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4月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
上海市2019年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11页word文档

2019年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7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历史纪年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A、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乾隆四十年,指的是乾隆皇帝四十岁的那一年C、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零年D、农历以干支来纪年,一个周期为六十年2.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到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的关键事件是A.法兰克王国建立 B.隶农制产生C.查理.马特改革(采邑改革) D.等级代表会议出现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曾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有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③城市与王权结盟,促进了等级代表会议的形成④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巴黎大学……所有的大学生,无论他今后是否真做神甫,都称作“执事”或“教吏”。
……他们只接受教会法庭的审判”。
这句话直接表明A. 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B. 巴黎大学的教师都是由神甫担任的C. 巴黎大学只学与神学有关的课程D. 欧洲中世纪大学随城市的复兴而出现6.“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一脉相传。
他们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建制度 B.种姓制度 C.门阀制度 D.奴隶制度7.在孔子看来,要纠正他所生活时代的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A. 人人应重义轻利B. 重建周礼的权威C. 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8.汉武帝发布诏令:“梁于、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上海市宝山区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期中等级考质量监测二模试题

上海市宝山区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期中等级考质量监测(二模)试题考生留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全部答题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殊留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据时间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的是A.儒家 B.道家C.法家 D.墨家3.古装历史政治剧《大秦赋》(右图为该剧海报)讲解并描述战国晚期秦王嬴政诞生到统一约40年的故事。
该剧可能涉及的史事是A.商鞅变法 B.统一度量衡制度C.秦灭齐国 D.陈胜吴广阔起义4.认为“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由门下当行驳正”的是A.汉高祖 B.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5.“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盖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该论述中对废除宰相的看法是A.赞成 B.批判 C.中立 D.不置可否6.在下列清朝初期历史事务中,具有反侵略性质的是A.雅克萨之战 B.平定准噶尔叛乱 C.实行金瓶掣签制 D.设立台湾府7.与乾隆诗句“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俱增哉”中表达的思想一样的政策措施是A.废除朝贡贸易 B.大兴文字狱C.广州一口通商 D.强化军机处8.与右侧地图反映的事务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麦哲伦B.迪亚士C.达·伽马D.哥伦布9.有网友用“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概括某一历史事务,该事务是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斗争 D.德国统一10.某中学学生想比较全面地了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下列可供举荐的书籍是11.19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标记是A.现代政治制度建立 B.现代工业体系建成C.现代工厂制度建立D.殖民体系建立12.“(1861年)臭名昭彰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夫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夫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羞辱。
2019年上海市宝山、静安、杨浦、青浦四区高考模拟考试(历史)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与图中数字标示(1-4)的古代文明顺序相吻合的是A.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B.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C.古代希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罗马、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2.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其中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对神话的认识最符合历史学要求的是A.历史久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B.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C.对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D .是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3.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胡枚导演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
你认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言必信,行必果” ④有教无类1243A. 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 D.①②④4.“当时,尤其是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
……在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圈地运动D.城市化进程5.自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接任圣职时曾说教道:“看,我今日立于各民各国之上,去拔掉和打碎,去毁坏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
”下列不能反映其“去建设和树立”的意图是A.实现教会的集权统治B.力图主宰世界的一切C.极力鼓吹教权的至上D.推动西欧各国的统一6.中世纪城市“街道大部分狭小,弯曲小巷中人与兽穿梭往来,…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城市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12.“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13.“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
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15.右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16.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
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18.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9.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
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4月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题,每题分,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 “漫天星斗”B. “多元一体”C. “本土多元”D. “兼容并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多地区,体现了“本土多元”特征,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漫天星斗”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多元一体”的信息,故B排除;“兼容并蓄”表现为兼收吸取其它文明,材料并未体现,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本土多元”特征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商朝甲骨文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其出土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A. 长江中游B. 黄河中游C. 黄河下游D. 长江下游【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处于黄河中游,故B正确;河南安阳殷墟并不处于长江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故排除A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朝甲骨文出土地点的知识点,学生据此即可判断出安阳殷墟处于黄河中游,得出正确答案。
3.历史上因采取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等简政安民措施,王朝出现繁荣稳定局面的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康乾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繁荣稳定局面”反映了东汉光武中兴的史实,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经济、政治措施,故B正确;文景之治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贞观之治指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康乾盛世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治世局面,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
2019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宝山区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20 题,每题 2 分,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 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漫天星斗”B.“多元一体”C.“本土多元”D.“兼容并蓄”2.商朝甲骨文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其出土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A.长江中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长江下游3.历史上因采取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等简政安民措施,王朝出现繁荣稳定局面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4.“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其评价的三国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5.“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诗句描绘了唐朝时期的A.匈奴B.鲜卑C.吐蕃D.契丹6.“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
”其评价的是A.《梦溪笔谈》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几何原本》7.清嘉庆帝宣称“用人行政,令出唯行,大权从无旁落”,其主要依靠的是A.宣政院B.内阁C.军机处D.三省六部8.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15-16 世纪时期西欧的是A.民族国家B.君主立宪C.圈地运动D.手工工场9.下图为某国19 世纪的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可推测该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美国独立战争性质显著不同于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是A.制度变革B.法制实践C.人权思想D.民族独立1. 从根本上否定“君权神授”的思想家是A .霍布斯B .洛克C .伏尔泰D .卢梭12. 右图是某同学的学习课件,其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A .蒸汽动力B .现代工厂C .工厂制度D .血汗工厂13. 历史专著《日本开国五十年史》认为现代日本始于 1854 年,其“开国”标志性事件是A .倒幕运动B .培理叩关C .明治维新D .修约运动14. 右侧是有关英国某时期的贸易示意图,可大致推断该时期是A .18 世纪中期B .18 世纪末期C .19 世纪中期D .19 世纪末期15. 上海竹枝词“和议初成五口通,吴淞从此进艨艟”描述的“和议”是指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16. 梁启超认为“言政务者可阅官报,言地理者可阅地学报,言兵学者可阅水陆军报,言农务者可阅农学报,言商政者可阅商会报,言医学者可阅医学报,言工务者可阅工程报,言格致者可阅各种天算声光电专门名家之报,有一学即有一报”,此语旨在倡议A .变法图存B .培养人才C .褒贬时弊D .传播新知17. “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适合于评价A .南昌起义B .二次革命C .武昌起义D .护国运动18. 仔细观察下列时间轴,其中“?”处应填上A .东欧剧变B .德国统一C .欧盟成立D .苏联解体19.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收集了下列相关史料,其中最能揭示历史本质的是A. 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地图B.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照片C.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新闻报导D. 解放区支前民工口述集20.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充满声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个会议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分)(一)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历程(18 分)经数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才形成目前这样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现代国家。
2019宝山高三历史二模--参考答案

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学科等级考期中检测卷参考答案二、综合题21.(12分)⑥、①、⑤、②、③、④。
22.(6分)A、C、F。
23.(5分)明治维新/19世纪中晚期(2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战、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战(任意三例,3分)。
24.(6分)争夺工业化所需要的国外市场和原料;效忠天皇的家族观念;效仿西方列强的扩张方式。
(不得摘抄原文,摘抄原文最多3分;大意相近即可;其他回答酌情赋分)25.(6分)分层赋分:历史学家从战争爆发的根源正确剖析了日本的工业化道路与战争的联系,揭示了日本通过对外战争实现现代化的本质。
从主观动机上而言,通过向大陆扩张,日本解决了国内市场不景气和原料欠缺问题;从传统思想上而言,根深蒂固的效忠与天皇的家族观念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精神支柱;从实现工业化的方式而言,日本效仿西方通过殖民扩张倾销商品,由此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日本尽管通过军国主义道路而一度崛起,但最终以二战的惨败而付出了代价。
事实证明以侵害他国利益为手段而崛起的方式,最终只能归于失败。
26.(4分)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2分)。
洋务派(2分)。
27.(6分)具有全球视野,重视教育变革,扩大了西学的内涵,“中体西用”思想系统化(其他言之有理皆可酌情赋分)。
28.(15分)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3分)。
水平1:能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中辩证考察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变迁。
思想变化是社会现实变化的反映,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折射了19世纪末在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背景下,中国已开始有一定的世界视野,改革从坚船利炮向政治层面转变逐步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社会新共识;然而面对维新变革等新思想,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试图用比较保守的方式和政治方案来推进中国的变革实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2019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等级考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宝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等级考质量监测(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年4月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题,每题分,共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 “漫天星斗”B. “多元一体”C. “本土多元”D. “兼容并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多地区,体现了“本土多元”特征,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漫天星斗”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多元一体”的信息,故B排除;“兼容并蓄”表现为兼收吸取其它文明,材料并未体现,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本土多元”特征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商朝甲骨文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其出土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A. 长江中游B. 黄河中游C. 黄河下游D. 长江下游【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处于黄河中游,故B正确;河南安阳殷墟并不处于长江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故排除A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商朝甲骨文出土地点的知识点,学生据此即可判断出安阳殷墟处于黄河中游,得出正确答案。
3.历史上因采取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等简政安民措施,王朝出现繁荣稳定局面的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康乾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繁荣稳定局面”反映了东汉光武中兴的史实,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经济、政治措施,故B正确;文景之治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贞观之治指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康乾盛世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治世局面,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以下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
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A.“漫天星斗”B.“多元一体”C.“本土多元”D.“兼容并蓄”2.商朝甲骨文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其出土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A.长江中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长江下游3.历史上因采取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等简政安民措施,王朝出现繁荣稳定局面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4.“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其评价的三国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5.“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诗句描绘了唐朝时期的A.匈奴B.鲜卑C.吐蕃D.契丹6.“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
”其评价的是A.《梦溪笔谈》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几何原本》7.清嘉庆帝宣称“用人行政,令出唯行,大权从无旁落”,其主要依靠的是A.宣政院B.内阁C.军机处D.三省六部8.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15-16世纪时期西欧的是A.民族国家B.君主立宪C.圈地运动D.手工工场9.下图为某国19世纪的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图,可推测该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美国独立战争性质显著不同于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是A.制度变革B.法制实践C.人权思想D.民族独立11.从根本上否定“君权神授”的思想家是A .霍布斯B .洛克C .伏尔泰D .卢梭 12.右图是某同学的学习课件,其中“?”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A .蒸汽动力B .现代工厂C .工厂制度D .血汗工厂13.历史专著《日本开国五十年史》认为现代日本始于1854年,其“开国”标志性事件是A .倒幕运动B .培理叩关C .明治维新D .修约运动 14.右侧是有关英国某时期的贸易示意图,可大致推断该时期是A .18世纪中期B .18世纪末期C .19世纪中期D .19世纪末期15.上海竹枝词“和议初成五口通,吴淞从此进艨艟”描述的“和议”是指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津条约》D .《马关条约》16.梁启超认为“言政务者可阅官报,言地理者可阅地学报,言兵学者可阅水陆军报,言农务者可阅农学报,言商政者可阅商会报,言医学者可阅医学报,言工务者可阅工程报,言格致者可阅各种天算声光电专门名家之报,有一学即有一报”,此语旨在倡议A .变法图存B .培养人才C .褒贬时弊D .传播新知 17.“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适合于评价A .南昌起义B .二次革命C .武昌起义D .护国运动 18.仔细观察下列时间轴,其中“?”处应填上A .东欧剧变B .德国统一C .欧盟成立D .苏联解体19.某学习小组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收集了下列相关史料,其中最能揭示历史本质的是A .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地图B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照片C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新闻报导D .解放区支前民工口述集20.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充满声情地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个会议是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维也纳体系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制二战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历程(18分)经数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中国才形成目前这样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现代国家。
21.完成下列提纲。
(选择其中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12分)①开明的民族政策、②签订《尼布楚条约》、③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④一国两制、⑤榷场、⑥中央集权体制创建22.若对提纲作相关史实的补充,还可以选择下列哪三则直接史料?(选字母)(6分)A 、金瓶挚签B 、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C 、秦半两钱D 、《新青年》杂志E 、唐三彩文官俑F 、《反分裂国家法》(二)史家眼中的日本工业化(17分)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引发人类社会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的工业化是由战争激发起来的,但也应该对战争的爆发负责任。
压低了的工资意味着相应不景气的国内市场,这就迫使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去寻找国外市场。
国内几乎缺乏所有的工业原料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历程一、古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孕育期 ……2、秦汉:形成期( )、……3、隋唐:鼎盛期( )、……4、宋元:发展期( )、……5、明清:巩固期( )、…… 二、近代:救亡图存下的反侵略斗争( )、……三、当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是导致日本向大陆扩张。
此外,效忠与天皇的家族观念也有助于对外扩张,因为它把效忠天皇等同于爱国主义和全国团结一致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例如,实业家们相互激励要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亦即和平时期的战争中”更加努力。
最后,还有西方强国于19世纪末叶在全球范围内纷纷掠夺领土的史无前例的榜样。
日本一些务实派的领袖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每一个民族都必须为自身利益进行掠夺,丝毫也不留给那些软弱胆小的人。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23.日本工业化始于哪个历史时期?列举日本工业化起步后挑起或参与的战争三例。
(5分)24.概括材料中关于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原因。
(6分)2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学家眼中日本工业化的看法。
(6分)(三)晚清重臣的思想(25分)张之洞,清末著名的地方重臣代表人物,曾主持筹办了三十多个工厂和五条铁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一书,该书分为内外篇。
内九外十五,共二十四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
……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
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兹内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内篇:同心第一、教忠第二、明纲第三、知类第四、宗经第五、正权第六、循序第七、守约第八、去毒第九;外篇:益智第一、游学第二、设学第三、学制第四、广译第五、阅报第六、变法第七、变科举第八、农工商学第九、兵学第十、矿学第十一、铁路第十二、会通第十三、非弭兵第十四、非攻教第十五。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为埃及,惧波兰;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摘编自(清)张之洞《劝学篇》问题:26.《劝学篇》成书的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张之洞属于哪一派别?(4分)27.与以往思想相比,张之洞思想有哪些新特点?(6分)28.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张之洞的思想?(15分)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学科等级考期中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B BD C D C B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B D A D C B D A二、综合题21.(12分)⑥、①、⑤、②、③、④。
22.(6分)A、C、F。
23.(5分)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2分);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全面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二战(任意三例,3分)。
24.(6分)争夺工业化所需要的国外市场和原料;效忠天皇的家族观念;效仿西方列强的扩张方式。
(不得摘抄原文,摘抄原文最多3分;大意相近即可;其他回答酌情赋分)25.(6分)分层赋分:历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近代日本的工业化,实质是通过军国主义下的对外战争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日本本身受外来殖民战争侵略的刺激与影响,封建传统思想成为对外扩张的精神支柱,效仿西方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因这条军国主义道路而一度崛起,但最终以二战的惨败而付出了代价。
26.(4分)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2分)。
洋务派(2分)。
27.(6分)具有全球视野,重视教育变革,扩大了西学的内涵,“中体西用”思想系统化(其他言之有理皆可酌情赋分)。
28.(15分)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3分)。
水平1:能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中辩证考察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变迁。
思想变化是社会现实变化的反映,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折射了19世纪末在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背景下,中国已开始有一定的世界视野,改革从坚船利炮向政治层面转变逐步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社会新共识;然而面对维新变革等新思想,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试图用比较保守的方式和政治方案来推进中国的变革实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水平2:仅强调某一方面。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5分)。
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论述(5分)。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罗列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