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9课张居正改革专题1
【高中历史】张居正改革PPT课件

三、张居正改革的结果与败因
1、结果(注意两方面) A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
B最终失败,改革成果毁于一旦。
2、败因 阅读教材提炼改革失败的原因 A张居正改革,“务在强公室,杜私门”, 触动了 豪强权贵 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 他们强烈反抗。 B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废弃 新法
明神宗 (1563-1620)
(二)实施边防新政
清人魏源说过 :“ 张居正等张驰驾驭 ,因 势推移 , 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 , 且为本朝 开二百年之太平。”阅读课本解决以下问题 1、这段材料反映了张居正的哪一项重大改革 措施?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课本知识说出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1、实施边防新政 2、成因
(1)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 A土地兼并严重 B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
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既策略,又坚 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主观因素)
2、归纳一条鞭法内容及影响
A按田亩多少征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 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 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由宫府直接征办 , 限制豪强地 主 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计亩征银交钱代役 , 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 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一、时代的呼唤(背景) 阅读教材,从客观、政权因素、 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其背景
1.内外交困 -----客观原因 2.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
3.张居正的才识与决心----个人因素
归纳内外交困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 对外等方面思考)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张居正改革措施

[键入文字]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张居正改革措施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张居正改革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张居正张居正(1525 年-1582 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
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
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 岁识字,7 岁能通六经大义,12 岁考中秀才,13 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 岁中举人。
1547 年(嘉靖二十六年),23 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
1567 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 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张居正改革措施整顿吏治1573 年(万历元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
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
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
考成法的实行,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还是“富国强1。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张居正改革
岳麓,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 丛生、步履蹒跚起来。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 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 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 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 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 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 没能妙手回春呢?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 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 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 善于用人。
谢谢观看!
但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 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 抑制贤能,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 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政治: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 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 罚制度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军事:实施边防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3)土地兼并、催征搜刮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澳门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一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
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
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8【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18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历史岳麓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修一8 【教学课件】《张居正改革》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历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张居正改革课件ppt

1
张居正改革符合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改革把握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脉 搏,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3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则易 遭失败。
改革者需要具备智慧和勇气
张居正改革在面对诸多困难和 阻力时,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
税制改革
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将各项税收合而为一, 使税制更加简洁、透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的实施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 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促进经济发展
一条鞭法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减轻了商人 的负担,使商业更加繁荣。
军事改革
加强边防
张居正加强了边防建设,修筑城墙、增加兵力,提高了国防能力 。
历史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张居正改 革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张居正改革背景 • 张居正改革内容 • 张居正改革影响 • 张居正改革的评价 • 张居正改革的启示
01
张居正改革背景
明朝中期政治经济背景
政治背景
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农民 起义频繁。
经济背景
土地兼并严重,出现财政危机,民生凋敝,社会经济发展停 滞。
张居正改革顺应了当时明朝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也启示我们在当 今社会,要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改革发展。
改革要注重平衡
张居正改革的不足之处之一就是未能全面推行,这也启示我们在推动改革时,要注重平衡 各方利益,避免过于偏激。
改革需要持续推进
张居正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也随之终止。这也启示我 们在推动改革时,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9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一、改革的背景
学习·探究区
1.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1)内部 ①政治腐败,边防废弛。②皇帝昏庸,官吏侵盗, 财政 严重亏空。 ③变本加厉的搜刮导致 阶级矛盾 激化。 (2)外部 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②东南沿海 倭寇 猖獗。 ③葡萄牙侵占 澳门 。 2.号称“救时宰相”的张居正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答案
返回
结语
谢谢大家!解析答案1234562.张居正得以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直接原因是( D ) A.《陈六事疏》受到皇帝重视 B.张居正考中进士具备为官资格 C.张居正是特殊人才 D.皇帝年幼 解析 由于万历皇帝年幼,作为皇帝老师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任 法独断,操持一切”。
解析答案
123456
确的。
解析答案
123456
5.他是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
国防,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
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在其改革措施中整顿吏治的主要目的
是( B )
A.实现以法理政
B.确保政令畅通
C.强化君主专制
D.杜绝贪污腐败
解析 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结合张居正改革之前
解析答案
123456
(2)依据材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禁 讲学、毁天下书院”的行为。 解析 结合“一条鞭法”的影响和“禁讲学、毁天下书院”的消极影响 回答。 答案 “一条鞭法”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兴盛的现实,放松了 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芽的发展。但其禁讲学、毁天下书院的行为,钳制和阻挠新思潮的兴起, 强化了思想专制。
张居正改革高考知识点

张居正改革高考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考已成为中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选拔和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高考制度一直备受争议,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明代,张居正作为一位杰出的官员和改革者,曾尝试对高考进行改革,为我们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改革目标和改革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张居正改革高考的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科举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贿赂、买官以及对于实际能力的考核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科举制度的滥觞和社会的不满。
面对这一局面,张居正积极推动高考改革,试图解决其中的弊端,提高选拔和考核的公平性。
二、改革目标张居正改革高考的目标是旨在选拔人才、提高质量、实现社会公平。
他认为,高考应当以能力为标准,以考试判断为基础,而不是以裙带关系、贵族血统或金钱为评判标准。
他希望通过改革,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改革内容1. 改革考题张居正认为,原有的科举考试注重记忆和死记硬背,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他提出了改革考题的建议。
他主张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以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改革评审标准另一个重要的改革措施是改革评审标准。
张居正强调考试评审应该公正、公平,不能受到人情、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他建议制定明确的评卷标准,将考生成绩与能力挂钩,实现真正公正的选拔。
3. 改革考试设置张居正还提出了改革考试设置的观点。
他认为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增加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考试科目,例如农业、工业、商业等领域的知识考核。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张居正改革高考的尝试为后世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了重要基础。
他通过改革考题、改革评审标准和改革考试设置等手段,力求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高中张居正改革知识点

高中张居正改革知识点张居正是明朝中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改革尤为重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张居正改革的知识点。
一、张居正的生平和背景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太维,号东坡,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具备了优秀的学识和才能。
他曾在京师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成为明朝朝廷的官员。
二、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在明朝中期,国内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政府腐败、贪污现象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国家财政困难等等。
张居正上台之后,面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振兴国家、改善民生。
三、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1. 改革财政制度张居正认识到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财政制度。
首先,他大力推行“钱法”,改革货币制度,提高了货币的稳定性和信用度。
其次,张居正实行“地丁均税法”,对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并征收税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外,他还进行了严厉的财政纠风运动,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财政的透明度和效率。
2.改革考试制度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张居正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革这一制度。
他推行“府试”制度,减少了乡试和会试的数量,提高了考试的难度和品质。
此外,他还注重选拔人才,推行“选贤举能”政策,为政府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官员。
3.改革军事制度明朝时期的军队存在着腐败和低效的问题,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他整顿了军队管理,加强了纪律,提高了军队的训练质量。
此外,他还改革了兵器装备,引进了新的武器和战术,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四、张居正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张居正改革的影响深远,首先,他改革了财政制度,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国家能够更好地进行建设和发展。
其次,他改革了考试制度,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官员,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最后,他改革了军事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第9课张居正改革专题1
2020.03
1,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2,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就其实质而言是
A.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B.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运动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D.美国对外侵略的不断扩大
3,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D.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4,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5,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
场”。
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7,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大的特点是
A.过程的曲折性B.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广泛的群众性D.革命性质的双重性
8,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军打败普奥联军的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瓦尔密大捷C.滑铁卢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
9,19世纪早期,影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政局C.资源D.资本
10,战国时期的泰国据有今天的
A.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分B.山西省的大部和河北省一部分
C.甘肃省大部和四川省一部分D.陕西省大部和山西省大部11,1781年10月北美英军在约克镇投降,约克镇在
A.新泽西B.纽约C.弗吉尼亚 D.佐治亚
12,商鞅在诸子百家学说中,热衷于
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兵家学说13,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
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
明者是
A.瓦特B.富尔顿C.斯蒂芬逊 D.哈格里夫斯
14,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
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
C.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D.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斗志
15,极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发展并推动了机器普及的是
A.飞梭的发明和使用B.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采用和推广
C.铁路的大规模修建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16,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废分封,行县制
17,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
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兵家学说18,法国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出发点是
A.分享独立战争果实B.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C.帮助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D.转嫁国内的财政危机
19,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20,下列关于英国圈地运动与法国雅各宾派土地法令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产物 B.都触及到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都不可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D.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21,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妇女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民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
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因有局限无法实行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进步意义大于缺限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A
6, B
7, D
8, B
9, B 10, A 11, C 12, B 13, C 14, C 15, B 16, A 17, B 18, B 19, D 20, D 2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