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pptx

合集下载

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③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这个△A'B'C'的形状和大小是确定的.





[概括新知]
基本事实: 两边及其夹角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





[理解应用]
例1 (教材典题)已知:如图14-2-2,AD∥CB,AD=CB.
∴∠ACB=∠ACD=90°.
= ,
在△ACB和△ACD中,∵ ∠ = ∠,
= ,
∴△ACB≌△ACD.(SAS)
故答案为SAS.
谢 谢 观 看!
的依据是
SAS
.
图14-2-5







[本课时认知逻辑]







[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给定一个三角形的边或角的两个元素,能完全确定它的形状、
大小
B.给定一个三角形的边或角的三个元素,能完全确定它的形状、
大小
C.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确定三角形的形
∠B=∠E,AB=DE,BF=CE.
求证:∠ACB=∠DFE.
证明:∵BF=CE,
∴BF+CF=CE+CF,即BC=EF.
= ,
在△ABC和△DEF中,∵ ∠ = ∠,
= ,
∴△ABC≌△DEF,(SAS)∴∠ACB=∠DFE.
图14-2-7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在人工湖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之
间的距离.你能设计一种量出A、B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吗?
A B
你有方案吗?相 信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就会知
道啦
讲授新课
一 利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 形的形状吗?通过画图,说明你的判断.
60°
60°
60°
2.给出两个条件: ①一边为4cm,一内角为30°:
30°
30°
②两内角分别为30°,50°:
30°
30°50°
30°
③两边分别为2cm,3cm:
50°
2cm 4cm
2cm 4cm
可以发现给出 两个条件时画出的 三角形也不能保证 一定全等.
想一想: 1.在圆规的两脚上各取一个点A、B,绕点O自由转动
它们完全重合吗?△ABC≌△ DEF吗 ?
A
D
3cm
3cm
30°
30°
B
5cm
C
E
5cm
F
DA
3㎝
300
EB
5㎝
FC
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只给定一个元素 ①一条边长4cm, ②一个角为45º.
只给定两个元素 ①两条边分别长4cm、5cm, ②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º, ③ 两个角分别为45º、60º.
操作: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ppt文档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ppt文档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
烈山区古饶初中 秦胜轩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若△AOC≌△BOD,
对应边: AC= BD , AO= BO , CO= DO ,
A
D
O
C
B
对应角有: ∠A= ∠B , ∠C= ∠D , ∠AOC= ∠BOD ;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操作:
把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B、∠C已 知,记斜边的交点为A,平移右边的三 角板,△ABC的形状发生变化。还需 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使△ABC的 形状确定呢?
A
形状 3
B
C
》》》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由上可知,确定一个三角形的 形状、大小至少需要三个元素。
那么确定三角形形状、大小的 条件能否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条件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烈山区古饶初级中学 秦胜轩
A
B D
C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练习 (2)已知:如图,AB=DB,CB=EB,∠1=∠2 A
求证:∠A=∠D D
证明:∵ ∠1=∠2(已知)
1
∴∠1+∠DBC= ∠2+ ∠DBC(等式的性质)
B
2
C
即∠ABC=∠DBE
在△ABC和△DBE中,
E
AB=DB(已知)
∠ABC=∠DBE(已证)
CB=EB(已知)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探究3:
画法:
已知任意△ABC,再画出一个 △A′B′C′使A′B′=AB,A′C′=AC, ∠A=∠A′。
1. 作∠DA′E= ∠A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PPT课件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PPT课件
11
14.如图,AB=DC,∠ABC=∠DCB,则△ABC≌ △DCB, 根据 SAS .
15.如图,在△ABC 中,∠B=∠C=50°,BD=CF,BE=CD,
则∠EDF 的度数是__5_0_°.
12
16.如图所示,已知 AB=AC,AD=AE则 CE=__7__ cm.
A.Ⅰ与Ⅱ C.Ⅱ与Ⅳ
B.Ⅱ与Ⅲ D.Ⅰ与Ⅲ
2.(3 分)下列条件中,可以确定△ABC 和△A′B′C′全等的是
(B )
A.BC=BA,B′C′=B′A′,∠B=∠B′
B.∠A=∠B′,AC=A′B′,AB=B′C′
C.∠A=∠A′,AB=B′C′,AC=A′C′
3
D.BC=B′C′,AC=A′B′,∠B=∠C′
6
9.(4分)(2014·长沙)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 AB∥DE,AB=DE,BE=CF,AC=6,则DF=___6_.
7
10.(8 分)(2014·昆明)已知:如图,点 A,B,C,D 在同一条直 线上,AB=CD,AE∥CF,且 AE=CF.
求证:∠E=∠F.
解:∵AE∥CF,∴∠A=∠FCD.在△ABE 和△CDF 中,
A∠BA==C∠DF,CD,∴△ABE≌△CDF(SAS),∴∠E=∠F AE=CF,
8
11.如图,已知 AB=AC,AD=AE,∠BAC=∠DAE,则下列结
论不正确的是( C )
A.∠BAD=∠CAE B.△ABD≌△ACE C.AB=BC D.BD=CE
12.如图,在△ABC 中,AB=6,BC=5,AC=4,AD 平分∠BAC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1

【沪科版教材】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

【沪科版教材】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课件
(来自教材)
知2-讲
理由:在△ABC与△A′B′C中,
ì AC = A¢ C,(已知) ï ï ï ï CB ,(对顶角相等) ∵ í ? ACB ? Aⅱ ï ï ï C,(已知) ï î BC = B ¢
∴ △ABC≌△A′B′C.(SAS) ∴A′B′=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来自教材)
知2-练
1 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A=OC,OB=OD.
求证:DC∥AB.
(来自教材)
知2-练
2
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AA′, BB′的中点,经测量AB=9 cm,则容器的内径A′B′为 ( ) 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
知1-导
知识点
探究
1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
1.如图,把圆规平放在桌面上,在圆规的两 脚上各取一点A,C,自由转动其一个脚, △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
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大小呢?
知1-导
2.如图,把两块三角尺的一条直角 边放在同一条直线l上,其中 ∠B,∠C已知,并记两块三角
知1-讲
3.易错警示:用两边一角证三角形全等时,角必须 是两边的夹角.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时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即不存在“边边角”.如图,
△ABC与△ADC的边AC=AC,CB=CD,其中
∠A 是CB,CD的对角,但△ABC与△ADC不全
等.
知1-讲
例1 已知:如图,AD∥CB,AD=CB. 求证:△ADC ≌△CBA. 证明:∵AD∥CB,(已知) ∴∠DAC=∠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 和△CBA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