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法

合集下载

微波法合成乙酰苯胺

微波法合成乙酰苯胺
微波法合成乙酰苯胺
01 引言
目录
02 材料与方法
03 一、反应原理
04
二、仪器设备与实验 步骤
05 三、参数设置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乙酰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合成方法 通常采用浓硫酸催化下的苯胺与乙酸反应,但存在反应时间长、产率较低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微波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波法在有机合 成中的应用。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微波法合成乙酰苯胺的原理、方法及未来展望。
5、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 6、分离出有机层,用少量的水洗涤,以减少有机层的损失;
7、将有机层干燥后,得到乙酰苯胺粗品; 8、对粗品进行重结晶提纯,得到高纯度乙酰苯胺。
8、对粗品进行重结晶提纯,得 到高纯度乙酰苯胺。
1、对照组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65.0%和90.0%,作为对比组,为实验组提供 了参考数据;
2、实验组1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92.0%和95.0%,说明在245W的功率下反应 30min可以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3、实验组2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85.0%和92.0%,说明在400W的功率下反应 20min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4、实验组3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5.0%和88.0%,说明在560W的功率下反应 15min得到的实验结果相对较差;
5、用水洗涤有机层,干燥后得到乙酰苯胺粗品; 6、对粗品进行重结晶提纯,得到高纯度乙酰苯胺。
6、对粗品进行重结晶提纯,得 到高纯度乙酰苯胺。
1、将苯胺和乙酰氯按照1:1的摩尔比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2、将混合物转移至微波反应器中,注意避免残留空气;
3、放入微波炉中,选择合适的功率和时间进行反应; 4、反应过程中要保持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使反应体系充分混合;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一、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可是合成碳量子点的一种常用又有效的方法哟。

简单来说呢,就是在一个密封的反应釜里,把碳源和一些其他的试剂混合在一起,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这个过程就好像给这些原料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小环境”,让它们在里面发生奇妙的变化,最终生成碳量子点。

比如说,咱可以用一些常见的碳源,像葡萄糖、蔗糖这些。

把它们溶解在水里,再加入适量的其他物质,像氢氧化钠之类的来调节反应的条件。

然后把这个混合溶液放到反应釜里,一般加热到160 200摄氏度左右,反应几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碳源分子会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碳化等一系列反应,最后就形成了碳量子点啦。

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不少呢。

首先它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复杂的仪器设备。

而且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对环境也比较友好。

生成的碳量子点尺寸比较均匀,发光性能也不错哟。

不过呢,它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说反应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且有时候生成的碳量子点纯度可能不是特别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离和提纯。

二、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那可就更有意思啦!它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来促进碳量子点的合成。

微波就像一个神奇的“小助手”,它能让反应物分子快速地吸收能量,从而加快反应的速度。

具体操作的时候呢,咱还是先准备好碳源和其他试剂,把它们混合在一个合适的容器里。

然后把这个容器放到微波炉里,设定好合适的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一般功率在几百瓦左右,反应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在微波的作用下,反应物分子会迅速被激活,快速地发生反应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反应速度快呀!相比于水热合成法,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反应,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

而且它还能更好地控制碳量子点的尺寸和性能呢。

不过呢,微波合成法对设备的要求会高一些,需要专门的微波反应装置。

而且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会出现局部过热等问题,影响合成的效果。

三、电化学合成法。

电化学合成法也是一种挺新颖的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哟。

微波法合成mof

微波法合成mof

微波法合成mof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高度可控性、多样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催化、传感等领域。

而微波法合成MOF则是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MOF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其结构稳定性和孔道大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来调控。

传统的MOF合成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反应和高温高压条件,而微波法合成MOF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并且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因此具有很大的优势。

微波法合成MOF的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加速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反应时间。

在反应过程中,微波辐射会使反应物分子产生振动和摩擦,从而提高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微波辐射还可以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微波法合成MOF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将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放入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辐射反应。

反应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可以通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进行后处理。

微波法合成MOF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
产物纯度高、操作简单等。

同时,微波法合成MOF还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因此,微波法合成MOF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微波法合成MOF是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波法合成MOF将会在气体吸附、分离、催化、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法合成mof

微波法合成mof

微波法合成mof
微波法合成MOF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用于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MOFs,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控制产物的形貌和性质。

微波法合成MOFs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能量加速反应速率,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合成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快速反应形成MOFs。

与传统的热合成方法相比,微波法合成MOFs具有以下优点:
1. 反应速率快:微波能够在短时间内加速反应速率,从而实现快速合成。

2. 产物质量均一:微波能够均匀加热反应体系,避免了产物质量不均匀的问题。

3. 产物纯度高:由于反应速率快,微波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从而减少产物的杂质。

4. 产物形貌可控:微波合成MOFs的反应条件可以通过调节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比例等来控制产物的形貌和性质。

因此,微波法合成MOFs已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应用的合成方法,可用于制备各种MOFs,包括具有特定形貌和性质的MOFs,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 1 -。

微波合成水杨酸的实验原理

微波合成水杨酸的实验原理

微波合成水杨酸的实验原理微波合成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能量促进化学反应的方法。

在微波合成实验中,水杨酸的合成可以通过苯酚和碳酸铵的反应来实现。

首先,苯酚(C6H5OH)和碳酸铵(NH4COO)为合成水杨酸的起始原料。

苯酚是一种含有羟基的芳香化合物,而碳酸铵则是一种含有氨基的无机化合物。

实验中,将苯酚和碳酸铵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放置在反应容器中。

为了实现微波合成,需要选用适用于微波辐射的反应容器,通常为微波透明材料制成的容器,如玻璃或特殊塑料。

容器中的反应物应尽量分散均匀,以提高反应效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一般可选择乙醇或二甲基苯作为溶剂。

溶剂的选取应使得苯酚和碳酸铵能够自由溶解,并且具备较好的微波吸收能力。

完成反应物和溶剂的配置后,将反应容器放置在微波合成设备中。

微波合成设备通常由一个发生器和一个反应腔组成,发生器产生高频的微波辐射,而反应腔则是微波能量的传递介质。

启动微波合成设备后,微波能量会通过反应容器中的溶剂传递至反应物,从而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

微波辐射的特点是其频率与分子的旋转振动频率相近,因此能够促进分子的运动和相互碰撞,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在微波辐射的作用下,苯酚和碳酸铵之间的反应开始进行。

碳酸铵会被加热分解产生氨气,而苯酚则会与该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杨酸(C7H6O3)。

微波辐射的能量不仅提供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还加速了生成水杨酸的反应动力学过程。

传统的加热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而微波合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应,提高了反应的效率。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容器从微波合成设备中取出,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通常可以利用水将反应液中的未反应物和副产物洗涤掉,得到纯净的水杨酸。

此外,还可以通过萃取、结晶等方法对产物进行提纯和分离。

总的来说,微波合成水杨酸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的能量促进苯酚和碳酸铵的反应生成水杨酸。

微波合成具有反应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

微波合成

微波合成

引子
微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的位臵如图1所示,通常指 波长为1m到0.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相应的频率 范围是300 MHz~3000 GHz。 1~25cm波长范围用于雷达,其它的波长范围用于 无线电通讯,为了不干扰上述这些用途.国际无线 电通讯协会(CCIP)规定家用或工业用微波加热设备 的微波频率是2450MHz(波长12.2cm)和915MHz(波 长32.8cm)。 家用微波炉使用的频率都是2450MHz。915MHz的 频率主要用于工业加热。
微波烧结的应用
微波烧结不仅可适用于结构陶瓷(如Al2O3、ZrO2、ZTA、Si3N4、AlN和 BC等),电子陶瓷(BaTiO3)和超导材料的制备,而且也可用于金刚石 薄膜沉积和光导纤维棒的气相沉积。微波烧结可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 结时间,在性能上也与传统方法制备的样品相比有很大区别,可以形成 致密均匀的陶瓷制品。此外,导电金属中加入一定量的陶瓷介质颗粒后, 也可用微波加热烧结,也可以对不同性能的陶瓷用微波将其烧结在一起。 继陶瓷烧结及陶瓷结合之后,利用微波合成陶瓷材料粉料的研究也在增 多,利用氧化物加热反应,在微波场中分别合成了SiC、TiC、NbC、 TaC等超硬材料,而只要15min。 材料的合成过程,使用微波加热,可以使化学反应远离平衡态,这就可 以获得许多常用高温固相反应难以得到的反应产物。研究发现,一般加 热的ZrC-TiC的固溶反应,固溶量只在5%左右,而采用微波加热的固相 反应,可以使相互固溶量超过10%,这是微波能够使固溶相快速冷却的 结果。Patil等人用微波合成了尖晶石,研究结果发现,用微波能合成单 相的尖晶石,几乎不含其它相,表明了微波促进合成反应和增加固溶相 的稳定性。
图10-3 传统炉和微波炉中加热模式比较
一、微波加热技术原理

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是一种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利用微波照射来加速反应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反应产物的收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微波合成法的原理是利用微波在分子间产生高频振动,使原子和分子更容易碰撞和相互作用,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在反应前,需要将试剂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并放置在微波反应仪中。

微波反应仪将微波引导到反应体系中,通过微波的加热作用使反应体系加速反应,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需要的化合物。

微波合成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通常只需要数分钟或几小时即可完成反应,而传统合成方法需要几天或几周。

其次,它可以使反应产物的纯度更高,因为微波合成可以促进反应物之间的混合,并减少杂质的产生。

此外,微波合成可以减少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减少反应所需的化学品和反应器材,提高反应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微波合成法应用广泛,在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有机合成的反应 conditions、绿色化学合成、催化反应、化学传感器等方面,促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杂化材料等高级材料。

虽然微波合成法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在微波照射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以避免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或爆炸。

此外,在操作微波反应时,需要注意个人安全,如佩戴护目镜和手套,避免受到微波辐射。

总之,微波合成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安全的反应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合成、制备和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今后的发展中,微波合成法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更好地发挥其优越的反应性能和应用价值。

微波辅助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

微波辅助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

微波辅助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微波加热在有机化学中,使用了几十年,直到最近才应用于制备多维的配位聚合物,通常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

微波加热使反应所需时间短,快速的结晶成核力学和生长,和高产量的理想产品,产品能够很容易地被分离出来,且而几乎没有副产物。

这些具有较好性质的材料从过去经济可行时期被系统研究出来的角度来看,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强调的是纳米晶体可以直接应用功能化设备上。

1 引言超级分子化学的分支被称作“晶体工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网状物的构成,它的可预测的拓扑学和性质是有其独特的祖坟的化学性质控制的。

Desiraju 和Etter的关于通过氢键有机晶体组装的研究认为是晶体工程的开端。

Hoskins 和Tobson描述了基于共价键的金刚石型骨架的设计,拓展了配位键的概念,现在是人们所熟知的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或者配位骨架。

共价键影响产物的性质,尤其是高度孔状结构的设计,这个孔状结构要求达到主体的交换和气体储存的要求,并且拥有催化性质、电学性质、磁性以及荧光性质。

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作为“主要的结构单元”,和作为“第二结构单元”的多齿配体,形成聚合物。

这两个术语都引自沸石化学。

遗憾的是,和沸石不同的是,金属阳离子和有机配体可能的结合方式是无穷大的,因此,我们仍然不能预测任何特殊的结构形成何种结构。

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在非常小的容器里制备较大单晶,制备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第二阶段,借鉴传统的沸石合成方法——溶剂热法开始被应用,实验所需时间缩短到几天。

虽然微晶通常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得到,但是这个方法被改进后可以获得单晶。

目前面临的工作是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大大增加产率和功能化材料。

目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形成产业化。

微波法将很快取代传统的溶剂热合成法,溶剂热合成法利用的是传统加热方法,而且已经有关于微波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的文章发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合成
汇报提纲
1
微波加热原理
2
微波加热优缺点
3
微波加热的应用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
微波是一种频率为 300MHZ~300GHZ 的电磁波, 沿直线传播,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 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 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 能量变为热能。 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 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 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 频率, 2450MHz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 燥、消毒等工业、医疗行业等。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的特性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 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 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 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 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 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 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 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 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 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缺点
微波干燥的优点固然不可超越,但微波的缺点也确 实给了生产商家和用户一个严峻的考验。 对于生产厂家,要严格控制好微波的磁场分布,以 保证物料均匀加热;设置温控探头,来防止加热过程 中出现“热失控”;设置自动控温装置,使物料温度 控制在所需温度段之内;另外,还要选用合适的设备 材质,使物料既不与微波腔体反应,又不会击穿腔体 。 对于用户,则需选用纯净的物料,防止微波加热过 程中出现物料与杂质反应,造成物料污染。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Chem. Commun. (2009) 5118–5120
J. Mater. Chem. 20 (2010) 4781–4783
LOGO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的特性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 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 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 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 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 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 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优缺点对比
微波加热合成
汇报提纲
1
微波加热原理
2
微波加热优缺点
3
微波加热的应用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由于微波加热技术具有许多常规加热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国外从20 世纪60年代起就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许多行业。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 开始研究并应用微波加热技术,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与印染、造纸 与印刷、烟草、药物和药材、木材、皮革、陶瓷、煤炭、橡胶、化纤、 化工产品、医疗等行业。其应用主要反映在微波加热与解冻 ,微波改性 , 微波干燥,微波灭菌与杀虫等方面。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波加热技术 也日趋成熟,微波加热设备日渐精良;电力供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 微波设备电子器件价格的下跌及能源比价的调整,使得微波加热设备及微 波加热的直接成本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逐步 认识到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再环保。这些都为微波加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微波加热技术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 生产和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波加热合成
汇报提纲
1
微波加热原理
2
微波加热优缺点
3
微波加热的应用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优点
1. 加热迅速,均匀。不需热传导过程,且具有自动 热平稳性能,避免过热。 2. 加热质量高。营养破坏少,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食 物的色、香,味,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 3. 热惯性小。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 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 的需要。
微波加热合成ຫໍສະໝຸດ 磁控管磁控管是一种用来产生微波能的电真空器件。实质上是一个置于 恒定磁场中的二极管。管内电子在相互垂直的恒定磁场和恒定电场 的控制下,与高频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把从恒定电场中获得能量 转变成微波能量,从而达到产生微波能的目的。 磁控管由管芯和磁钢(或电磁铁)组成。管芯的结构包括阳极、 阴极、能量输出器和磁路系统等四部分。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炉加热原理
直流电源提供微波发生器的磁控管所 需的直流功率,微波发生器产生一个交 替变化的电场,作用在处于微波加热器 内的被加热物体上,被加热物体内的极 性分子因此随外电场变化而摆动,又因 为分子本身的热运动和相邻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使分子随电场变化而摆动的 规则受到了阻碍和干扰,从而产生了类 似于摩擦的效应,使一部分能量转化为 分子杂乱运动的能量,使分子运动加剧, 从而被加热物质温度迅速升高。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5 (2006) 51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Adv. Funct. Mater. 13 (2003) 7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应用
Adv. Mater. 20 (2008) 3416–3421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特点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特点
影响微波加热效果的因素
首先是微波加热装置的输出功率和耦合功率,其次是材料 的内部本征状态。 微波加热所用的频率一般被限定为 915MHz和 2450MHz, 微波装置的输出功率一般为 500~5000W,单模腔体的微波能 量比较集中,输出功率在1000W左右,对多模腔的加热装置, 微波能量在较大范围内均匀分布,因而则需要更高的功率。 在指定的加热装置上,材料的微波吸收能力与材料的介电 常数和介电损耗有关,真空的介电常数为 1,水的介电常数大 约为80,而多数陶瓷材料的室温介电损耗一般比较小,所以对 无机陶瓷材料的加热,一般采用比家用微波炉功率更大的微波 源。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特点
材料的介电损耗越大越容易加热, 但是许多材料的介电损耗是随温度变 化的,图 10-4 是氧化铝在微波加热时 的介电损耗率的变化情况,图上反映 出在600℃开始急速增加,在1800℃附 近达到室温时的100倍以上,这暗示着 微波加热有一定“起动温度”,达到 这一温度以上,材料对微波能的吸收 迅速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在室 温和低温下不能被微波加热的材料, 在高温下显著吸收微波而升温的原因 。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炉
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 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 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的 心脏是磁控管。这个叫磁控管的电子管是个微波 发生器,它能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 亿次的 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 , 能穿透食物达 5cm 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 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炉
1946 年,Raytheon公司的Percy Spencer在一 个启动的雷达设备上工作时,突然发觉自己放在口 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经过思索和研究,他发现巧 克力是被微波所溶化。事实证明,微波幅射能引起 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1947 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但大家用微波来 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 微波很有“个性”: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 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可以穿过玻璃、陶 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 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 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特点
与传统加热方法不同,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热从材料内 部产生而不是从外部热源吸收。所以被加热物质的温度梯 度和热流与传统加热方法中的相反,因此,被加热物体不 受大小及形状的限制,大小工件都能被加热。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特点
实验表明极性分子溶剂吸收微波能而被快速加热, 非极性分子溶剂几乎不吸收微波能,升温很小。水、 醇类、羧酸类等极性溶剂都在微波作用下被迅速加 热,有些已达到沸腾,而非极性溶剂几乎不升温。 微波加热大体上可认为是介电加热效应。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的特性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 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 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 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微波的生物效应机制 当微波作用于生物体时,在生物控制系统的作 用和调节下,生物体必然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以适 应外界电磁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产生某些生物效 应,可应用于微波诊断、微波治疗、微波解冻、微 波解毒和微波杀菌等。
微波加热合成
微波加热优点
4. 安全卫生无污染。因为微波能是控制在金属制成的加 热室内和波导管中工作,所以微波泄露被有效的抑制 ,没有放射线危害及有害气体排放,不产生余热和粉 尘污染。
5. 节能高效。由于含有水分的物质极易直接吸收微波而 发热,没有经过其他中间转换环节,因此除少量的传 输损耗外几乎无其他损耗。比一般常规加热省电约 3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