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
地下水处理是指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和管理的
工作。
地下水处理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地下水处理的目的是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基坑淹水,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
过程中,如果基坑地下水位过高,会导致基坑坍塌、工程变形,甚至影响周边建筑物的稳
定性。
地下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下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排水井、抽水泵和吸水帷幕等。
通过在基坑周边挖掘排水井,将地下水引入排水井中,然后利用抽水泵将地下水抽走,控制地下水位。
还可以在基
坑周边安装吸水帷幕,通过在地下打孔,插入吸水帷幕,将地下水导向井外。
地下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需要合理选择排水井和抽水泵的位置。
排水井应该设置在基坑底部,以便将地下水顺利引入排水井中。
抽水泵应该设置在合适的
位置,保证地下水能够顺利抽出。
需要根据地下水水平和施工进度,合理设置吸水帷幕的
深度和间距。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以将吸水帷幕设置得较深,间距较近,以提高地下水
处理效果。
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水处理设备。
确保排水井和抽水泵运行正常,随时掌
握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地下水处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措施。
施工单位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
应的地下水处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还应与环保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确保地下水处理的合法性和环保性。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地下水是指处于地下的水资源,是建筑基坑施工中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必须在基坑施工前进行地下水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主要是为了减小水压和避免涌水以及基坑坍塌等风险。
本文就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下水的处理的目的在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处理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地下水的流量和水压,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和稳定;保护建筑物结构,避免地基沉降;减少土壤的液化,防止土体沉降;保护周边环境,减少对周边地下水质的影响。
在地下水处理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流方向和速度等参数,以便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地下水管网和水源进行详细勘察,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地下水的处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实现。
1、拦截和隔离处理建筑工程施工区域一般都会存在地下水流动,通过设置地下水隔离屏障或采取隔离处理的方式来减少或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基坑施工的影响。
隔离处理可以采用深层水平井、井壁封堵、地下水帷幕、地下水桩墙等方法实现。
2、泵水排水处理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地下水抽取到地面进行处理和排放,这个过程叫做泵水排水处理。
泵水排水处理通常采用泵井、井筒、管道等设施将地下水抽取出来,并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流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或直接排放。
3、地下水净化处理地下水净化处理是指采用化学、生物等手段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掉,使地下水达到环境要求的标准并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
地下水净化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热处理法等。
在地下水处理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现场必须进行现场监测,随时掌握地下水流量和水质情况。
2、施工现场应设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避免泵水排水时带出杂物,造成环境污染。
3、在进行地下水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

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坑施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然而,地下水对基坑施工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挑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地下水处理方法,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以满足施工项目的需求。
## 地下水的挑战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地下水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以下挑战:1. **稳定性问题**:地下水可能导致土壤流失,从而影响基坑壁的稳定性。
2. **施工安全**:积水基坑可能会增加工人和设备的安全风险。
3. **环境影响**: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地下水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些挑战。
## 地下水处理方法### 1. 泵水排放这是最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抽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并排放到适当的处理设施或排水系统中。
这有助于维持基坑内的稳定水平,减少泥土流失的风险,并确保施工安全。
此外,抽取的地下水可以经过处理,以满足环境法规的要求,然后排放到周围水体。
### 2. 地下水封堵地下水封堵是通过注入材料来减少地下水流入基坑的方法。
这可以采用水泥浆或特殊聚合物,以减少地下水的流动。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泵水排放的需求,减少水资源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
### 3. 地下水处理有时,地下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的污染物质,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地下水处理方法通常包括沉淀、过滤和化学处理。
这有助于去除污染物,确保排放的地下水质量符合法规要求。
地下水处理通常需要合格的专业公司来执行。
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处理方法

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处理方法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地层孔隙中的水,常常与施工现场的土方工程相互作用。
施工中如果地下水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因此,合理有效地处理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下水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 地下水井排水法地下水井排水法是常见的处理地下水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常通过设置地下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
施工现场选择合适位置,钻探井孔后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处理量较小的情况。
2. 喷射井降低地下水位法喷射井降低地下水位法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对地下水层进行深层清水处理。
施工现场选择适当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钻探喷射井,利用高压水射流将深层地下水冲至地面,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且处理量较大的情况。
3. 地下水抽水排水法地下水抽水排水法是通过设置抽水井,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并排放到合适的位置,以降低地下水位。
施工现场选择适当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设置抽水井,通过水泵将地下水抽出,避免施工现场被地下水浸泡。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较大量的地下水,并且可以对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
4. 地下水隔离法地下水隔离法主要适用于需要施工区域与周围地下水进行隔离的场景。
该方法通过设置防渗墙或在地下水流动路径中设置防渗屏障,以实现施工区域与地下水之间的隔离。
这种方法需要依据场地情况综合考虑地下水的水质、流动情况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5. 地下水净化处理法地下水净化处理法是指对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环保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或回用。
该方法常用的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等。
具体的处理方式可根据地下水的水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施工现场。
总结起来,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处理方法包括地下水井排水法、喷射井降低地下水位法、地下水抽水排水法、地下水隔离法和地下水净化处理法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越来越常见。
在进行基坑施工的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地下水的渗漏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还可能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安全事故。
地下水处理是基坑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就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是指在地球表面以下的地层中,水分充裕,可以用于供应城市居民、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水资源。
地下水通过降雨和地下渗漏入地下,地下水的含量与排水量取决于地下土层的渗透性和地面的排水能力。
二、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1.对地质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存在是由于地下水通过土壤中的渗透作用而形成的。
在施工基坑的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会影响基坑工程施工的速度和难度,导致基坑的工程造价增加。
2.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地下水含量过高会引发基坑发生塌陷的风险。
尤其是在软土地区,地下水的作用会对土壤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增加了基坑工程的施工风险。
3.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地下水的渗漏会导致基坑周围土壤湿润,造成土壤的力学性能变化,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地下水的含量还可能导致基坑边坡稳定性难以控制,从而影响基坑工程的质量。
三、地下水处理方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采用一系列地下水处理方法来解决地下水问题。
1. 地下水位降低法地下水位降低法是通过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以减轻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
通常采用井点抽水的方式,将地下水抽到地表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地下水位降低的效果。
井点的布置需要根据地下水位的分布和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要进行勘探和设计。
2. 地下水隔离法地下水隔离法是采用灌浆、地下水封堵帷幕等技术手段,将地下水与基坑区隔开,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地下。
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隔离技术,常见的包括土工膜、灌浆、地下水封堵帷幕等。
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

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土壤的处理和地下水的防治。
在地基处理中,地下水的防治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地下水的特点和危害地下水是地下土壤中的水分。
它具有较大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在地基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当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坑地面时,会导致地基软弱、沉降加剧、基坑变形、基础失稳等问题;另外,地下水还可能引发地表上的积水、泥淖等现象。
二、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为了保证地基工程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地下水防治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排水井和泵站排水井和泵站是常用的地下水防治设施。
排水井的作用是通过井筒中的管道将地下水抽出,并输送到泵站进行处理。
泵站负责将抽出的地下水排放到指定地点。
排水井和泵站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地基的水分。
2. 地下水封堵地下水封堵是通过封堵地下渗水通道的方法来控制地下水的。
常见的封堵材料有水泥浆、膨润土等。
在处理基坑开挖时,可以在基坑边缘埋设封堵材料,将地下水封堵在基坑范围内,避免其渗入基坑并影响工程稳定。
3. 防渗墙防渗墙是一种地下水防治的常用设施,它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防渗墙通常由水泥浆、高分子材料等构成,其目的是在地基处理中形成一道隔水屏障,防止地下水向地基渗透。
4. 地下水抽采地下水抽采是通过抽水井将地下水连续抽出的方法。
地下水抽采通常应用于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比如深基坑开挖等。
通过地下水抽采,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基的水分含量,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三、地下水防治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地下水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工程情况,可以采用单项或多项地下水防治技术的组合应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地下水防治技术。
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规范要求

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规范要求地下水处理在基础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保证工程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地下水处理的质量和效果,各类基础工程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就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处理的目的和原则地下水处理旨在降低地下水对基础工程的不良影响,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进行地下水处理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 环境友好:地下水处理应尽可能采用环保技术和方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经济效益:地下水处理应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可持续性:地下水处理应具备可持续性,即在长期运营中能够维持良好的效果和运行状况。
二、地下水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具体选择应根据地下水的水质特点和工程需求来确定。
1. 降低地下水位:对于需要控制地下水位的基础工程,可以采取排水井、抽水机等方式来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工程需求。
2. 净化地下水:对于水质较差的地下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如沉淀、过滤、氧化、活性炭吸附等。
3. 隔离地下水:对于需要避免地下水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可以采取地下隔离层的建设,如水泥墙、土工膜等。
4. 沉降处理:对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可以通过基坑开挖和填土沉降来减少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三、地下水处理的监测和评估地下水处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是确保地下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地下水监测,包括水位、水质、浊度等指标的监测。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2. 效果评估:对地下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和相关指标数据,评估处理效果的好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地下水处理的管理和维护地下水处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保证地下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好效果至关重要。
地下水排除施工方案(完整版)

地下水排除施工方案(完整版)==========================背景----在进行建筑施工或者基础设施建设时,地下水可能会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地下水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地基不稳定、工程进度延迟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地下水排除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本施工方案的目标是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排除地下水,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施工方案-------1. 地下水勘测:在施工前进行地下水勘测,了解地下水的深度、流动方向和水位等参数。
这将帮助我们确定最佳的地下水排除方法。
2. 排水井的设置:根据地下水勘测的结果,确定需要设置排水井的位置和数量。
排水井应当设置在地下水位下方,并且应有足够的容量以应对预计的地下水流量。
3. 排水井的施工:在地下水位下方挖掘并建造排水井。
排水井的结构应当牢固,以确保排水的有效性。
同时,排水井应当设置有防止固体颗粒进入的过滤装置,以防止堵塞。
4. 排水系统的设置:根据排水井的位置,设计一个排水系统,将各个排水井连接起来,确保地下水能够被有效地排除。
5. 排水水质的监测: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排出的水质情况,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排水井的维护:定期检查和清理排水井,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对排水井进行维护和维修,以保持其功能和效能。
7. 施工现场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应设立警示标志,提醒周围人员存在地下水排除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结----本施工方案通过地下水勘测、排水井的设置和施工、排水系统的设计、水质监测以及排水井的维护等措施,为地下水排除工作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将能够有效地排除地下水,并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前言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一般认为,基坑开挖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保持基坑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的环境;其次是确保边坡稳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些必要条件,其后果是严重的。
有的基坑积水或土质稀软,工人难以立足,无法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都是由地下水引起的。
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地下水的人工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
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等。
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井点降水法作一简要介绍。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周围设能渗水的井点管,配置一定的抽水设备,不间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
井点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
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目前国内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
在我国,井点降水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地面组装抽水管路系
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保持基坑干燥状态。
通常把这一方法叫做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作;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边坡稳定性提高;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节省支撑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等。
井点降水法已成为目前在含水透水位土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轻型井点降水法
(1)轻型井点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除管路系统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抽水设备。
目前常用的真空泵型、隔膜泵型配套抽水装置。
轻型井点井点管、过滤管、集水总管、主管、阀门等组成管路系统,并由抽水设备启动,在井点系统中形成真空,并在井点周围一定范围形成一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矽井扩展到一定范围。
在真空力的作用下,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经过滤器被强制性吸入井点系统内而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
在作业过程中,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位之间,存在一个水头差,在该水头差作用下,真空区外的地下水是以重力方式流动的。
所以常把轻型井点降水称真空强制抽水法,更确切地说应是真空—重力抽水法。
只有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基坑地下水才会降低,并形成一定范围的降水的漏斗抛物线。
井点管与总管的联接可用钢管和透明塑料管,因受真空力的作用,塑料管内装有弹簧,以加强抗外部张力,保证地下水流畅通。
总管与总管的联接有法兰法和套箍法两种形式。
(2)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降低地下水位后,土壤会产生固结,也就会在抽水影响半径
的范围内引起地面沉降,有时会给周围已有的建筑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在进行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为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采用回灌井点是一种有力的措施。
这种方法就是在抽水影响半径范围内建筑物的附近预先钻一排孔,在进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之前,事先将钻孔内的水位勘查清楚,记录下来。
当进行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时,为避免已有建筑物下面的地下水位下降,与降水的同时向钻孔内灌水,以保证原地下水位不变化,以此来防止地面产生沉降给已有的建筑物带来危害。
2. 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降水是在深基坑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依靠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将地下水从深井内揚升到地面排出,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深井井点降水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不受吸程限制、井距大等优点。
但其一次性投资大,成孔质量要求高。
深井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0m/d);土质为砂土、碎石如;地下水丰富、降水深(10~50m)、面积大的情况。
(1)施工工艺程序
(2)井点设置与使用阶段的注意事项
①成孔
②安设井管、填充滤料
③洗井
④安设水泵
⑤使用阶段注意事项
Ⅰ、基坑内井点应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Ⅱ、加强水位监测,特别是靠近已有建(构)筑物的深井井点,宜在建(构)筑物附近设观测井,水位差过大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设置回灌井点等。
Ⅲ、防止排出的地下水回渗而流入基坑。
Ⅳ、潜水泵在运行时要注意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以防磨损后水沿电缆芯渗如电动机内。
Ⅴ、位于基坑内的深井井点,由于井管较长,挖土至一定深度后,井管应于附近的支护结构支撑或立柱等连接,予以固定。
Ⅵ、当基坑底部有不透水层时,为排除上层地下水,可采用砂井配合深井降水。
Ⅶ、井管使用完毕拔出。
二、工程实例
山东省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中心工程,地上13层,地下1层,高度39m,建筑面积为13000m2,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6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00KN,桩端嵌入中风化岩层深度不小于1.7m,设计桩长20m,桩总数187根。
1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残积砂(砾)质粘性土,上部多为粘性土,粘性较强;下部多为粉砂,遇水易软化,轻振即液化,水量丰富;④强风化花岗岩,中粗粒及碎块结构,裂隙发育,涌水量较大;⑤中风化花岗岩;⑥微风化花岗岩。
2井点降水方法
根据地质资料得知,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单一,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场内地下水位在1.2-1.73m之间,水位很高,其含水层主要为第3层碎石层,第2、4层为弱透水层,其渗透系数为(0.72~45.52)*10-6cm/s,第5层为隔水层。
工程采用大口径深井降水,沿拟建楼周围设15眼降水井,深水电泵进行抽水。
考虑到降水深度大,影响半径范围广,若长时间抽降水,势必会影响场外附近建筑物,为了增强降水效果,又可缩短抽水时间,采用间断性抽水,减少外围影响面积,
并设置沉降观测点。
降水井径大于600mm,孔深15.0m,护壁套管直径为600mm,套管外面包2层尼龙网布;套管外四周用粒径为0.5~2.0cm的砾石料填充,作为滤水层,滤层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其上部用粘土回填,并捣实。
工程严格按照降水井施工规范要求埋设管井,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孔。
井孔钻孔后进行清孔,随后安装井管。
施工结果
本工程的井点降水比较成功,水位得到控制,流泥、流砂的现象也仅有少量出现,改善了施工条件,使该工程的±0.000以下结构能保证质量并按时完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