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利益分配

一、国际贸易的福利分析

1.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供给者在相应供给量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a意味提供了相同的数量,却得到了更高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需求者在相应需求量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b意味购买了相同的数量,却支付了较低的价格。

❆需求曲线代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时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价格。

❆购买量较少时,产品消费所产生的边际效用较高,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也逐渐降低。

❆对于同一产品,每个消费者由于收入、偏好不同获得不同效用,从而愿意支付不同价格❆消费者在市场上实际支付的价格并不因为产品带来不同效用而有差别。不管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他们最终支付的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同一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省了钱获得了额外满足。此“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价或额外的满足,经济学中称为“消费者盈余”。

❆市场供求曲线中,市场价格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代表“消费者盈余”。

❆同理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由供给曲线表示)与实际卖出价格(市场价格)的差别称为“生产者盈余”。

2.进出口福利分析

(1)进口国福利分析:

❆贸易前,中国小麦价格由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供求均衡点价格P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此价格高于美国。

❆贸易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供给量增加了进口小麦,供大于求,出现剩余。

❆为了增加需求,进口商以低价促销,迫于竞争,国内小麦也不得不降价出售。结果中国小麦市场价格下降,直至新的市场均衡点。原来高于国际市场的国内商品价格下降国际市场价格水平P’。价格下降导致产品总消费的增加至Qd,国内生产下降至Qs,消费与国内生产的缺口QsQd为进口所填补。

❆对小麦的生产者:自由贸易并非好事,在廉价进口产品冲击下,生产者盈余减少a部分❆对小麦的消费者:由于廉价外国产品的进口,可以付更少的钱而享受更多的产品,消费者盈余增加了a+b部分,多于生产者的损失。

❆进口使本国消费者受益而生产者损失。综合考虑中国进口小麦仍然获利,因为消费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生产者的损失a,进口小麦的纯利益是b。

(2)出口国福利分析:

❆自由贸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正好与进口行业相反。中国生产布有比较优势。贸易前,布的价格低于美国。贸易后,中国向美国出口布。结果原来供求均衡的国内布市场出现短缺,造成国内布价格上涨,直至与国际市场价格一致。此时布停止出口并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价格稳定下来,新价格比没有贸易时要高。

❆贸易前布的国内市场价格P,生产与消费量相等,贸易后价格上升为P’,国内生产增至Qs,消费量降为Qd,生产超过消费部分QdQs为出口。

❆对布的消费者:出口没有得到好处:不仅消费量减少,还要付高价。布的出口贸易中,消费者只有损失没有获利。由于布价格提高,消费者盈余减少了a部分。

❆对布的生产者:出口带来很大利益,既增加产量,又卖了高价。生产者盈余增加a和b。❆出口使本国消费者受害而生产者得益。综合考虑中国出口布仍然获利,因为生产者所获的利益a+b总是大于消费者的损失a,出口布的纯利益是b。

(3)贸易双方的收益分析

❆在中国通过国际贸易获益的同时,美国作为布的进口国、小麦的出口国也从贸易中获得了净利益。新古典模型表明,一国不仅从扩大出口中获得利益,而且从开放市场同样提高社会福利。国际贸易的结果不是“一赢一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双赢的局面。

❆各国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贸易后价格变动的幅度,本国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一般说来,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该国从贸易中得到的净收益越大。

二、特定要素模型

在赫-俄模型中,我们假设只有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产品与要素的种类相等。如果要素种类多于产品种类,如说三种要素、两种产品,贸易对生产和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又称“特定要素模型”。其基本思想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哈伯勒(1936)、哈罗德(1939)、俄林(1933)、维纳(Viner)等人,真正建立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是萨缪尔森和琼斯。70年代后期,尼瑞、马萨又进一步分析,将“特定要素模型”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俄模型”。

1.基本模型

(1)基本假设

❆两种产品:布和小麦;

❆三种要素投入:劳动L、资本K、土地T,其中资本、土地是特定要素,资本只用于布,土地只用于小麦,劳动是公共要素(普通要素),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

❆资本和土地在部门间不会流动,而劳动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是“流动要素”。

❆各个要素达到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本和土地都分别被用于生产布和小麦,

❆劳动资源总量L=Lm + Lb,Lm是用于生产小麦的劳动,Lb是用于生产布的劳动。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

第 3 页 共 9 页

(2)生产函数

生产小麦的土地投入和生产布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的,等于两种特定要素的总量。劳动在两个行业中分配,数量不确定。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是:

Qm = f(T,Lm) Qb = f(K,Lb)

在特定要素不变时,小麦与布产量分别是用于这两种产品生产的劳动投入的函数。

ΔQm/Δ

L L

左图是小麦生产函数,说明小麦产量与劳动投入的关系。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由于土地投入不变,新增每单位劳动的产出逐渐减少,出现边际产出递减效应。右图生产函数的斜率(ΔQm/ΔLm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出,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

(3)封闭经济要素分配

劳动是公共要素,在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分配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定,市场均衡工资下,本国劳动总供给等于小麦生产使用劳动和布生产使用劳动之和,即:

❆ 各行业对劳动的需求由边际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价格决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支付

的工资不会超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愿意支付的工资)等于产品价格P 乘以边际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品数量(边际劳动生产率MPL )。根据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厂商雇用的劳动力越多,边际劳动产品越少。因此对于任何给定的产品价格,劳动需求都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 图左是小麦行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m 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m ;图右是布行业

的劳动需求曲线,等于价格Pb 乘以边际劳动产出MPLb 。

❆ 工资越低,两个行业所需的劳动力越多。工资为W 时,两个行业雇用劳动力等于劳动总

供给,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同时决定劳动在两个行业的分配和两个行业的产量。 ❆ 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工资水平W 以下面积代表两个行业的劳动总收益,W*Lm 为

小麦行业的劳动收益,W*Lb 是布行业的劳动收益。W 以上、需求曲线以下部分表示特定要素的收益。左边三角形面积是土地的总收益,右边三角形面积是资本的总收益。

(4)开放经济要素分配

❆ 小麦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表示该行业愿支付更高工资。如果该行业劳动人数不变,工资从

A 至

B 。由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布业一部分劳动力会转移到小麦业,小麦业工资从A 至

C ,同时布业厂商被迫提高工资,防止工人进一步流失,最终在C 点达到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