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支护计算方法 2

合集下载

钢板桩支护计算书二

钢板桩支护计算书二

深基坑支护设计2设计单位:XXX设计院设计人:XXX设计时间:2022-03-09 15:02:16[支护方案]排桩支护单位mιrrrπtπitτπrτπrrftτuruτffπfr!fi[基本信息]规范与规程《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内力计算方法增量法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层号 黏聚力 水下(kPa)内摩擦角 水下(度)水土 计算方法 m, c, K 值 不排水抗剪 强度(kPa)1 — — — In 法 4. 33 —2 — — — m 法0. 62—[土压力模型及系数调整]一般分布层号 土类 名称 水土 水压力 调整系数 外侧土压力 调整系数1 外侧土压力 调整系数2 内侧土压力 调整系数 内侧土压力 最大值(kPa) 1 素填土 分算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000 2淤泥质土 分算1.0001.0001.0001.00010000.000[工况信息]工况 号 工况 类型 深度 (m) 支锚 道号 1 开挖 4. 000 —[设计参数]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 稳定计算采用应力状态有效应力法 稳定计算合算地层考虑孔隙水压力 √ 条分法中的土条宽度(m) 1.00 刚度折减系数K0. 850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一般[设计结果][结构计算] 各工况:工况 1 —刑(4 OOm )地表沉降图:土丘那 N∕m)色断mm)∣⅛(KN -m)财KN)(-65 49)-(74 22) (-10782)--(2375)(-2303)--(015) (O.O)-(OO)(-15 8β)-(28.91) (-0 00)—(35 35)(-24 12)-(1568) (-27 89)—(000)内力位移包络图:工% 1 —刑(4.00m )包络图支反力(KN) 解(mm)蟠 KN-m)* KN)(-23 03)-(015) (0 00)-(0 00)(-1588)--一(28 91) (-0 00)---(35 35)(-24 12)-(15.68) (-27 89)--(000)Λ⅛i(mm)------- 三角形法 景灿H 26mm[截面计算] [截面参数] 弯矩折减系数0. 85 剪力折减系数 1.00 荷载分项系数 1.25[内力取值] 段 号内力类型 弹性法 计算值 经典法 计算值 内力 设计值 内力 实用值基坑内侧最大弯矩(kN. m) 15. 88 0. 00 16. 87 16. 87 1基坑外侧最大弯矩(kN. m) 28.9135. 35 30. 72 3(). 72最大剪力(kN)24. 1227. 8930. 1530. 15[截面验算]基坑内侧抗弯验算(不考虑轴力) 。

挡土钢板桩支护计算

挡土钢板桩支护计算

挡土钢板桩支护计算挡土钢板桩根据基坑挖土深度、土质情况、地质条件和邻近建筑管线情况,选用多锚(支撑)板桩形式,对坑壁支护,以便基坑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以基坑平均深度2.5m~6米,现按开挖最深度6米,宽3米的基坑支护计算。

(1)多锚支撑式板桩计算,钢板桩选用拉森Ⅲ型钢板桩,每延长米截面矩W=2270cm3/m,[f]=200Mpa,取基坑深H=6.0m,距板桩外2m地面附加荷载q=30KN/㎡。

根据地质资料,不同深度层土的密度r,内摩擦角Ф及粘聚力C的值,求得其加权平均值为r1=(18.75×1.5+4.5×19.8+4×20.5)/6=33.204kN/m3φ1=(10º×1.5+18º×4.5+25˚×4.0)/6=32.4ºC1=(5×1.5+22×1)/6=4.92kpar2=(19.8×1.5+20.5×4.5)/6=20.325 kN/m3φ2=(18º×1.5+20.5º×4.0)/6=18.1ºC2=(22×1.5+28×4.0)/6=24.2kpa故该土层为上软下硬土层的情况计算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分布Ka1= tan2 (45º-32.4º/2)=0.549Ka2= tan2 (45º-18.1º/2)=0.725Kp2= tan2 (45º+18.1º/2)=1.379考虑钢板桩与土间的摩擦力作用,取墙前K=1.666得K.Kp2=1.666×1.379=2.297K.Kp2- Ka2=1.572eAq=qka1=30×0.549=16.47kN/㎡yq= tan(45º+32.4º/2)×2=3.64meAh= r1HKa1-2c1√(ka1)+[(H-3.7)-(H-3.7)Ka1] rw=33.204×6×0.549-2×4.92×√(0.549)+(2.3-2.3×0.549) ×10=109.37-7.291+10.373=112.452kN/ m2B点上 Pb上= eAq + eAh =16.47+112.452=128.922kN/ m2B点下Pb下= r1HKa2-2c2√(ka2)+[(H-3.7)-(H-3.7)Ka2] rw+qka2=33.204×6×0.725-2×24.2×√(0.725)+(2.3-2.3×0.725) ×10+30×0.725=144.437-41.211+6.325+21.75=131.301 kN/ m2eAc=r1Ka1×2.5=33.204×0.549×2.5=45.572 kN/ m2(2)计算板桩墙上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的点离控土面的距离y,在y处板桩墙前的被动土压力等于板桩墙后的被动土压力,即y=Pb下/{(r2- rw)(kkp2-ka2)+2c2[(√kkp2)+√(ka2)]}=71.853/[(20.325-10)×1.572+2×24.2×[√(2.297)+√(0.725)]=71.853/(16.231+114.565)=0.55m(3)确定支撑层数及间距按等弯矩布置法确定各层支撑的间距,板桩顶部悬臂的最大允许跨度为:h=3√[(6[f]w)/( r1ka1)]= 3√[(6×200×105×2270)/(33.204×103×0.549)]=246cm=2.5m取h0=1.5m h1=1.11×1.5≈1.66m 取h1=1.5m(4)计算钢板桩的最小入土深度t0。

钢板桩支护计算

钢板桩支护计算

材料受弯时的应力和应变
σ = Eε
M = ∫ yσ dA =
A
σ =E
E
y
ρ
∫ ρ
A
y dA
2
M = ρ EI z
σ max
M max ymax = Iz
M max ≤ [σ ] W
1
My σ= Iz
Iz 令W = ymax
σ max =
强度条件
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
等值梁法计算单支撑钢板桩
谢谢大家
原理 当板桩墙的入土深度较大,土地对入土部 分的强体起到了固定作用,此时支护墙体 上端受到支撑作用,下端受到土体的固定 支承作用。
等值梁法土压力分布图
等值梁法的折减系数
由于桩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墙前 被动土压力有所增大;墙后被动土压力和 主动土压力有所减少。因此,考虑摩擦时, 对墙前和墙后被动土压力进行修正,但不 对主动土压力折减。
等值梁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作用于墙体的土压力强度,并绘出 土压力分布图 (2)计算反弯点位置(利用板桩墙上压力强 度等于零的点作为反弯点位置) (3)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最大弯矩和两个 支点的反力 (4)计算墙体的最小入土深度
例1
(1)开挖深度:2.5m )开挖深度:2.5m (2)坑内、坑外天然容重加权平均值 γ:18kN/m3;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φ 20° γ:18kN/m3;内摩擦角加权平均值φ:20°; 粘聚力加权平均值c 14。 粘聚力加权平均值c:14。 (3)地面超载q: 20kN/m2 )地面超载q: (4)基坑开挖宽度5.5m。 )基坑开挖宽度5.5m。 (5)拟设置单层支撑,撑杆每隔5m一道。 )拟设置单层支撑,撑杆每隔5m一道。

钢板桩支护计算书

钢板桩支护计算书

钢板桩支护计算书采用12m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围护,围护示意图如下:沿钢板桩深度方向设立二道斜角400×400H型钢支撑,相应位置见上图。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得各土层物理参数如下:①层平均层厚为2.4m,容重取20kN/m3,粘结力c=0,主动侧压力系数取0.2;②层平均层厚为 3.0m,容重取20.3kN/m3,粘结力c=0,内摩擦角为33.33°,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33.33/2)=0.29,被动土压力系数Kp= tan2(45+33.33/2)=3.44;③层平均层厚为2.6m,容重取20.2kN/m3,粘结力c=51.3,内摩擦角为9.9°,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9.9/2)=0.71,被动土压力系数Kp= tan2(45+9.9/2)=1.42;④层平均层厚为7.4m,容重取19.7kN/m3,粘结力c=33.2,内摩擦角为11.4°,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11.4/2)=0.67,被动土压力系数Kp= tan2(45+11.4/2)=1.49;⑤层平均层厚为8.15m,容重取20.1kN/m3,粘结力c=68,内摩擦角为13.7°,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13.7/2)=0.62,被动土压力系数Kp= tan2(45+13.7/2)=1.62;一、钢板桩最小入土深度(根据C点支撑反力为零计算出最小入土深度)基坑开挖深度6m,取钢板桩单位长度为计算单元。

钢板桩为拉森III型钢板桩,围囹、支撑、锚桩均采用400×400的H型钢,相应的截面性能参数见计算书后附件。

按上图的支护方式,计算图式可简化为三点支撑的连续梁,结构简图及荷载分布图如下(采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求解):结构弯矩图如下:剪力图如下:在此支撑模式下,坑底最小入土深度为1.2m。

此时支撑点C的反力为零。

出于安全考虑,钢板桩入土深度实际施工时按3m施工。

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

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

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支护钢板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支护工程材料,用于支撑和保护土体,防止其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

在工程设计中,确定支护钢板桩的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两种方法。

静力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和支护结构的要求来确定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而动力计算方法则是根据土体的振动特性和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来确定支护钢板桩的长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静力计算方法:在进行静力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土体的力学参数,包括土的内摩擦角和土的内聚力等。

然后根据支护结构的要求,确定支护钢板桩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

最后根据土体的力学参数和支护结构的要求,可以得到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 = K H tan(φ)。

其中,L为支护钢板桩的长度,K为土的系数,H为土的高度,φ为土的内摩擦角。

这个公式是根据土的力学性质和支护结构的要求推导出来的,它可以很好地满足工程的需求。

动力计算方法:在进行动力计算时,首先需要确定土体的振动特性,包括土的动力参数和土的振动频率等。

然后根据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要求,确定支护钢板桩的长度。

最后根据土体的振动特性和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要求,可以得到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 = 2π H / λ。

其中,L为支护钢板桩的长度,H为土的高度,λ为土的振动波长。

这个公式是根据土的振动特性和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要求推导出来的,它可以很好地满足工程的需求。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静力计算方法或者动力计算方法来确定支护钢板桩的长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最终的支护钢板桩的长度。

总之,支护钢板桩的长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力学性质、振动特性和支护结构的要求等因素。

钢板桩支护设计

钢板桩支护设计

钢板桩支护设计计算1 主要计算内容钢板桩支护设计中主要进行以下计算:(l)钢板桩内力计算。

(2)支撑系统内力计算。

(3)稳定性验算。

(4)变形估算。

各项计算内容又包含多个子项,下面逐个阐述其计算方法及步骤。

2 计算方法及步骤2.1 钢板桩内力计算对钢板桩进行内力分析的方法很多,设计时应根据支护的构造形式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本文仅对等值梁法进行介绍,计算步骤如下。

(l)计算反弯点位置。

假定钢板桩上土压力为零的点为反弯点,设其位于开挖面以下y 处,则有:整理得:(1)式中,,——坑内外土层的容重加权平均值;H——基坑开挖深度;K a——主动土压力系数;K pi——放大后的被动土压力系数。

(2)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最大弯矩和支点反力。

等值梁法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3)计算钢板桩的最小人土深度。

由等值梁BG求算板桩的人土深度,取,则由上式求得(2)桩的最小人土深度:t0=y+x (3)如桩端为一般的土质条件,应乘以系数1.1~1.2 ,即t= (1.1~1.2)t0对于多层支点的支护体系,常采用等弯矩布置的形式以充分利用钢板桩的抗弯强度,减少支护体系的投人量。

其计算步骤为:a.根据所选钢板桩型号由以下公式确定最大悬臂长度h 。

(4)式中,f——钢板桩抗弯强度设计值;W——截面抗弯模量;、K a——同前b.根据表1确定各支撑跨度。

2.2 支撑系统内力计算多层支撑点布置见图2支撑内计算主要是分析围檩和撑杆(或拉锚)的内力,围檩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梁,均布荷载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5)式中,q k——第k层围凛承受的荷载;H—―围檩至墙顶的距离;——相临两跨度值。

撑杆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内力即可,作用力为:(6)式中,——相临两支撑间距。

2.3 稳定性验算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是基坑工程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分析、抗倾覆或踢脚稳定性分析、基底抗隆起稳定分析和抗管涌验算等。

(1)整体稳定性分析。

深基坑支护钢板桩计算

深基坑支护钢板桩计算

深基坑支护钢板桩计算钢板桩支护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钢板桩的承载力计算、钢板桩垂直位移的计算、基坑变形的计算。

一、钢板桩的承载力计算钢板桩的承载力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钢板桩的水平抗拔承载力、钢板桩的滚压承载力、钢板桩的斜拉承载力。

下面以一个典型的直立式钢板桩为例进行说明。

1.钢板桩的水平抗拔承载力计算钢板桩的水平抗拔承载力计算可以通过查表或者进行有限元分析来进行。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利用桩的长细比进行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可以得到钢板桩的承载力与钢板桩的面积、宽度、桩长和土壤的黏聚力等参数有关。

2.钢板桩的滚压承载力计算钢板桩的滚压承载力计算是指钢板桩在地下水压作用下,产生的滚压力。

根据经验公式,可以得到钢板桩的承载力与土壤的内摩擦角、钢板桩的摩擦力等参数有关。

3.钢板桩的斜拉承载力计算钢板桩的斜拉承载力计算是指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水压、土压力等作用下,钢板桩受力情况的计算。

根据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到钢板桩的受力情况,进而计算钢板桩的斜拉承载力。

二、钢板桩垂直位移的计算在钢板桩支护中,垂直位移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钢板桩的垂直位移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钢板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钢板桩的滚压位移、土壤的压缩变形等。

1.钢板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钢板桩与土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钢板桩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土壤产生挤压作用,从而引起土体的变形。

根据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变形情况,进而得到钢板桩的垂直位移。

2.钢板桩的滚压位移钢板桩的滚压位移是指钢板桩在地下水作用下,由于土壤的变形而引起的钢板桩的位移。

根据基本原理,可以通过计算地下水的压力、土壤的变形等参数,得到钢板桩的滚压位移。

3.土壤的压缩变形土壤的压缩变形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现象。

在深基坑支护中,土壤的压缩变形对钢板桩的垂直位移有一定影响。

通过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可以计算土壤的压缩变形,进而得到钢板桩的垂直位移。

钢板桩支护计算手册

钢板桩支护计算手册

支护计算书一.设计资料该项目的支护结构非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为9.7m<10m ;在等于开挖深度的水平距离内无临近建筑物.故可以认为该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取γ0=1.0. 地面标高:-0.5m基础底面标高:-10.2m开挖深度:9.7m地下水位:-1.5m地面均布荷载:20kN/m 2土层:地表层有1m 厚的杂填土,其下为均质粉质粘土基坑外侧的粘土都看做饱和粘土;基坑内侧因为排水,看做有1.8m 深含水量16%的粘土,其下为饱和粘土.二.选择支护形式由于土质较好,水位较高,开挖深度一般,故选择钢板桩加单层土层锚杆支护.三.土压力计算1.竖向土压力的计算公式:j mj rk z γσ=基坑外侧:基坑内侧:2.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取0'2 a e主动土压力零点:主动土压力示意图3.被动土压力的计算4.土压力总和开挖面以上只有主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下:再往下,每米增加29.45kpa 的负向土压力.1m 条带中,土压力分块的合力 压力区块压力合力kN 距上端距离m 距下端距离m 1 15.19 0.58 0.42119.73k四.嵌固深度计算1.反弯点解得h=0.569m2.支点力Tc1设支点位于地面以下4m,即支点处标高为-4,5m对反弯点处弯矩为03.嵌固深度hd用软件解如下方程求最小hd,161.66x+5.7+29.45x+41.04x-1.8x-1.8/6+19.296x-1.39-1.215.19+275.74+4.125x -1.2845.57=0=7.500m解得hd五.弯矩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的规定按下列规定计算其设计值:截面弯矩设计值MM=1.25γ0M c式中γ——重要性系数,取1.01.锚固点弯矩设计值2.剪力为0处弯矩设计值开挖面上方设地面到该点距离为h23.剪力为0处弯矩设计值开挖面下方设开挖面到该点距离为h3选用FSP-Ⅲ型钢板桩日本产拉森钢板桩.钢板桩所受最大弯曲应力为:满足允许应力要求.基坑四角采用0.2×0.2的角桩.则钢板桩的支护面积为:该型号钢板桩每平米的质量为150kg 钢板桩总重:t kg 6.50150155268.3343150==⨯六.锚杆计算根据规范JGJ120-994.6.9锚杆长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 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2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4m ;3锚杆杆体下料长度应为锚杆自由段、锚固段及外露长度之和,外露长度须满足台座、腰梁尺寸及张拉作业要求.锚杆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2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3锚杆倾角宜15°-25°,为且不应大于45°.选用25°倾角.1.锚杆自由段长度锚杆自由段长度取5.2m,外伸长度0.5m.2.锚杆锚固长度设锚杆锚固长度为10m,其中点到地面距离为8.31m,直径为14cm.水平分力kN T T c d 49.2425.115.1=⨯=若取K=1.50,则修正为12m最后确定的锚固段长度为12m.3.钢拉杆截面选择取361φ,则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满足要求.七.围檩受力计算围檩受到拉锚和钢板桩传来作用力,可按简支梁计算.选用两排18的槽钢,33310⨯=⨯=W⨯10120mm2414.7.2满足要求.共需要376m的18热轧轻型槽钢.七.抗倾覆验算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Ra
A
Ra
a
b B P0 P0 C D
a
c b
(a)等值梁法
(b)板桩上土压力分布
(c)板桩弯矩图
(d)等值梁
图3
用等值梁法计算单锚板桩简图
用等值梁法计算板桩,为简化计算,常用土压力等于零点的位置 来代替正负弯矩转折点的位置。板桩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作用于板桩的土压强度,并并绘出土压力分布图。计 算土压力强度时,应考虑板桩墙与土的摩擦作用,将板桩墙和墙后的 被动土压力分别乘以修正系数 (为安全起见,对主动土压力则不予折 减) ; (2)计算板桩墙上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的点离挖土面的距离 y, 在 y 处板桩墙前的被动土压力等于板桩墙后的主动土压力,即:
γ KK p y=γ K( = b +γ K a y a H +y)P
y=
Pb γ (KK p -K a)
(4-44)
式中 Pb——挖土面处板桩墙后的主动土压力强度值; Kp——被动土压力系数; K——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见下表;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5
γ——土的重度 钢板桩的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土的内 40° 摩擦角
整理后,即可求得所需的最小入土深度 t:
(3Ep -2 Ea)H t= 2( Ea -Ep)
(4-42)
再根据∑x=0,即可求得作用在 A 点的锚杆拉力 Ra:
Ra -Ea +Ep =0 Ra =Ea -Ep
(4-43)
根据求得之入土深度 t 和锚杆拉力 Ra,刻画出作用在板桩上的 所有的力,并依此可求得剪力为零的点,在该点截面处可求出最大弯 矩 Mmax,根据此最大弯矩取选用板桩的截面。 由于 Ea 和 Ep 均为 t 的函数,通常先假定 t 值,然后进行验算, 如不合适,再重新假定 t 值,直至合适时为止。 板桩的入土深度 t 主要取决于被动土压力,计算时,被动土压力 一般不取全部(三角形 BCD) ,而只取其一部分,安全系数多取 2。 2、单锚深埋板桩计算 单锚深埋板桩上端为简支,下端为固定支撑。其计算常用等值梁 法。其基本原理入图 3(a)所示。ab 为一梁,其一端简支,另一端 固定,正负弯矩在 c 点转折。如在 c 点切断 ab 梁,并于 c 点置一自 由支撑形成 ac 梁,则 ac 梁上的弯矩保持不变,此 ac 梁即为 ab 段的 等值梁
2 FW =L5 + x=0 3
(4-51)
4)假定 F、W 两点皆为固定端,这可以近似地按两端固定计算 F 点的弯矩。
10
(2)等值梁法计算 用等值梁法计算多层支撑板桩的步骤和方法同单锚板桩; 1)绘出土压力分布图,入图 7 所示;
A B C D E F
O (a)
RAB
RAD RAE E F RF RF
1
进行:
a
1、试算确定埋入 深度 t1。 先假定埋入深 度 t1, 然后将净主动土
Ea b d h f Ep g e c
压力 acd 和净被动土压 力 def 对 e 点取力矩, 要求由 def 产生的抵抗 力矩大于由 acd 所产生 的倾覆力矩的 2 倍,即 使防倾覆的安全系数
图1
悬臂式板桩计算简图
(4-37) (4-38) (4-39)
1 2
1 2
被动土压力最大强度: ep =γ tK p 被动土压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p = e p t= γ t 2 K p
Ra a A
1 2
1 2
B
.K p
Ea
γ .( Kp
Ka
γ

Ep C D
土压力分布图 图2
叠加后的土压力分布图
单锚浅埋板桩计算简图
式中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P0 =
γ (KK p -K a) 2 x 6
6 P0 γ (KK p -K a)
x=
(4-45)
板桩实际埋深应位于 x 之下(图 3b) ,所需板桩实际的入土深度 为: t=(1.1~1.2)t 0 一般取下限 1.1,当板桩后面为填土时取 1.2 用等值梁法计算板桩是偏于安全的 四、多锚(支撑)式板桩 1、支撑(锚杆)的布置和计算 支撑(锚杆)层数和间距的布置,是板桩施工中的重要问题, 它
《简明施工计算手册》 (第三版)
板桩支护类型与打入深度计算
打入深度计算 一、支护类型与荷载 板桩是在深基坑开挖时打入土中, 用来抵抗图和水所产生的水平 压力,并依靠它打入土内的水平阻力,以及设在钢板桩上部的拉锚或 支撑来保持其稳定。板桩使用的材料有木材、钢筋混凝土、钢材等, 其中钢板桩由于强度高,打设方便,应用最为广泛。 板桩的支护形式,根据基坑挖土深度、土质情况、地质条件和相 邻近建筑、管线的情况,可选用悬臂式、单锚(支撑)式或多锚(支 撑)式等。 作用在板桩上的土侧压力,与土的内摩擦角 ϕ 、黏聚力 c 和重度
不小于 2;
2、确定实际所需入土深度。将通过试算求得的 t1 增加 15%,以 确保板桩的稳定; 3、求入土深度 t2 处剪力为零的点 g,通过试算求出 g 点。该店 净主动土压力 acd 应等于净被动土压力 dgh; 4、计算最大弯矩。此值应等于 acd 和 dgh 绕 g 点的力矩之差值; 5、选择板桩截面。根据求得的最大弯矩和板桩材料的容许应力 (钢板桩取钢材屈服应力的 1/2) ,即可选择板桩的截面、型号。 对于中小型工程,长 4m 内悬臂板桩,如土层均匀,已知土的重 度 γ 、内摩擦角 ϕ 、和悬臂高度 h,亦可参靠表 4-12 来确定最小入土 深度 tmin 和最大弯矩 Mmax
A RB RC RD (b)
RAC (c)
11
图7 等值梁法计算多层支撑钢板桩简图
(a)土压力分布; (b)等值梁; (c)入土深度计算简图;
2)计算板桩端墙上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点离挖土面的距离 y; 3)按多跨连续梁 AF,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各支点和跨中的弯矩,
从中求出最大弯矩 Mmax,以验算板桩截面;并可求出各支点反力 RB、 Rc、Rd、Rf,亦即作用在横梁上的荷载; 4) 根据 Rf 和墙前被动土压力对板桩底端 O 的力矩相等原理可得 x,而 t0=x+y ∴ 入土深度 t=(1.1~1.2)t0 (4-52)
A 0.15p p
γKa
p p
B C h1=0.6h h2=0.45h h3=0.36h
D
图5
支撑的等反力布置
8
1 (n-1)p+0.15p= γ K a h 2 2
则:
p=
γ Ka h 2 ( 2 n-1+0.15)
(4-48)
通常按第一跨的最大弯矩进行板桩截面的选择 以上两种是理论上较理想的布置方式, 如果实际施工中因某种原 因不能按上述布置支撑(锚杆)时,则在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布置后, 将板桩视作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板桩的弯矩 和反力,用来验算板桩截面和选择支撑材料、尺寸。 2、横梁计算 支撑间距确定后,可按照支撑的等弯矩布置图 4,计算横梁所承 受的均布荷载 Pn。即假定横梁承受相邻两跨度各半跨上的土压力:
ϕ 2 K a =tg( 45� - ) 2
(4-40)
Kp——被动土压力系数
ϕ 2 K p =tg( 45� + ) 2
3
(4-41)
γ ——土的重度
为使板桩保持稳定,在 A 点的力矩应等于零,即∑MA=0,亦即
3 2 Ea H a -Ep H p =Ea (H +t) -E ( t) =0 p H+ 2 3
2
三、单锚浅埋式钢板桩与单锚深埋式钢板桩 单锚板桩按入土深度的深或浅,分别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单锚浅埋板桩计算 假定上端为简支, 下端为自由支撑。 这种板桩相当于单跨简支梁, 作用在墙后为主动土压力,作用在墙前的为被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最大强度为: ea =γ (H + t)K a
2 主动土压力为: Ea = e( = γ (H +t) Ka a H +t)
ϕ
35°
30°
25°
20°
15°
10°
K K′
2.3 0.35
2 0.4
1.8 0.47
1.7 0.55
1.6 0.64
1.4 0.75
1.2 1.0
注:K、K′分别为板桩墙前、后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3)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最大弯矩 Mmax 和两个支点的反力 (即 Ra 和 P0) ; (4)计算板桩墙的最小入土深度 t0,t0=y+x; x 可根据 P0 和墙前被动土压力对板桩底端的力矩相等求得,即
粉质粘土 γ=17.2KN/m3 φ=12°,c=6.5kPa
e2=197.2KN/m2 图4-6 地质剖面
【解】1、 γ 、 ϕ 、 c 按照 19.8 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γ 有关,应由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提供,如基坑内打桩降水后,土质有
挤密、固结或扰动情况,应作调整,或再进行二次勘查测定。如土质 不同时,应分层计算土侧压力,对于不降水一侧,应分别计算地下水 位以下的土侧压力和水对=板桩的侧压力。 地面荷载包括静载(堆土、堆物等)和活载(施工活载、机械及 运输汽车等) ,按实际情况折算成均布荷载计算。 二、悬臂式板桩 悬臂式板桩是指顶端不设支撑或锚杆, 完全依靠打入足够的深度 来维持其稳定性的板桩。 悬臂式板桩的如图深度和最大弯矩的计算, 一般按以下方法步骤
7
A
Pn
B C
D
h1=1.1h h2=0.88h h3=0.77h h4=0.70h h5=0.65h h6=0.61h h7=0.58h h8=0.55h
图4
(2)等反力布置计算
支撑的等弯矩布置
这种布置是使各层横梁和支撑所承受的力都相等, 以简化支撑系 统,计算支撑的间距时,亦把板桩视作承受三角形荷载的连续梁, 解 之既得到各跨度如图 5 所示,这样除顶部支撑压力为 0.15p 外,其他 支撑承受反力均为 p,反力 p 的数值可按下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