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学心

合集下载

主治医师 (麻醉学)-麻醉解剖学(A1-A2型题 2)

主治医师 (麻醉学)-麻醉解剖学(A1-A2型题 2)

主治医师 (麻醉学)-麻醉解剖学(A1/A2型题 2)1、经卵圆孔出颅至颞下窝的神经是A.眼神经B.动眼神经C.展神经D.上颌神经E.下颌神经2、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是A.上颌窦B.额窦C.蝶窦D.筛窦前、中群E.筛窦后群3、关于环状软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B.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水平C.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D.是呼吸道唯一呈完整的软骨环E.环状软骨如有损伤,不会引起喉腔狭窄4、关于锁骨上大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锁骨上大窝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B.位于锁骨外1/3的上方C.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D.窝的上外侧有臂丛通过,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注射部位E.锁骨上大窝又称锁骨上三角5、通过斜角肌间隙的结构是A.臂丛的根B.臂丛的干C.臂丛的股D.臂丛的束E.颈丛的根6、关于心脏血液供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脏血液供应来自冠状动脉,绝大部分静脉通过冠状窦返回右心房B.左冠状动脉稍粗于右冠状动脉C.左、右冠状动脉分支之间不相吻合D.心脏的静脉包括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和心最小静脉E.心前静脉位于右心室前壁,直接注入右心房7、腰交感干的邻接关系,正确的是A.腰交感干上方延续为内脏大神经B.腰交感干下方延续为骶丛C.左交感干与腹主动脉相邻,右侧者为下腔静脉所掩盖D.右交感干与腹主动脉相邻,左侧者为下腔静脉所掩盖E.两侧腰交感干的下端分居左、右髂外动脉的后方8、组成腰骶干的神经是A.L、LB.L、LC.L、SD.L~LE.L~S9、骶丛的组成是A.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B.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后支C.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后支D.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E.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10、不属于骶丛分支的是A.臀上、下神经B.阴部神经C.股神经D.股后皮神经E.坐骨神经11、出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穿经坐骨小孔到坐骨直肠窝的神经是A.臀上、下动脉B.阴部神经C.股神经D.股后皮神经E.坐骨神经12、盆腔内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来自A.迷走神经B.盆内脏神经C.内脏大神经D.肠系膜上神经丛E.肠系膜下神经丛13、盆部的内脏神经不包括A.盆交感干B.盆内脏神经C.上腹下丛D.腹下丛E.腹腔丛14、坐骨神经出盆腔的部位是A.坐骨大孔B.坐骨小孔C.梨状肌上孔D.梨状肌下孔E.闭膜管15、关于椎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组成B.前壁由椎间盘后缘和黄韧带组成C.后壁为椎弓板、后纵韧带和关节突关节D.侧壁为椎弓根E.椎管是一纤维管道16、脊髓表面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A.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B.硬脊膜、软脊膜、脊髓蛛网膜C.软脊膜、脊髓蛛网膜、硬脊膜D.脊髓蛛网膜、硬脊膜、软脊膜E.软脊膜、硬脊膜、脊髓蛛网膜17、关于蛛网膜下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B.隙内充满脑脊液C.向上与颅内相应的隙相通D.第2骶椎以下扩大成终池E.向两侧形成脊神经周围隙18、关于脑脊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成人脑脊液含量为125~150mlB.其中脊髓蛛网膜下隙含有50~65mlC.脑脊液压力在侧卧时为0.069~0.167kPa(70~170mmHO)D.脑脊液压力在平卧时为0.098kPa(<100mmHO)E.坐起时腰骶段脑脊液压力为0.196~0.294kPa(200~300mmHO)19、关于脊髓血供来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脊髓前动脉B.脊髓后动脉C.节段性的根动脉D.脊髓深部连接脊髓前、后动脉的动脉冠E.胸4和腰1节段吻合不充分,形成缺血区20、关于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成人脊髓颈1~颈4节段与同序数椎体相对应B.颈5~颈8和胸1~胸4节段与同序数椎体上一个相对应C.胸5~胸8节段与同序数椎体上两个相对应D.胸9~胸12节段与同序数椎体上三个相对应E.腰1~腰5节段与胸8~胸10椎体相对应21、关于椎内、外静脉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丛互相吻合交通,无瓣膜B.主要直接汇入颈内静脉、肋间后静脉、下腔静脉C.椎外静脉丛在寰椎与枕骨之间较发达,称枕下静脉D.收集脊柱、脊髓及邻近肌肉的静脉血E.是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交通的重要通道22、关于硬膜外隙穿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选侧卧位、坐位B.从骶管裂孔到枕骨大孔都可以进行穿刺C.途径有后正中和旁正中入路D.不需穿经黄韧带E.后正中入路的途径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23、骶管麻醉进针的定位标志A.第5腰椎棘突B.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C.骶正中嵴D.骶管裂孔E.骶骨角24、关于骶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椎管的一部分B.向下终于骶后孔C.背面覆盖骶尾背侧浅韧带D.是骶骨的内腔,上口呈三角形E.属于硬膜外隙的一部分25、关于骶管阻滞麻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45°角在骶管裂孔处刺入B.针向前刺入黄韧带,阻力消失则进入骶管C.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与皮肤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D.穿刺深度大约2cmE.回吸应无血,否则应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无血为止26、关于腋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颈深筋膜的内脏筋膜形成B.包绕腋血管和臂丛C.喙突下臂丛阻滞穿刺点在喙突下2cmD.腋路臂丛阻滞穿刺点在腋窝最高点压住腋动脉搏动,在指尖前方向腋腔顶刺入E.向上通颈根部27、腋动脉的分支不包括A.旋肱后动脉B.肩胛下动脉C.肱深动脉D.旋肱前动脉E.胸肩峰动脉28、穿过四边孔的结构有A.胸背神经B.胸背动脉C.旋肩胛动脉D.腋神经E.桡神经和肱深动脉29、臂丛神经A.位于腋窝内的是臂丛锁骨上部B.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C.下、中干的前股合成内侧束D.臂丛锁骨下部的3个后股合成后束E.3个束位于腋动脉的外侧30、关于肩胛上神经及其阻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自臂丛锁骨上部B.经斜方肌深面与肩胛上血管伴行C.穿肩胛骨切迹入冈上窝D.支配冈上、下肌E.经肩胛骨内侧深面注药可阻滞该神经31、对桡动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腕部掌侧仅有皮肤和浅筋膜覆盖B.尺动脉血供障碍时,宜采用桡动脉插管C.桡动脉插管的并发症较少D.多有良好的侧支循环E.是最常触摸脉搏的部位32、对肱动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臂上份居肱骨内侧B.臂中份居肱骨前内方C.臂下份居肱骨前方D.在肘窝处是间接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E.在远离肘窝横纹处的下方可作动脉插管33、关于桡神经阻滞的描述,正确的是A.肱部阻滞在肱骨外上髁处B.肘部阻滞在肱二头肌腱内侧C.深支阻滞在肱骨外上髁近端D.浅支阻滞在桡骨茎突上方约7cm处的背外侧缘E.腕部阻滞在桡骨茎突34、桡神经浅支损伤,手的哪部分感觉丧失A.手背外侧皮肤B.手掌内侧皮肤C.手背内侧皮肤D.手掌外侧皮肤E.整个手背皮肤35、投影为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的中点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的结构是A.股动脉B.胫前动脉C.腘动脉D.胫后动脉E.足背动脉36、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到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的为A.股神经B.胫神经C.坐骨神经D.腓总神经E.股后皮神经37、对大隐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A.末端接受5条属支B.与深静脉间无交通支C.无静脉瓣D.穿隐静脉裂孔注入髂外静脉E.大隐静脉曲张需高位结扎时应保留各属支,以防止血流不畅38、对股三角境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前壁为阔筋膜B.后壁为股二头肌与耻骨肌及其筋膜C.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D.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E.上界为腹股沟韧带39、关于股静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伴股动脉上行B.在腹股沟韧带深面延续为髂外静脉C.属支有大隐静脉D.收集下肢、腹前壁下部、外阴部的静脉血E.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股动脉外侧40、临床上置入弯喉镜片时,必须深达何种结构,才能使会厌翘起,紧贴喉镜片,显露声门A.会厌软骨茎B.甲状会厌韧带C.杓会厌襞D.舌会厌正中襞E.舌会厌外侧襞41、关于腰上三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下缘围成B.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C.三角内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D.三角的深面有肾脏E.是腰疝易形成部位42、踝管内通行的结构不包括A.胫骨后肌腱B.趾长屈肌腱C.腓骨长、短肌腱D.胫后血管和胫神经E.足长屈肌腱43、安静状态下,单位重量耗氧量最多的器官是A.心B.肝C.肾D.肺E.脑。

麻醉解剖学名词解释

麻醉解剖学名词解释

麻醉解剖学名词解释麻醉解剖学是研究麻醉在人体解剖学上的应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麻醉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其对器官、组织以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下面将对麻醉解剖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麻醉麻醉是一种人为产生的无痛、无意识状态的药物作用,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手术过程的无痛或者减轻疼痛的目的。

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深度麻醉等。

2. 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等。

它通过对器官、组织、细胞等的观察、描述和研究,揭示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3. 麻醉深度麻醉深度是指麻醉状态中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程度。

麻醉深度通常根据意识、反射、肌肉弛缓度等指标来评估,分为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

4. 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对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麻醉监测一般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5.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的化学物质。

一般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式,可将其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和神经阻滞药物等。

6. 麻醉器械麻醉器械是用于辅助麻醉操作的设备和工具。

常见的麻醉器械包括麻醉机、呼吸机、监测仪器、导管等。

7.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的麻醉方式。

通过给予全身麻醉药物,经由呼吸系统或静脉输入,使患者陷入无意识状态,以便进行手术或疼痛治疗。

8.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使局部区域丧失痛觉和感觉的麻醉方式,不会影响意识。

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注射或局部浸润的方式,使特定区域的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实现局部麻醉效果。

9. 分娩麻醉分娩麻醉是在分娩过程中应用麻醉技术以减轻或消除产妇疼痛的方法。

常见的分娩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连续麻醉和腰麻等。

10. 麻醉并发症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称为麻醉并发症。

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喉痉挛、神经系统损伤等,需要麻醉医生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麻解

麻解

\纵膈
1解释
★心包:形态结构: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的纤维浆膜囊分为:纤维心包:由致密CT构成,厚而坚韧
向上: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外膜延续
向下:与膈中心腱愈着
浆膜心包:脏层紧贴于心肌表面(心外膜)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外面
可分泌少量浆液,减小摩擦
壁层:衬托于纤维心包内面
与浆膜心包脏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互相转折移行
★心包腔:概念:是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转折移行而形成的密闭的潜在腔隙
意义: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是的摩擦
★心包横窦:位置: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
临床意义:心可视手术时,可经该窦夹持主动脉与肺动脉干,暂时阻止
血流
★心包斜窦:位置:左心房后面,下腔静脉左侧,4条肺静脉根部与心包后壁之间形态:开口向下的盲囊
意义:位置深,为心包积液的部分
★动脉导管三角:境界:前界——左膈神经
后界——左迷走神经
下界——左肺动脉
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临床意义:该三角是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2上纵膈的器官如何排列
前层——静脉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中层——动脉神经层:
主动。

心脏麻醉精品PPT课件

心脏麻醉精品PPT课件
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山西医科大学麻醉系 汪祖巾
非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手术的麻醉
(心包剥脱术)
(一)病理生理
Hale Waihona Puke 由于心脏长时间受坚硬纤维壳束缚和 压迫,跳动受限,致使心脏的正常舒 张和充盈严重受限;心肌在早期呈废 用性萎缩,较晚则纤维化,收缩力明 显减退。
心室压上升而容量减少,导致心排血 量下降,脉压缩小,心脏本身和全身 供血障碍,心率代偿加快。
(一)病理生理
左心室受压可影响肺循环,肺血增多, 出现肺淤血,通气与换气功能均受影 响,所以病人往往有呼吸困难和代偿 性每分通气量增加和呼气末二氧化碳 分压降低。
(一)病理生理
静脉回流受阻,可致上、下腔静脉压增 高;血液淤滞在各脏器中,并产生大量 胸水、腹水,胸、腹水影响呼吸运动, 使肺活量降低,心内压增高,使肺血容 量增多,血液在肺内淤滞,造成肺通气 /血流比例异常。
(6)手术局部刺激易致室性心律失常,应有心 电监测。
(7)注意呼吸管理,最好有血气监测。
(8)注意术后的呼吸管理,应待病人完全清醒, 潮气量>6 ml /kg,血气指标正常时才可拔除 气管导管。
二、急性心脏压塞手术的麻醉
(急性心包填塞)
急性心脏压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基本上 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相似,但发作急骤、 情况危急、进行性加重;可立即发生心 泵功能衰竭而致死。
内插管时,则以清醒表面麻醉下插管较为安全。
(3)麻醉维持:麻醉宜以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方法为主,辅 用吸入麻醉时要很谨慎。
(4)在静脉给药时应注意这类病人循环时间长的特点,警 惕用药过量。
(二)麻醉处理
3.麻醉管理
麻醉医师应了解手术步骤,应与手术者密切联系。

精品课程《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麻醉解剖学课程编号:承担单位: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授课学时: 54学时(理论22学时,实验3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本科临床麻醉专业一、课程简介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

本书是《麻醉解剖学》与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进行有机的合并,实际上是麻醉专业用的局部解剖学。

它侧重阐述与临床麻醉、疼痛诊治、危重病人监测与治疗等学科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学习及临床应用《麻醉学》提供理论基础。

适用于临床麻醉专业教学使用。

学习麻醉解剖学的目的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神经走行的辨识以及局部层次结构的查认,进一步了解、熟悉和掌握人体局部结构配布的规律,为学习麻醉医学和其他临床医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根据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麻醉解剖学》编制而成。

要求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讲授、小班实习,标本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总结记忆。

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自学的能力。

不断提高科学素质。

本大纲把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掌握内容,使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重点阐明,通过教学,学生必须透彻理解、记忆并会灵活应用;熟悉内容使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记忆、知其临床意义;了解内容为学科的一般理论,教师可概述、简述或通过学生自学,能理解知其要点和形成初步印象。

本门课程第三学期学习。

54学时,理论22学时,实习32学时。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性讲课,贯彻基本内容,学生通过听课,小班实习观察、阻滞麻醉模拟穿刺,学习本大纲规定的内容。

另附有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和教学录象等方式进行学习。

讲授与实习比例为2:3。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麻醉解剖学的定义、研究范畴、作用地位。

《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

《麻醉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麻醉解剖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适用对象:麻醉学专业基本要求:麻醉解剖学是麻醉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属形态学范畴,是麻醉专业学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的基础和桥梁,其任务是学习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表面标志的摸认、器官体表投影的度量、脏器位置毗邻的观察、血管及神经走向的辨认,进一步熟悉掌握人体局部的配布规律,以麻醉专业化为轴心,理论联系实际,功能联结构,局部联整体,基础联系临床,使解剖知识系统化,同时注重技能训练,以模拟穿刺、插管、麻醉解剖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麻醉专业学生的技能专门化,同时通过临床观摩,实际操作的专题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和严格的操作的学风和医德。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解剖学》第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麻醉解剖学总学时为学实,其中理论课讲授学时,试验课学时。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二、熟悉:麻醉解剖学的概念。

人体结构概况。

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

三、了解:人体的分区。

教学安排:理论课: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麻醉解剖学主要内容:麻醉解剖学的概念、目的。

人体基本分区和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介绍麻醉学学习方法“五联系”:“局部与整体联系;功能与结构联系;理论与实际联系;基础与临床联系;与活体联系”。

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骨性标志:枕外凸隆、乳突、翼点、眉弓、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颧弓。

颅顶软组织层次及各层形态学特点。

颅顶血管、神经的分布规律;颅底内的形态结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径。

面动、静脉、三叉神经、面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三叉神经及其主要分支;面神经、舌咽神经阻滞术的解剖学要点。

口腔、鼻腔和口咽的形态结构特点与气管插管的关系。

二、熟悉颅顶骨与颅底的结构差异。

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麻醉解剖学教学的体会(一)

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麻醉解剖学教学的体会(一)

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麻醉解剖学教学的体会(一)〔关键词〕麻醉;解剖学;教学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研究与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监护等学科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每一位临床麻醉学工作者都是必不可少的〔1〕。

作者在对麻醉学专业实习生的教学中,强调了麻醉解剖学的重要性,改进了临床麻醉解剖学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些在临床工作中施教的经验。

1结合临床麻醉进行专题教学作者在实际的临床麻醉工作中,针对实习生的特点,查阅文献,借鉴同行经验,对麻醉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改革〔2〕,打破以往系统解剖学或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增加实习生的动手机会,加强他们的运用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五个专题组织进行。

①气管插管相关麻醉解剖:突出经鼻或口插管至支气管沿途所经过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征。

利用模型标本,重点观察会厌及喉口的组成,喉腔组成及分部,喉腔内结构,并结合临床强调插管操作时使声门裂顺利开放的注意要点。

②心肺复苏有关的麻醉解剖:讲解心脏位置、形态以及结构特点,心的血供以及传导系统,胸廓的结构特点与胸腔按摩,心和胸膜的体表投影与心腔内注射等形态学知识,肺的形态与自主呼吸的恢复,强调了与深静脉穿刺相关的颈部大血管的走行与体表定位。

③阻滞麻醉相关的麻醉解剖:讲授周围神经,特别是脊神经的组成、位置、纤维成分和分支,脊神经后支的分布、前支的特点。

观察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分支和分布,重点要求学员观察揣摩周围神经的体表定位、神经的毗邻关系和常选阻滞部位的解剖学依据及注意事项。

④椎管阻滞麻醉相关的麻醉解剖:讲授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椎管的组成,脊柱各段的特征,连结椎骨各结构的名称、位置和形态特点。

结合椎管内麻醉的特点,着重讲解和分析脊柱区由浅至深各层组织的排列及结构特点,脊神经后支的走行与分布概况。

⑤全麻相关的麻醉解剖:讲授中枢神经的组成、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外形和内部结构。

麻醉解剖学1-丁家明教授课件

麻醉解剖学1-丁家明教授课件
25mm 眶下孔:眶下缘
中点下方8.7mm, 距正中线外侧 28.4mm处
眶下神经阻滞定位
经眶外侧缘至上唇 上缘中点做一连线
再经瞳孔中心做一 垂直线,两线的焦点 即为进针点;进针方 向朝外上、稍偏后, 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 角平均为30°
颏孔:位于下颌 第1、2前磨牙间下 方,或下颌第2前 磨牙根的下方,下 颌体上、下缘连线 中点、距正中线外 侧30mm
1. 面V 交通
“危险三角”
(六)淋巴 (七)神经(p24)
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运动神经来自面神经
1. 三叉神经及其分支分布 三叉N为混合性神经,含
有两种纤维:
① 止于三叉N感觉核的躯体感觉 纤维 ② 发自三叉N运动核的躯体运动 纤维;分别组成三叉N感觉根和 三叉N运动根
感觉根由三叉N节 细胞中枢突组成, 周围突组成3支:即
3. 舌神经:经翼外肌深面下行,接收鼓索 舌神经的阻滞定位:舌神经位于下牙槽
神经的前方,在下颌最后磨牙的稍后方, 仅被黏膜覆盖
术者左手示指伸入口 内,在下颌骨内侧面触 及、压迫并固定该神经 于下颌骨面,邻近刺入 1cm即可阻滞舌神经
后组:有枕 动、静脉和 枕大神经
血管神经
3. 帽状腱膜 前连额肌,后连枕肌, 两侧变薄续颞深筋膜浅层
4.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或腱膜下间隙 为帽状腱膜与颅骨的骨膜之间的区域,
又称颅顶的危险区
5. 颅骨外膜 在颅骨表面 疏松贴附,在骨缝处结合 紧密
Hale Waihona Puke (二)颞区1. 皮肤 2. 浅筋膜:血管神经 (1)耳前组 (2)耳后组 3. 颞筋膜浅层 4. 颞筋膜深层 5. 颞肌 6. 骨膜
前方的眶上裂:有动 眼N、滑车N、展N、眼 N及眼上V穿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房结 :左/右冠状动脉 (节间束) 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左房后动脉/房间隔动脉 房室束:房室结动脉/前降支的前穿支 左束支:
左前束支:前降支的前穿支 左后束支:房室结动脉/后降支的后穿支
右束支:前降支的前穿支 普肯野氏纤维网
心的神经
运动神经
交感
副交感
感觉神经 痛觉 牵拉感
Thank You !
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
室间隔
膜部 室间隔
肌部
室间部 房室间部
心的传导系统
组成 位置:窦房结位置 形态 功能 血供 神经支配:
心的动脉
来源 右冠状动脉的发出部位、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左冠状动脉的发出部位、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副冠状动脉 分布类型 侧支循环 冠状循环
心传导系的血供
心包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心包腔
心包窦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前下窦
心的位置和毗邻
位置
中纵隔内,1/3位 于右侧,2/3位于 左侧。
毗邻:
前方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心的纤维支架
构造: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组成:包括纤维环、纤维三角和室间隔膜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