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写作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写作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个性化的特点

第一章·观察感受与写作

1、怎样理解“人情练达即学问”?

这句话本意是说只要能熟悉、通达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和感情,就能获得“学问”、“化”出文章。实际上就强调了广泛接触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要从事文学创作,就要有意识地观察和感受生活,以利于熟悉生活、积累生活和反映生活,真正从中得到“学问”。

2、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感受?

观察体验是作者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者在观察过程中获取信息、产生感受,只有善于观察,一个人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得到许多写作素材。

感受是从事写作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活熟悉、了解、认识的过程。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始终是作者写作的源泉。善于感受生活,才能从生活中获得许多有益于写作的启示。

观察和感受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引发写作冲动、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和想象,因而文学创作无法离开对生活的观察、感受。

3、你认为应该怎样观察、感受生活?

A观察:观察的面要广、内容要多、程度要深。有效观察生活应做到——

①观察要全面②观察要细致③观察要善于比较

B感受: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也要接触阅读和听闻。

即将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相结合,缺一不可。

4、间接感受生活的局限何在?

1、难以深刻体察生活

2、难以直观具体感受生活

3、局限于别人对生活的理解

第二章·多读与多写

1、多读于写作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多读?

A作用:①增加知识②借鉴别人观察感受生活③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

B怎样多读:①多读名家作品②兼读各种书籍③多读是为了活用

2、你怎样看待多写?

多写可以化用多读借来的功夫,同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功夫。多写是写作能力提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多写,才能真正熟悉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悟出写作之道。

3、写作为什么不能急功近利?

多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像样的甚至优秀的作品来。如果把多写当做获取名利的一种途径,就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因而在写作中,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扎扎实实地做学问,重视根本的培养,自然会结出果实。

4、为什么提倡放胆作文?

只有放开胆子不畏难,思路才不会拘谨,情绪才不会压抑,平日积累的所见所闻所感才会如泉喷涌,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写作时的作文不能要求过高,要再放胆作文中总结经验,逐渐克服写作中的弊端,由粗入细,提升自己。

5、习作阶段,为什么提倡尝试多种体裁与手法?

在习作阶段尝试多种体裁,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各种文体的的构成因素和各自的艺术特色;尝试多种手法,可以体味他们在不同文体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是自己具有适应多方面的写作能力,也有利于了解自己写作的长处与不足。

第三章·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1、你怎样理解文无定法?

答:人们的写作活动,是从无法到有法的,即是从没有写作方法而逐渐积累到有写作方法的。写作有法而无定法。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写作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模仿与创新之中总结提炼得出的。

2、你认为模仿对写作有益吗?

答:大凡写作的人都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所谓模仿就是参照他人作品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现方法进行仿写。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人来说,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探索写作方法的一个可行途径和有效方法。但同时,模仿的对象应该选择优秀的作品。

3、比较鲁迅的《药》和屠格涅夫的《做粗活的人和不做粗活的人》的题材、立意、表现手法有哪些异同?

答:A同:题材上,二者都结合时代背景,对现实题材进行选择加工;

立意上,二者都对强权黑暗统治加以尖利的批判;

表现手法上,二者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B异:题材上,《药》与《做》的故事背景与写作素材不尽相同;

立意上,《药》对强权统治的批判更为深刻,并揭露了国民素质的劣根性所在,《做》则仅仅停留在对时代现状的讽刺与慨叹;

表现手法上,《药》以小说为体裁,以叙述展开情节阐述故事,《做》以全篇对话的形式展开全文。

4、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其中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成分。创造性思维要求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联系相关意义,摆脱经验定势,打破常规,甚或反其意而行,形成全新的自我认识,从而把握问题的特殊性、灵活性、多向性。

5、你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创造能力?

答:多读书,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注重模仿与创新的联系,掌握前人总结的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开发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多写作,重感悟重反思,结合自身感受,勤于挖掘社会生活的广阔素材。要重视内部推动力的积极作用,要乐于写作,以兴趣为前提写作,而非将写作视为外部环境强迫的被动行为。

第四章·作品的主题

1、中国古代文论对文章的立意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答:曹丕、杜牧“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

范晔“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

刘攽“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赵秉文“文以意为主,辞以达意而已。”

黄子肃“大凡作诗,先须立意。”

刘熙载“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于手忙脚乱。”

2、主题对于作者构思行文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

(二)主题制约着作品的结构安排

(三)主题支配着语言的运用

3、你认为主题的酝酿与提炼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二)由表及里开掘至深

(三)独具视角立意要新

(四)集中命意含蓄显示

4、你怎样理解意多乱文?

答:主题的酝酿与提炼要求我们注重集中命意,为文章设置一个突出显著的主题。而所谓意多乱文,即指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缺乏一个具体集中的立意,以至创作时任由杂念纠缠,作品中出现内容杂芜,意思凌乱的现象。克服“意多乱文”,就需要创作者在创作前形成一个明确的主题,在行文中树立一个一以贯之的集中的立意,注重文章主要意旨与次要意旨的区别。

5、为什么说王蒙的《手》是一篇命题集中,显示含蓄而又发人深省的作品?

答:略

第五章·写作材料的运用

1、怎样理解题材这一概念?

作者从素材中整理、取舍、加工而成为与作品主题有关的内容。

2、文章怎样做到言之有物?

首先要具备丰富实在的素材,然后将其选择、取舍,加工成进入作品的题材。

3、爲什麽提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只有熟悉的题材,我们才了解它的形式、内容、性质,并容易产生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就能充分运用、发挥那些题材的作用。

4、围绕作品主题选材是否有必要,爲什麽?

有必要。在作品中,主题和题材互为作用、和谐融合。主题从题材中提炼出来,又反过来统帅题材;题材受主题支配,同时又支撑和表现主题。

5、怎样看待题材的典型性?

典型题材就是在同类题材中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使作品最富表现力的题材。典型题材应该是个别的,具有个性的题材,能够启迪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