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11细胞质遗传

合集下载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是指通过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影响后代性状的过程。

虽然细胞核内的核酸控制了大部分遗传信息,但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质遗传的机制
细胞质遗传主要通过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来实现。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负责细胞内的能量转化,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这两种细胞器都含有自己的DNA,通过雌性细胞质的传递来影响后代性状。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是环状的,相对于更为复杂的细胞核DNA而言,它们相对较小且编码的基因数量有限。

然而,这些基因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质遗传的影响
细胞质遗传可以导致一些遗传病的传递。

如果母亲携带有突变的线粒体DNA,那么她的子代继承这些突变的可能性会很高。

这种现象被称为“母系遗传”。

另外,细胞质遗传也被发现与一些植物的性状传递有关。

例如,某些植物的叶绿体DNA编码了一些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基因,这就导致了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叶形和叶色。

细胞质遗传的意义
了解细胞质遗传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细胞质遗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多可能性。

另外,细胞质遗传的研究也为农业和植物育种领域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机制,人们可以更好地改良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细胞质遗传虽然在遗传学中占据较小的一部分,但是其独特的传递方式和影响机制使其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细胞质遗传,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并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医学遗传学第八章细胞质遗传

医学遗传学第八章细胞质遗传
药物靶点
细胞质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细胞质基因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个体的基因变异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人类起源与进化
细胞质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揭示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地位和演化过程。
细胞质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的启动子、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等。
细胞质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与细胞的能量需求和代谢活性密切相关。
细胞质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
1
2
3
细胞质基因突变是指细胞质基因组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或疾病的发生。
细胞质基因突变通常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损伤引起,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线粒体疾病
VS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和肌力减弱。
详细描述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肌肉逐渐萎缩和失去功能。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和贝氏肌营养不良症(BMD)等。这些疾病通常在儿童期发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呼吸等基本功能。
05
细胞质遗传学的应用前景
疾病诊断
细胞质遗传学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细胞质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以检测出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预防策略
基于细胞质遗传学的知识,可以制定出针对特定疾病的预防策略,如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干预,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疾病诊断与预防
药物研发与治疗
深入探索细胞质遗传的机制
尽管我们对细胞质遗传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其具体机制仍有许多未知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

《遗传学》
线粒体遗传
线粒体是一种小型的细胞器,在酵母和较高等生物 体中均可以看到,但不可见于细菌和病毒之中。
一、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酵母有一种“小菌落”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只能产 生小菌落。
小菌落酵母×正常个体 ↓
二倍体正常 ↓
减数分裂 单倍体正常,不分离小菌落。
小菌落线粒体
正常线粒体
小菌落酵母菌细胞内,缺少细胞色素a和b,还缺少细胞色素 氧化酶,这些酶类,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中,表明这种小菌落的变 异与线粒体的基因组变异有关。
二、繁殖
(一)无性生殖 一个个体经有丝分裂成两个个体。
(二)有性生殖
草 履 虫 接 合 生 殖
1.AA和aa二倍体接合; 2.大核开始解体,小核经减数分裂为8个小核; 3.每一个体中有7个小核解体,留下小核,再经一次
有丝分裂。 4.两个体互换1个小核,并与未交换小核合并;
5.小核合并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 6.大核已完全解体,小核又经两次有丝分裂,两个个体
1943年,Rhoades报道 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 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iojap) 的基因ij,纯合ijij株叶片表 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一)遗传特点 1.母本是正常绿色,父本是条斑,呈现典型孟德尔比例。
F2 3绿:1 白 形成条斑的 原因?
虽从卵子得到正常叶绿体,但ii本身不能形成正常叶 绿体,而是形成白色的质体。受精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两种质体的分配不均等。
质粒“友好”地借居于宿主细胞内。靠宿主细胞才能 完成自己的复制,而质粒对宿主细胞的生存不是必需的。
质粒不是单纯的寄生,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细菌 特定的遗传性状。
三、质粒实例
E.coli的F因子的遗传最具代表性。 E. coli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有时也能进行个体间接 合生殖。 大肠杆菌的各个菌株中找到了不同类型的质粒,主 要有三种类型的质粒: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遗传学细胞质遗传

遗传学细胞质遗传
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 能够自我复制,或者在核基因组作用下进行复制; 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效应。
㈡、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1. 结构: 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是一种常见
的原生动物,种类很多。 大核(1个),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 小核(1~2个),是二倍体、主要负责遗传。
41
④.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内100多种蛋白质中,约有10种是线粒体本身
合成的,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4种ATP酶亚基和1种 细胞色素b亚基。
∴线粒体的蛋白是由线粒体本身和核基因共同编码的, 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42
第五节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 外遗传
一、共生体的遗传:
㈠、共生体(symbionts): 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例: 椎实螺外壳 的旋转方向受母亲基 因型控制,终生不变。 它受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右旋(D)对左旋(d) 为显性。
椎实螺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即右 旋或左旋,F2却都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 离。
P ♀DD × dd♂
右旋 左旋
♀dd × DD♂
左旋 右旋
36
线粒体数目及mt DNA大小:
生物种类 酵母
几种生物的 mt DNA
每细胞中 线粒体数
mt DNA 大小 (kb)
22
84
鼠(L 细胞)
500
16.2
人(Hela 细胞) 800
16.6
mt DNA 与 核 DNA 比值
0.18
0.002 0.01
37
㈡、线粒体基因组的构成:
1981年Kanderson最早测出人的mt DNA全序列为16569 bp。 人、鼠、牛的mtDAN全序列中测出:

chapter11 细胞质遗传

chapter11 细胞质遗传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p254-255)3. 如果正反杂交试验获得的F1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①性连锁。

②细胞质遗传。

③母性影响。

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种情况?[答案] 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以纯合显性母本与隐性父本杂交时,F1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以隐性母本与显性父本杂交时,F1代雌性表现为显性,雄性表现为隐性。

因此,只需要考察正反F1代性状表现与性别间的关系。

就可以确定是否属于性连锁遗传。

正反交F1分别进行自交,考察F2性状表现:如果两种F2群体均一致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则属于母性影响;如果两个F2群体分别表现两种不同的性状(与对应的F1一致),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4. 玉米埃形条纹叶(ijij)与正常绿叶(IjIj)植株杂交,F1的条纹叶(Ijij)作母本与正常绿色叶植株(IjIj)回交。

将回交后代作母本进行下列杂交,请写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绿叶(Ijij)♀ × ♂条纹叶(Ijij)(2)条纹叶(IjIj)♀ × ♂绿叶(IjIj)(3)绿叶(Ijij)♀ × ♂绿叶(Ijij)[答案] F1的条纹叶核基因型为:Ijij,细胞质有两种基因型:+/-。

回交后代遗传组成与表型如下:+(IjIj)绿叶+(Ijij)绿叶-(IjIj)白化-(Iji)白化+/-(IjIj)条纹叶+/-(Ijij)条纹叶(1)绿叶(Ijij)回交后代细胞质全部为正常叶绿体基因+,杂交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IjIj)、+(Ijij)绿色,+(ijij)会产生突变叶绿体基因Æ+/-(ijij)为条纹叶或白(2)条纹叶(IjIj)产生的后代可能有3种细胞质细胞类型,但核基因均为IjIj,即:+(IjIj)为绿色、-(IjIj)为白化苗和+/-(IjIj)为条纹叶。

(3)绿叶(Ijij)细胞质全部为正常叶绿体基因,杂交后代:+(IjIj)、+(Ijij)绿色,+(ijij)会产生突变叶绿体基因Æ+/-(ijij)为条纹叶或白化。

遗传学—— 细胞质遗传

遗传学—— 细胞质遗传

一、核质协同作用
?
一、核质协同作用
草履虫的放毒遗传
草履虫(1大核2小核) 草履虫的生殖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自体受精 异体接合
草履虫的放毒型与敏感型 草履虫放毒型与敏感型的接合
草履虫的自体受精
自体受精后新形成的二倍体均为纯合体
草履虫的异体接合
接合生殖遵循孟德尔规律
草履虫的放毒型与敏感型
已在43科、162属、320个种以上植物发现了 雄性不育。
2.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
环境引起的雄性不育,染色体畸变造成的雄性不育和基因突变
引起的雄性不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⑴ 环境引起的雄性不育
① 物理杀雄 ② 化学杀雄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和 遗传机制
第二节 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 的关系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核遗传:染色体基因组所控制的遗传 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 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有时也称为核 外遗传或母性遗传。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 和遗传机制
♣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比 例(非孟德尔式遗传)。
精卵结合
P 配子
代表两种细胞核 代表两种质体 代表两种线粒体
F1
三、细胞质遗传的机制
1. 精卵结合形成的合子由父母双亲所提供的 遗传物质不均等。在受精卵的原生质体中, 核来自于父母双方,而细胞质却几乎完全 来自其母亲(精子受精时胞质很少甚至不 能进入卵细胞中)。
叶绿体基因组
质体DNA多为闭合环状分子,长约40~45μm, GC含量36~41%,比核DNA低。DNA裸露, 不和组蛋白结合。DNA中无甲基化(核DNA25% 左右的C是甲基化的)。120~160kb大小,多数为 150kb

遗传学细胞质遗传

遗传学细胞质遗传
叶绿体旳半自主性:具有一套完整旳复制、转录 和翻译系统,但又与核基因组紧密联络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一、线粒体遗传旳体现
(一)红色面包霉生长缓慢突变型旳遗传
突变型原子囊果 × 野生型分生孢子 (缓慢生长型) (生长速度正常)
↓ 突变型
野生原子囊果 × 突变型分生孢子 ↓
野生型
成果分析:
缓慢生长突变型在幼嫩培养阶段不含细胞 色素氧化酶,且线粒体构造不正常 细胞色素氧化酶旳产生与线粒体直接有关
二、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tDNA) ctDNA与细菌旳DNA相同,闭合双链旳环状 构造,裸露旳DNA ; 每一种叶绿体内ctNDA分子数目不拟定,高等 植物中约30~60拷贝。 ctDNA能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 叶绿体性状同步受核DNA和ctDNA控制,在遗传 上有半自主性
的枝条
的表现
白色
白色
绿色
白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花斑
白色
花斑
绿色
花斑
花斑
杂种植株所体现旳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
与提供花粉旳父本枝条无关。可知控制紫茉莉花
斑性状旳遗传物质是经过母本传递旳。
原因:
正常质体
绿色
细胞正常 随机分配 细 白色质体
白色
质体和白 色质体
胞 正常质体和白
色质体
花斑
花斑枝条:
基因组
附加体基因组(细菌质粒)
一、细胞质遗传概念
二、 细胞质遗传旳特点
1.正交和反交旳体现不同 2.杂交后裔旳表型分离不符合Mendel百分比; 3.经过连续回交,能把母体旳核基因全部置换掉, 母体旳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旳性状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旳性状,其体现类似于病 毒旳转导和感染; 5.只能经过卵细胞传递给后裔。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

(二)胞质不育型: 胞质不育型: 指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 型. 在不育系的细胞质内有雄性不育基因S 在不育系的细胞质内有雄性不育基因 S , 但在细胞核内没有相应的雄性不育基因和 可育基因. 可育基因. 这种雄性不育性仅受细胞质的基因所控制, 这种雄性不育性仅受细胞质的基因所控制, 具有S基因的个体是雄性不育的,具有N 具有S基因的个体是雄性不育的,具有N基 因的个体是雄性可育.因此,有性生殖不 因的个体是雄性可育.因此,有性生殖不 能恢复胞质不育型的育性. 能恢复胞质不育型的育性.
这表明卡巴粒只通过细胞质来传递, 这表明卡巴粒只通过细胞质来传递 , 但 是它们的保持却要依赖于核中显性基因K 是它们的保持却要依赖于核中显性基因K 的存在. 的存在. 然而, 基因型为Kk 的放毒型并不稳定, Kk的放毒型并不稳定 然而 , 基因型为 Kk 的放毒型并不稳定 , 一旦经自体受精 基因型分离为KK,Kk 自体受精, KK,Kk和 一旦经自体受精,基因型分离为KK,Kk和 kk, kk个体细胞质里的卡巴粒不能保持 kk , kk 个体细胞质里的卡巴粒不能保持 和增值, 几次无性分裂后, 和增值 , 几次无性分裂后 , 就将因卡巴 粒的消失而成为敏感型 敏感型. 粒的消失而成为敏感型.
2)线粒体基因组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对独立性 mtDNA合成的调节与核 DNA合成的调节彼 合成的调节与核DNA ① mtDNA 合成的调节与核 DNA 合成的调节彼 此独立,可能存在多种复制形式,其中D 此独立,可能存在多种复制形式,其中D 环复制是线粒体特有的复制形式; 环复制是线粒体特有的复制形式; 线粒体基因组有自己独立的表达系统, ② 线粒体基因组有自己独立的表达系统 , 自己编码两种rRNA 22~ 24种 tRNA, rRNA, 自己编码两种 rRNA , 22 ~ 24 种 tRNA , 在 线粒体内合成mtDNA编码的蛋白质; mtDNA编码的蛋白质 线粒体内合成mtDNA编码的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有明显的界限
花斑
提供花粉 的枝条
白色 绿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花斑
杂交植株 的表现 白色
绿色
花斑
紫 茉 莉 花 斑 叶 遗 传 模 型
一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 绿色叶片或花斑叶片的绿色部分细胞中 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 白色叶片或花斑叶片的白色部分细胞中 不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B ijij ♀ × IjIj ♂ ↓
F1 Ijij Iji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jij 绿色 条纹 白化
↓ ♀Ijij×IjIj♂
↓ IjIj Ijij 绿色、条斑、白化植株均有, 且不成比例
二 玉米埃型条纹斑的遗传
❖ 纯合ijij条斑植株用作母本,不论父本的基
因型是什么,叶绿体的特征将持续下去, 子代没有典型的孟德尔比数,各种类型都 有 ❖ 看不到核基因和质体表型间的对应关系。 ❖ 埃型条纹斑性状一旦在纯合体植株中形成, 就显示出典型的细胞质遗传,即使有正常
❖ 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遗传符 合细胞质遗传的特征。
❖ 子代的叶绿体类型决定于种子产生于那 一种枝条,而与花粉来自于那一种枝条 无关。
二 玉米埃型条纹斑的遗传
A IjIj绿色♀×ijij条纹♂
↓ Ijij全部绿色
↓⊕ IjIj Ijij ijij 绿色 绿色 白色
(条纹)
1/4 2/4 1/4
毒的转导和感染; 5、只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 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卵细胞 带有细胞质及其所含的各种细胞器,精 子则基本上不携带细胞质。
❖ 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既提供核基因, 又提供细胞质基因,而精子只提供核基 因而基本不提供细胞质基因。
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相对比例
正反交差异形成示意图
❖ 这些RNA均转录于mtDNA。
❖ 线粒体中有100种蛋白质,其中10种左右是线粒 体自身合成的
❖ 其中包括三种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四种ATP酶 亚基和一种细胞色素b亚基。
❖ 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都已经定位在mtDNA上。
❖ 线粒体内的其它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编码的。
❖ 小菌落酵母是mtDNA严重缺失的结果。
❖ 又称为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染色体外遗传、母体遗传。
二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正交和反交的表现不同; 2、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不符合Mendel比例; 3、通过连续回交,能把母体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
母体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类似于病
❖ 小菌落的mtDNA与大菌落的mtDNA 显著不同,有的小菌落甚至测不到 mtDNA的存在。
❖ mtDNA全然缺失的称为ρ0小菌落 ❖ mtDNA部分缺失的称为ρ- ❖ 而野生型大菌落称为ρ+ ❖ ρ-的mtDNA除了有大片段缺失外,还
二、小菌落啤酒酵母的遗传
❖ 啤酒酵母,属于子囊菌 ❖ 在正常通气情况下,每个细胞都能在培
养基上产生一个圆形菌落,大部分菌落 的大小相近。 ❖ 大约有1-2%的菌落很小,是正常菌落 的1/3-1/2,称为小菌落(petite)。 ❖ 培养大菌落时经常产生少数小菌落 ❖ 小菌落的后代则永远是小菌落
二、小菌落啤酒酵母的遗传
第11章 细胞质遗传
❖ 本章教学时数:3学时。 ❖ 本章重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 本章难点:母性影响;植物雄性不育性
的遗传特点。
§1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 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质体等有少量遗 传物质
❖ 原核细胞和某些真核细胞有附加体和共 生体,称为细胞质颗粒
❖ 带有遗传物质,多游离于染色体之外, 有些能与宿主的染色体整合
❖ 以正常个体为母本与小菌落杂交,只产 生正常的二倍体合子
❖ 它们的单倍体后代也表现正常,不再分 离出小菌落
❖ 说明小菌落的遗传与细胞质有关。
eryRspiS

erySspiR
是重组型
酿酒酵母胞质基因分离与重组
三、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 线 粒 体 DNA(mitochondrial mtDNA)
❖ 多为闭合环状结构,也有线状的
DNA,
❖ mtDNA与核DNA的区别: ① 没有重复序列。 ② G/C含量高。 ③ 两条单链的密度不同,一条为重链,一条
为轻链。 ④ 分子量小。
❖ 单倍体酵母细胞内可以有1-45个线粒 体,每个线粒体内可以有50-150个线 粒体DNA分子。
❖ 线粒体不仅含有DNA,亦含有核糖体 (74s)和各种RNA(tRNA、 rRNA和 mRNA)。
遗传上有半自主性
§3 线粒体的遗传
❖一、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 ❖二、小菌落啤酒酵母的遗传 ❖三、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
▪ 生长缓慢的突变型在 幼嫩培养阶段不含细 胞色素c氧化酶
▪ 线粒体结构不正常 ▪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产
生与线粒体直接联系 ▪ 有关生长缓慢的基因
存在于线粒体之中。
一、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
❖ 有一种缓慢生长突变型(poky),在正常情况下能稳 定遗传,即使通过多次接种移植,它的遗传方式和表 现型都不发生改变。
❖ 突变型原子囊果 × 野生型分生孢子 (缓慢生长型) (生长速度正常) ↓ 突变型
反交 : 野生原子囊果 × 突变型分生孢子 ↓ 野生型
的核基因Ij 存在,也不能对其进行“矫
正”。
三 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 叶 绿 体 DNA(chloroplast DNA,ctDNA)
❖ 双链闭环结构 ❖ 与细菌DNA相似,没有复杂的染色体结构。 ❖ 每一个叶绿体内ctNDA分子数目不确定,高
等植物中约30-60拷贝。 ❖ ctDNA能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 ❖ 叶绿体性状同时受核DNA和ctDNA控制,在
一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 细胞质 基 因组( plasmon):细 胞 器和细 胞 质颗 粒中的遗传物质。
❖核遗传(nuclear inheritance):由染色体基因 组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 细胞质基因组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2 叶绿体遗传
❖一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二 玉米埃型条纹斑的遗传 ❖三 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 1908年, Correns
接受花粉 的枝条
▪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白色
花斑植株
▪ 叶片有绿色、白色、 绿色 绿白相间的花斑型
▪ 白色部分和绿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