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临床酶法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酶分析法

酶分析法
可以用此法测定。
张晓静 2009.09
二、酶活力的测定

由于分光光度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可以把一些
原来没有光吸收变化的酶反应通过与一些能引起光吸
收变化的酶反应偶联,使第一个酶反应的产物转变成
为第二个酶的具有光吸收变化的产物来进行测量。这 种方法称为酶偶联测定法。
张晓静 2009.09
二、酶活力的测定
张晓静 2009.09
1、利用作底物的测定法
在一定pH及温度下测定反应初速度。反应时除被测物(底 物)外,其他影响反应速度的物质均为过剩,则反应初速 度与被测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张晓静 2009.09
2、利用辅酶或抑制剂作用测定
如被测物质可作为某种酶专一的辅酶(或抑制剂),则这 种物质的浓度和将其作为辅酶(或抑制剂)的酶的反应速 度之间有关联,因此通过测定该酶的反应速度就能进行这 种物质的定量。
二、酶活力的测定
优点:反应灵敏度极高,可直接用于酶活力的测定, 也可用于体内酶活性测定。特别是适用于低浓度的酶 和底物的测定。

缺点:操作繁琐,样品需分离,反应过程无法连续 跟踪,且同位素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辐射猝灭会引起 测定误差,如3H发射的射线很弱,甚至会被纸吸收。

张晓静 2009.09
二、酶活力的测定
张晓静 2009.09
一、酶活力 二、酶活力的测定
张晓静 2009.09
一、酶活力
1.概念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 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 应速率来表示,两者呈线性关系。酶反应速率越大, 酶活力越高,反之越低。

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 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在实际酶活性测定中一般以测 定产物的增加量为准。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酶法分析是一种通过酶的催化活性来测定样品中特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它基于酶与底物之间的专一性结合和催化活性,利用底物的转化率与被测物质的含量成正比的原理进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酶的选择性: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转化为特定的产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特异性分析。

•底物浓度与酶催化率的线性关系:酶活性与底物浓度呈线性关系。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的催化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而当底物浓度较高时,酶的催化率可能会达到饱和状态。

•酶催化反应速率的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测定底物消失速度、产物生成速度或酶底物复合物的稳定性等指标来确定有关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 酶法分析的应用酶法分析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物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领域。

以下是酶法分析的几个主要应用:2.1 生物医学领域酶法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常被用于检测血液、尿液和其他生物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葡萄糖、胆固醇、尿素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2.2 食品安全领域酶法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防腐剂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酶法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2.3 环境监测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酶法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监测。

通过测定水样、大气样和土壤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4 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酶法分析在药物研发与生产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纯度、活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酶法分析还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以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概述酶法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利用酶在特定条件下对物质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进行定量测定。

它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 基本原理酶法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催化底物与受体结合生成产物的特性,通过测量产物的数量来间接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酶的选择性不同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结合和催化能力不同,可以选择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的酶作为分析方法的基础。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可以用于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2.2 底物与酶的反应底物与酶结合后形成底物-酶复合物,酶催化底物发生特定的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的数量与底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可以通过测定产物的数量来间接测定底物的含量。

2.3 受体结合和信号转导酶催化底物生成产物后,产物会与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

这些信号转导过程可以通过荧光、吸光度、电化学或其他方法进行检测和定量。

3. 应用领域酶法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医学诊断酶法分析在医学诊断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例如,测定血清中的肝功能指标酶(如谷丙转氨酶)可以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状况;测定血液中特定酶的活性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某些疾病。

3.2 食品安全酶法分析可以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催化剂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例如,测定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

3.3 环境监测酶法分析可应用于环境监测,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土壤中的重金属、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等。

通过测定目标分子的含量,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

3.4 生物工程酶法分析在生物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测定酶的活性可以用于评估工程菌株的合成能力,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4. 优缺点酶法分析作为一种生化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进行低浓度目标物质的检测。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酶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反应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本文将介绍酶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 酶的特性与原理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被消耗。

它们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对特定的底物进行反应。

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且受到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常,酶分析法的原理基于底物和酶的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可测量性。

常见的酶分析方法包括酶反应动力学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3. 酶分析方法的应用3.1 酶测定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酶测定法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酶活性测定:通过测量酶催化底物转化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确定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活性。

•代谢物检测:许多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特定的酶催化反应转化成可测量的产物,从而快速检测和定量代谢产物的含量。

•蛋白质定量:一些酶能够特异性催化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测量酶反应产生的物质的含量变化,可以间接地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3.2 酶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酶分析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许多疾病都伴随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通过测量酶反应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快速检测和诊断疾病。

•药物测定:酶反应可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例如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以指导药物治疗。

•免疫学研究:酶与抗体结合的酶联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可以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4. 酶分析法的优缺点酶分析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由于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反应,酶分析法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底物。

•高选择性:酶对于特定底物的反应非常特异,可以避免其他杂质的干扰。

•快速和简便:酶分析法通常具有简单的操作步骤和快速的反应速率。

然而,酶分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受环境条件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受到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酶法分析》课件

《酶法分析》课件

酶的分类和特性
酶的分类
酶的种类:包括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 构酶等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 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来源:包括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
酶的稳定性:受温度、pH值、 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
酶的特性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 学反应的速度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离子强 度等因素的影响

酶法分析的应 用领域广泛, 包括食品、医 药、环境等领

酶法分析的发 展趋势是向着 自动化、微型 化、高通量方
向发展
酶法分析的未 来前景广阔, 有望在更多领
域得到应用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酶法分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实例:例如,酶法分析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血脂、胆固醇等 物质,也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尿素、肌酐等物质。
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法分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将会越来 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食品分析中的酶法分析
《酶法分析》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酶法分析的实验技术 和方法
04
酶法分析概述
02
酶的分类和特性
03
酶法分析的应用实例
05
酶法分析的优缺点和 未来发展前景
06
添加章节标题
酶法分析概述
酶法分析的定义和原理
酶法分析:利用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酶法分析.ppt.Convertor

酶法分析.ppt.Convertor

第九节酶法放射分析和放射酶促析法
一、概述
1. 酶法放射分析
酶法放射分析是基于酶促反应,使放射性标记底物转变为放射性标记产物,分离提纯放射性标记产物,测定其放射性活度,从而测定酶的活性或定量分析待测底物等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

2. 分类
1) 酶活性放射分析
2) 酶促放射分析(酶促同位素衍生物分析)
3) 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的酶法放射分析
二、基本原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酶反应动力学方程
E + S ES E + P
酶底物中间产物酶产物
2. 米-曼氏方程式
V = Vmax ×[S]
Km+[S]
3. 酶活性与酶的活性单位
酶的活性
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以酶促反应速度的大小来衡量。

酶促反应速度: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实际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酶的活性单位
开特(Katal):在特定测定系统中,每秒种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

二、基本原理
1. 酶活性放射性分析
E + *S E *S E*P E + *P
酶底物中间产物络合物酶产物
酶活性=P/(60×SA×t)
2. 酶促同位素衍生物法:
单标记法
Pm=Pd/(60×SA×K)
双标记内标准法
三、基本技术
1. 酶液的制备
2. 标记底物的制备
1)定位标记
2)放化纯度高
3)浓度适当
4)比活度适当
3. 底物与产物的分离技术1)固相法
2)沉淀法与薄板层析法结合3)挥发性产物的分离
复习题
1. 几种酶法放射分析的原理。

酶法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酶法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 引言酶是生物体内特定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和体液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催化活性。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特别是在生物体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法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本文将介绍酶法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基本原理酶法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催化作用,将待测物转化为可检测的产物,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定量分析。

具体来说,酶法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底物与酶的结合:底物与酶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酶底物复合物的转化: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产物。

•产物的检测:利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3. 酶法反应的应用酶法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

3.1 生物医药酶法反应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酶法反应可以用于测定血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如血糖、血脂等。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辅助临床诊断。

3.2 食品安全酶法反应在食品安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酶法反应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或毒素的含量。

通过进行酶法反应,可以迅速准确地评估食品的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

3.3 环境监测酶法反应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酶法反应可以用于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含量。

通过测量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可以及时发现水体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4. 酶法反应的优点和局限性酶法反应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可以识别并催化特定的底物,使得反应的灵敏度得到提高。

•快速准确:酶法反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定,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环境友好: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酶法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溶剂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酶法反应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酶对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和专一性。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类型(精)ppt课件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类型(精)ppt课件

5、酶活性浓度的计算 • 摩尔消光系数()的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光径为1.00cm时,
通过所含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00 mol/L时的吸光度。如用 连续监测法测定在线性范围内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 (△A/min),以U/L表示酶活性浓度时,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V—反应体系体积(ml) --摩尔消光系数(cm2·mol-1) v—样本量(ml) L—比色杯光径(cm)
➢缺点:
要求高,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反 应条件,要求仪器具有恒温装置及自动监测功能,半自动及自 动生化分析仪都能达到这些要求。
4、连续监测法的种类
• 1.直接连续监测法 要求底物或产物能够直接测定 • 2.间接连续监测法 间接法又分为一步间接法和酶偶联法。
酶偶联法指在原来的反应体系中再加入一些酶试剂,使加 入的酶促反应和被测酶的酶促反应偶联起来。最后的反应 产物可直接监测,进而推测出第一个酶的活性浓度。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生物化学检验
பைடு நூலகம்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类型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类型
酶学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 检测技术,包括酶活性测定和底物浓度测定两 大类型。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包括终点法和连续 监测法。
一、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按照对酶 促反应时 间的选择 不同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二)连续监测法
1、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2、原 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3、特点:
在方法设计上,选择紫外吸收法或色原显色法 ➢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4
第 5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酶法分析根据检测类型可分为平衡法(终点法) 和速率法(动力学法)。 根据方法设计的原理不同分为:酶反应前后光吸 收变化测定法、脱氢酶指示系统测定法、过氧化 物酶指示系统测定法、酶循环测定法和酶激活与 酶抑制测定法等。
第 6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酶反应前 后光吸收 变化测定 法
O2
BOD
H2O
胆红素
胆绿素
第18页
第三节 脱氢酶指示系统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 脱氢酶可以催化底物脱氢,脱氢酶催化 的反应如下: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以脱氢酶为指示酶系统测定的是氧化型辅酶Ⅰ (NAD+)或氧化型辅酶Ⅱ(NADP+)在340 nm处的 吸光度增加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也可利用脱氢酶的 逆反应,将还原型NAD(P)H变为氧化型NAD(P)+,测 定340 nm处吸光度的下降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测定管 [S0 ] 标准管 [S0 ] lg =lg [ ] 测定管 [St ] 标准管 St
标准管 [S0 ] 测定管 [S0 ] = 标准管 [St ] 测定管 [St ]
第11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标准管[S0 ]
标准管[St ] 标准管[S0 - St ] = = 测定管[S0 ] 测定管[St ] 测定管[S0 - St ]
公式25-2
标准管的 [S0-St] 与待测管的 [S0-St] 分别代表消 耗量,也代表转化为产物的量,可以用产物的吸光 度来表示(As和Au)。标准管的[S0]与测定管的[S0] 分别表示为Cs和Cu。
Cs As = Cu Au
公式25-3
第12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速率法测定的理论基础
第21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酶偶联测定法
• 若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没有可直接检测的 成分,则应将反应生成的某一产物偶联到另 一个酶促反应中,从而达到检测目的,此类 方法称酶偶联法。
第22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例如血清葡萄糖己糖激酶法(HK法)测定,在 测定中,HK是辅助酶,G-6-PD为指示酶,指示 酶反应将NAD+转化为NADH,340 nm吸光度增 加的速度即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反应式如下:
第 9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当反应达到平衡,假设 ,即 [S0]-[St] ≈ [S0],则 可简化为:
[S0 ] Km t = 4.606 + V max V max
说明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与Km、Vmax和[S0]有关, Km越小、Vmax越大、[S0]越小则达到平衡所需的时 间越短。
enzyme NAD(P) ¬¾¾¾® NAD(P)H
+
第20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单酶反应测定法
• 有一些待测物测定的时候不需要偶联另一个酶 促反应,经一步反应后就可以完成氧化型辅酶 和还原性辅酶之间的转换,称为单酶反应法。 • 由于该类反应通过辅酶在氧化型与还原型之间 的转换进行,所以很容易用紫外吸收分光光度 法测定340nm处吸光度的增减来进行定量。例 如乳酸、丙酮酸的测定等。
第 4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酶法分析的优点 优
1

由于酶作用的特异性高,成份复杂的血清等体液 样品不需进行预处理就能测定,简化了实验程序
由于酶具有高催化效率,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髙 了工作效率 试剂酶的本质大多是蛋白质,酶促反应的条件温 和,没有毒性,避免了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和对 环境的污染 制成试剂盒即可以手工操作,又可以自动化分析
图25-1 产物循环-氧化酶-脱氢酶系统
第36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底物循环脱氢酶辅酶系统
• 底物循环-脱氢酶-辅酶系统中底物(或衍生物) 及其氧化产物进入循环,反应循环中有一种脱 氢酶和两种辅酶:辅酶硫代氧化型辅酶Ⅰ (thio-NAD+)和还原性辅酶Ⅰ(NADH)。
第10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若 [S0] <<Km,公式25-1式简化为:
d [S] Km = dt V max [S]
[S0] Km 积分得: t = 2.303 lg V max [St ]
如同时检测标准管,则不管反应进行至何种程度, 只要标准管与测定管的反应时间(t)一致,则有:
公式25-5
第14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公式25-5就是速率法测定代谢物浓度的原理,其 前提条件是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随着酶促反 应的进行,[S]越来越小,v也越来越小。 平衡法与速率法这两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平衡法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遵循一级反应规律。相 反,速率法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也会趋于平衡。对 于平衡法来说关键是确定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对 于速率法来说关键是如何使酶促反应成为一级反应。
第27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两步反应测定法
• 待测物经过两步酶促反应才能被氧化为H2O2,这 样的反应称之为两步反应。例如:血清总胆固醇 氧化酶法测定。
第28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三、多步反应测定法
• 待测物需要三步或三步以上的酶促反应才能被氧化为 H2O2,这样的反应称之为多步反应。例如:血清三 酰甘油的测定。
第24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优点
缺点
试剂成本低,反应 速率快,灵敏度高
共同的问题就是容易 受到内源性脱氢酶的 干扰,此外,样本和 试剂本身也会给测定 带来影响
第25页
第四节 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 当待测物可以通过氧化酶的催化生成H2O2,然后用过氧 化物酶(POD)指示终点,此即为过氧化物酶指示系统 测定法。
第33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酶循环测定法利用底物和辅酶之间的循环反复 反应,只需要有少量的底物和辅酶,就可使待 测物的酶促反应产物不断扩增,扩增量决定于 循环次数。反应产物增加,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减少了共存物质的干扰,达到高灵敏度和高特 异性的要求。
第34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32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 酶循环测定的原理与方法
• 酶循环测定法是酶法分析的发展和延伸。酶循环 测定法的关键技术是利用酶促反应中的酶在反应 前后质和量都不改变的特性,只要有足够的底物, 即可一直催化反应下去,底物靠其生成的非信号 产物循环提供,使可测信号越来越大,提高了检 测的灵敏度。
• 代谢物在酶催化反应中如能够生成H2O2,则POD可催化 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和酚一起形成红色的 醌类化合物,该化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00 nm,该反应即 被称为Trinder反应,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一步反应测定法
• 待测物经过一步酶促氧化反应即能有为H2O2生成, 这样的反应称之为一步反应。例如:血清葡萄糖 氧化酶法测定。
一、产物循环氧化酶脱氢酶系统
• 产物循环-氧化酶-脱氢酶系统使用两种酶,即一种 氧化酶作用后使底物发生氧化,氧化产物经一种脱 氢酶催化其回到还原状态,促使底物和底物的氧化 产物进入循环。在底物和产物循环的同时伴有H2O2 的生成和NADH向NAD+的转变 (图25-1) 。
第35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法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掌握
临床酶法分析的概念,脱氢酶和过氧化 物酶指示系统的应用原理。 临床酶法分析的理论基础,酶循环法以 及其它酶法分析的设计原理。 临床酶法分析的发展前景。
熟悉 `
` 了解
第 2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585
第30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1
催化该反应的POD对底物专一性差,标本中其 它过氧化物也可一起被转化,使测定结果偏高。
缺点
2
反应过程中可受到数十种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第31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常采用双试剂剂型排除干扰。 • 应用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胆红素氧化酶加入试剂 Ⅰ中,可排除样本中维生素C和胆红素干扰。
第13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Vmax [S] v= = K [S] Km
如同时检测标准管,则有:
标准管v 标准管[S] = 定管 v 测 测 定管[S]
公式25-4
标准管的[S0]与测定管的[S0]分别表示为Cs和Cu,速 度用△ A/min来表示。上式改写为:
标准管ΔΑ / min Cs = 定管 ΔΑ / min Cu 测
如尿酸在293 nm处有特异性的光吸收,但经过尿 酸氧化酶(UAO)催化生成的尿囊素则在293 nm 处无特异性光吸收,可以通过尿酸在293 nm处的 吸光度下降来计算尿酸的浓度。
第17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胆红素在450 nm处有特异性的光吸收,经胆红 素氧化酶(BOD)作用生成胆绿素,导致胆红 素在450 nm处的吸光度下降,以此来测定胆红 素的浓度。
酶激活与酶 抑制测定法
酶法分析
脱氢酶指示 系统测定法 过氧化物 酶指示系 统测定法
酶循环 测定法
第 7页
第二十五章 临床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平衡法测定的理论基础
平衡法是指标本中待测物的量有限,经过酶促 反应逐渐被消耗,当剩余的底物量很小 (<1%~5%)时,指示反应信号逐渐达到稳定, 即通常所说的终点,所以又称为终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