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栽培学

课程名称(英文):Aboriculture

课程代码:B214005

1、学分:2.5 学时:48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16 )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园林、园艺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

6、指定教材:《园林植物栽培学》金雅琴等主编北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出版

参考书目:

《城市绿地喷灌》丁文铎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王晓华呼和浩特:内蒙古林业出版社 2000年

《园林树木栽培学》北京市园林学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7、考核方式:

①成绩评定总则

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下面各类考核的加权分值计,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出勤10%+讨论10%+课外作业、分组报告30%+期末50%。避免了一考定优劣的弊端和学生的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心理。

②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考勤、课堂提问与课后交流。对迟交作业者,按规定扣分;对抄袭作业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以缺交作业论处。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者,或考勤无故旷课达1/3以上者(含1/3),取消其考试资格。

③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集体阅卷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试题应出两套并附标

准答案;试题类型应多样化,每套试题一般不少于五种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并改正错误题、判断并说明理由题、简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分析题等);试题内容应具有较大覆盖面,应包括全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如期中考试已考过部分章节内容,在期末考试时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可适当降低。试题要有代表性,客观性试题分值一般不超过50%。一般知识和理解水平的题占50-60%,应用、分析、综合题占40%-50%左右。

8、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对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以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城市)植物栽植施工、养护管理(土壤、水肥以及整形修剪)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认识和了解园林树木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各环节要领及熟悉施工过程。

3、掌握园林树木土壤、水、肥管理,及其他养护管理。

4、了解主要类型的园林树木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栽植,及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5、掌握常见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栽培设施。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现状,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的定义与内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定义与内涵

2、学习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意义

3、园林植物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什么是城市林业?

2、本课程与那些学科有联系?

3、同学们将如何学习本门课程?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定义与内涵?

2、园林树木栽培发展现状及国际上主要研究与实践的方面?

第二章园林植物的选择与生态培植(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识记植物选择的原则,引种驯化的原理,生态配置的理论;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引种驯化的方法,植物配置方式;了解主要绿化树种的选择,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树种选择

2、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3、园林植物的生态培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引种驯化应注意什么?

2、生态园林的内涵?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2、简述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要点?

第三章园林植物的栽植(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记园林植物的栽植原理及植前准备;能够掌握栽植过程和栽植技术、树木水肥管理;了解树木成活期的养护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栽植原理及植前准备

2、栽植技术

3、成活期的养护管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定植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2、园林植物水肥管理过程中应作到什么?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栽植原理及各环节技术要领?

2、杂草危害?松土除草的作用?

第四章大树移植(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大树移植的概念及原则、移植技术、移植时间和移植后的水肥管理;了解大树移植的目的及意义,以及提高成活率的方法和移植的范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大树移植的概念及原则

2、大树移植技术

3、大树移植技术范例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大树移植的树种和树体选择应注意什么原则?

2、对于不同的需求移植时为什么要注意时间的选择?

3、为什么对移植前的大树要进行技术处理?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大树移植主要应用于哪几个方面机器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大树移植原则是什么?

3、简述大树降温微灌系统.

第五章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栽植(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铺装地面、干旱地、盐碱地、无土岩石地及屋顶等特殊立地环境的栽植技术和树种选择;了解特殊立地环境的特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铺装地面及容器栽培

2、干旱低与盐碱地的树木栽培

3、无土岩石地及屋顶花园的树木栽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影响特殊立地环境树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2、特殊立地环境选择树种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铺装地.容器.屋顶花园的环境特点.

2、特殊立地环境栽植树种选择及栽植技术.

第六章垂直绿化植物的栽植与养护(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垂直绿化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垂直绿化植物的种类;识记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了解垂直绿化的栽植季节、步骤、方法及养护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垂直绿化植物

2、垂直绿化植物的栽植

3、垂直绿化植物的修剪与整形

4、垂直绿化植物的盆器栽植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垂直绿化的特点及作用

2、垂直绿化植物选择原则及主要类型

3、垂直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和水肥管理有哪些特殊和需要注意的.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垂直绿化的概念及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2、垂直绿化植物的水肥管理应注意什么?

第七章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和营养管理(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怎样进行园林植物的土壤、水分及营养管理。识记肥的类型及施肥方法;了解进行水分、土壤和营养管理的目的及意义;了解树木水分和营养的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土壤管理

2、园林植物的水分管理

3、园林植物的营养管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水分.土壤.营养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2、园林植物的需水和需肥特性

3、园林什么营养管理的重要性及施肥原理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土壤管理概念及土壤改良方法?

2、园林植物水分管理概念及灌水意义.时间和方法?

3、园林植物营养管理概念及施肥原理.时间和方法?

4、园林植物用肥种类及概念?

第八章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整形修剪的目的、作用、原理及时间;了解整形修剪的方法,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名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目的与原则

2、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的技术与方法

3、各类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目的及作用

2、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应注意的问题

3、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方法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园林植物整形和修剪的概念?

2、.园林植物整形的形式?

3、园林植物修剪的方法?

第九章园林植物的损伤与养护(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植物的安全性问题、维护方法、朽木腐朽及其影响,掌握树木损伤原因、损伤的预防与修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植物的安全问题

2、树木腐朽及其影响

3、树木损伤的预防与修理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树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哪些?

2、树木腐朽的影响有哪些?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树木损伤的预防方法

2、简述树木的不安全因素

第十章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古树名木的概念、管理原则、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了解古树名木衰老和腐朽的原因及对古树名木腐朽的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树名木的管理原则

2、古树名木保护的生物学基础

3、古树名木的养护及复壮技术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树木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2、树木腐朽的原因及如何诊断

3、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危险树木的概念及树木腐朽过程

2、古树名木的概念及生物学特点

3、古树名木的一般养护管理措施

第十一章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与管理(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技术要领;掌握园林花卉管理标准及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花卉的露地栽培技术

2、园林花卉管理标准及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如何整地及其技术要领?

2、苗期管理要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露地花卉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有哪些?

2、露地花卉有哪些冬季管理技术?

第十二章园林花卉的保护地栽培及设施(4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园林花卉栽培有那些设施,掌握园林花卉的保护地栽培技术要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园林花卉栽培设施

2、园林花卉保护地栽培技术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温室保温原理是什么?

2、阳畦和冷畦的区别?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温室加温、补光措施?

2、简述温室花卉栽培的技术要领?

实验1 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北方常用园林乔、灌木的扦插繁殖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

从常见的园林植物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乔木和灌木各数种,分别从其树冠上剪取适宜的枝条;将这些枝条截取为插穗;将这些插穗扦插于插床或育苗箱中并进行保湿或遮光处理。

3、实验仪器设备

修枝剪、全光喷雾扦插装置、数据记录式照度计、高精度土壤水分测量仪、扦插苗箱。

实验2 园林植物的种植施工(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会应用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搞好园林植物的种植施工。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的起、运、种、养等基本环节。

2、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内容提要:从苗圃中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树木品种和规格并做好记号,亦叫号苗;按设计种植图进行定点放线;挖取树坑;树木修剪、整形;起挖树木;运输种(假)植;大树支撑;栽植后管护。

实验操作要点:大树号苗时要在阳面作记号;用网格法或会交法等方法进行定点放线;挖取树坑要四壁垂直;起挖树木时的坑径至少是树木根茎的8-10倍;运输时注意苗木的保湿;植树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程序进行。带坨移植时,要将带坨树木防入坑中后,再将包装物拆除,以免散坨。大树移植后要进行支撑。

3、实验仪器设备

铁锹、镐、刀锯、修枝剪、支撑杆、草绳

实验3 花卉盆栽播种(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土的配制过程和要求。掌握上盆与换盆的时机及技术要点。

2、实验主要内容

⑴收集腐叶土,配制堆肥土。

⑵将扦插或播种获得的幼苗上盆、给老株换新盆或新土。

3、实验仪器设备

网筛、塑料水桶、花盆

实验4 园林植物的整形修剪(4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会应用在本课程及相关课程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搞好园林树木的整形与修剪。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树的整形与修剪的基本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

⑴草坪修剪

⑵灌木和花卉修剪

⑶乔木修剪

3、实验仪器设备

修枝剪、绿篱剪、直尺、手锯等。

园艺果树工教学大纲

阿克地区山河职业培训学校 园艺果树工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研究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果树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对果树生产、布局、销售的影响、果品产销的基本技术措施及运用这些技术措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达到果树与环境的统一、生长与结果的统一、生产与销售的统一,实现果品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果树的资源、生态区划、果树与环境的关系及适地适树的原则与意义。 (2)熟练掌握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熟悉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果树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关系。 (3)熟悉果树栽培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及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4)熟悉果品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培养学生既懂生产,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全面型人才。 (5)了解国外生产和科研的动态,提高知识档次。 三、课程教学改革 果树栽培学为应用科学,在讲授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术。培训课时360课时、理论124课时、技能236课时。常用汉语语言培训。 二、教学大纲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一、果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二、果树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三、果树的特点 四、果树的栽培学分类和分布 基本要求: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历史、现状与发展、特色;果树的特点、栽培学分类和分布;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方法与要求。 重点难点:果树的特点、栽培学分类和分布。 思考题:果树的特点。北方落叶果树的5个类型。 第二章果树根系特点及土肥水管理 第一节果树根系 一、果树根系的作用、类型及演化过程。 二、果树根系发生、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果树根系的分布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 四、调节根系的基本措施。 第二节果园土壤管理 一、根系与土壤的关系。 二、优质丰产对土壤的要求。 三、土壤改良的目标及原则。 四、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第三节果树施肥 一、施肥原理

果树栽培学试题

《果树栽培学》试题库建设试题及题型分配 3 3.1.1.1主干 答:根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树干部分。中 3.1.1.1树冠 答:树体主干以上部分的总称。中 3.1.1.1骨干枝 答:树冠内起骨架作用的永久性大枝。如中心干、主枝、侧枝等。中 3.1.1.1中心干 答:又叫中央领导干或零级骨干枝,指处于树冠中心的骨干枝,是指主干向上垂直延伸的部分。中心干与主干之合称为树干。有些果树无中心干,如核果类无中心干。中 3.1.1.1主枝 答:指着生在树干(或中心干)上的骨干枝,也称一级骨干枝。中 3.1.1.1侧枝答:指着生在主枝上的骨干枝,亦称二级骨干枝。中 3.1.1.1结果枝组 答:又称枝组、枝群、单位枝。是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有两次以上分枝、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大小小的枝群,是果树生长结果的基本单位。名词解释(第小题1分)难 3.1.1.1叶幕 答:指叶片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它是一个与树体结构相一致的群体。难 3.1.1.1骨干枝的数量和分布排列状况决定树体形态和结构,而树体结构的好坏与果树受光量和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是决定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难3.1.1.1结果枝组在骨干枝上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响果树光能利用率高低,是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又一个关键。(√)难 3.1.1.1结果枝组以其体积大小、所含枝条多少、疏密程度和形态特征不同,又可分为大型枝组、中型枝组和中型枝组;()和()枝组。 答:紧密型松散型中 3.1.1.1结果枝组以其着生部位和长相不同又可分为多轴集团式、单(轴)式、背上直立枝组、侧生枝组、背斜枝组、()和()等。 答:水平枝组下垂枝组中 3.1.1.1果树的骨干枝和结果枝组之间()互相转化。答:A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D.能或不能 3.1.1.2果树的根系按照来源和发生,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答:ACD 中A、实生根系B、分蘖根系C、茎源根系D、根蘖根系E、须根系 3.1.1.2实生根系

园林树木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 物候期:是指树木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地生长(重演),构成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树木有节律的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树木器官动态时期。(年周期:树木自春季休眠芽开始萌发,经过夏秋生长,冬季再以休眠芽过冬,到第二年春天休眠芽萌发前的这一段时间。)物候期的特征:顺序性和连续性、重演性、各个物候期高峰相互错开。) 2. 花芽分化: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的过程。(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花芽分化类型:春秋分化型、冬春、一年多次、当年一次分化开花型、不定期开花型) 3. 定植:按照设计要求树木栽植以后不再移动,永久性地生长在栽种地。(移栽包括:起掘、搬运、种植)(种植:包括假植、移植、定植) 4. 整形:是指对树木植株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使之形成栽培者所需要的树体结构形态。 5.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营养繁殖: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7.古树:我国古树保护法规定凡达100年树龄者。 8.名木: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或在其他方面具有社会影响而闻名于世的树木。 9.芽的异质性:由于芽形成时,枝叶生长的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使着生在同一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存在大小、饱满程度差异的现象。 10. 低温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11.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张形成,主干明显。 二、选择题 1、生产实践中根据繁殖方法将根系分为3类,不包括下面(D)类 A 实生根系 B 茎源根系 C 根蘖根系 D 直根系 2、落叶大树移栽时,土球直径应为树干直径的( D )倍。 A. 4~5 B. 4~6 C. 6~10 D. 8~12 3、树木栽植时期一般以( C ) A.休眠期栽植为佳 B.冬季栽植为佳 C.晚秋和早春为佳 D、初夏为佳 4、下列不属于古树名木的生物学特点(B) A、通常起源于种子繁殖 B、萌发力不强 C、生长缓慢 D、木材强度高 5、下列那一项不是古树复壮的技术措施:(D) A:施腐叶土 B:土壤翻晒 C:设置复壮沟 D:堵树洞 6、树木安全: 树木安全措施不包括以下哪种( D ) A.树木支撑 B.悬吊(吊枝) C.螺栓加固 D.仪器探测 7、繁殖方法 树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压条、分株、扦插、埋根、嫁接 8、土壤改良方法: 土壤质地的改良常有的方法:_培土_、_增施有机质_、_增施无机质_。(A) A、培土、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B、培土、增施有机质 C、增施有机质、增施无机质 D、培土、增施无机质 土壤改良及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C)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果树栽培学概论》

1.“扩穴”是属于哪一项果园土壤改良措施( C ) A.定植幼树 B.培土 C.深翻 D.土壤改良剂 C 13.果树树冠的层性是由枝芽的(A)作用的结果。A.芽的异质性和顶端优势B.芽的早熟性和成枝力强C.萌芽力及成枝力均强D.芽的早熟性及萌芽率高 A 2.绿枝扦插成活的关键在于( C ) A.枝条粗壮 B.枝条充分老熟 C.保持插条周围的湿度 D.去掉枝上的叶 C 3.柑橘果实类型从分类上讲属于( D ) A.仁果 B.核果 C.浆果 D.柑果 D 4.我国果树带共划分为( D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D 5.在生产上柑橘常用树形是( B ) A.杯状形 B.自然圆头形 C.疏散分层形 B 6.下列各组果树种类中,完全是木本常绿果树的是(A ) A.柑桔、荔枝、龙眼、菠萝蜜; B.柚、甜橙、柿子、板粟、葡萄、椰子 C.香蕉、柑桔、芒果、龙眼、菠萝; D.板栗、李、柑桔、苹果、梨 A 7.下列各组柑桔种类中全都是宽皮柑桔类的是(A ) A.?柑、温州蜜柑、蕉柑、红桔; B.普通甜橙、脐橙、温州蜜柑、柚 C.普通甜橙、脐橙、柠檬、柚 D.?柑、脐橙、柠檬、蕉柑 A 8.多数南方梨品种成年结果树,结果枝以(A)为主。A.短果枝和短果枝群;B.中果枝; C.长果枝; D.中、长果枝 A 9.苗圃地选择,下列条件中(C)不适宜。A、沙壤土;B、开阔平地;C、低洼谷地;D、地下水位低 C 10.落叶果树种子采种后,下列措施中(B)是正确的。A、洗净、消毒、播种;B、层积处理并感受休眠;C、密闭贮藏;D、暴晒后贮藏 B 11.柑桔正常换叶期是(A )。A、春梢萌发时;B、夏季;C、秋季;D、冬季 A 12.柑桔结果树在(A)放秋梢为宜。A、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B、8月下旬到9月上旬; C、9月中上旬; D、10月中下旬 A 14.柑、桔、橙、柚等大多柑桔种类花芽分化时期是在(B )。

园林植物栽培学考题

《园林植物栽培学》最新复习题(2010)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插包括全根插和( A )A、段根插B、直根插C、须根插D、不定根插 2、下列不属于园林苗圃辅助用地的是( C ) A、排水系统B、道路系统C采种母树区D、防护林 3、选择砧木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应选择珍贵树种B适应性要强C与接穗亲和力强D容易繁殖 4、下列关于插条生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皮部生根型属于易生根树种B愈伤组织生根型属于易生根树种C皮部生根较迅速D愈伤组织生根需要的时间长5、下列关于播种苗施肥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基肥应在苗木生长期间施入B基肥以有机肥为主C根外追肥主要用有机肥D肥料有有机肥、无机肥料和饼肥 6、无土栽培的固体基质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 A ) A、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 B、无机基质和有机基质 C、惰性基质和活性基质 D、单一基质和复合基质 7、以生理指标对园林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苗木水势、导电能力和( B ) A、根系发达程度 B、碳水化合物贮量 C、有无机械损伤 D、茎根比值 8、树木物候期的基本规律是顺序性、重演性和( B )A、异质性B、不一致性C、早熟性D、潜伏性 9、树木进入性成熟的最明显的标志是( C )A、展叶B、花芽分化C、开花D、落叶 10、不同树种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有明显的差别,一般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喜光树种、耐阴树种和( A ) A、中性树种 B、中日照树种 C、阳性树种 D、耐阳树种 11、根据引种的难易程度,可将引种区分为直接引种和( C )A顺应性引种B简单引种C间接引种D改造性引种 12、下列不属于地上灌水的是( C )A、机械喷灌B、移动式喷灌C、渗灌D、人工浇灌 13、不列不属于无机肥料的是( D )A、磷矿粉B、尿素C、硝铵D、骨粉 14、根外施肥包括叶面施肥和( C )A、土壤施肥B、全面施肥C、枝干施肥D、穴状施肥 15、下列关于古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通常是由嫁接繁殖而来B生长缓慢C树体结构合理D多为深根性 16、根据枝条的成熟度与扦插季节,可将枝插分为硬枝扦插和( A)A、嫩枝扦插B叶插C叶芽插D果实插 17、植物扦插成活的关键是( C )A、生长素B、营养物质C、不定根的形成D、植物发育 18、下列属于园林苗圃生产用地的是( D )A、排灌系统B、防护林C、道路系统D、引种驯化区 19、下列关于生理后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贮藏或低温层积处理,有较好的催熟效果 B、休眠期间种胚继续发育 C、形态成熟但种胚未成熟 D、种实都要经过生理后熟阶段 20、无土栽培的固体基质按其组成不同,可分为( C ) A、单一基质和复合基质 B、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 C、无机基质和有机基质 D、惰性基质和活性基质 21、下列关于轮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轮作又称导茬 B、轮作是在同一块圃地轮换种植不同树种苗木或其他作物 C、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 D、容易引起苗木质量下降 22、低温贮藏苗木的关键是要控制温度、湿度和( A )A、通气条件B、地下水位高度C、土质D、土壤养分 23、树木开始生长的标志是( C )A、展叶B、开花C、萌芽D、落叶 24、当年进行花芽分化的观花树木,花期大多在( B )A、早春B、夏秋C、春夏D、一年四季 25、一般情况下,园林树木的栽植包括三个环节,即起挖、装运和( C )A、假植B养护C定植D防寒 26、下列不属于干旱性灌溉的是(D) A久旱无雨时灌水B夏季高温干旱时灌水C早春缺水时灌水D花芽分化时灌水 27、下列不属于土壤施肥的是( D )A、全面施肥B、沟状施肥C、穴状施肥D、叶面施肥 28、不列不属于有机肥料的是( A )A、磷矿粉B、绿肥C、泥炭D、骨粉 29、下列关于古树的表述,正确的是(C) A通常是由嫁接繁殖而来B生长较快C树体结构合理D多为浅根性 30、下列属于地上灌水的是( A )A、喷灌B、漫灌C、渗灌D、滴灌 31、嫁接方法按所取材料不同可分为枝接、芽接和(D)A、舌接B、劈接C、靠接D、根接 32、园林苗圃按照育苗种类,可划分为综合性苗圃和( C )A乡村苗圃B大型苗圃C专类苗圃D小型苗圃 33、假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 D )A、苗木开花B、苗木机械损伤C、苗木冻害D、根系干燥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栽培学 课程名称(英文):Aboriculture 课程代码:B214005 1、学分:2.5 学时:48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16 )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园林、园艺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 6、指定教材:《园林植物栽培学》金雅琴等主编北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出版 参考书目: 《城市绿地喷灌》丁文铎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 《浅谈大树移植技术》王晓华呼和浩特:内蒙古林业出版社 2000年 《园林树木栽培学》北京市园林学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7、考核方式: ①成绩评定总则 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下面各类考核的加权分值计,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出勤10%+讨论10%+课外作业、分组报告30%+期末50%。避免了一考定优劣的弊端和学生的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心理。 ②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数量和质量)、考勤、课堂提问与课后交流。对迟交作业者,按规定扣分;对抄袭作业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以缺交作业论处。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以上者,或考勤无故旷课达1/3以上者(含1/3),取消其考试资格。 ③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集体阅卷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试题应出两套并附标

准答案;试题类型应多样化,每套试题一般不少于五种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并改正错误题、判断并说明理由题、简答题、计算题、证明题、论述题、分析题等);试题内容应具有较大覆盖面,应包括全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如期中考试已考过部分章节内容,在期末考试时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可适当降低。试题要有代表性,客观性试题分值一般不超过50%。一般知识和理解水平的题占50-60%,应用、分析、综合题占40%-50%左右。 8、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对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以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掌握园林(城市)植物栽植施工、养护管理(土壤、水肥以及整形修剪)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认识和了解园林树木生态学习性、生物学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各环节要领及熟悉施工过程。 3、掌握园林树木土壤、水、肥管理,及其他养护管理。 4、了解主要类型的园林树木在特殊立地条件下的栽植,及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5、掌握常见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栽培设施。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学习目的要求

《果树整形修剪》教学大纲

《果树整形修剪》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整形修剪是果树生产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许多学生毕业后来到用人单位,面对田间果树,不知道该如何修剪,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对现代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果树品种、不同树龄树势、不同砧木、不同负载量、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等,都影响到果树的整形修剪方式。如何灵活运用修剪技巧,是每一个从事该类工作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将帮助有志于从事果树、园林等以树木为主要生产管理对象的学生,学习掌握整形修剪的基本原理,了解基本技术方法,逐渐做到灵活运用,增强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个人素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所谓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修剪,是难以面对将来的社会需求的。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修剪学的概念 1.整形(植株调整) 2.修剪 二、整形修剪的目的意义 1.整形修剪的总目标 2.整形修剪的个体效应 3.整形修剪的群体效应

三、整形修剪发展历史 1.我国近代园艺作物整形修剪 2.我国当代早期整形修剪 四、整形修剪的发展趋势 1.简化修剪 2.化学修剪 3.机械修剪 五、学习修剪学的方法 本章学习要点:要求学生明确掌握果树整形修剪的基本概念,了解整形修剪的目的意义,通过学习整形修剪的发展历史动态,把握将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整形修剪基本原理(2学时) 第一节与整形修剪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一、萌芽特性 二、分枝特性 三、顶端优势 四、垂直优势 五、成花特性 六、生态适应性 第二节整形修剪的原则 一、因树修剪,随枝造型 1.依据物种品种特性 2.依据砧木特性 3.依据年龄时期 4.依据大小年特性 二、因地制宜,随制应变 1.依据土壤气候条件 2.依据地形地势条件 3.依据栽培体制 三、美学原则 1.自然美 2.艺术美 本章学习要点:通过复习业已学过的果树生长发育特性,重点讲解果树整形修剪的原则,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其中的变化规律,要求学生掌握影响果树整形修剪的因素。 第三章果树树形(4学时) 第一节果树树体基本结构 一、树冠外形特征 1.树高 2.冠径 3.叶幕厚度 4.层次 二、骨干枝 1.主干 2.中干 3.主枝 4.侧枝 三、辅养枝 四、结果枝组 1.大型枝组 2.中型枝组

果树栽培学名词解释

1、下列果树中()属于坚果类。 A、苹果 B、桃 C、核桃 D、葡萄 2、一般水果果实内水分含量为()。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3、下列果树中耐荫性较强的果树是()。 A、桃 B、葡萄 C、苹果 D、猕猴桃 4、一般落叶果树种子层积处理的温度为()℃。 A、-2~0 B、1~2 C、2~7 D、10~ 15 5、枇杷的结果枝都为()。 A、春梢 B、夏梢 C、秋梢 D、冬梢 6、形成枣树树冠骨架和结果基枝的基础是()。 A、枣头(一次性生长枝) B、永久性二次枝 C、枣股(短缩枝) D、枣吊(脱落性结果枝) 7、核桃属于()类型的植物。 A、雌雄异株 B、雌雄同株异花 C、雌雄同花 D、单性结实 1、C 2、D 3、D 4、C 5、C 6、A 7、B 名词解释: 1.果树栽培:从育苗开始,经过建园,管理直至采收的整个生产过程。 2.果树栽培学: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应用栽培技术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果树产量,改进果实品质,发展果树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 3.果树: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他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4.果树幼年(童期)阶段:种子萌发到具有开花结果潜能所经历的时期。 5.成年阶段:实生果树进入性成熟阶段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随时开花结果,这阶段成为成年阶段。

6.年生长周期:果树一年中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生理与形态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 7.休眠期:果树的芽或其他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的生命活动的时期。包括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8.实生根系:从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成为实生根;茎源根系:用枝条进行繁殖时,根系起源于茎上的不定根。根蘖根系:在根段(蘖)上形成不定芽,发育成根系,最后形成独立的植株。 9.叶芽:只含有叶原基的芽。纯花芽:只含有花原基的芽。混合芽:叶与花原基共存于同一芽体中。 10.芽的异质性:枝条不同部位的芽体形成期,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了它们在质量上的差异。 11.芽的早熟型:一些果树新稍上的芽当年就能大量萌发并可连续分枝,形成2次或3次稍,这种特性称为芽的早熟性。另一类果树的芽子,一般情况下不萌发,新稍也不能分枝,称为芽的晚熟性。 12.萌芽力:枝条上的芽能抽生枝叶的能力。 13.成枝力:萌发的芽可生长为长度不等的枝条,把抽生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14.新稍:凡当年抽生,带有叶片,并能明显的区分出节和节间的枝条称为新稍,不易区分节间的称为缩短枝或叶丛枝。 15.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所有果树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16.果树夜幕:同一层骨干枝上全部叶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集合体。 17.自花授粉:同一品种(或无性系)授粉属于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后能结果的称为自花结实。 18.单性结实:不经授粉,或虽然授粉而未完成受精过程而形成的果实的现象。 19.种子的层积处理:指落叶果树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完成种胚的后熟过程和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一项措施。 20.果树整枝:通过修剪,把树体建造成某种树形。 21.最佳夜幕动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保持合适的叶面积并稳定较长时期。 22.尖削度:骨干枝分枝粗度与基枝粗度的比值。

园林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园林树木栽培学 一、名词 1、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是指把园林树木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手段和过程;也是保护绿化成果,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各种功能,保持园林绿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种植方式 2、园林树木栽培学:是指对园林树木种植、养护与管理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门类 3、定植水:是指树木定植后第一次浇透的水 4、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对水分需求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 5、客土:是指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 6、大树进城:是指大树由乡下移植进城的过程 7、屋顶绿化:是指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过程 8、极端环境因素:是极端温度、极端电压、和极端湿度的总称 9、中性树种:是指在充足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力的树种;包括偏阴性和偏阳性 10、花芽分化:是指树木茎生长点由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过程 11、彩叶树种:是指其叶片、茎杆等常年呈现出异色(非绿色)的树种 12、极限温度:是指使树木生理过程受抑或停止并出现异常现象的临界温度 13、号苗:是指对苗木的大小、品质进行测量和鉴定并标号的过程 三、判断 1、屋顶绿化最需注意的两点为考虑屋顶的承重安全,及选择适宜的树。(×) 2、绿化树种四季长绿,适宜用于庭院中的庭荫树。(×)9、城市园林树木栽植中的不良土壤类型,主要有壤土、垃圾土、还原土等。 (×) 五、简答 1、简述园林树木的生态效益。 一、改善环境 1、空气方面:调节空气碳氧平衡、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 2、温度方面:树木的荫蔽作用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 3、减弱光强:吸收光照、阻止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传播 4、水分方面:净化水质、增加空气的湿度 5、噪音方面:降低噪音,主要是隔绝和吸收噪音 二、保护环境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防风固沙 3、监测大气污染,吸收部分污染

《果蔬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果蔬贮藏运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Preservation & transportation of Fruit & Vegetable) 执笔者:汪跃华、吴富旺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园艺专业 开课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系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 学分数2学分 学时数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0 学时;课外0 学时 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 先修课程等 后续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园艺学综合技能实践等 二、课程简述 果蔬贮藏运销学主要介绍国内外果蔬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特性、影响果品蔬菜贮藏性的因素、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果品蔬菜的运输与冷链流通、果品蔬菜的贮藏方式与管理、果品蔬菜采后病虫害、主要果蔬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鲜切果品蔬菜加工及保鲜、果品蔬菜的营销策略。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果品蔬菜贮藏运销的基本原理,熟悉果蔬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及商品化处理的一般技术,并具有策划果蔬营销的基本知识。这是一门以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营销学?栽培学、育种学、制冷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学科,通过课程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贮藏保鲜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今后从事生产、管理和科研等工作打下基础。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并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生产实际问题。 (二)考核方式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拟定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 平时成绩(50%) 其中,平时成绩(50%)包括出勤率(5%)、课堂提问与讨论(5%)、知识回顾作业(10%)、实验设计作业(10%)、课堂汇报作业(10%)和调研汇报作业(10%)。 五、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绪论 第一节果蔬贮藏保鲜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果蔬贮藏运输业的概况 第三节我国目前果蔬贮运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第四节我国未来果蔬贮运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 第一节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 一、卫生质量 二、感官质量 三、理化质量 四、质量标准 第二节果品蔬菜的质量评价 一、感官质量评价 二、理化质量评价 三、卫生质量评价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337 课程名称:牧草栽培学 英文名称:Forage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草业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出勤记录和课堂提问。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简介 《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内容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土壤耕作、栽培措施和牧草特殊种植方法等农艺丰产技术,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与降低成本和增产增效的关系,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种类饲料作物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特性和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尚需掌握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学、牧草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畜饲养学、田间试验设计与数理统计分析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Forage cultivation is a main part of grassland science. It is an application course that is to study the resource status and growth of forage crop, the relation between entironment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pplication importance of bird's-foot, gramineous grass, other feed species and variety, and fertility technology including soil tilth, cultivation technique, planting method and so on. Its theory elements i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forage crop, the reactive disciplinarian for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rule of yield form. Student need master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botany, plant taxology, plant physiology, plant ecology, agrology,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agriculture aerography, forage and feed breeding, livestock thremmatology, statistic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

《果树学》大纲

GDOU-B-11-213 《果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讲授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基础上,分别介绍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草莓、火龙果等果树的种类、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花芽分化、果实性状、育苗、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部分。除理论教学外,同时安排实验实习和教学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内外因关系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在讲授果树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以调控果树与环境、生物学性状与经济学性状、生长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使之符合人们生产栽培的需要,达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果树生产与发展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掌握多年生果树的器官形成和结构、功能,一生中和一年中的变化规律,花 芽分化,营养物质合成和利用等生长发育规律; 2.掌握果树育苗、建园,树体和花果管理,土肥水壤管理,集约栽培和高品质化栽培等基本理论、原则和途径; 3.掌握主栽果树种类的生物学和栽培学上的特性和特殊规律;

4.了解果树栽培的历史概况、成就和发展方向; 5.掌握栽培果树的种类、分类和分布概况。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 1.掌握果树的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中应用等主要常规和新技术的正确指导、应用与操作。 2.掌握果树的形态结构、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产量与品质等的调查和观测方法。 3.通过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果树生产上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初步的综合观察分析和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三、面向专业: 园艺专业.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土壤学, 肥料学, 植物保护,园艺植物栽培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具体深化,所有前修课程都是果树栽培学的基础。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柑橘(8学时) 第一节概说(1学时) 栽培意义栽培历史栽培分布情况(C) 第二节主要种类和品种(1学时) 主要种类主要品种(C) 第三节柑橘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宜的环境条件(2学时) 生长发育特点外界环境条件对柑橘的影响(A) 第四节土壤管理(1学时) 土壤耕作施肥灌溉及排水(C) 第五节整形修剪(1学时) 整形修剪(A) 第六节保花保果保叶(2学时) 柑橘的落蕾、落花及落果现象落花、落果原因疏花疏果保叶(A) 作业1柑橘三属的区别和柑橘分类困难的原因 2柑橘枝梢的生物学特性和柑橘栽培的限制因子3柑橘的整形修剪的注意事项?4柑橘保花保果措施?

园林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园林植物栽培学的意义和功能 意义:1、园林树木栽植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树木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2、园林植物,特别以树木为主体的自然式或人工式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改善环境、观赏游憩和经济生产的综合效益。 功能1环境方面 1)美化环境:具有极高观赏价值 2)改善环境: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改善城市小气候 2具有生产功能 1)以生产苗木盈利 2)有些植物的枝、叶、花或果实可作药用、食用或工业用原料 环境问题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城镇绿化建设的认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评价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绿化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园林植物栽培现状 1、城市园林建设加快,园林树木栽培技术迅速提高 2、园林绿化属公益事业,缺乏非公有制形式 3、栽培树种、品种越来越多 4、集约性经营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5、逐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系统 6、人们的绿化、环境理念日趋成熟 树木物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物候具有重演性物候具有重叠性 影响树木物候期变化的因素: 同一地区,同样气候,树种不同,物候期不同 同一树种,相同外界环境,品种不同,物候期有差异 相同树种或品种,地区不同,物候期不同 树种、品种地区相同,海拔不同,物候期不同 年份不同,物候期不同 同一树木的部位不同,物候期不同 年龄不同,物候期不同 栽培条件不同,物候期不同 物候观测意义:

1、为合理的树木配置提供依据; 2、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和为树木栽培养护提供依据; 3、确定绿化造林时期和树木栽植顺序提供依据; 4、为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亲本杂交); 5、搞好物候预测预报 根系功能与作用: 1、将植株固定在土壤之内,且具有输导功能; 2、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及贮藏养分; 3、合成激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地上部分生长起调节作用; 4、分泌物引微生物,使氮等养分转化成易吸收类型; 5根与菌根共生增加根系吸水吸肥 芽的异质性一般规律 1、枝条基部的芽,展叶初期形成瘦小,中上部的芽饱满 2、长枝条基部和顶端或秋梢上的芽质量差,中上部的最好 3、中短枝中、上部的芽较为充实饱满 4、冠内部或下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其上的芽质量欠佳 干性与层性的关系 1、层性在幼树期历年重现 2、顶端优势强而成枝力弱的树种层性明显 3、不同树种的干性和层性强弱不同 4、树木的干性和层性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会发生一定变化 5、顶端优势强弱与保持年代长短,表现于层性明显与否,具明显层性的树冠,有利于通风透光 花芽分化的类型 1、夏秋分化型:绝大多数早春和春夏之间开花的树木,于前一年夏秋(6~8月)间开始分化花芽如:迎春、玉兰、牡丹、海棠、丁香 2、冬春分化型:秋梢停止生长后,春季萌芽前,当年11月~次年4月间花芽逐渐分化如:龙眼、荔枝等 3、当年分化型:在当年新梢上形成花芽如:木槿、紫薇、珍珠梅 4、多次分化型:一年中能多次抽梢,每抽一次梢就分化一次花芽如:月季、茉莉 5、不定期分化型:一年中只要达到一定叶面积即可分化花芽如:芭蕉科、棕榈科

5.花卉生产专项技能实训教学大纲(园艺)

花卉栽培学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学分:3学分 总学时:3周,81学时,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是农学以及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综合性高的学科。它与植物学,园林设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植物气象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与生物学的一些学科相关联。它所涉及的是植物的形态、生长及栽培技术等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季节、教学内容和生产进程,以动手操作为主,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些花卉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要在掌握植物生理学及各有关花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详细的让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各类主要花卉的形态特征,栽培技术要点、繁植方法和在园林应用中等方面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融合贯通,应用于生产实践。 四、教学进程安排表 教学进程安排表 五、教学内容 技能实训一花卉的繁殖方法 (一)实训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花卉的繁殖方法所需要的工具及条件,掌握不同繁殖方法的技术要点。

(二)实训内容 1、种子繁殖:播种前的准备,播种时间的确定,播种方式,播种技术及操作(6学时) 2、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扦插的时间,扦插条件(9学时) 3、压条繁殖:压条的方法和技术要点(4学时) 4、分生繁殖:分生繁殖的方法和技术要点(4学时) 5、嫁接繁殖:繁殖的技术要点。(4学时) (三)实训时间及方法 教学时间:3月份左右。 教学方法:阶段式教学、分散教学。 技能实训二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实训目的 了解花卉的生长特性,掌握不同种类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二)实训内容 1、整地作畦:整地的深度、作畦的大小。(2学时) 2、繁殖(8学时) 3、间苗的时间。(2学时) 4、移植的时间,移植的方法,移植的步骤。(6学时) 5、灌溉的时间,灌溉的方法,灌溉的次数。(4学时) 6、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方法(2学时) 7、中耕除草(2学时) 8、整形修剪:整形方式,修剪的技术措施(摘心、除芽、折梢、曲枝、去蕾、修 枝等)(10学时) (三)教学时间与方法 教学时间:3 -6月份 教学方法:阶段式教学、集中教学。 技能实训三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一)实训目的 掌握盆栽的方法和盆花在温室中管理措施。

浅谈《果树栽培学》教学

浅谈《果树栽培学》教学 《果树栽培学》是果树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专业技能?如何适应果树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果树专业 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掌握《果树栽培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农业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指导实践。与其他学科比较,有以下特点: 理论与果树生产结合紧密,实践性强;涉及学科广、综合性强;地域性和季节性强;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其种植制度、果树布局、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域的果树栽培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教学中应结合果树专业的发展、《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体系,选择果树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避免多门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在教材的处理上需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合,删除重复、交叉、陈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果树不同树种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且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不同章节和内容的取舍上根据不同树种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长发育特点有所侧重和

不同。 《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找到教好这门课的依据,从而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当前中职专业课教学存在教材陈旧,教学大纲、参考书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且现有教材很难照顾到区域特点,不能及时补充新科技、新成果。因此,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对于《果树栽培学》教材,不应全部照搬,要针对当地果树生产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删去与当地经济无关的章节,增补当地果树栽培的成熟技术与措施,既要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教材的基础上,分解难点,突破重点。 保持教学内容常新。随着果树栽培学的发展,果树栽培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要及时把吸收果树栽培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使讲授的内容更新颖,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当今国内外栽培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信息,介绍当地果树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