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94例

合集下载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前言:传统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中,多采用口服或热敷中药,或是按摩推拿的方式加以进行。

但这些治疗方法起效慢,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因此,具备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和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的针灸治疗方法开始逐渐在肩周炎治疗中得以推广应用。

具体来看,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针灸穴位的选取,因此,有必要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选取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局部选穴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取穴方法,多选取肩背部穴位,具有代表性的是“肩三针”,目前,中医领域对于肩三针具体包括的穴位有着不用的认知,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针灸流派。

但整体来看,目前肩三针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为显著。

当然,由于目前缺乏统一化的研究,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除了肩三针外,在夹脊穴进行针灸也是局部选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夹脊穴针灸与肩三针搭配进行治疗后,效果则更为显著。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8%以上,其中45%左右的患者的肩周炎得到了完全治愈。

远部取穴主要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加以进行,腧穴在对远隔部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部取穴中,条口穴、五腧穴和井穴等穴位在治疗肩周炎中较为常见。

相关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采用远部取穴法,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与局部取穴法相类似,而在恢复肩关节活动方面,则相较于局部选穴有着明显优势,总治愈率接近98%。

除此之外,针刺阳陵泉穴在近年来的肩周炎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中医使用针刺阳陵泉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以往的远部取穴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和疗效好的特点。

在中医学教材《针灸学》当中,也给出了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包括主穴和配穴两部分,主穴包括肩腢、肩贞、肩前和阿是穴等;而对于配穴的选择,则需要辩证和辩经后进行确认,如手太阳经证,则加后溪,手阳明经证,则加合谷,手少阳经证,则加外关,如外邪内侵,则加合谷和风池,如气滞血瘀,则加内关和膈俞,如气血虚弱,则要加足三里和气海。

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发布时间:2021-06-07T06:59:56.97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4月4期作者:李桂花[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肩周炎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指标均明显更好。

李桂花红河州河口县南溪镇中心卫生院云南河口 661302【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肩周炎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和单纯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指标均明显更好。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实施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用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关键词】肩三针;傍针刺;运动灸法;肩周炎;疗效肩周炎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在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属于退行性炎症性疾病。

西医在治疗该疾病时,以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为主,方法相对较为局限。

在中医范畴来说,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利用傍针刺法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1]。

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结果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肩周炎6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4:6,平均年龄为(52.9±5.2)岁。

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3-02-02T07:51:40.51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0期作者:王朝阳[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肩周炎患者治疗时采取肩三针联合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从2020年王朝阳八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肩周炎患者治疗时采取肩三针联合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从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肩周炎患者中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肩三针治疗)和研究组(肩三针+温针灸治疗),每组58例患者,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

结果研究组91.4%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74.1%有效率,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疼痛感(V AS)评分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

结论老年肩周炎患者治疗时采取肩三针联合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肩三针;温针灸;老年肩周炎肩周炎属于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在中医学被称为漏肩风、冻结肩[1]。

据相关调查显示,该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在2.0%-5.0%,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肩周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活动不便,且随着病程不断延长,疼痛范围会逐渐扩大,甚至牵涉到上臂中段,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同时若欲增大活动范围,则会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无法完成梳头、洗面和扣腰带等动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

目前医学中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同时配合以局部理疗、红外线照射、疼痛点局部封闭,针灸、推拿、关节功能训练,及外用或内服药物等方法,以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的目的[3]。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肩周炎常反复发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耐受性差的症状,因此近几年物理治疗以及中医治疗开始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3],本文主要对老年肩周炎患者治疗时采取肩三针联合温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穴位注射协同其他方式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协同其他方式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

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是发生在肩关节周围的一种无菌性炎症,由肩节囊的慢性炎症、水肿、出血以及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发生黏液样病变,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50~6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

全球有3%~5%的患者被肩周炎困扰,且女性略多于男性[1]。

本病对天气变化敏感,走访很多患者后发现,该病往往初发时不被重视,拖延加重,肩如冻结之状、伸展不舒、凝滞不利。

目前肩周炎治疗方法较多,西药非甾体抗炎药、封闭治疗等疗效立竿见影,往往近期效果还可以,但副作用较大,比如有肾毒性等;中医中活血化瘀、补肝肾等治疗方法,比如拔罐、针灸,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周期较长;微创手术创伤较大,收费高,病患难以接受。

经过临床实践,证实穴位注射药物效果显著,发现穴位注射协同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针刺穴位作为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促使气血滋润周身、外养肢体、内濡脏腑的功效。

经络诸多穴位在施针及施灸的作用下,可调整脏腑功能,同时能调和营卫、养气活血,因此可有效缓解骨伤症状,提高骨伤治疗的有效率。

应用针灸对肩周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当机体肝肾亏虚、外邪侵袭以及受外伤虫毒所扰,会导致肩部经脉痹阻,血脉不通。

“不通则痛”,中医治法当以疏经通络、祛邪止痛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药物归经、药物归穴理论,将药物注射在特定穴位,并在操作时使穴位“得气”。

针刺得气,可起到通经活络、祛邪止痛的作用,再联合其他的治疗方式,可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有临床工作者对穴位进行药物注射后,药物的药理效应得以迅速增强,被称为药物归穴现象,最后发生非特定信息传递———特定生理效应的细胞内转换机制[2]。

又有药物归经、药物归穴现象的广泛存在,因此这也使药效得以更好的发挥,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目前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美国骨科外科医生学会(AAOS )将冻结肩定义为一种病因不确定的病症[3],多数学者认为与肩关节囊的慢性炎症、水肿、出血以及纤维化导致关节囊发生黏液样变性有关。

不同针刺深度的肩三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不同针刺深度的肩三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94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8月第8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82019不同针刺深度的肩三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王光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34)摘要目的:在针刺同一处穴位的基础上,观察肩三针使用不同针刺深度对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7年10月~ 2018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60例患者,按排除标准筛选后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的针刺深度分别为40mm、25mm、15mm,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疼痛症状和活动度,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后,三组的疗效评价分析均可评估为治疗起效,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都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与B、C组对比,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A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相对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Melle评分降低明显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肩三针对肩周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进针深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关键词针刺疗法;肩三针;肩周炎;针刺深度;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8-0094-02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群体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及炎性累及的周围组织的疼痛,疾病进展后可引起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功能障碍等,中医常采用肩三针手法治疗肩周炎。

研究表明,针刺疗法的进针深度、治疗时间、辅助手段等不同.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别。

本研究主要讨论在同一针刺穴位的前提下,不同针刺深度的肩三针治疗对于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94例

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94例

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94例陈克军【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40例.2组均取肩三针穴(肩髃、肩髎、天宗)针刺治疗,观察组同时针刺颈4~7夹脊穴,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72.3%,对照组为32.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9%,对照组为87.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关节活动度(ROM)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Objective: To explor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Method: All 13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94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needling three acupoints on shoulder which are Jianyu(LI 15), Jianliao(S3 14), Tianzong(Sl 11),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cervical paravertebral acupoints (EX - HN4-7), once each time,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ten times,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 Cur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72.3%, higher than 32.5%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9%, superior to 87.5% of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 Comparisons of range of motions (ROM) for shoulder joint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one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 comparison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indicated statistical meaning(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three acupoints on shoulder and cervical paravertebral acupoints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remarkably.【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05【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肩周炎;肩三针;颈夹脊穴【作者】陈克军【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第三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以肩周疼痛与功能活动障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前举、后伸、外展与内旋活动受限。

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9-14T01:31:05.28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2期作者:齐欢张瑀华金磊[导读] 研究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齐欢张瑀华金磊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对治疗组的肩周炎患者实行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的肩周炎患者则使用传统的肩三针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肩周炎患者使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病情好转,能更快缓解患者的痛苦,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更大推广价值【关键词】肩三针;温针灸;肩周炎在中医中,肩周炎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等,属于“痹症”的范畴。

肩周炎是由肩关节部位周围组织损伤或退变所导致的慢性炎症,肩周炎的典型症状就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可见肩关节压痛、怕冷、梳头困难等[1]。

可以并发废用性肌萎缩,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该疾病在老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该疾病逐渐年轻化趋势发展[2]。

在对于治疗肩周炎的问题上,西医大多以保守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物理治疗,但这些方法有着较多的不良反应。

而中医则多采用针灸治疗,温针是针灸当中的一种方法,可以起到活血止痛、舒经活络的效果。

本研究主要探讨探讨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41~66,平均(51.43±10.12)岁;病程2~61个月,平均(6.23±3.12)个月;实行肩三针温针灸治疗。

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

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

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
彭君华;刘永锋;于海波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9(030)011
【摘要】目的探讨肩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肩周炎患者予针刺肩髑、肩髎、肩贞,然后中医辨证为寒湿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辅加穴位,最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痊愈19例(63.3%);好转10例(3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肩三针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肩周炎,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总页数】1页(P1745)
【作者】彭君华;刘永锋;于海波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51800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
科,518000;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5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腰三针结合辨证配穴治疗腰痛120例疗效观察 [J], 赖新生;陈小凯
2.温针灸肩三针与传统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对比 [J], 战永亮
3.足三里与阳陵泉结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由茂峰
4.“肩三针”针刺联合火草灸治疗肩周炎寒湿型疗效观察 [J], 江澄;梁丽珠;邓祥;马国军
5.肩三针温针灸结合推拿及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J], 杨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治疗组 取肩三针穴 ( 禺 肩醪 、 . . 肩骨 、 天宗)颈 4 7 、 — 夹 脊 穴 。选 用 2寸 毫针 针刺 夹 脊穴 , 尖 向脊 柱方 向与脊 柱呈 针 2 0度夹 角进 针 , 度 为 0 5 0 8寸 , 平补 平 泻 法 , 53 深 .-. 用 得气 后针 感 向肩部放 射 。同时针刺 肩三针 穴, 得气后 留针 3 0分钟 。 142 对 照 组 取 肩 三针 穴 ( 髑 、 骼 、 宗 ) 刺 , .. 肩 肩 天 针 穴位 常规消 毒后进 针 , 平补 平泻法 , 气后 留针 3 用 得 0分钟 。 2组 均每 日治疗 1 ,0次为 1 疗程 ,治疗 3个 疗程 次 1 个 后 观察疗 效 。 1 5 评 定标 准 . 1 5 1 疗 效 标 准 疗 效 标 准 参 照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 . 中 准) ] 定 。 ) 拟 [ 痊愈 : 临床症 状完 全消 失 , 关活动 达功 能位 。 肩 显 效: 疼痛 基本 消失 , 肩关 节活 动 明显 改善 , 上举 >10 , 2 。外展 > 6。 0 。有 效 : 痛减 轻 , 疼 肩关 节 活动 有 所恢 复 , 上举 < 1 0 , 2 。 外 展 <6 。 0 。无 效 : 状体 征无 改善 。 症 15 2 肩 关 节 RM评 定标 准 按 照规 范 的测 量方 法 对 2组 .。 0 患者 训练前 后肩关 节 R M进 行评 定 。 O 1 5 3 V S 分评 定 标 准 依据 患 者 的主观 感 受 , . . A 评 0分表 示 无疼痛 ,~ l3分表 示轻度 疼痛 , 4 6分表 示 中度 疼痛 , 7 9分表 示重度 疼痛 ,0分表 示难 忍受 。 1 16 统 计 学 方 法 全 部 数 据 采 用 SS 30软 件 进 行 处 . PS1. 理 , 量 资料 用 表 示 , 用 t 验 , 数 资料 用 检 验 , 计 采 检 计
组4 0例 , 中 男 1 其 8例 , 2 女 2例 : 龄 最 小 2 岁 , 年 3 最大 7 5岁 , 均 4 . 平 4 8岁 ; 程 最 短 7天 , 长 l 病 最 1 年 , 均 2 5个 月 ; 病 部位 : 肩 1 平 . 发 左 2例 , 肩 2 右 2 例, 双肩 6例 ; 发病 情 况 : 首次 发 病 2 8例 , 次 发 多
r t e ir i s me o c p l r e r a l . t a i gp ra trt u r s a u a i rma k b y e n h ih s
E 】 r 8 p r r rt u r sa uai;h e c p it ns o le; evcl aa etba c p it e O d ei t is meo cp lr trea u on s ud r c ria rv r rl u ons a h ih s o h p e a
病 1 例 。2组 患者性 别 、 龄 、 2 年 病程 、 位 、 病 发病 情 况 等 临 床 资 料 相 比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O0) 具 .5 , 有可 比性 。
1 2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 中 准》 拟 定 诊 断标 准 : 肩 部 疼 痛 , 动 时 及 夜 间 … ① 活
者可 见骨质 疏松 。
13 排 除标 准 .
排 除 : 其 他影 响 导致 肩 部 疼痛 ①
和 活动 障碍 的疾 患 , 颈椎 病 、 手 综 合 征 等 ; 如 肩 ②
十囤秆拔 \ 9 / 2
棱m期刊
两I.爰:22 第5 第 期 r D 年 2卷 { 【 J
肩部 肿瘤 、 脱位及 骨 折 。
:} } 道 ・ 色 廛疗 i i i
。m n c 2D 2 。f2 Ⅳ。. 如 。 7 。 聊 。 m l d 加 - 5

针柬 肩三针穴及 夹脊 穴治疗肩 甘肃 兰州 7 0 0 30 0 [ 要] 目的: 摘 观察针刺肩三针 穴及 夹脊 穴治疗肩周 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 察组 将 3 9 4例、 对照组 4 例。2 0 组均取肩三针 穴 ( 肩髑、 肩髂 、 宗) 天 针刺治疗 , 观察组 同时针刺颈 4 7夹脊 穴, 次 / , ~ 1 d 1 0 次为 1 个疗程 , 治疗 3个疗程后统计 疗效 。结果 : 治愈率观察组为 7 .% 对 照组 为 3 .% 2 2 3, 2 5 , 组相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9 .% 对照组为 8 . % 2 P .5。 79, 7 5 , 组相 比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 5 。 关节关 尸<0 0 ) 肩 节活动度 (0 ) RM 及疼痛视 觉模 拟评 分 (A ) V S 治疗前后 组 内相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 5 ; 尸<0 0) 治疗后组 间相 比亦 有 统计 学意义 ( . 5 。结论: 尸<0 0 ) 针刺肩三针穴及 夹脊 穴针刺治疗肩周 炎临床疗效显著 。 [ 关键词] 肩周 炎; 肩三针; 颈夹脊 穴 [ 中图分类号]R 8 . [ 643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 号] 10 - 8 2 2 1) 5 09 - 2 4 6 5 (0 2 0- 02 0 0
C N ej n HE K -l z T i opt h ng a ir tLnh u7 0 0, hn hr H silfC eg unDs i , az o 3 0 0 C i d ao tc a
A s o t 0be t e o e poe tea e t fe to c p n tr n t aigp r rhish meo cp lr . b U'c ici :T x lr h rp ui e c fau u cu e i r t ei tr i u rs a ua s v c e n a t i
B t o p cie edigtre cp i s nsole hc r a y (I 5, i l oS 4, i n(Il) o g u s ee dne l e u on udr i ae i uL )J ni (J1)Ta g S 1, hr r v n h a to h w h Jn 1 a o mo 0 srai oprcie u u c r a cri l aa e erl cp it E . 4 7, neec me o e ore bevt ng u e da pn t e t ev a prvr ba au ons(X HN ~ )o c aht , n us or e v c u c t i c
Ob e v t n o e a e t f c s f 4 Ca e s r a i n Th r p u i Ef t s s o c e o 9
o ra t ii f Pe i rhrtsHum e o c pulrswih up rsa a i t Ac unc ur t e
o e t n stn t s e f cs we e o s r e f rt e O re ft a e t e u t Cu e r t n o s r a in ft ame twa e i r me , fe t r b e d a e h e C U S s o e t n .R s l: r ae i b e t v t r r m v o
加重 , 关节 周 围压 痛 明显 , 因天 气变 化 及 劳累 肩 常 而诱 发 : 肩 部 活动 受 限 , 以上举 、 展 、 ② 尤 外 外旋 及 后伸 时较 为 明显 ; 日久 肩 部肌 肉萎 缩 , ③ 以三 角肌 最 为 明显 ; 肩 关节 x线 片 检查 多 为 阴性 , ④ 病程 久
r u a . go pw s 23 hg e a 25 i nrl ru t aii l aig (< 0 5. oa e et e ae f be— 7 %, i rh n3 . nc t opwi s tt a menn 尸 . )T tl f c v t sr h t % o og h t sc 0 i r oo vt ngopw s 7 %,u e o 75 o cn o gopwi a scl aig <0 5. o a sn fa g ai u a . spr ro8 . or 99 i t % f o t l u t s tt a me n r r h t i n i . )C mpr o s r e 0 i o n o t n R M) o h udr o t dvsa aa g esae ( f i s( O mo o frsole i i l nl u cl VAS b fr n f r h et etno ego p na n u o ) eoea da e tet a n n ru t r m i so e a scl aig (< 0 5; o a snb t e e op f r e ra etn ia ds t t amenn h w d ti i n s tt a me n 尸 . )cmpr o e nt u s t et n dct ii l a ig O i we h g r aet t m h i e t sc a ( <O 5. o c s n Acp ntr re cp i s nso le adcri l aa e erl cp it ie et e n P . )C n l i : u u c e the u on ud r e c rvr ba au onss f ci 0 uo u at a to h n v ap t vi
14 治 疗方法 .

道 ・ 色 医疗
] 讨论 现 代 医学认 为肩 周炎 是肩 关节 组织 的退 行性病 变 , 多发 生在 4 0岁 以上 中老 年人 , 软组 织退 行性病 变 , 各 种外 力 的 对
承 受 能力 减 弱 是其 基 本 因 素 , 期 过度 长 活 动 、 势不 良等 所 产 生 的慢 性 致伤 是 姿 主 要 的激 发 因 素 , 外还 与 上 肢 外伤 后 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