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标准和结果分析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紫外线(UV)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紫外线对皮肤
和纺织品的损害是很大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1. 光谱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吸收率。
这可以帮助
确定纺织品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从而评估其抗UV性能。
2.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
照射下的透过率来评估其抗UV性能。
透过率越低,纺织品对紫外线
的阻挡能力就越强。
3. 紫外线照射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将纺织品暴露在紫外线
照射下一定时间,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来评估其抗
UV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纺织品在户外阳光下的表现。
4. 紫外线防护因子(UPF)测试,UPF是评估纺织品抗UV性能
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测试纺织品的UPF值,从而确
定其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纺织品的抗UV性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户外活动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备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估方法要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准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通过专业的仪器来测量紫外线在穿过纺织品后的强度衰减程度。
通常,会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量。
将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测试口,然后照射紫外线,仪器会记录紫外线透过纺织品后的强度值,并与初始照射强度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
另外,UPF 值(紫外线防护因子)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估指标。
UPF 值表示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UPF 值越高,说明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 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的颜色、厚度、材质等因素来初步判断其抗紫外线性能。
通常来说,颜色较深、厚度较大、材质紧密的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好。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改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纤维的种类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在抗紫外线性能方面通常表现较好,而棉和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其次,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等,由于纱线之间的缝隙较小,能够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如针织品,紫外线更容易穿透。
再者,纺织品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深色的纺织品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更强,因此抗紫外线性能较好。
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

72由于大气层的变化紫外线能使皮肤失去弹性一旦紫外线侵入到细胞核导致基因的突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纺织品进行紫外线防护随着紫外线防护织物的不断开发和普及一我国从95年开始列题针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不同作用UVA使皮肤色素沉淀晒黑区老化会损伤细胞中遗传因子DNAUVB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能使血管扩张出现皮炎红斑红斑区200 nm-280 nm称但大都已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和云雾等吸收紫外线强度计法将被测试样置于两者之间1.2 分光光度计或分光辐射计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分光辐射计测试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再进行加权计算澳大利亚我国正在制定的试验方法标准也是如此2.1 UVR透过率(GB波长2802.3 UVR遮挡率(或阻断率) 计算公式为)=100)=100阐述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纺织品测试仪器B 文章编号73计算出的平均效应的比值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光源能量比较小尤其是比较紧密的纺织品和片状材料但投射到接收器上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紫外分光光度计只能测试试样在某一特定波长的透过率再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不能表征整个试样的光学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通常不便进行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测试可以方便地测试各种织物对紫外线的3段宽带单色光UVB(320200nm)的透过性能技术先进性和测试精度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响应波长范围为200测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整机实施方案的框图形式表达如图1UVA400UVB320UVC280紫外线透过率400nm时的透过百分率TUVC波长200紫外线透过率平均值: TUVA紫外线遮挡率)=100遮挡率()=100紫外光源及光路在现有的电光源中汞灯是一种体积小而且紫外线非常丰富管内充有高纯度的氘气因为其对使用条件的限制比较少其缺点是在通常的驱动电路情况下在高频高压激发下点亮发光光谱能量分布接近日光600K但氙灯的驱动电路相对复杂在本仪器中显然这3种光源都不理想74言为了模拟太阳光照射的效果因此在系统中采用了透镜组合大于通常织物循环结构的3倍 宽带单色光由光学原理可知除了吸收光外漫反射与纤维表面形态而吸收光的能力与颜色的深浅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紫外线的防护性能UVA(400UVB(320200nm)原因是光栅单色仪可以在整个光谱范围内细分出各种特定波长的单色光另外干涉滤光片输出能量比光栅单色仪输出能量高得多输出的光谱能量曲线如下试样暗室为了排除外界杂散光的干扰光源样品夹持器和紫外线接收器件安装在一特制的试样暗室中 转换及A/D转换由于紫外光源氘灯的发光强度比较小这就需要紫外光感光器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该器件响应波长为而且线性非常好光电倍增管的高压驱动电源采用高压变压器电路该卡采用三总线光电隔离技术卡内含有高性能仪用放大器该A/D转换卡分辨率为12位15KHz/S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及其软件处理编程环境为VB6.0测试数据可以存盘保存三仪器虽然采用了典型的氘灯作为紫外光源光电倍增管作为紫外光接收器件保证了测试精度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仪器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性能价格比2005年6期(总第130期)山东纺织经济光源试样图2透镜万方数据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作者:孙建一, 杨成丽, 王盼文作者单位: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32刊名:山东纺织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 TEXTILE ECONOMY年,卷(期):2005,""(6)引用次数:0次1.期刊论文王琳.曹秋玲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测试-山东纺织科技2002,43(3)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介绍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2.学位论文刘杰防紫外、抗静电纺织品的开发与性能测试2003该文在大量实验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抗紫外线纤维通过抗静电后整理开发出了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辐射、防静电同时兼具良好服用性能的多功能夏季服用面料,达到了功能性与服用性的完美结合.首先,就织物防紫外线辐射机理方面,利用光学原理,对不同的紫外线屏蔽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紫外线反射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不同防护机理.同时,对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产品组织规格中各因素对紫外线透过率的一般影响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主要因素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影响的强弱,寻求出织物各主要规格之间的最佳组合.在以上研究、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产品规格设计、工艺设计和主要的生产技术措施,并组织了生产,开发出了防紫外线辐射、防静电的服用面料.最后,对成品进行了紫外线防护性能、静电防护性能和服用性能测试、分析,进一步验证影响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及一般规律.结果表明,该课题研究开发的抗紫外线、抗静电服用面料具有优良的紫外线、静电防护性能,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服用性能.3.期刊论文周蓉.丁辛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对影响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讨.通过研究方案设计、试样制作、试样性能测试及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的一般影响规律,并据此分析确定了该类紫外线防护产品的设计要点.4.期刊论文范杰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与性能测试-广西纺织科技2005,34(1)本文介绍了实现紫外线防护的方法,紫外线防护剂,影响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以及紫外性防护织物的性能测试.5.期刊论文徐英莲.许红燕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研究-丝绸2002,""(4)分析了影响纺织品防紫外性能的重要因素,如纤维的种类、含杂状况及色泽,织物的覆盖系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生产防紫外纺织品的方法.6.学位论文王健宁纺织品抗紫外整理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06本文针对提高涤、棉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这一目标,选用合适的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通过乳化、分散的方法复配出适合于纺织整理加工的新型紫外整理剂(UVS),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UV)对皮肤的伤害日益受到关注。
而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穿着和使用的重要物品,其抗紫外线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紫外线的危害及防护需求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100 280 纳米)。
其中,UVA 能够穿透皮肤深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和色斑的形成;UVB 则会引起皮肤晒伤、红肿和脱皮,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为了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除了涂抹防晒霜外,穿着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护手段。
二、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纺织品能够抵御紫外线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种:1、吸收作用某些纤维材料本身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能够将紫外线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2、反射作用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添加特殊的涂层或处理,使其能够反射紫外线,阻止紫外线进入纺织品内部。
3、散射作用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可以使紫外线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从而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
三、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1、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和阻挡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合成纤维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而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能力相对较弱。
2、织物结构织物的紧密程度、厚度和孔隙大小都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
一般来说,织物越紧密、越厚,孔隙越小,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3、颜色深色织物通常比浅色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因为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
4、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涂层处理等,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四、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紫外线在纺织品中的透过率,从而计算出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防紫外线测试仪检测标准和参数介绍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相关标准: GB/T 18830 AATCC 183 AS/NZS 4399 BS 7914 PREN13758
适用范围: 用于测试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和防紫外线性能的专用仪器,可直接测试得到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 UPF。
仪器特性: 1、HERAEUS(贺利氏)氘灯,内置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波长自动扫描,(可测所有紫外波段)测试范围 宽,测试精度高。 2、紫外光电传感器,可测荧光试样。 3、全电脑控制,自动数据处理,多种图形、报表统计、分析、存储、输出。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 :透过率:0 -- 100%±0.01% 、UPF:0 — 100 2、波长范围: 280 ~400nm±0.5nm 3、波长重复性: 0.25nm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 1nm-5nm 可调 5、狭缝宽度: ≤5nm 6、光学系统: 0/d 7、样品光束直径: 10mm 8、电源: AC220V 50 Hz 100W 9、外形尺寸: 285×500×500mm 10、重量:20kg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防紫外线测试仪检测标准和参数介绍
防紫外线测试仪用于测定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和防紫外线性能及紫外线防护系数。采用全电脑控制, 打印输出测试报表。
用途: 测试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和防紫外线性能的专用仪器,可直接测取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 UPF。可测 参数:紫外线 A 波段透射比:T(UVA)、紫外线 B 波段透射比:T(UVB)、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何秀玲0 前言紫外线按辐射波长不同,可分为UV 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80nm 以下)三个波段。
UV A也称晒黑段此波段的紫外线很少被臭氧层吸收,大部分可达到地面,并穿透人体真皮,伤害皮肤的骨胶蛋白和弹性蛋白,久之使皮肤老化,失去弹性,出现皱纹,黑色素沉积。
UVB一般称晒红段,可被臭氧层吸收,只有极少量到达地面,但UVB对皮肤的伤害远大于UV A,其穿透力可达表皮层,引起皮肤发红,产生黑色素,晒斑,甚至造成灼伤。
过量UVB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引起白内障,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UVC几乎被臭氧层吸收,基本达不到地面,对人体的影响可不考虑。
近年来,大量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使臭氧层和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逐年增多。
据新西兰国家气象局统计,过去十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了12%。
阴天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约为40-60KJ/㎡,晴天约为80-100 KJ/㎡,炎夏烈日约为100-200 KJ/㎡,而人体皮肤每天接受紫外线的安全辐射量应在20 KJ/㎡以内。
服装是人们防紫外线辐射的重要屏障,普通服装的遮挡率一般在50%,达不到对人体安全防护的要求,所以要开发专门的抗紫外线纺织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检测,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和我国等均提出了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方法。
本文阐述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几种常用检测标准,并作进一步比较。
⒈澳大利亚/新西兰检测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紫外线照射强度高的国家,其皮肤癌患者每10年增加一倍。
1996年两国首先提出了AS/NZS4399:1996 sun protective clothing-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日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级标准》,用于测定贴身防护纺织品、服装和其它防护用品(如帽子)的紫外线透射率,对抗紫外线辐射标签也提出了要求。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在如今的生活中,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甚至还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如何进行测试与评估,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抗紫外线的原理要了解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方法,首先得明白织物是如何抵御紫外线的。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200 280 纳米)。
其中,UVC 通常被大气层吸收,对我们影响较小,而 UVA 和UVB 则是造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元凶”。
织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吸收作用:织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2、反射作用:织物的表面结构和纤维特性可以使部分紫外线发生反射,无法穿透织物。
3、散射作用:紫外线在织物内部的纤维间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降低其透过率。
不同的织物,由于其纤维成分、组织结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等因素的不同,抗紫外线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二、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光光度计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准确的测试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织物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透过率。
测试时,将织物样品放置在测试光路中,测量紫外线在经过织物前后的强度变化,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和防护因子(UPF 值)。
2、紫外线强度计法使用紫外线强度计直接测量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强度。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精度可能不如分光光度计法。
3、人体法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志愿者穿着织物样品,然后通过测量皮肤接受的紫外线剂量来评估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不过,这种方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志愿者的肤色、活动状态、环境条件等,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因此应用相对较少。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1)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1)随着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
1. 紫外线的分类及其危害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种,按波长可分为UV-A、UV-B、UV-C三种。
其中,UV-C被臭氧层吸收,UV-B的波长长于UV-C但较短,能够直接照射人体皮肤,是引起皮肤癌和促进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
UV-A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皮肤的损害较大,能够加速皮肤老化。
(1) UPF值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是评价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示纺织品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对人体皮肤的保护能力。
UPF值越高,表示纺织品的防护能力越强。
整数UPF值由1到50+,数字越高,代表防晒效果越好。
UPF等级划分如下:* UPF 15-24:一般防护(Good UV Protection)* UPF 25-39:良好防护(Very Good UV Protection)* UPF 40-50+:优异防护(Excellent UV Protection)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评价防晒霜或防晒化妆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个指标。
但是它不能直接用于评价纺织品的防晒效果。
(3) 漂白测试漂白测试是评价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试样放置在紫外线照射下,观察试样漂白程度来判断纺织品的防晒性能。
漂白测试能够模拟真实的使用条件,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纺织品的防晒效果。
(4) 紫外线透射率测试(1) 美国标准美国AATCC组织制定了AATCC 183-2014标准,对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在紫外线照射下,试验样品的UPF值应达到15以上,才能被认定为防晒产品。
(2) 澳大利亚标准中国立法机关于2011年颁布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将UPF 分为4级,分别是:UPF15-24、UPF25-39、UPF40-50、UPF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数量 2(一干一湿)
4
2经2纬
4
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1每 种 颜 色 和 结 构每种颜色至少 1 个样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非匀质样品
个样品
至少 2 个样品 品
2 个样品
调湿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试验环境
干态试样,温度(21±1)温度(20±2)oC 相温度(20±5)oC 相对温度(20±2)oC 相对
各国制定的标准仅规定了光源、积分球和滤片的要求,对于光线的传递无具体要求。市面上存在各种品 牌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用于测试紫外线,这就造成了国内个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的仪器有差异,而不同测试 仪器的结果可能不同。本文也简要分析了不同测试仪器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1.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体系
1.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
3.2 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
3.3 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得的抗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AATCC 183 45.2 45.2 3.04 1.75
EN 13758-1 41.4 35.1 3.24 2.31
AS/NZS 4399 45.3 34.9 2.99 2.02
GB/T 18830 41.25 35 3.18 2.24
由表 3 可知,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原因主要是因为标准间的差异造成的,AATCC183-2010 不要求对样品的 UPF 值进行修正,因 此 AATCC183-2010 测试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间差异较大;AS/NZS4399:1996 采用的参照的日光光谱 辐照度与其他三个标准不同,因此 UPF 平均值与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测试值差异较大。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对于均质材料,当样品的 UPF 值低于单个试样实测的 UPF 值中最低值时,则以试样最低的 UPF 值作为样品 的 UPF 值报出;对于非匀质材料,以所测试样中最低的 UPF 值作为试样的 UPF 值。当样品的 UPF 值大于 50 时,表示为“UPF>50”。当样品的 UPF>40,且 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各国标准对纺织品防紫外线的测试要求和判定都不相同,具体见表 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率先制订了“AS/NZS4399:1996[2](Sunprotectiveclothing-Evaluationandclassification)日 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级”标准,主要用于确定紧贴于皮肤的防护纺织品、服装和其他防护用品(如帽子)的紫 外线透射率,同时提出了对防紫外线辐射标签的要求。织物样品必须在干态及松弛的状态下进行测试,每 种样品要求测四块,两经两纬,试样不需预调湿,但对测试环境有着与众不同的要求,如相对湿度(50±20)%。 测试得到的各个波长下的紫外线透射率可按波长分别计算出 UV-A 与 UV-B 的平均透射率以及样品的 UPF 值, 然后按照给定的公式进行校正,最终得到样品的 UPF 值。标准提出了对纺织品防护等级的分类及标签的标 注等要求,见表 1。
1.4 中国国家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 GB/T18830-2009[5]“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了织物的防日光紫外线性能的试
验方法、防护水平的表示、评定和标识。该标准要求测试时匀质样品每种需取四块,非匀质样品按颜色或 结构每种取 2 块。按照测试的光谱透射比分别计算 UV-A、UV-B 平均透射比和平均 UPF 值和样品的 UPF 值。
2.2.2 试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表 4 不同仪器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值的差异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测试项目 UPF 平均值 样品 UPF 值 T(UVA)AV/% T(UVB)AV/%
仪器 cary50 cary100 uv1000 cary50 cary100 uv1000 cary50 cary100 uv1000 cary50 cary100 uv1000
目前尚无全球统一的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国内外主要测试标准包括有欧盟标准 (EN13758-1:2001)、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4399:1996)、美国 AATCC 标准(AATCC183-2010)和中国国家 标准(GB/T18830-2009)等。这些标准主要是通过稳定的 UV 光源产生波长为 290nm~400nm 的紫外线射线, 通过单色器照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投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投射比,并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 护系数 UPF 值。
样品 4 8 7 6 7 6 6
16.16 16.66 24.56 12.05 13.42 14.89
样品 5 125 71 57 >50 >50 49 1.07 1.46 2.33 0.63 1.32 1.66
本次试验选取的四种不同的测试仪器均满足标准 GB/T18830—2009 要求。由表 4 可知,不同型号的仪器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各国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中未对仪器型号做出明确规定,为了确保 不同实验室间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比对试验时最好选用同一品牌的仪器。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表 1 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确定的 UPF 数值及防护等级
1.2 欧盟标准
欧盟标准 EN13758-1:2001[3]“(Textiles-SolarUVprotectiveproperties-Part1:Methodoftestforapparelfabrics)纺 织品-日光紫外线防护性能-第 1 部分:服装面料试验方法”主要是针对服装面料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测试, 不适用于那些提供远距离防紫外线保护的产品如雨伞、遮阳物等。测试的样品分为匀质和非匀质两类,匀 质面料需要测试四块,非匀质面料则根据颜色或结构的不同分别测试两块,分别测得 UVA、UVB 紫外线透 射率平均值和 UPF 值,该标准特别说明,拉伸状态以及湿态下会降低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
表 2 各国防紫外线测试方法标准间的差异
AATCC 183
EN 13758
AS/NZS 4399
GB/T 18830
适用范围
干、湿态和拉伸状态的织 服装面料
物
干态且非拉伸态的未 所有纺织品
处理纺织品
测试波长范围 280 nm~400 nm
290 nm~400 nm 290 nm~400 nm 290 nm~400 nm
夏季中午
月 3 日夏季中午
日夏季中午
报出值
UPF
值
、样品 UPF 值 UPF
样品 UPF 值 UPF 平均
UPF 修正值 UPF 平均
T(UVA)AVT(UVB)AV 100%- 单
值
值
值
T(UVB)AV
T(UVA)AVT(UVB)AV
T(UVA)AV T(UVB)AV
UPF>40,匀质试样
抗紫外线要求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UPF 平均值、样品的 UPF 值、T(UVA)AV 和 T(UVB)AV,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1.2 试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表 3 不同标准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值的差异
UPF 平均值 样品 UPF 值 T(UVA)AV/% T(UVB)AV/%
oC 相对湿度(65±2)% 对湿度(65±2)% 湿度(50±2)%
湿度(65±4)%
修正标准偏差 否
是
是
是
美 国 新 墨 西 哥 州美国新墨西哥州
美国新墨西哥州
参照的日光光
谱辐照度
Albuquerque 市 7 月 3 日Albuquerque
市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7月 1 日冬季中午
1Albuquerque 市 7 月 3
2.2 不同仪器对抗紫外线测试结果的影响
2.2.1 试验方案 样品:随机选取匀质的针织布料五块。 测试标准:GB/T18830-2009。 仪器选择:根据各检测机构常用测试防紫外线性能的仪器,选取 Cary5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cary100 紫外 分光光度计、uv10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种较常用的测试仪器。 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仪器测试 UPF 平均值、样品 UPF 值、T(UVA)AV 和 T(UVB)AV,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UPF≥15, 级
分三类防护等 UV-A
平均透射率UPF≥15,分三类防护UPF>40,UV-A 平均透
等级
及数据分析
2.1 不同方法标准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2.1.1 试验方案 样品:随机选取匀质的针织布料一块。 方案:分别采用方法标准 EN13758-1:2001、AS/NZS4399:1996、AATCC183-2010 和 GB/T18830-2009 测试
3.结论
3.1 GB/T18830-2009 与 EN13758-1:2001 在内容上基本一致;AATCC183-2010 在试样的选择、数据的处理 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AS/NZS4399:1996 在测试原理、制样、测试过程、数据处理上与 EN13758-1: 2001 很相近,但其在调湿条件、日光辐照度 E(λ)等参数的选择上有其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