容,字数不限,可自拟标题)
(1)可行方案的筛选方法提要(设计类);研究方法的思路(论文类)可行方案:
从开发信息系统的一般规律出发,采用结构化的开发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和实现系统。
首先完成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系统应该完成哪些功能进行调研。
接着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系统设计思想,制定系统设计原则,制定系统总体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实施目标等等。
然后选取具体的系统技术路线和平台方案,掌握相关的开发技术;接下来按照细化的系统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系统测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系统加以功能上的改进和完善。
(2)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提要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新知识
毕业生在校期间已学过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系统概论等课程,在各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性环节中接触和使用过Visual 或C#.net、Access、SQL Sever等软件开发环境和工具,以上这些都是完成本设计题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设计题目主要是应用具体的编程工具C#.NET等进行系统开发,毕业生可以通过设计,掌握这些软件工具的用法,并加深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4周:对设计课题进行详细需求分析,并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
5—6周: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7—8周:进行系统设计,完成系统设计报告;
9—13周:编程调试;
14周:系统总测试。
15—16周:完成毕业论文。
(4)本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的重点:
●充分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合理的功能模块;
●后台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
●前台界面设计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方便性。
本课题的难点:建立C/S架构的应用程序整体框架;系统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编程。
(5)若有同组其它学生参加同一课题应指明所做题目之间的关系
(6)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与设计内容的检索关键词(中英文)
主要参考文献:
Visual 宝典Bill Evjen/Jason Beres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Visual 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廖望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Visual 实用数据库编程廖疆星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Visual 程序设计教程郑阿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陈孟建著科学出版社
Visual 数据库开发专业教程刘保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Visual C#.NET案例开发集锦欧立奇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C#设计模式(美)Steve John Metsker著颜炯译中国电力出版社
精通Visual C#2005——语言基础、数据库系统开发、Web开发王石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精通C#数据库开发王华杰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李禹生著水利水电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 SERVER实用教程郑阿奇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研究与设计内容的检索关键词: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Client/Server)
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7)任务书中所指的有关要求的具体说明
本课题要求使用Delphi、Microsoft SQL Sever (或Access)等编程工具完成,即要求负责本课题设计的毕业生要对Delphi、Microsoft SQL Sever (或Access)等编程语言和工具有一定的了解,最好具有使用经验。
负责本课题设计的毕业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然后搭建基于C/S 模式的系统运行平台;设计应用程序总体框架,并编程和测试。
毕业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进度安排,按计划完成任务。
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否则如果达不到要求,将建议推迟答辩。
(8)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要领与格式(见《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可参阅《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
(9)答辩之前学生应作的准备工作提要。
1、毕业实习手册
2、毕业实习报告;
3、提交开题报告;
4、提交英文翻译(包括原文、译文);
5、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认真填写每周的工作内容,每周填写两次);
6、填写学生自查表(中期检查用);
7、提交毕业论文(包括初稿、终稿及电子文档);
8、提交电子文档(包括以上所有具有的电子文档和毕业设计源码);
9、论文答辩时使用的答辩详细论文摘要及幻灯。
其中前四项是实习结束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