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化之我见

网络文化是伴随互联网的产生和普及而兴起的新兴事物。它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成果。互联网是这种文化表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

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以人类物质创造为基础的一类精神创造,这类创造用技术的和美学的理念表达,以物质的时空存在方式存在。文化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推动,同时超越现实的物质存在方式。

2. 什么是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3. 网络的功能和作用

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都因此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主要是用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资源的共享,其次网络还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易于分布处理。

4. 网络文化的功能和特征

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网络文化的这些功能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地位。其中传媒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拓展,在一般通信应用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多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媒功能。目前,在我国互联网的应用中,新闻信息传播功能非常突出。2.沟通交往功能。互联网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障碍,很多网民从素不相识到无话不谈。3.娱乐功能。网络音乐视频、游戏动漫等巳成为我国网民特别是年轻人新的娱乐消费方式,在网络文化发展中最为突出。4.思想教育功能。每个人自主选择、自我教育,考验和锻炼着辨别是非、判断真善美的能力。5.知识传承功能。数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期刊数据库、读书类网站和频道、思想学术类网站等,存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当代作品,陈列了大量珍贵文物和新的作品。6.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网上表达的民意,主要聚焦于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既有渴望期盼和意见建议,也有正当的利益诉求、合理的情绪宣泄,同时牢骚怪话、偏激情绪也更甚于现实生活。7.社会动员功能。网上出现了相互串联、组织追星活动的“粉客”族,更有专搞出其不意、一闪即逝聚集活动的“闪

客”族,以及一些自发的网上社团,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动员方式。

网络文化的特征:(一)网络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二)网络文化是一种无界的文化;(三)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和全民参与性;(四)网络文化强势发展。

网络文化特征是由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的,由于网络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它的许多特征还未尽显露,因而其特征也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就目前其主要特征有: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

概括地说,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等三大特征。

 网络文化是补偿性文化

互联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友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特征。

网络文化是极端性文化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着从众倾向,并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极端化。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在极短时间内,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人们相互攀比、逐步强化,产生了极其强大的群体极化效应。

互联网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处、被社会忽略的少数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小的群体,并有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善的力量是如此,恶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往往能通过网络集中地反映出来。这是有的人对网络文化大加抨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网络文化中,这些丑恶现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网络文化的极端性特征,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德、推动制度完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恶和不公平现象,都会在网上被曝光,迅速被正义的洪流所淹没。2005年,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曝光,网络舆论大哗,促使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

山西黑砖窑事件在网上披露后,迅速引起媒体关注,带来整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网络形成的“群体极化”现象,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精神。网上关于华南虎照片真伪的热议,反映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浮躁现象的反思,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网络文化是大众性文化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使之成为提升人类智慧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构筑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将低智商转化为高智商,将相互分离的个别人的智慧,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智慧、国家智慧和人类智慧。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让每个人都成为百科全书的编撰者,贡献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维基百科收录的词条数,是大英百科全书的15倍。与后者相比较,维基百科容量更大,更具时效性,而且在许多主题上更加深刻。

5. 网络文化带给教育的机遇表现在哪些方面?而教育是如何迎接网

络文化的挑战的?

机遇:

(一)网络文化的高度信息化开放性为教育内容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舞台

网络文化依托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而无需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工作舞台和对象、教育方式和手段、信息获取和传播等,都被大大突破。

(二)网络文化的可复制性和资源共享性使教育模式发生转型 过去学校实行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纯粹的堆砌知识,死记硬背,学生完全没有学习自主权,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网络文化时代,大学课堂的外延大大扩展,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它还包括数量庞大、各色各样的网站;教育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育资源在一次性投入后,可以得到无数次重复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