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的差异与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浅谈中英广告中的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浅谈中英广告中的翻译文章从分析中英广告语的特点以及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中英广告翻译的影响入手,论述了广告翻译的一些原则和策略,进而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角度提出一些中英广告翻译中的策略和方法,即以“归化”为基本策略,合理使用“异化”策略。
标签:广告翻译归化异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地,跨文化交际面也就越来越广。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文化格局。
如果说当今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那么现在的大众媒体(Mass Medium)就是一个充斥着广告的世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丰富的广告文化。
而形式各异的广告语言,要么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要么浓缩了所推广的产品特色,确切地说是真正的语言精华。
因此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世界里,如何正确地翻译异域广告使之适应于目标语的大众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英广告语的特点广告翻译,无论是英语广告译成汉语,还是汉语广告译成英语,其基本原则应为:自然、准确、易懂。
这个基本原则反映了广告的宗旨和功能对语言和文化的要求。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译文的语言必须完整反映原文语言的信息和风格,以达到原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
“译文自然”,是指用流畅的,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惯用表达法来传达原文的信息,使译文读者不产生语言的陌生感。
“译文准确”,是指译文应当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广告信息,这也是广告的功能所要求的。
广告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变了样,会误导消费者,错误的信息必然带来负面的广告效果。
“译文易懂”,是指译文要用通俗易懂的词,简明的句子结构。
生僻词、复杂的句子结构难以使译文读者快速了解广告信息,难懂的广告译文无法打动读者的情感。
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中英广告翻译的影响(一)由语言差异引起的在广告翻译中的差异广告英语的口语化和简单化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因为简单的文字容易理解,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看完。
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四、结论
总之,英汉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 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义,以找到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还 需要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灵活应对文化差异,注重运用目标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以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广告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参考内容
1、深入了解目标文化
在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对目标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 的掌握,还包括对目标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目标 文化,才能更好地把握目标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广告翻 译策略。
2、灵活应对文化差异
在广告翻译中,面对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译者需要灵活应对。一方面,要 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调整翻译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例如,在翻译含有动物形象的 广告时,需要考虑目标文化中对动物的喜好和禁忌,以确保广告的宣传效果。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翻译中的英汉文化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 广告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两种文化的差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灵活采用不 同的翻译方法,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告翻译更加准确、 流畅,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未来,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广告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便在广告翻译中更好地应对各 种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和机器翻译等新兴技术也将为广告翻译提供更 多的可能性和帮助。让我们期待广告翻译在未来的表现将更加出色,为全球的商 业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3、价值观差异
英汉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国文化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而中 国文化更注重群体和社会。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广告中的说服策略和表 达方式。例如,西方广告往往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而中国广告则更注重家 庭、社会和国家等因素。因此,在广告翻译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价值观, 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说服策略。
英汉广告中的用词歧义现象研究报告——英汉歧义在广告语中的积极运用

者或 听众 的注 意 力 , 到商 业 目的 , 多广告 中运 用 了歧 义的手 达 许 段, 并且运用 的恰到好 处 , 吸引 了广 大群众 , 同时这些广告 也具有 很强的艺术 性和幽默感 , 失为语言 、 不 文化 中的精 华与典范。本 文
②P w rbl g epo l! o e e n s ot epe o th
Co n Sl n 】 rs 】 e
中国分 类号 : H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 3 — 34 0 10 — 3 2 1 )5 0 0 — 2 1
h i这 两 对 谐 音 词 , 起 来 和 谐 悦 耳 , 起 来 朗 朗 上 口 , 且 风 趣 、 e r 听 读 而 广告 是社会 生活 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 分 ,除 了传 播产 品消息 , 幽默 , 有感召力。 以此宣传其浴场环境优越 , 以为消费者 提供 具 可 广告还是我们 社会文化 的一种主要 交流 工具。为 了更好 的吸引读 宜 人 的休 闲度 假 场 。
c th t t n in o e pe ndbee s o rme ac heat to fp o l,a ay t e mbe . o e , h d e ie e ti as n at e r Asy u s e t ea v r sm n s loa r. t
关键 词 : 汉广告 ; 义; 式 ; 音 ; 义 ; 法 ; 语 ; 值 ; 味 ; 赏 ; 荚 歧 形 谐 语 语 成 价 趣 欣 宣传 ; 费者 消
Ke wo ds En ls a d y r : gih n Chie e d ets me t; m bg iy fr ; o p o i; e ni; r mma ;do ; au ;n ee t a p e it ; n s a v rie ns a iut ;om h mo h nc s ma t g a c r iims v e itr s; p r cae pmp a d ; l  ̄ n a
英汉广告差异及其翻译

语言是文化 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着一个 民族 指 人们容易把它 当作绰号与世界上一种政治势力联 系起来 ,所
的特征 不仅包含着该 民族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 民
族对 人生 的看法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对广告词的理解 不能只 限于字面意义 .还应 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 。各国
() 3 注意各国风俗差异 无论任何国家 、民族 都存在许 多这样那样的忌讳 对于千百
的广告词 中多弓 申成语 、谚语 或名人名诗 ,造成在翻译时的语 义 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 的尊重 .这也 同时会影响 i 空缺或抵触 ,若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 .如文化 ,政治、风俗 、拼写 到 出口商 品的销路 问题 。 等 译 出来 的东西则会有悖于西方文化。这大概存在四种情况 : (】 1 译名不符英美文化 英 国人不喜欢大象 、颇喜欢熊猫 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
.
英 汉广告差异
它命名商品是一种反 向思 维。P IO O S N一词的原意 为 毒 药”或
英语广 告与 国内广告相 比 , 存在语言 .传统 习惯 法规 ,教 “ 毒物 “ 可是据 国外市场专家分析研究发现 .有些女性追求一种 , 育 自然环境、宗教 、经济状 况等方面 的差异。具体说来 .英语 野性粗鄙的异国风情 ,为迎合其 1味 精心设计的 P I N香波 3 OS O
也趋向于 ” ,名 精 、美 ” 新 。中国人传统的使用功能型消费也 B a“ er 却是成功之笔。查北京外语学院编的 《 汉英词典》 可知 . 白 ”
正逐步由文化审美型所代替。翻译 国际广告时能深谙中西 文化 的 熊”的第一 条英译就是 Pl e 因为这是学名: or a aB r 第二个英译 才
广告的翻译技巧

尾部押韵
“药材好,药才好。”(“仲 景”牌六味地黄丸) Only fine medicinal herbs Make fine herbal medicines. 因为汉语的广告部分的双关太 过巧妙,翻译时难以找到与之 匹配的英文双关,所以,用尾 部押韵进行补偿。
音意结合
“黛丝”洗发水(Daisy); “方太”厨具(Fountain); “海信”电子科技(HighSense); “乐百氏”饮品(Robust)
Part 2:Cases
汉译英经典广告翻译
识破文字游戏 (Play on words) 找到切入点(breakthrough point)
把中文广告翻译成英文,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找准 切入点或者叫突破口。
谐音双关
“海尔”公司的英文商标“Haier” 与“海尔”的中文拼音写法一样, 而且“Haier”的发音还与英文单 词“higher”(更高)的发音相同, 意在表达“海尔”的产品将会在欧 洲等海外市场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这也为海尔在海外的发展迈出成功 的第一步。许多公司在刚开展海外 市场时倾向于尽量使用这种保留原 文发音的音意相结合翻译法。
音意结合在汉译英商标翻译中是非常难 得的,它不像音译那样直接用拼音代表{例 如“海天”酱油译成HaiTian},也不像直 译那样直接用对应的单词来翻译{例如“皇 冠”蛋糕译成“Crown”},它既需要表意, 又要表音{“利血平”来自“Reserpine”}。
Part1:jokes
只为君一“乐”
创意广告欣赏
3. .M&Ms melt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M&Ms)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M&M‘s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 溶在手”也被广告周刊评为2004 第一广告名句,中国的翻译运用 了“重复”的修辞手法,用四字 词语,言简意赅,结构工整,通 过“融”字的重复,体现了它的 丝滑精髓。“只溶在口,不溶在 手”既反映了M&M巧克力糖衣包 装的独特,又暗示了M&M巧克力 口味好,以至于我们不远是巧克 力在手上停留片刻。这样的翻译 再配上M&M御用颜色使得M&M 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
翻译研究: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

翻译研究/翻译研究: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论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分析 引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得各大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品牌质量的同时还要在产品的服务、产品的销售形式及创新的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进。
作为商品之间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产品的宣传是各大名牌商品需要进行拓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如何有效的将品牌广告的内容与国外的文化以及风俗传统进行结合成为我国各大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不仅要有较为精心细致的策划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的实时发挥,这点需要从翻译的角度来对广告的内容进行艺术化、程序化处理。
成功的广告翻译及广告商标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不能有效的合理的进行广告翻译处理,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也极有可能给国家形象带来损害。
一、英汉广告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翻译在各大国际市场交流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
这和英汉民族在对待事物的处理问题上以及观察事物的视角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些不同是可以反映在对待同一个广告的翻译上面存在的差异。
著名的美国翻译家比尔波特曾说过,翻译是一种针对语言的修行,它是从一种文化视角到另一种文化视角的最自然和直白的修养。
这充分体现了翻译对于个人和民族来说都是在文化制约的程度来进行体现的。
熟练而又恰到好处的运用英语和汉语的习俗往往是一次成功翻译的关键。
广告翻译和其他翻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针对的人群比较广,这也是翻译所在的困难之处。
所以说广告翻译一定要从里到外,从大到小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要对语言、语境有一个细致的把握。
对于英汉广告的翻译主要从以下几个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念是体现不同国度对待事情处理的态度、方向和行为的核心内容。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价值趋向多呈现出内向型,在对待事物的处理方面多偏重于自觉能力以及道德价值观念。
英汉广告语差异对比

非正式场合,只适用于亲友、熟人之间 Bye!Sweet dream(做个好梦)! I’m going to miss you.(我会想你的) Hope to see you again soon.(希望尽快会再见到你)
含有下次约会含义的告别
See you later / tomorrow / Monday / next week!
Nice to see you paagrta5in. 很高p兴art再4 见到你。 5.适用于有一阵子没见面的朋友: How have you been?
你过你得怎么样 ? 6.适用于很久没见的朋友: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Daily Greeting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迷糊呼
英语问候语中,正式的通常有:
1.How do you do?(初次见面通常用语) 2.How are you?(比较熟悉的人之间用语) 3.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你近来... 可好?) 4.How are you doing?(您工作还顺利吧?) 5.How is everything?(一切还好吧?) 6.How is your vacation/holiday(s)/weekend?( 假期怎么样?)
英语问候语中,非正式的通常有:
1.只要是朋友都能用的: How's everything? 一切都好? What's up? 近况如何? Whatp'asrt1new? part2 有什么新鲜事? What's happening?
2.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但比较见外: How are you? 你好 吗? 3.适用于第一次pa见rt6面: Nice to meetpayrot3u. 很高兴见到 你。 4.适用于曾经见过,但不太熟的人:
英汉广告中滑溜词的对比与翻译

英 汉广 告 中 的滑溜 词 有其 共性 , 同 时也具 有 各
自的特 点 , 下 面 将从 语音 、 词汇 、 语法 、 修 辞 四个 方 广 告 中频 繁 运用 描 述 性 形 容词 性 和一 般 性 动 词 性
面对英 汉广 告 中 的滑 溜词 进行 对 比分析 。 1 . 语音。
引 导人 们树 立 正确 的社 会 观念 和 社会 风 气 , 养 成 良 的购买 兴趣 , 另一方 面 当 消费 者感 觉 广告 的描述 与
好的行为习惯 ,而商业广告则是 以促销盈 利为 目 实际商 品情况不符时 , 可帮助广告商“ 溜走” , 逃避
的 。广 告 的英 语 单 词 a d v e r t i s e源 于拉 丁语 a d v e r t — 责 任 。换句 话 说 , 含有 滑 溜词 的广 告 给人 的印象 是 e r e , 意思 是 t o t u n r o n e ’ s a t t e n t i o n t o , 即将 大 家 的 注 商 品 看上 去 内涵 丰 富 , 充 满 承诺 , 但仔细追究 , 却 什
行对 比分析研究 , 以此形成适当翻译策略的研究却 品贴上 这则 广 告语 ,一 定会 强烈 地 吸 引住 消 费者 ,
较 少涉 及 。 二、 英 汉广告 中滑溜 词的对 比分 析
俘获消费者的心理 , “ 廉” 跟“ 美” 两个滑溜词正是消
费者心 里对 商 品的期待 。
英 汉广 告 中 的滑溜 词 汇有 着各 自的特 点 , 英 语
完好无损 , 让人觉得蛋没有被人动过 。韦伯词典 而 在广 告 教学 中专 门教授 滑溜 词 的用 法 。在 中 国 ,
( 1 9 7 6 ) 将 其解释为 “ a w o r d u s e d i n o r d e r t o e v a d e o r 研 究 者 们 主 要 就 滑 溜词 在 汽 车 、 房地产 、 高科 技 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广告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广告 翻译时, 如果不弄清楚这些差异, 就很容易使译出的广告产生 歧义, 甚至给产品的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从英汉广告差异 的视角, 对英汉广告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 广告定义 (definition of Advertising) “广告” 一词源于拉丁语: advertere, 意思是 “唤起大众对某 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目 前, 尽管各国学者对广告的解释在文字上有所不同, 但是本意 思还是大同小异的。 但从各种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 广告一般 应具备下面的要素 (Components) : 1.广告的对象是广大消费者, 是整个公众, 而非个人。 2.广告的内容是传达一定的信息, 广告的信息可以是有关 商品的, 也可以是有关服务的。同时, 广告也可以用于向人们 言传某经济、 政治、 宗教及社会观念的非商业领域。 3. 广告的手段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多数的 广告是通过报纸、 杂志、 电视、 电台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也有的采用邮寄、 传单散发、 电传、 橱窗布置、 商品陈列等形式。 4. 任何广告都是由特定的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 发起的, 大多数是为促进商品的销售或劳务输出以取得利润。 但同时又需支付一定的广告费用, 也有一些公益广告, 它既不 是为获取利润, 也不需支付广告费用, 如美国癌症协会、 美国教 育后援会等机构所做的广告。 二、 英汉广告的差异 1.广告格式的差异 英语产品广告的末尾大多有一个附表 (coupon) , 要求顾客 剪下来直接寄给厂家。 有了这张附表, 顾客不费周折就可以和 厂家或经销单位取得联系, 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他们, 从而得到 满意的服务。从厂家的角度看, 也有利于了解顾客的情况, 摸 清市场行情, 进一步调整营销策赂, 改善服务。 此外, 这种统一 规格的附表有利于存档管理。 现在, 中国广告业正逐步向这一 方向发展。 2.广告内容的差异 英语产品销售广告中一般都有商品的价格, 而中国的同类 广告中很少见到价格。 而且, 有些广告, 如英语招聘广告中, 除 了对应聘者本人的要求外, 工资额和各种待遇等写得很明确, 而国内广告中对应聘者的工资及待遇则没有这么高的透明度。 3.广告种类的差异 英语广告涉及的行业似乎更多、 更广。 特别是服务行业广 告比比皆是。 中国由于服务行业起步较晚, 这方面的广告也相 284
13.sino, “中国的” 。如 sino-American (中美的) 。 14.cross, “横过” 。cross-country (越野全国的) 。 二、 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组合成复合形容词、 复合名词或复 合动词 复合词在英语中很常见, 而且不断有新词出现。 1.由 “形容词+其他词” 构成 ①由 “形容词+动词的-ing 形式” 构成复合形容词。 如 goodlooking (相貌好看的) ; tough-looking (样子很凶的) ; easy-going (随和的) ; ill-fitting (不合身的) ; electronic-learning (电子学习) ; low-lying (低洼的) 。 ②由 “形容词+动词的-ed 形式” 构成复合形容词。 如 ill-advised (不明智的) ; natural-born (生来的) ; ready-made (现成的) ; short-lived (短暂的) 。 ③由 “形容词+名词的-ed 形式” 构成复合形容词。 如 longtougued (话多的) ; cold-blooded (冷血的) ; single-handed (单独 的) ; blue-eyed (蓝眼睛的) ; light-coloured (淡色的) ; long-haired (长毛的) ; kind-hearted (好心的) ; short-sighted (目光短浅的) ; simple-minded (头脑简单的) 。 (PePsi-ca1a) 、 “可口可乐” (Coca-cola) 都不失为在广告商标的 翻译与受众文化的联系上较为成功的范例。 当然, 有时在不影 响受众文化的前提下, 也可以直接音译, 如中国许多食品名称 的翻译, 中国 “武术” 或 “功夫” 直接被译成 (Kung Fu) 等。 如果音译或直译与受众文化产生矛盾时, 则应采取意译或 其他的翻译形式。如德国汽车名 “Benz” 一词在汉语中的谐音 不理想, 则通常译为 “奔驰” 。另外, 美国通用公司在巴黎最新 推出的汽车品牌 “Chevrolet Nova” 中的 “Nova” 一词在西班牙语 中的读音与 “不走” 一词相仿, 后来易名为 “Carible” 。 有人将这 类广告词语的翻译视为 “翻译中的艺术创造” , 而这种 “再创造” 或 “艺术创造” 的涵义应确切定义为 “两种文化的比较” 。 总之, 广告的翻译, 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是语言的翻译, 而且 是文化的翻译。只有弄清英汉广告的差异, 尤其是文化差异, 才能确保其翻译是否成功。 一则成功的广告翻译, 就是一次成 功的商品信息传播, 应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蒋磊. 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 [J]. 中国翻译, 2002 (3) . [2] 王燕希. 广告英语一本通 [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社, 2004. [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 1995-10 第 1 版.
应少些。 英语慈善业的广告较多, 基本上每天报刊上均有慈善 机构的广告, 而中国这类广告较少, 不过现在的公益广告也越 来越多。 4.广告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任何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这种文化 的一面镜子, 通过语言交流, 人们可以了解某种异地文化的实 质和特性。反之, 要学好某种语言, 对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内涵作深刻了解也是大有必要的。因此, 在进行广告创意时, 如果不注意消费者的文化背景从而忽视地区语言差异, 就大错 特错了。所以, 广告作为一种沟通手段, 其语言必须与目的国 的语言相一致, 否则很容易发生歧义。 三、 英汉广告的翻译 广告词的翻译和文化紧密相连。由于广告词的翻译是跨 文化传达的, 因此它们的翻译必须符合商品的目标语言文化, 必须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迎合目标语言人们的文化审美心 理, 而不是直接采用音译或意译。 如果广告的翻译违背了这个 原则, 产品在经销时就会遭到失败。本意翻译成英文, 而不知 该英语词语有悖于英语文化而遇到麻烦。 因此, 我们在翻译时要考虑语言、 文化、 政治、 风俗等因素, 这样的广告推销的产品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其中, 如何在广告 英语翻译中把握和处理翻译与文化因素的关系是英语广告翻 译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我们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广告翻译中必须对受众话言的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不仅包括受众的语言特征, 同时包括受众所在民族的信仰、 价值观、 处世态度、 赋文方法、 社会结构、 宗教、 时间观念、 社会 角色、 空间关系、 宁宙观、 风俗习惯等诸多民族文化的因素。 翻 译过程中, 只有较为准确把握住这些因素才能避免出现如前所 述的违背受众文化的不贴切的译文, 不致出现诸如上文提到的 “white elephant” 等违背文化的现象。实践证明: 一种文化中被 推祟的事物, 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会产生同样的共鸣。 所以广 告翻译既是语言翻译, 也是文化翻译, 盲目的语言层次的对等 翻译是不可取的。 2.处理好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既然翻译是一种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 最自然 的对等语再现语言信息的过程, 那么在广告英语翻译中如何把 握住 “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与 “对等语” 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 要。广告英语翻译绝不可过分追求对等而失去切近与自然。 这方面失败的实例很多, 有些属于语义层次、 句法结构层次, 而
2011 年第 9 期
探寻由连字符 “-” 连接的词
欧兰花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摘 要】 本文主要探寻由连字符 “-” 连接的词。 【关键词】 连字符 “-” ; 派生; 复合形容词; 复合名词; 复合动词
有一些英语单词在其前缀后加连字符可构成新词, 还可以 由连字符 “-” 连接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构成复合形容词、 复合 名词和复合动词。这些合成词的构成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 当我们了解了其中规律后,可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立新词 呢?下面就该问题来探讨一下。 一、 由前缀加连字符派生构成新词。举例如下: 1.pre, “在…之前” 。如 pre-war (战前的) 。 2.co, “合作” 。如 co-owner (共同所有者) 。 3.self, “自我” 。如 self-made (自制的) 。 4.semi, “半” 。如 semi-conductor (半导体) 。 5.hydro, “水” 。如 hydro-electric (水利发电的) 。 6.vice, “副” 。如 vice-president (副总统) 。 7.non, “不” 。 如 non-stop (不停的) ; non-profit (非盈利的) 。 8.anti, “反” 。如 anti-war (反战的) ; anti-virus (杀毒的) 。 9.post, “在…之后” 。如 post-war (战后的) 。 10.de, “离开, 减少” 。如 de-glove (像脱手套般退去) 。 11.eco, “生态” 。如 eco-food (生态食品) 。 12.mid, “中间的” 。如 mid-exam (中段考) 。 更多的则是由不同文化间表达方式的差异所致。从信息论的 角度而言, 广告属于一种信息传播, 它的传播过程须经由编码 (广告方) ——广告——解码 (受众) 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 广告 翻译的过程是一种根据受众所在的民族文化、 亚文化因素、 语 言环境而进行的 “改造” 与 “再创造” 过程, 而不是单纯的复制过 程。广告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处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例 子也有许多, 如中美合资上海利华有限公司刊登的 “力士” 美容 浴露的广告是这样写的: 力士美容浴露含水量天然杏仁提炼的活性滋润成分, 能自 然渗透, 彻底清洁, 温和不刺激一般皮肤, 充分滋润, 令你的肌 肤柔嫩娇美, 顺滑润泽。 它的泡沫丰富、 芳香怡人, 给你全新的 沐浴感受。 英文为: LUX Shower Cream contains natural active moisturizing agents derived from almonds that naturally penetrate the skin cleansing and moistening thoroughly; 1eaving it beautifully soft and smooth. Enjoy the experience of new LUX Shower Cream with: its pleasant fragrance. The mild rich creamy lather completely cleanses and moisturizes your skin. 这则广告的英译文很自然、 贴切, 完整地表达了中文广告 要表达的涵义, 达到了广告的预期效果。 3.处理好音译与意译的关系 从翻译的实践看来, 较好的广告翻译应能在两种不同文化 的巧妙融合上做到音译与意译的结合。如常见的 “百事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