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自由平等的真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新人教版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对课标、教材和教法学法的准确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的。
我的说课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自由平等的真谛》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是八下法治下册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
从前面单元的知识层面上升到理念层面,旨在引导学生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
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真正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
因此,从内容和地位上讲,本课的教学是一节搭桥课。
搭学生思想认识的桥,搭上下课时承接和递进的桥。
如何搭?如何找到一个支撑点?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知识目标)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能力目标)3、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二、对学情的分析与思考十四五岁的孩子对自由的认识处于懵懂的初始阶段,追求狭隘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自由的真谛理解不到位,再加上认知的冲突:学生认可自由的价值,但对自由的限定性不理解(挑战老师与家长的约束),能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但不认可对自由的限定性规定,如校规班规,基本符合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如何让他们的认识从片面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为下节课落实行动打下基础,这些都成为我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
三、设计教法学法,搭起教与学的桥梁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思考,我选择了目标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心中目标明确,教法才会灵活,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案例搭建平台组织教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入新课
自由自由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2.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
权利。
讲授新课
一
无法治不自由
讲授新课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 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与繁荣。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 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 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 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讲授新课
相关链接
讲授新课
二 法眼看平等
讲授新课
平等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 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讲授新课
相关链接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相关链接
2017年7月24日原重庆市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涉嫌严 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对其立案审查。事实证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 是涉腐官员级别多高,都逃不脱反腐之网。
D
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 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C.自由是不受法治的限制的 D.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C
3.“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句 话说明了( ) A.世间本来就没有自由 B.行使自由是随心所欲的 C.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D.法律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讲授新课
相关链接
课堂小结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 有限制的、相对的
自 由 平 等 的 真 谛
无法治不自由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课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2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内容,是社会层面 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内容,是个人层面 的价值取向。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的保证;追 求自由平等,维护公 平正义,则是法治的 价值追求,体现法治 的基本精神。
我选择 我明智
(2)材料二中“以法治刚性守护斑马线安 全”的做法体现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是
怎样的?
(2)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 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 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 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 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 法干涉和侵害。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 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 底线才享自由。
1.小林的父母下岗了,妈妈靠做钟点工贴补家 用。一天,学校开家长会,妈妈来不及回家换 衣服,急急忙忙穿着做清洁工的脏衣服去了学
C 校。有几个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小林的心里 很不好受。这告诉我们( )
①父母工作卑微,真丢人 ②要尊重他人的人 格尊严 ③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
现象 ④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我突破 我提高
材料一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 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应当依 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以是传染病病 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材料二 继2016年取得重大的反腐成 果后2017年的反腐脚步并没有停止新 年刚过就有大老虎纷纷落马。2017年1 月前民政部部长李某某、副部长窦某 某和原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某某
2 平等的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镜头一
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义 务教育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 划;对家族经济困难的学生 实行生活补贴。
镜头二
老人、儿童、孕妇、残 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 照。
这些规定和做法平等吗?
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 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虚拟的网络世界的自由也 是有限制的、相对的,都不能 超越道德的底线,不能触犯法 律的底线。
小结 如何理解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 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虚拟的网络世界的自由也是有限制的,相对的,都 不能超越道德的底线,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 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 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 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板块一:法眼看平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哪种方式更受欢迎?为什么?
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拥有自由, 能增强个人的幸 福感(个人)。
拥有自由,能激发每 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 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
探究与分享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 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 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 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 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 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 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 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自由平等的真谛》PPT课件

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跳广场舞、养宠物,这些城市居民的休闲自
由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体效仿;另一方面因为噪声、动物伤人、随地大小便等对环境的污染和破
坏,使得很多城市出台新规对这些行为进行限制。这说明(
)
①现代社会的人D越来越失去自由权利 ②自由就应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③必要的限
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④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知识点2 法眼看平等 【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 ③强调只在人民内 部平等,所有公民并不平等 ④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自由平等的真谛》PPT课件
科 目:道德与法治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一页,共三十六页。
课前预习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 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第五页,共三十六页。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
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 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自由和平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自由和平等的理解,增强平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和谐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和平等的概念,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和平等是相对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由和平等。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和平等的概念理解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3.准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时间,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引导学生在分析中理解自由和平等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真谛》这一节内容,位于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这部分内容是对自由和平等的深入解读,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平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理解到自由和平等不仅是基本的价值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纳这些价值观。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认识到自由是有限度的,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让学生理解平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自由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的,这是教学的重点。
2.平等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平等不仅是法律上的平等,更是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这是教学的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和平等的真谛。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PPT演示:利用PPT,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自由和平等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由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行使的。
3.平等的内涵:深入剖析平等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平等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③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 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共22张PPT)
新课探究
探究与分享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 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 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共22张PPT)
随堂练习
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 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 件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共22张PPT)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自由平等的真谛”为主题,主要向我们介绍自由、平等的含义及表 现。教材虽然对自由与平等原则作出分别解释,但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主线,即 自由、平等与法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自由的分析中,包含自由的特点、自由 的含义、自由的表现、自由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四个内容;在对平等的分析中,包含 平等的价值、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通过以上分析,明确了自由 与平等的真谛,同时也建立了自由、平等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 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新课探究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一西塞罗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西奥多·罗斯福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 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 -华盛顿 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一罗曼·罗兰 不在宪法规定的自由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腐败现象。 -吉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你的经验
二、法眼看平等
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 等的是认识。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 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意义?
【提示】1)
【提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就男女 平等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 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 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 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 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2.自由为什么受法律的限制?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 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 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 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 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 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 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违法或犯罪行为—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 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无法治不自由
庄子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 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庄 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 “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 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 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着在地上到处爬?” 两位大臣 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 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 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 规矩和限制呢?
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 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同学乙
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提示】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
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 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 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 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 利。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新课导入
《社会契约论》 ——卢梭
“如果我们探讨,应该成为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 标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便会发现它可 以归结为两大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 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 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联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 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 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 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警惕网络“隐形刀” 恶之花:网络语言暴力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 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 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自2013年9 月10日起施行。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 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 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运用你的经验
P91:1)挣脱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
【提示】 1)因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 的。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 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 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 害。
1.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1)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 发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 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3)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 伤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关链接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 是一个与会者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 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 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 形。
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1995—2015我们的20年》全国妇女形象片
点击图片播放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 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在《政府论》中的 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 B.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 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 的协商和讨论形式。
运用你的经验
P94: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每年召开 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女委 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靓丽风采。
1)查阅资料,了解出席两会的女性代表和委员的数量 和比例。 2)请你列举运用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新课导入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毕达哥拉斯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西塞罗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
新课讲解
运用你的经验
同学甲 同学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