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玉器的历史传说

合集下载

南阳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

南阳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

南阳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地位
江富建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04(024)003
【摘要】南阳玉文化走过新石器时代的初步繁荣、奴隶时代的辉煌、封建时期的鼎盛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中应该包括有"玉文化",它是对伦理道德的诠释.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江富建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9
【相关文献】
1.南阳汉代玉文化的内涵与地位 [J], 江富建
2.独山玉雕历史地位及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J], 刘明阁
3.中国·南阳第十三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2016年南阳月季展盛大开幕[J], 本刊讯;
4.穆为民同志在南阳第十届玉雕节暨玉文化博览会、南阳月季文化节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J], ;
5.南阳黄山遗址独山玉生产工具在农业活动中的地位 [J], 江富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玉之南阳玉雕

名玉之南阳玉雕

名玉之南阳玉雕南阳玉,又称“独山玉”“南玉”,产于河南省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

有绿、白、黄、紫、红、黑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

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

说起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为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

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中华玉都”,曾荣获“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南阳玉雕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阳独山玉的生产历史悠久。

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说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勤劳智慧的古人就开始利用和雕琢独玉了,玉文化开始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

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

到了西汉时,南阳玉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

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使用的器皿。

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

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

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玉雕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30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

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等4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兽有狮、象、虎、牛、套马等16种;亭熏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等,共120余种。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鉴赏篇!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鉴赏篇!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鉴赏篇!2017-09-19 11:59:43 新浪看点作者:南阳同城会我有话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玉文化,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据考证,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璜。

这一时期玉器造型多为圜曲、直方、复合3种系列,诸如祭祀神明的琮、象征王权的钺、象征苍穹的璧,在琮、璜、璧等礼器上还留有类似工艺痕迹的“经事符号”。

这一博大精深的史前玉文化为华夏文明砌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文化往往依附于历史的进程,玉文化同样也不例外。

南阳玉文化经过数千年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得以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自南阳发现了第一枚夏代玉铲起至今,历时近5000年,共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容纳各方文化,借鉴各路艺术特长,形成了各时期的玉文化特点。

人格化的东周玉文化。

东周时期,玉文化的沉淀已大大超越玉的自然属性,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王权的控制中解脱出来。

孔子曾提出了“君子比德于玉”、“玉有十一德”等理论,可见东周时期人格化玉的魅力。

礼仪化的夏商周玉文化。

1975年3月,镇平县城东北3里处安国城里出土了两枚带穿玉铲,经鉴定,属夏王朝前的作品,很可能是楚人遗落的最早的玉雕。

随后,南阳盆地一些地方又出土了玉璧、玉璋等。

《周礼·大宇伯》记载:“以玉作玉品,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赤璋礼南方……”,上面记载的苍璧、赤璋、黄琮实际上是礼器系统之一。

可见夏商周时期的玉文化处在礼仪化时代,此时期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美。

迷信化的秦汉魏晋南北朝玉文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还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封建色彩,王室皇家生前用玉,死后殓玉并茂,方显尊严权威。

在南阳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葬玉。

这些葬玉主要有丸窍塞、玉含和玉握手。

可见当年的皇室王侯及名人死后为祈求尸体不朽的迷信做作。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

玉见华夏——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赏析文/图:方芳 李历松赏鉴APPRECIATION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之中,豫、鄂、陕三省交界处。

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饶、矿藏丰富,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就有先民繁衍于此。

独山矗立在南阳中部,以盛产玉料见称,所产玉料颜色丰富,比重大、硬度高,名为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

这为先民就地取材制作工具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南阳也因此成为我国史前时期玉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距离独山仅2.5公里之遥的黄山遗址,其发现和发掘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被评为“202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实证南阳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便较为发达的玉器制造业。

作为“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南阳地区出土的大量精美古代玉器,所涉时间基本覆盖中国古玉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完整地映衬出中国玉文化“物-神-人-物”的发展规律,是探寻先民治玉工艺发展轨迹,探索中国玉文化精神根源,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脉络的重要物证,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汉·双凤出廓玉环直径 8.4厘米、孔径4.4厘米、厚0.4厘米,南阳市拆迁办164号墓出土。

白玉,受沁呈黄白色,质润微透。

环两面皆饰谷纹,廓外上琢“山”字凸饰,凸饰中间钻一孔。

左右出廓各饰一凤,凤高冠,勾喙,长尾046玉的等级化、礼仪化促进治玉水平原始社会时期,就地取材制作石器是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内容。

黄山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左右,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陶器等生产工具,其中玉制生产工具数量和种类最多。

在制作石质生产工具及装饰物的过程中,先民受原始审美意念驱动,逐渐认识到其中一些石头更加温润而有光泽,慢慢产生了以美石为玉的观念,辨别出“石之似玉”者与“石之次玉”者,玉的概念渐臻当今真玉范畴。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持续提高,玉从“美”的象征成为巫觋手中的圣物,用来沟通神灵与感应天地,为人们求得庇佑。

南阳独山玉有一个美丽传说追寻南阳独山玉的民间传说

南阳独山玉有一个美丽传说追寻南阳独山玉的民间传说

南阳独山玉有一个美丽传说追寻南阳独山玉的民间传说作者:小石怡人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又称“独山玉”,是南阳特有的产品。

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独山是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独玉。

南阳独玉质地细腻,色泽丰富,有数十种颜色,其硬度仅次于缅甸翡翠。

独玉玉镯更如出水芙蓉一般,光洁圆润,闪闪惹人爱。

有的如青丝缠绕,有的如墨染流年,有的如星汉灿烂,有的如天仙下凡。

独山玉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独山玉玉质独特、玉镯色彩丰富,更重要的是,南阳独山玉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帮负责寻玉的人走到了南阳城北的独山脚下。

他们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一个个又渴又累又沮丧至极,就一屁股坐在了几棵古树下,都说再也不寻玉这种东西了,南阳可能根本就没有玉。

没想到就在他们歇息的当儿,突然眼前一亮,天空中飘下一幅画卷,疑似玉帝那件称为万能导航网画卷至宝,只见画卷慢慢开,从画卷中走出一头浑身发着翠色光晕的牛,众人觉得万分惊奇,这头牛的毛色这么奇特,是什么圣物?便纷纷起身走近去看个究竟,那牛见众人起身,扭头就向山坡上一处石壁前走,众人紧跟着,认为牛到石壁前必然停步,不料那牛走到石壁前,头一低,轰然一下钻进了石壁里,众人惊住,待凝目细看,发现牛钻进石壁的地方,散落着许多精美的玉块,有白玉、绿玉、黄玉、紫玉、红玉和黑玉,众人大喜,原来那牛是一只玉牛,是引领我等来发现这玉矿的....自此,南阳人开始在独山采玉,并将这种洁净度和硬度很高的玉石,命名为独玉。

独玉的发现,为华夏大地上的玉石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同时,也使南阳的玉雕业开始兴盛发达起来。

到汉朝,独山脚下已出现了玉街寺,人们开始用各种工具对独玉石料进行加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礼器、用品和饰物。

万能生活网报道,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在他的《南都赋》中,曾盛赞家乡的美玉“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

南阳镇平玉器批发

南阳镇平玉器批发

南阳镇平玉器批发南阳镇平玉器批发南阳镇平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

作为中国的玉器之乡,镇平以其独特的玉器文化而闻名。

这里有着丰富的玉石资源,因此玉器批发业在这里繁荣发展。

本文将介绍南阳镇平玉器批发的背景、特点以及相关信息,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行业。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南阳镇平的历史和玉器文化。

南阳镇平历史悠久,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

在这里,玉器生产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玉器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

南阳镇平的玉器以制作精美、工艺独特而闻名,其制作工艺及纹饰精美程度有目共睹。

当地的玉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因此玉器批发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南阳镇平的玉器批发业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品种丰富。

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玉器,如手镯、项链、佛像等等。

不同的风格、款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价格实惠。

由于南阳镇平是玉器生产的中心地带,批发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吸引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零售商前来采购。

再次,品质卓越。

镇平玉器以制作精良、工艺考究而闻名,通过严格的制作工艺确保玉器的品质。

玉器批发在南阳镇平是一项繁荣的产业。

当地有很多专业的玉器批发市场,这些市场集聚了众多的玉器批发商。

在这里,商家们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玉石原料,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玉器,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大量的玉器产品。

同时,这些市场还提供了完善的物流和配送服务,方便商家将玉器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

除了玉器批发市场,南阳镇平还举办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玉石批发展会。

这些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石经销商、零售商以及爱好者参与。

在这些展会上,参展商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交流经验,进行商务洽谈。

这为玉器批发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提升知名度。

总之,南阳镇平作为中国的玉器之乡,在玉器批发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丰富的玉石资源、精湛的工艺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的批发商和消费者。

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玉器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件历史文物的故事

一件历史文物的故事

一件历史文物的故事: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的一种高级丧葬服饰,由金丝和玉石片组成,形状像一件衣服。

据传说,金缕玉衣是汉武帝的陵墓中出土的,后来成为了皇家墓葬的代表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南阳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里面发现了一件珍贵的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保存完整,由数千块玉石和金丝组成,上面还镶嵌着各种宝石,非常漂亮。

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确认这是一件真正的金缕玉衣,价值极高。

现在,这件金缕玉衣被收藏在中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件金缕玉衣的故事告诉我们,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形式,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我们应该珍视文物,保护好它们,让它们传承下去。

文化之旅——南阳三宝

文化之旅——南阳三宝

文化之旅——南阳三宝作为南阳人值得骄傲的南阳三宝—玉器、烙画、出师表。

现如今越来越流行作为收藏、赠送的佳品。

一宝:南阳玉器南阳玉器历史长久,1959年在独山邻近的黄山新石器时期遗址生产的玉铲,证实早在6000余年前先民们已应用了独山玉。

殷商时期已大批制造礼节用具及各种佩饰。

独山脚下的汉代“玉街寺”遗址,为当时制作与销售玉器的处所。

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

”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

现南阳玉器已发展到拥有山水、人物、花卉、鸟兽、首饰、瓶薰六大类,120多个品种。

南阳玉器产品深受国内外花费者的爱好和好评,被誉为“东方翡翠”,行销国内各地,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30多个国度和地域。

很多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躲价值,例如“九龙花薰”为国家级珍品,摆设于国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珍藏;双层大型转动翡翠花薰“哪吒闹海”巧用浮雕、透雕、镶嵌技巧,玲珑剔透,荣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另有独玉“姜子牙封神”、“万里长城”,翠玉“麻姑献寿”等270多件工艺精品,先后获得省优、部优和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玉器作为生涯用品和装潢资料,更多的是通过市场进进了寻常百姓家。

南阳玉雕工艺业的代表,产品门类齐全,内容丰盛,技巧高深,1995年被国家旅游局、国家贸易部等四部委选定为“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镇平县玉雕加产业繁华昌盛,且历史长久,1995年被国度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镇平县自1993年起,每年举行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客商。

镇平县的石佛寺镇,玉雕产业为其支柱产业,是镇平县的玉雕重镇。

二宝:南阳烙画南阳烙画,亦称“烫花”、“烙花”,人体艺术。

它是国内独占的装潢艺术品种之一,具有奇特的民族作风和浓郁的处所颜色,自清朝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故南阳为“烙画之乡”。

烙画是用特制的烙具在木、纸、绢上面烙绘出各种图画,通过控温技能使木、纸、绢等炭化变色,显出线条和轮廓的深浅浓淡变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玉器的历史传说
来源:南阳城 2011-12-01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

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己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

约七八千年前,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

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她是楚国著名的冶铁中心。

西汉时,为全国六大城市之一。

到东汉,因刘秀的帝业起于南阳,故被称为陪都,号称南都。

其后,历代皆为郡、州、府治所。

正因为南阳在历史上的这种地位,她在消费上的品位一向不低。

当世人发现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可作饰物、用品和礼器之后,南阳人便开始了对玉石的寻找和对玉器的雕琢。

南阳人对玉石的寻找,传说完成于一个午后。

那个午后,一帮负责寻玉的人走到了南阳城北的独山脚下,他们在一次次寻找失败之后,一个个又渴又累,沮丧至极,一屁股坐在了几棵古树下,都说再也不寻玉这种东西了,都认为南阳可能根本就无玉。

没想到就在他们歇息的当儿,忽见不远处出现一头浑身发着翠色光晕的牛,众人觉得新奇,此处何以会有这种毛色的牛?于是,他们便起身走近一看。

那牛见众人起身,扭头就向山坡上的一处石壁前走,众人紧跟着,想想牛到石壁前必然停步,未料那牛走到石壁前,头一低,轰然一下钻进了石壁里,众人惊住,待凝目细看,发现在牛钻进石壁的地方,散落着许多精美的玉块,有白玉、绿玉、黄玉、紫玉、红玉和黑玉。

众人大喜,原来那牛是一只玉牛,是引领他们来发现这玉矿的……
自此,南阳人开始在独山采玉,并将这种洁净度和硬度很高的玉石,命名为独玉。

独玉的发现,为华夏大地上的玉石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同时,也使南阳的玉雕业开始兴盛发达起来。

到汉朝,独山脚下已出现了玉街寺,人们开始用各种工具对独玉石料进行加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礼器、用品和饰物。

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在他的《南都赋》中,曾盛赞家乡的美玉“其宝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随珠夜光”。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将统一中国之际,命几百工匠用独山玉雕刻了一个巨大的盛酒器物“大玉瓮”,该瓮呈椭球形,内空,可盛酒300余石。

元世祖就用这个玉酒瓮,在胜利之后大宴群臣。

此瓮后置北海广寒殿中,至今仍陈于北海公园的团城。

到明朝末年,南阳的玉雕业从业艺人已达千人,当时南阳城的许多街巷里,都有玉雕艺人在忙碌,他们多是后房前店,自产自销。

到清朝,南阳玉器的声誉越加高了,西域的许多商人尤其印度玉商,不再满足于中间经销商的供货,而是不远万里,亲到南阳购买玉器。

据传,当年的慈禧太后有一段日子心情郁闷,在宫中总发脾气,宦官们苦想着改变
她心情的主意。

一天,一个宦官向李莲英告假说,我表哥是个南阳玉雕艺人,近日来京兜售他的雕品,我想出宫去看看他。

李莲英一听,忽然想起,何不让太后看看那些独玉雕成的玉器,说不定她会因此心情好起来。

就传那宦官的哥哥带着他的雕品进宫。

那宦官的哥哥带进宫的雕品中,有一件是用独玉雕刻的一棵绿豆秧,豆秧上结着青翠的豆角,而且在四片豆叶上分别卧着两公两母神态各异的蝈蝈。

太后在宦官们的搀扶下来看那雕品,一见那些栩栩如生的蝈蝈,兴趣顿生,就伸出手想去摸那些蝈蝈,那玉雕艺人不仅会雕玉,还会学蝈蝈叫,就在太后的手指要触到其中的一只蝈蝈时,他突然学着蝈蝈叫了一声,吓得太后猛地把手缩了回来。

众宦官都笑了,太后也破天荒地呵呵笑起来。

笑罢,太后说:“这玉美雕工也好,小李子,我买了。

”据说,那个南阳玉雕艺人那次是背着好大一包银子出宫的。

采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而生的南阳美玉,代表着纯洁、坚贞、宝贵、平安和吉祥,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之一。

过去,她陪伴着我们的先祖涉过历史的长河;今后,她还会伴随着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本文转载自南阳网,原文链接:/2011/12/343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