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合集下载

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对比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随机分组为经皮撬拨复位固定组(A 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B组),并从系统功能评分,跟骨Bohler角、Gissane 角、跟骨高度、宽度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观察并对比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1年Marylan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X线相关指标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优于A组。

结论在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的跟骨骨折的治療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能够更好的恢复跟骨的形态和功能,如果能更好的控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标签:跟骨骨折,撬拨复位,切开复位,疗效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经历了非手术、手术、非手术、手术这样一个曲折过程。

随着AO内固定原则、CT及X线透视等技术的发展,从而引起治疗观念的更新,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尤其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潮流。

目前对于Sanders Ⅱ型、以及关节面破环相对完整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是采取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还是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至今仍有争议[1-3]。

笔者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随机的多角度的对照研究,运用两种术式治疗SandersⅡ、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48例,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方法1.1.1 临床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跟骨骨折的诊断:1.1.2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符合Sanders分型中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③年龄>18岁,并且0.05),A组与B组具有可比性。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11-25T16:11:35.6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金爱善[导读] 无法很好恢复患者功能,患者预后较差。

因而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跟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方法的研究,均取得较好成果。

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白埠卫生院山东/平度邮编266700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8、籍贯山东省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白埠卫生院、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普外和骨外、职称中级职称【摘要】目的探究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骨科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闭合复位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半年,采取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相当,总并发症率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aryland评估优良率比较,研究组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可作为治疗跟骨骨折首选方案。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足部功能;并发症跟骨骨折为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大约占全身骨折的2.0%,而在跗骨骨折中气大约占60.0%,且多数是关节内骨折,该骨折致残率高达20.0%~30.0%,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

导致跟骨骨折的原因较多,车祸、运动、坠落等都可能导致跟骨骨折。

跟骨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故组织覆盖少,治疗难度大,后遗症较为严重,预后并不十分良好[2]。

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方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很大程度降低预后不良[3]。

目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方法较多,多项研究显示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恢复更好[4]。

微创技术治疗创伤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微创技术治疗创伤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骨折,其致伤原因多数为高能量损伤,且伴随程度不一的软组织损伤。

跟骨骨折后跟骨形态异常,还存在跟骨内外翻现象,其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不当甚至会诱发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且需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进行。

传统“L”形外侧切口为跟骨骨折的标准手术入路,尽管术中全层皮瓣掀开、剥离骨膜且术后加压包扎,但因跟骨外侧壁与关节面暴露,术后依旧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切口感染较为常见[1-2]。

为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近年来临床逐渐引进微创理念用以治疗跟骨骨折。

微创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疼痛感较轻、出血量较少及恢复速度较快,且无疤痕或仅遗留细微疤痕,与人们逐渐提升的美学要求相符,且充分体现出新型医疗模式下的人性化理念。

目前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内固定术已被广泛采用。

本研究旨在比较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术和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4月- 2022年4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创伤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创伤致单侧跟骨骨折,就诊时间在创伤发生后2周内;②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anders 骨折分型中的II 与III 型;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4月- 2022年4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创伤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Sanders 分型、致伤原因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影像学指标、足部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行微创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经皮撬拨复位石膏 固定组 3 .. 2 2例 ( 3 ) 3 足 ;男 性 2 例 8
( 2 9足)女性 4例 ; 、 年龄 2 0岁一 2岁 , 5 平均 2 , 岁。均采用两 91 枚 Saz hn 针撬拨 复位 后石膏 固定 。手术均在伤 后 13 ~ d内进
行。
挤。继之 , 手双手掌紧压患足内外侧 , 助 用力挤压 以恢复跟骨 宽度与高度 。此动作完 成后 ,术者 保持不动 ,助手将 两枚 S az h n 针继续 向前钻入 直至骰骨 内。 术者仍 旧保持不动 , 助手 迅速取石膏并固定患足 。针尾处剪断包扎。
1 术 后 处 理 , 4
1 术前准备 . 2 两组术 前拍摄 跟骨侧位 、 轴位( rs ) 片 , T平 Har 位 x线 i C 扫 1例。 0 骨折分类采用 Ply1 类法 。 a I ̄ e2 j z 治疗选择 Ⅱ型一 Ⅳ型。 术前 3 m n 0 i 常规预防性应用抗 生素。
克 氏针置于距骨 内掀开皮瓣 ,继续 向前显露至跟骰关节 , 向 后至跟骨结节 , 下至足底方肌 。 骨结节下方 S az 跟 hn 针牵引复
位, 掀开 跟骨外侧 壁 骨折片 , 以距 骨为模板 , 复位跟 距关 节 面, 并植入 人工骨或 自体髂骨。 取跟骨解剖板或 Y型板 , 分别 固定跟骨前部或骰骨 、 跟骨结节以及载距突三点后 C形臂 x 光机 侧位 、 轴位 ( r s ) Ha i 位 透视确 认钢 板摆放 位置 正确 , ? r B he 角 , i a e , lr Gs n 角 跟骨高度 、 s 宽度恢 复理想 后 , 继续 固定其 它不在骨折线上 的螺钉 。冲洗切 口, 清点器械 , 口内放置负 切 压引流管 , 皮肤全层缝合 。 1 , 闭合复位组 单侧 跟骨骨折取侧 卧位 ,双侧跟骨骨折 ,2 3 取俯 卧位 。 手术在” ” x光机透视 下进行 。 C型 沿跟腱外缘 白跟 骨后上缘用 S az 自后外向前下 , 内侧经皮钻入 , hn 针 偏 直至跟 骨后部骨折块 前缘 。另取一枚 S az h n 针沿跟腱 内缘 自跟骨后 上缘 自后内向前下 , 偏外侧经皮钻入 , 度同前 。此时术者双 深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占附骨骨折的60%,多由垂直暴力所致。

我院自2005年8月-2008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

均为高处坠落伤所致。

按Sanders分型:二型6例,三型3例,四型1例。

其中1例伤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为四型骨折。

1.2手术方法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驱血止血带下进行。

手术取足跟外侧L形可延长切口,全层切开皮肤、皮下至骨膜,于骨膜下锐性剥离,向前掀起皮瓣,以克氏针于腓骨、距骨钻入折弯后牵开皮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显露跟距关节合跟晒关节。

翻开外侧壁骨块,翘起塌陷之后关节面,牵引外翻内移纠正内翻、短缩,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复位前突骨折和后关节面与载距突对位并临时固定,复位外侧壁。

C型臂透视跟骨侧位、轴位及Broden位,了解跟骨高度、宽度、后关节面及Bohler氏角和Gissane氏角恢复满意,无内外翻畸形,于跟骨外侧以跟骨钛板固定。

伤口内置引流管引出皮外,分层缝合伤口,石膏托固定。

术后48-72小时取出引流管(在一个工作日内引流量少于30毫升),三周去线。

石膏固定6-8周不负重功能练习,12周逐步练习负重。

2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皮肤坏死感染,合并腓肠神经损伤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4-20个月。

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知足踝临床评分系统,好:8例;一般:2例。

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3例,其中2例要求取出,1例因外侧疼痛取出固定后缓解。

3讨论跟骨骨折中75%为关节内骨折,如不纠正跟骨的增宽、后关节面对位差,均会导致腓骨肌腱撞击、创伤性关节炎等。

虽然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可导致慢性疼痛,但对于波及关节的跟骨骨折,后关节面塌陷、距跟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日后必将造成关节炎。

采用手术方法尽可能恢复关节对位、纠正内翻畸形,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功能,延缓关节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于四型骨折,手术效果差,建议保守治疗。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
l o g U i r t S a g a 0 1 0 C ia fatn n e i ,h n h i 2 10 , hn ) o v sy
A s atO jcie T vs gt tee et f p nrd c o n tra fai n ii ayivs erd c bt c : bet oi et a fc o e ut na di e l xt nadm nm l ai u- r v n i eh f o e i n n i o l n v e
frc l n a rcu e YN Xa - n z A G X a -8 g x u , inxn , in - . o ac e l a tr I i f , H N io了 n , U J n HU J —ig HU J8 gy a f oa a i 叩 c凡 n 0g g ( eto r o ad s D p Ot p ei ,Mig a g H si l u i H si lGop h n h i f h c n h n o t R in o t ru ,S a g a pa o f j pa
殷 潇凡 张晓 阳 徐 , ,
摘要 : 目的
俊 刘 建兴 刘 江谊 罗从风 , , ,
探讨切开 复位 内固定及微创复位内 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的疗 效。方法 13例 ( 0 0 13足 ) 跟骨骨折 13足术后 总体疗 效优 良率为 7 . l 0 9 6 %。L型切 口钢板 内固定 7 足 中, 9足, 7足 , 1 优 良4
c n ltd s rw,h e ut r x e e ti e t o d i , n ar i a d t e e c l n n o d r t a a u ae c e te r s l we e e c l n n 5 f e ,g o n 2 a d f i n 6, n h x el ta d g o ae w s s 1 e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治疗跟骨骨折时,常见的方法包括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我们来介绍一下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手段将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然后使用穿针固定的方式来帮助骨折愈合。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那么,针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更适合跟骨骨折的治疗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来进行分析。

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对比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是因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更精确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形态,从而减少了术后出现畸形的可能性,并且使用了钢板固定,增加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有利于愈合。

另外一项研究(参考文献:XXX)也从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和长期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和长期功能恢复方面,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也优于比较撬拨复位闭合穿针。

这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有利于患者长期的功能恢复。

通过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和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比较

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和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疗效比较
【 1 】 李 绪华 , 刘万 富. 经 皮 穿 刺 空 心 钉 固 定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经 皮 空 心 钉 内 固定适 应 证 : ① 骶髂 关 节 完 全 脱位 、 骶髂背 侧 、 腹 侧韧 带断 裂 , 其 损伤 处未 造 成螺钉置人 区域 的髂骨后部 骨折 。② 患者 未合并 神经损伤D e n i s I 、I I 骶 骨骨折骶髂 关节损伤严 重 、 闭 合 复 位 良好 。 其 禁 忌 证 包 括 骶 骨 横 断 骨 折 或 骶 骨 严 重 粉 碎 ,置 钉 区域 髂 骨 骨 折 。 在 实 施 内 固 定 时, 应精确复位 骨盆 , 确 保 螺 钉 植 入 时 进 针 点 和 方 向 的 准 确 性 ,以 免 发 生 内 固定 失 败 ,避 免 马尾 神 经、 骶 神经损伤 。 通 常 在 螺 钉 内 固 定 后 骨 盆 环 骨 折 骶髂 关节 时 , 其 风险性较高 。 操作 者应准确 可靠定 位 ,严格掌握 适应证 ,精 确复位 ,使解剖标 志恢 复, 确保螺钉可 安全置人 。 综 上 所 述 ,经 皮 空 心 钉 内 固定 治 疗 骶 髂 关 节 损 伤 取 得 让 人 满 意 效 果 ,作 为 临 床 常 用 微 创 操 作
识 的深人 , 诊疗技术及 经验有很 大提高 , 但 由于跟 骨解 剖特点 、 骨折类 型的多种 , 跟 骨 周 围组 织 血 液 供 应 的 众 多 因素 ,极 大 地 困 扰 骨 科 医生 进 行 手 术 类 型 的判 断 …。 本 次 研 究 比较 跟 骨 骨 折 的切 开 复 位 和闭合撬 拨复位 内固定术疗效 , 总结如下 。
跟 骨 骨 折 多 由 于 高 处 坠 落 使 患 者 足 跟 部 受 到 冲击 伤 导 致 。 近 年 来 随着 骨 科 医 师 对 跟 骨 骨 折 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第 30 卷第 1 期2012 年 2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1Feb. 2012
临床医学证实,跟骨骨折的保守治疗难以保证口,复位骨折块,整理关节面并以克氏针固定,拧关节面完全整复,复位后维持困难,由此导致创伤入螺钉,清洗、缝合伤口;患者术后采用石膏托足[1]
性关节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增高,疗效不甚理部于90°位并制动6周。

[1]
想。

随着目前跟骨结构解剖研究的深入及内固定切开固定组的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后,切开医疗器材的改进,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跟至跟骨骨膜(传统的L 形切口),于跟骨结节处插入骨骨形态及力线的恢复,坚强内固定允许患者参与康圆针用作牵引,选取钢板塑形后行全螺纹松质骨螺复锻炼,降低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发症发生率。

为进钉固定,敷料加压包扎。

一步探讨跟骨骨折手术疗效,本文对微创复位内固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常规使用抗生素5~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7 d ,缝合张力大、局部肿胀明显者采用20%甘露醇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注射液脱水,48 h 后拔除引流管。

为避免术后切口渗血和保持切口干燥,应做到每天换药,伤口拆线1 资料和方法后,继续适应石膏托固定5~6周。

两组患者均接受1.1 病例与分组
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在8~12周内尽量避免负重,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个月内病人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视患者切口愈合58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情况在3个月后展开负重功能训练,促进距下关节活切开固定组,每组29例。

微创组中男23例,女6例,动能力与软组织功能的改善。

平均年龄(32.9±2.1)岁;Sanders Ⅱ型8例,Sanders Ⅲ 1.3 疗效评价标准
型17例,Sanders Ⅳ型4例。

切开固定组中男22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

本[2]女7例,平均年龄(33.8±1.8)岁;Sanders Ⅱ型10例,研究采用AOFAS 评分
(美国足踝骨科协会,
Sanders Ⅲ型16例,Sanders Ⅳ型3例。

两组患者性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评估手术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效果,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P >0.05),具有可比性。

70~79分为一般,≤69分为差。

以≥80分者计算优1.2 治疗方法
良率。

微创组的手术方法:麻醉后采取健侧卧位,从 1.4 统计学处理
跟骨结节内外分别用3.0 mm 斯氏针沿跟骨纵轴钻采用SPSS 13.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入,进针深度勿超过骨折线 ;取跟骨外侧2 cm 切
量资料采用t 检验,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2较采用较正χ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 要:目的 观察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58例跟骨骨折随机分2组,微创组和切开固定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跟踪随访并采用AOFAS 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随访12~60个月,微创组疗效优良率为96.6%(28/29),明显高于切开固定组的72.4%(21/29) (P <0.05)。

微创组有1例(3.4%)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开固定组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后发生感染、局部肿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

结论 切开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效果满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 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1-0033-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1.013
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陈 斌,黄晓生,谭维义,詹振鹏
(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外一科,广东广州 510735)
收稿日期:2011-10-27;修订日期:2011-12-10作者简介:陈 斌 (1978 - ),男,本科,主治医师。

2 结果
包括:(1) 复位及关节面的显露不理想,牵拉皮瓣显露距下关节时易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延长的外侧切微创组有1例(3.4%)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可能造成跟骨外侧动脉损伤,影响跟骨血供;(2) 开固定组有 2例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1例发生术钢板常与距骨下关节面发生撞击,疼痛感强;(3) 部后发生感染,1例术后发生局部肿胀,并发症发生率分患者后期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时,严重者须行距为13.8%。

微创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切开固定组下关节融合术,可能加剧软组织并发症风险;(4) 其(P <0.05),见表1。

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跟骨外侧缺少弹性软组织,无肌肉覆盖,骨折后足部严重肿胀,常发生张力性水疱,通常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约伤后14 d)才安排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钢板置入产生的切口张力较高,
[5]
易引发患者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和切口感染。

因此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效果相对而言更加明显。

手术切口达到最小化,对周围组织剥离较少,固定后不增3 讨论
大跟骨体积,可避免钢板固定后产生的皮肤问题;
[6]
术中可充分暴露关节面,易于手术操作。

手术时跟骨骨折是骨科的临床常见病,伤者往往累及间相对较短,可有效降低软组织损伤风险,术后并
关节面,造成跟骨关节面错位、压缩或塌陷,保守[7]
发症发生率低。

治疗效果不佳,易引发遗留足弓低平畸形、患足增
综上所述,在跟骨骨折手术的术式中,切开钢[2]
宽等并发症。

近年来,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应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用成为治疗跟骨移位骨折的主流,缺损较多处辅以骨骨折。

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软组织损伤植骨,疗效明显。

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Sanders Ⅱ型以上者具有手术指征,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跟骨钢板和微创内固定两参考文献:
种。

有作者认为足跟部的空间较小,置入钢板等内[1] 霍明哲. 跟骨骨折37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辽宁医学杂
固定物较困难,同时剥离范围较大,进而影响局部
志, 2010, 24(3):129- 130.
[3]
血液循环,因此不主张置入内固定物。

[2] 屈建华, 刘建疆, 薛卫平, 等.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中
本研究分别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长期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21):14-16.
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随访调查显示,微创[3] 戴丰华, 黄东明, 梁葳. 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复位内固定术疗效优良率为96.6%,相对优于切开固
[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 18(2):177-178.
[4]
定组。

张家宏等研究报道,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4] 张家宏, 成金磊. 改良外侧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术的患者X 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的疗效分析[J]. 骨科, 2011, 2(3):117-119.
跟骨Bohler 角和Gissane 角均获得满意恢复。

切开复[5] 袁福禄, 许俊岭, 石国君, 等.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关节内跟
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固定效果较为理想,对骨骨折[J]. 河北医药, 2006, 34(4):315-316.
恢复距下后关节面平整较为有效,能很好地避免或[6] 吕琦, 陈学明, 张朝春, 等.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羟基磷灰石
降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进而取得较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J]. 骨与关节损伤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钢板内固定由于不固定距下杂志, 2007, 19(11): 780-781.
关节和跟骰关节,在术后功能锻炼上可允许患者早[7] 高堂成, 张春才, 张庆宏, 等.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
期进行距下关节活动。

但同时其缺点也较为明显,
发症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8, 25(1):141-145.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例)
组别微创组切开固定组
n
29 29

2214
良67
一般 15
差03
优良率a 96.6%b
72.4%
a
b
2两组疗效比较:Hc =6.152,P <0.05;vs :校正χ=4.735,P <0.05。

34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 年 第 30 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