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作者:曾妙王彦春李朋徐锋王智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118-01【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穴针刺加拔罐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2组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夹脊;针刺;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针灸科常见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以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等。
本人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武汉市中医院及湖北省中医院的60例门诊及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60例患者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腰椎X线拍片、CT扫描进行确诊,同时采用挺腹试验、下肢后伸试验、拇趾背伸或跖屈试验进行协助诊断。
60例患者均有腰部疼痛,并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样疼痛或脊柱侧弯畸形。
1.2 排除标准:腰椎结核、腰椎肿瘤、腰椎滑脱、梨状肌综合症、腰椎椎管骨性狭窄等疾病。
1.3 一般资料: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55岁,平均38.6岁;病程0.5~20个月,平均9.1个月。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岁;病程0.5~21个月,平均8.9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夹脊穴深刺联合药物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0年2月第6卷第2期现阶段,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包括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两种,其中手术疗法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同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手术创伤,术后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难以获得理想的远期治疗效果[1-2]。
为此,非手术疗法依旧是临床用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首选方式[3]。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该疾病治疗中[4]。
该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疾病采用夹脊穴深刺联合药物罐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夹脊穴深刺联合药物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如皋226500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夹脊穴深刺联合药物罐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5月—2017年11月该科收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均经CT、MR检查明确诊断。
所有病例按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归入对照组,双号归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夹脊穴深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物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M-JOA(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80.39%(χ2=8.25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85±0.12)分,低于对照组, ODI为(17.02±0.28)%,低于对照组,M-JOA评分为(22.36±1.28)分,高于对照组(t=47.591、12.632、9.669,P<0.05)。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夹脊穴深刺联合药物罐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罐;夹脊穴深刺;联合治疗;临床疗效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0.06.02.45GE Chun-hui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Ruga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Rugao,Jiangsu Province,226500China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the of the Jiaji and the deep-needling combined with the medicine.Methods102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all from May2016to November2017.All th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CT and MR. The number of all cases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number.The number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double-ridge and deep prick.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drug tank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VAS(visual simulated pain)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JOA(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back pain scor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8.04%,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0.39%(χ2=8.254,P<0.05),and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0.85±0.12)points,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7.02±0.28)%,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JOA score was(22.36±1.28)points,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 47.591,12.6325,9.669,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eep acupuncture at Jiaji point combined with drug cupping in thelumbar disc protrusion is remarkable and can be popularized.Lumbar disc protrusion;Drug cupping;Deep acupuncture at Jiaji point;Combined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收稿日期:2020-01-03;修回日期:2020-02-04作者简介:葛春晖(1987-),男,江苏南通人,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
针刺腰夹脊穴加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两周 后 比 较 2组 疗效 结 果 : 有 效 率 治 疗组 为 9 . 3 , 照 组 为 7 . o , 总 3 , 对 { O o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O 0 ) P . 5 。结 论 : 针 刺 腰 夹脊 穴加 拔 罐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疗 效较 好 。
机 分为 对 照组 和 治疗 组 , 行相 应 的治 疗 , 果报 告如 下 进 结
1 临 床 资 料
3 2 治 疗 结 果 ( 表 1 . 见 )
表 1
1 1 诊 断 标 准 : o例 患 者 均 参 照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 6
1 9 年 发 布 《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 椎 间盘 突 出 症 94 中 [中 腰 j 从 上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 疗 组 总有 效 率 9 . 3 , 照 组 总 治 3 3 对 O 。 两 X 一 . 5 , 的 诊断 标 准 ” 并 均 经腰 椎 x线 拍 片 、 T扫 描 进 行 确 诊 , 时 有 效 率 7 . O , 组 总 有 效 率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5 4 5 P , C 同 < O 0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表 明治 疗 组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 5差 采用 挺 腹 试 验 、 肢 后 伸 试 验 、 下 拇趾 背仲 或跖 屈试 验进 行 协 助
针刺夹脊穴联合定向药透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针刺夹脊穴联合定向药透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定向药透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腰部夹脊穴配合定向药透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14天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传统针刺配合电针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确有疗效,但针刺腰夹脊穴配合定向药透的治疗更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中药定向药透;夹脊穴【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189-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在收到外力后出现的以纤维环变薄弱甚至破裂,髓核突出到后方椎管内,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从而产生相应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据报道青少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1%~5%,有逐年升高趋势[1]。
现将我科从2016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定向药透治疗该类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统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60例符合青少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按1:1比例分为夹脊穴配合定向药透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
治疗组有30例,女13例,男17例;对照组有30例,女14例,男16例。
年龄均在14~25岁,两组患者都有腰腿痛的临床表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统计分析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按照第四版《实用骨科学》制定:(1)出现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查体见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2)腰椎脊旁压痛明显,同时存在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部;(3)伸拇趾肌力减弱,小腿后外侧或小腿前侧之皮肤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反射减弱;(4)X线片可排除其他腰椎病变;(5)MRI及CT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3 ] 孙燕 , 周际 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 M] . 3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1 9 9 6: 2 4—2 5
e n s e n MP, Ka r o l y P, B r a v e r S .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c l i n i c p a i n i n t e n s i - [ 4 ] J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t J i a j i p o i n t s c o mb i n e d w i t h b l o o d—l e t t i n g p u n c t u r e a n d c u p —
a n d Cu pp i ng o n Lu m ba r I nt e r v e r t e b r a l Di s c He r n i a t i o n
S ON G S h u—c h a n g , BO Xi n g—h a o n g 2
,
L U Z h i , C H E N H u a , Z H A N G Q i n a
2 . S a n a t o r i u mf o r R e t i r e d C a d r e s o fMi l i t a r y R e g i o n i n C a n g z h o u , C a n g z h o u 0 6 1 0 0 1 , C h i n a )
的压迫 , 同时可实现神经根触及的作用 , 并能改善局部 微循环 , 消除无菌性炎症 , 从而可以明显改善腰椎的血 液循 环供 应 , 缓解病 变 对神 经 的压迫 , 减轻 肺癌 骨转 移
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选用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
对照组单用浮针不加体针。
治疗2个疗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本病进行综合疗效评判。
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均达到100%,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组的治愈率高于浮针组(p0.05,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301(>0.05),说明两组之间年龄、性别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3 病例选择1.3.1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2)不限年龄、性别。
(3)同意并愿意坚持本法治疗者。
1.3.2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
(2)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马尾神经受压者及有其它手术指征者。
(3)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
(4)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的老年患者或精神病患者。
(5)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
1.3.3 中止及撤除标准:(1)未按试验方案规定治疗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判断的病例。
(2)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中止治疗并记录原因。
(3)患者在本研究任何阶段自愿退出。
2 方法2.1 病例分组: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按编码随机抽取方法分为2组,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组和单用浮针组,各30例。
2.2 治疗方法(1)治疗组:先予浮针操作,再进行毫针针刺。
(2)浮针法:取穴:首先明确mtrp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肌筋膜触发点)。
根据浮针理论,p1点在突出部位相应的棘突旁凹陷中,p2点在患侧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处,p3点在患侧小腿腓肠肌中央的上下或外侧。
共有5个进针点:①腰部p1点外侧;②腰部p1点下方;③臀部外侧p2点外侧;④大腿外侧中央段,由下向上;⑤小腿上p3点下方。
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5.01中医中药226笔者用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并与针刺加电针治疗7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150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30岁10例,3O ~45岁50例,50~65岁20例,病程<2个月38例,2~6个月30例,6个月~1年6例,≥1年6例;症状:腰痛伴下肢放射痛75例,单纯腰痛5例;突出部位:腰4~腰5,40例,腰5-骶135例。
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30岁10例,30~40岁30例,40~50岁20例,≥5O 岁10例;病程<2个月30例,2~6个月28例,6个月~1年5例,≥1年7例;症状:腰痛伴下肢放射痛55例,单纯腰痛15例;突出部位:腰4-腰5 30例,腰,腰~骶25例, 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病变部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CT 及MRI 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王 瑞甘肃省陇西县第二医院针灸科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748100【摘 要】本文作者对刺络拔罐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分享经验,以便和同行进行切磋交流。
【关键词】刺络拔罐;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刺络拔罐取穴。
相应病变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夹脊穴、寻找压痛点,肾俞、膀胱俞,皆取患侧;环跳、委中、三阴交皆取患侧。
方法:局部消毒后,三棱针散刺,刺后拔罐,留罐15分钟。
(2)牵引。
采用国内河南翔宇生产骨科牵引机牵引,患者仰卧,固定胸部和骨盆,视患者耐受量确定牵引重量,一般开始重量为体重的1/7,逐渐加重至身体重1/2。
牵引40分钟,牵引结束后平躺30分钟。
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男性 1 6例 , 女性 1 4例 ; 年龄 2 8 ~ 7 2岁 , 平均 4 9 . 4 0岁 ; 病程 3 ~ 5年 。 平均 0 . 6 5年 。针 刺拔 罐组 3 0例 , 男性 1 8
例, 女性 1 2例 ; 年龄 2 8 ~ 6 5岁 , 平均年龄 4 8 . 2 0岁 ; 病 程最短 5 d , 最长 3年 。 平均 0 . 8 5年 。两 组 年龄 、 性别 、
理局 颁布 实施 《 中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准 ・ 腰椎 问盘 突 出
诊 断标准 》 1 ] 评定 。
1 . 2 临床资 料 选 取 2 0 1 0年 1月 至 2 0 1 3年 9月 山
东省 济 宁市 中医 院收治 的住 院患 者 6 0例 , 按 就诊 顺序
随机 分为 针刺 组 、 针刺 拔罐组 各 3 0例 。针 刺组 3 0例 ,
o f B t y p e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a n d a mi n o t e r mi n a l p r o B NP i n
(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1 — 0 1 )
针刺 配合 刺 血拔 罐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临床 观察
血 拔 罐 治 疗 关键词 】 腰椎间盘突出症
拔 罐疗 法
刺血疗法
针 刺疗 法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可 致下腰 痛及 坐骨 神 经痛 ,严重
5骶 1 椎 间盘 突 出配 以委 中穴 。腰 突穴 、髂 上 穴先 用
影 响患者健 康 状况 和生 活质量 , 给患者 、 家庭 和社 会带 来 了沉重 的负担 。2 0 1 0年 以来 , 笔 者采 用 刺血 拔 罐 配 合 针 刺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效 果 明显 。现报 告如 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的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夹脊穴普通治疗方案治疗,在临床治疗2 w时进行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评定,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治疗组采用的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方法对于对照组的针刺夹脊穴治疗方法有明显的高出效率,治疗组的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
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标签:针刺夹脊穴;拔罐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很多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
根据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个人敏感点等等不同情况,临床症状病症表现差异悬殊,90%以上的腰椎间盘患者都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症状,其他还会伴随出现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肌肉麻痹、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等其他症状。
发病病因大多数是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椎间盘开始蜕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从而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多种病痛并发,主要发病年龄段在20岁以上。
通过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的探究,并对临床疗效进行量化、客观性评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的中医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段21~59岁,平均年龄(40±0.2)岁,病程30 d~6个月以上,平均病程(3.2±1.2)个月。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等30例,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经过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①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受寒风湿,患者有慢性腰痛史;②发生于>20岁;③腰痛向臀部以下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④X线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1.3方法将已经完成分组的60例患者,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开采取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方法,取患者病变节段患侧华佗夹脊穴或者两个病变节段患侧华佗夹脊穴穴位,将患者俯卧或者平躺置于床上,穴位常规消毒,用不锈钢毫针进针,针刺时以患者有麻胀感或者电击感为佳,切记求针感反复施针,配穴取患侧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施以补泻手法,留针30 mm,每10 min行针1次。
拔罐治疗,选取腰部或者大腿、小腿后侧、外侧皮肤表面有血络瘀滞点,根据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玻璃罐进行治疗,
每次选取2~4个部位,出血量10 ml左右,留罐5~10 min,治疗1次/2 d。
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昆仑、后溪穴,根据病例病情,酌情进行补泻手法。
以上两组均进行1 w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后,结合具体观察分析,评定临床疗效。
1.4观察指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的疗效:痊愈:疼痛、压痛消失,下肢肌力、皮肤感觉恢复正常,腰部活动正常,不影响工作和学习;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对工作和学习无明显影响;有效:体征、病痛减轻;无效:患者病症无明显改善,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 w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过2 w的临床治疗,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传统的针刺夹脊穴治疗,在减轻病例病痛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差异性显著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症熟于中医学”腰痛”、”腰腿疼痛”范畴,在骨科临床属于常见病、多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不是造成患者疼痛的直接原因,由于腰椎活动受限、韧带、肌肉、小关节压迫发炎肿胀,加上风寒湿疹产生的腰部病痛。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通过神经传导抑制痛觉神经,这就需要针刺夹脊穴这样的中医疗法,增强集体的免疫功能,发挥镇痛作用,从而让患者腰部经气通常、气血调和。
中医学的针灸不仅能减轻疼痛,还可以直接刺激局部炎症区,并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改善作用,然后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的炎症、水肿,起到活血化瘀、镇定松饥作用,并改善全身症状。
针刺夹脊穴在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时,刺激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发挥镇痛作用,然后改善腰腿疼痛症状。
而拔罐治疗则是改善身体局部微循环,放出身体淤血,加强血管自律性,将有机体的物质及时补充进身体血液循环中,刺激微血管管壁神经,加强微血管对于有机体的调节
作用,间接地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继而改善人体肝脏组织器官功能。
起到消肿祛瘀、活通经脉,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腰腿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常见状况,本次对于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治疗组93%的总治疗效果下,客观的得出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案。
通过这次研究,使得医学工作中,重视针刺手法和拔罐治疗对于医学临床的应用,这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具有选穴精少、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减少他们的痛苦,所以,针刺夹脊穴配合拔罐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书昌,薄向红,卢智,等.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21-23.
[2]黄东.用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2):163-164.
[3]于志强.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18(2):1732-1733.
[4]朱力,杨东红,谭远飞.刺血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