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新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新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新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恶臭污染物是城市和农村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空气净化设备、
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
的限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种新的处理恶臭污染物的技术,即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

通过研究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的机制和工艺流程,探讨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为建立一种
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恶臭污染物处理方法提供基础研究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通过文献综述和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常用的恶臭污染物处理技术和其存在的问题;
2.分析生物法处理的原理和机制,阐述其可行性和优越性;
3.开展实验研究,探究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微生物菌种、曝气效果等;
4.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不同处理工艺进行模拟分析,对处理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恶臭污染物处理方法,为解决城市和农村环境中的恶臭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预期结果为:通过实验研究和模拟模型建立,
得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生物法处理恶臭污染物的工艺流程,并得出处理效果的评价
指标。

生物滴滤塔法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滴滤塔法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滴滤塔法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印刷、染料、香料等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甲苯常常是一种重要的废气污染物。

甲苯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高效地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目前,生物滴滤塔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物处理,特别是对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较好。

因此,以生物滴滤塔法为手段,探究如何高效地净化高浓度甲苯废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基于生物滴滤塔法,以高浓度甲苯废气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生物滴滤塔法对高浓度甲苯废气的降解性能、最优操作条件及废气净化效果,为实现甲苯废气的高效净化提供技术参考。

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采用生物滴滤塔法对高浓度甲苯废气进行处理,评估其降解性能;2. 探究生物滴滤塔法的操作参数对甲苯降解效果的影响,达到最佳处理效果;3. 分析生物滴滤塔法进行高浓度甲苯废气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性;4. 对经过生物滴滤塔处理后的甲苯废气进行污染物分析,评估操作效果和产物;三、研究意义:1. 探究生物滴滤塔法对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处理技术和效果,为能源排放规模化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2. 为甲苯废气的管控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减轻大气环境负荷;3. 可以有效推广生物滴滤塔的应用,降低废气治理成本,实现废气“零排放”。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进行甲苯废气处理实验,考察生物滴滤塔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和工艺参数的最优化问题。

并利用颜色比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废气中的甲苯等有机物质进行分析,评估生物滴滤塔法对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净化效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生物滴滤塔法对高浓度甲苯废气的处理效果和操作最佳化信息,探究生物滴滤塔法在高浓度甲苯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效果,推广生物滴滤塔在高浓度甲苯废气治理中的应用,促进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

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然而,甲苯在生产过程中被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甲苯废气的净化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传统的废气净化技术包括吸附、催化氧化、光催化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吸附材料性能差、催化剂易受毒性物质污染、能耗高等缺点。

与此相比,生物滴滤法成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

生物滴滤法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废气净化,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能耗低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错流式生物滴滤法是一种改良后的生物滴滤法。

相比传统的生物滴滤法,它具有更大的负载量和更高的废气处理效率。

因此,通过研究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利用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处理甲苯废气的效果及机理。

具体包括:1. 建立甲苯废气净化实验平台,选择合适的生物载体和微生物。

2. 研究生物滴滤法的工艺参数对甲苯去除率、COD、TOC等指标的影响。

3. 探究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对甲苯氧化的机理,阐述生物与甲苯之间的相互作用。

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确定最佳的生物载体和微生物,建立优化的生物滴滤法处理甲苯废气的实验工艺。

2. 研究各种因素对滤料生物量、甲苯去除率、COD、TOC等指标的影响规律,为甲苯废气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3. 探究错流式生物滴滤法对甲苯氧化的机理,揭示生物和甲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后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1. Abraham K. Delgado, Pedro M.A. Santos, Ashok Kumar, João C. Pires. (2018). Biodegradation of Toluene using a Trickling Biofilter witha New Gellan Gum and Chitosan-Silica Nanohybrid Immobilized Bacteria.2. Babel, Sandhya, and K. Singh. (2012). Effect of organic loading rate and shock loading conditions on performance of biofilter treating ethyl acetate3. Mezgebe, Michael. (2020). Enhanc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removal performance by bacterial consortium entrapped in electrospun nanofibers: Role of electrospun nanofibers as an integral part of a biofilter.。

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研究
背景及研究意义:有机恶臭气体是指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中产生的臭味较为浓厚、对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气体,如硫化氢、甲硫醇、丙酮等。

这些有机恶臭气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破坏。

传统的有机恶臭气体处理方法如物理、化学法处理存在着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排放二次污染等问题,而生物法(生物滤池、生物吸附等)处理有机恶臭气体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因此,通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有机恶臭气体处理的问题,实现环境污染的减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建立高效、可持续的气体处理系统,实现对有机恶臭气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厌氧生物滤池为主要处理装置,探究其处理有机恶臭气体的工艺流程、处理效率、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 对有机恶臭气体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实验所需有机恶臭气体种类和浓度。

2. 设计建造厌氧生物滤池处理装置,并采用有机恶臭气体模拟气体进行实验,对处理效率、生物群落分布、关键因素等进行研究。

3. 分析厌氧生物滤池对不同有机恶臭气体的处理效率差异,研究处理不同气体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率。

预期成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建立高效、可持续的气体处理系统,实现对有机恶臭气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

同时,还可以在生物法处理有机恶臭气体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有机恶臭气体的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厂排放的废气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废气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包括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如何有效地处理废气,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环保问题。

废气处理技术是解决废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从废气的来源、废气的处理手段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入手,阐述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废气的来源废气是指在工业、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废气来源主要有两种:点源和非点源。

点源废气是指由具有确定的污染源(如化学厂、钢厂等)排放的废气,其排放的位置和排放量可以精确地测量和控制。

非点源废气则表示经过风化、扩散等原因,其排放量和位置难以确定,如机动车尾气、农业废气等。

二、废气的处理手段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现象的力量扩散、过滤、吸附等方式,从气流中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不需要化学药剂,减少了处理废气前的成本和处理后的排放成本,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和低的能耗。

常用的物理处理手段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过滤等。

离子交换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通过与具有异性离子交换,将废气中的气体去除或回收的技术。

吸附是基于物质表面的吸附作用而发展起来的方法,将废气中的气体吸附在吸附体表面上,达到净化或回收的效果。

过滤,是将废气通过过滤介质时,利用过滤介质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的方法。

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利用某些生物活动的效应,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池、生物床和活性滤池等。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在废气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废气处理中利用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法、还原法、中性化等。

在化学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清洗剂、中和药剂、氧化剂等。

化学处理技术处理效果明显,适用于含有污染物质浓度高的情况,但在环保意义上尚存在一些问题。

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滴滤法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化工、印刷、油漆等生产中广泛使用。

然而,甲苯的挥发性和毒性使其成为一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甲苯废气的净化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生物滴滤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甲苯废气净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滤床具有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本文旨在探索生物滴滤法在甲苯废气净化中的应用,为甲苯废气的治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1)介绍生物滴滤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了解甲苯废气的特性和危害;(3)评估生物滴滤法对甲苯废气的净化效果;(4)优化生物滴滤法的操作参数,提高其净化效率;(5)研究生物滴滤法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特性和稳定性。

2. 研究方法(1)搜集文献资料,了解生物滴滤法和甲苯废气净化的相关知识;(2)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测量生物滴滤法的净化效率和稳定性;(3)通过对操作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生物滴滤法的净化效率;(4)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生物滴滤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三、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掌握生物滴滤法在甲苯废气净化中的原理和技术流程;(2)评估生物滴滤法对甲苯废气的净化效果以及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3)优化生物滴滤法的操作参数,提高其净化效率;(4)为甲苯废气的治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生物滴滤法在甲苯废气净化中的应用,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环保治理贡献力量。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研究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研究
活 的 需要 , 又 对 环 境起 到 了 良好 的 改造 效 果 。 关键词 : 有机废气 ; 处理 ; 研究; 技 术
1 有 机废 气 生物 处 理 技 术 概 况 充而成 , 这只是起 到一种生物 载体 的作 用 , 例如 比较 常见 的陶瓷 , 然 1 . 1 利用生物来处 理有 机废气 的主要原理 后表 面覆盖着一层薄薄 的生物膜 , 使微生物附着在上面 。这种装置 之前 虽然很多科学 家已经对生 物处理法进 行 了比较深入 的调 孑 L 隙率高 、 阻力小 、 使用寿命长 不需 频繁更换 。然 后废气从 下面灌 查, 可是还没有形 成 比较科 学的知识体系 。其 中比较著名 的就是 一 人 , 水 由上方空间喷洒 到该装 置的上 面 , 随着水流 的浸透 , 被水溶 了 位荷 兰科学家 奥特格莱夫在 以前 学者提 出的双膜理论 的基础上 进 的物质被微生物 利用 , 进 行氧化分解变成 二氧化碳 等物质 , 为有机 行仔 细研究之后 整理 出的生 物膜 理论 , 也是他 的重要 成就之 ; 还 有 生命 体提供能量 。同时要注意 控制好单位质 量物料所具 有的总 面 就是佩德森和孙佩石 以吸附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另外一种方 法。 形成 积 , 够多过少都对反应不利 , 最好控制在一 百到三百之间 比较合适 。 生物膜 的工作机理就是在适宜微生物 生长 的条件中 , 它们分解 废气 在反应过 程中可 以加进去三水合磷酸氢二钾 、 硝酸铵等微碱性物 质 中的微生 物来 为 自己的生活提供 能源物质 , 它们经 过繁育而形成的 来调节装置 的 p H值 , 使反应速 度控制在较适宜 的范围之 内。这套 种膜结构 。 装置具有 比前 两种 方法更好 的优 点 , 它实现 了水 的三种形态之 间的 1 . 2生 物 法 的 优 点 相互 转化 , 并且微生物在该装置 中生命力更顽强 , 存 活效果更好 , 净

光催化-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催化-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催化-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在许多行业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

它们可
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开发有效的技术来处理这类污染物。

光催化-生物法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VOCs。

本研究旨在探讨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
(1)探究光催化技术去除VOCs的效果;
(2)研究不同生物处理方法对去除VOCs的作用;
(3)建立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的实验模型;
(4)评估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的效果。

3.研究方法
(1)采用UV/TiO2光催化技术,对VOCs进行预处理;
(2)采用不同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通过生物法处理VOCs;
(3)对各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4)建立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的实验模型;
(5)评估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的效果。

4.研究计划
研究期限:6个月
(1)第1-2个月:文献调研和实验准备;
(2)第3-4个月:进行预处理实验和生物法处理实验;
(3)第5个月:建立实验模型和进行数据分析;
(4)第6个月:撰写论文并提交。

5.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光催化-生物法处理VOCs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将有助于推动光催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项目研究可行性报告)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姓名/学号学科专业环境工程院系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系2011 年5 月2 日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处理摘要:介绍了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VOC废气)的生物处理原理和技术。

对在德国应用较广的生物滤池和生物洗提工艺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说明。

通过和其他VOC废气处理工艺进行的技术对比,表明了生物处理工艺在其适用范围内的优越性。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生物处理生物滤床生物洗涤反应器1.论文选题依据:1.1论文选题依据随着国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工作正逐步开展。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中、低浓度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具有适应性强,投资、运行费用低,二次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的污染治理技术。

这种方法的不足主要有:对气体水溶性和生物降解性有要求,反应器启动、微生物驯化、处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运行中必须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和氧气等。

今后的工作应主要集中在填料选择、适宜菌种筛选和固定化、反应器优化设计及其组合应用等方面,为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数。

在塑料、橡胶加工、油漆生产、汽车喷漆和涂料生产等诸多领域中,工业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产生了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废气(VOC废气)。

这些废气未经处理排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光化学污染,大气质量,影响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某些有毒VOC废气有致残、致畸、致癌作用,对长期暴露其中的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为此,各国颁布了相应的法令,限制该类气体的排放,我国于1997年颁布并实施的《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限定33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中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对VOC废气的治理,有多种处理技术可供使用。

但对于VOC浓度低、风量大的废气,传统工艺存在投资运行费用高、处理效率低和处理后存在二次污染等。

近年来,逐渐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该项技术与传统的燃烧法、催化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相比,对VOC低含量废气的处理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现行的德国废气生物处理技术,以期对我国相应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借鉴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利用生物法处理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物法净化废气的研究,最先用于处理空气中低浓度的臭味物质,如堆肥场和动物脂肪加工场的有机废气脱臭处理。

第一个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气的专利于1957年出现在美国,但到1970年后才引起各国重视。

到1980年,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数量的各类生物处理废气装置投入运行,对混合废气的去除率一般在95%以上。

到目前为止,德、日、荷等国已成功应用于化工、轻工等行业,投入运行的生物净化装置已逾千套。

S m i t h等采用生物过滤床对甲苯废气进行处理,处理效率达77%,而持续时间可达200d。

S o r i a l 等在研究利用生物过滤床处理含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废气中发现,在EBRT为0.67min,有机负荷为6.2k g C O D/ ( m 3 · d ) 时,处理效率可达88%等发现在乙酸乙酯负荷分别为490k g/ ( m 3 · h ) 和810k g/( m 3 . h ) 时,用生物过滤床,去除效率分别为95%和90%。

H y u n K e u r S 0 n 等采用硬木的锯末与城市废水的污泥混合组成的滤料对乙苯废气进行处理时,在不加营养剂的条件下运行62d内,去除效率超过80%。

O k k e r s e等人研究了生物滴滤床处理废气中生物量累积和阻塞的问题,并利用二氯甲烷作为模拟污染物质,建立了动力学模型;P o l等人利用生物滴滤床去除废气中的苯乙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L a u r e n z i s d ~人则在搅拌式滴滤床反应器中通过间歇除去部分污泥来连续处理生物废气。

而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王家德等人在装有聚丙烯散堆填料的生物滴滤床内进行二氯甲烷废气处理可行性研究,发现空塔气速、进口浓度及酸性环境对二氯甲烷的降解有影响。

季学光等人为探索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高负荷生物滴滤器处理的可能性,采用筛选出的纤维附着活性载体材料进行了甲苯废气的净化研究试验。

但高负荷时滴滤床的堵塞以及废气中存在多种化合物时的目标化合物去除量的减少,这两个问题依然妨碍着生物滴滤床处理废气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廖雷等人利用新工艺处理油烟废气,发现假单孢菌菌液挂膜的填料塔对油烟废气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王德民等在生物膜填料塔处理丙烯腈废气的研究中,分别考察了气相浓度、填料层高度、停留时间等操作参数对净化性能的影响,发现生物膜填料塔对丙烯腈废气有净化效果;孙佩石等对生物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适宜装置及其操作特性的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净化性能优于筛板塔及鼓泡塔。

杨显万等对低浓度VOC的生物法净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连续运行100d ,对于甲苯浓度为300~ 1400m g / m 3 的橡胶再生低浓度有机废气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净化效率可较长时间保持在90%左右,含有甲苯的废气经生化处理后可实现达标排放。

李国文等选取柱状活性炭为滤料,以甲苯为有机废气代表物,采用生物过滤床处理。

试验表明,在温度20℃~2 8℃,气体流量0.25~ 0.5m 3 / h ,空塔气速0.7~3.5c m / s ,停留时间30~80s ,相对湿度40%~60%,喷淋液p H =7.0—8.0的条件下,生物过滤床对甲苯有较强降解能力,甲苯浓度低于2000 m g / m 3 时,降解效率均大于95 %。

陈建盂等对二氯甲烷废气采用生物滴滤床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髓R T为 15.7 s ,二氯甲烷进口浓度为0.7—3.12 g / m 3范围内,去除效率为72.0%一99.1%。

滴滤床的酸性环境对二氯甲烷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3本研究相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1)针对废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苯等)的生物净化,通过优选、驯化实验研究,获得了一种专用复合菌种和一种强化菌种(优势菌为Pseudomonas putida),初步形成了工业废气净化用工程菌种的优选、驯化及工程化培育技术。

(2)以橡胶再生低浓度有机废气(含硫)为对象,研制出了一套生物净化处理示范工程装置,并由此形成了工业生物膜填料塔的菌种挂膜制作技术、生物膜维护与修补技术。

(3)通过分析研究和制作调整,研制出了一套工业生物膜填料塔的菌种挂膜制作系统,在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小型挂膜制作基地,并在工业应用试验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等等。

针对我国目前对低浓度工业有机废气尚无有效净化处理措施的状况,生物处理试验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经初步分析,除橡胶再生行业外,本研究成果还可在以下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 1.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 2.煤(褐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及恶臭废气处理; 3.冶金药剂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处理; 4.机械、汽车等行业的油漆喷涂过程中的废气处理; 5.(有机)合成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 6.养殖及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及恶臭废气处理; 7.城市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臭气处理; 8.城市垃圾处理场的臭气处理等等。

1.4 提出的问题:(1)反应速度不如化学法快,因而需要较大的反应器和占地面积;(2)对原水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会妨碍微生物的生长;(3)运行中有时会产生污泥膨胀和流失,剩余污泥也难处理;(4)对于一些人工合成物,特别是难生化降解物质,通常的微生物尚显得无能为力;(5)活的有害菌体从实验室泄漏到环境中;(6)大规模工程微生物的应用可能影响生态系统。

2.论文研究方案1.废气生物处理工艺1.1 生物处理原理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首先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异味气体的处理,例如养殖业中动植物加工产生的臭气、堆肥发酵和生物污泥废气处理等。

随着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污染日益严重,这项技术逐步应用到工业废气净化领域。

其净化的基本原理是:有机废气或异味气体流经带有液体吸收剂的处理器;在处理器中,由于废气中的污染物在气、液相之间存在浓度梯度,浓度差使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被生存其中的微生物吸附;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物被分解、转化为生物质和无机物。

1.2 反应处理工艺分类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以生物过滤为例,如图1所示,废气经过一定的除尘、温度和湿度调节,进入生物处理单元,经过微生物的处理,气体可以达标排放图1 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图根据处理运行方式不同,处理工艺主要分为生物滤床工艺和生物洗提工艺两种。

1.2.1 生物滤床废气流经生物滤床(见图2)中的活性滤层,有机物被滤料上的湿润水膜吸收,通过滤料上生活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降解。

(a)生物滤床示意图(b)多层布置的生物滤床图2 生物滤床生物滤床主要由进气系统、布气承托层、生物滤层和维护装置组成。

在生物滤床处理废气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对处理效果具有决定意义,它们取决于如下因素:进气流量、温度和湿度;废气中物质组成;浓度的稳定性和水溶性;氧气和营养物的供给;滤床的布置和温度、湿度保持;滤料的选择;滤床中的pH控制等。

滤料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滤料选择必须考虑滤料的孔隙率、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亲水性、自身气味、pH等参数。

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可选择有机滤料或无机滤料。

无机滤料选择比表面积大,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填料,如加气混凝土、多孔陶粒、熔岩颗粒或矿渣等。

有机滤料主要有腐殖树皮、植物根须、枝杈、锯末、泥炭等及其混合物。

由于有机滤料廉价易得,获得广泛的应用。

有机滤料滤层一般高度在0.5~1.2 m。

运行3~5年后,由于密实度增大造成阻力增大,应进行更换;更换滤料时,宜分次进行,以保持滤料中微生物种群的稳定。

1.2.2 生物洗涤工艺生物洗提工艺采用了污染物的液体吸收和生物处理的联合作用。

废气首先被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形成混合污水,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中的污染物降解。

根据污水处理的方式(吸收剂再生方式)不同,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滴滤池),构筑物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

图3 生物洗涤—活性污泥法示意图图4 生物滴滤池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生物洗涤-活性污泥法是将吸收剂(水和微生物的混合液)和废气在吸收塔内采用通过喷淋、填料填充或曝气等方式进行混合,溶解于水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排入活性污泥反应器后进一步被降解,吸收剂得到净化再生和重复使用。

因为吸收剂的再生速度不受处理负荷和吸收速度的影响,所以这种适用于处理生物降解速度较慢的有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