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0页
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2月25日在北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一、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工业互联网取得积极进展《报告》显示,在网络基础资源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达3593万个,IPv6地址数量达63052块/32,同比增长9.4%;移动通信网络IPv6流量占比已经达到35.15%。
在信息通信业方面,截至2021年12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达142.5万个,全年新增5G基站数达到65.4万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工业互联网和5G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融合创新应用不断加快。
二、网民规模稳步增长,农村及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民总体规模持续增长。
一是城乡上网差距继续缩小。
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
二是老年群体加速融入网络社会。
得益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老年群体连网、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进一步激发。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
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分别达69.7%、52.1%和46.2%。
三、网民上网总时长保持增长,手机上网成为绝对主力《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呈现新特点:一是人均上网时长保持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不久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该报告涵盖了从2019年至2020年的发展情况,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9.33亿人,占全球网民的27%。
其中,移动网民规模达8.59亿人,占比达到了92%。
这足以说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同时,中国互联网融入到各个领域,各类行业也加紧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其次,从网络应用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包括在线视频、在线购物、社交平台等。
其中,移动支付使用率较高,实体店扫码支付占比为44.2%。
另外,各类社交平台在中国用户中也拥有广泛的普及。
例如,微信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3亿人,而抖音月活跃用户规模也达到了6.06亿人。
这样的数字足以展示中国互联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内部安全事件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境内和境外的网络攻击和渗透问题。
为此,相关领域专家和机构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监管和防范力度,保障着中国网络安全。
最后,报告也对新基建方面做出了评估。
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
其中,建设5G基站、推广5G网络、智能物流和人工智能等都是中国互联网新基建领域的重大举措。
这些计划将为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提供深远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了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也提醒着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在新基建领域积极推进创新。
期待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互联网得以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中国互联网络状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互联网络状况调查报告篇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3亿,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领跑全球互联网。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
受3g 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
截至20xx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网民规模较20xx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3.4%,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4.3%。
虽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很高,但是宽带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
目前的手机网民中,28%的人表示未来半年有使用3g手机上网的意愿;目前尚没有使用手机上网的手机用户中,7.25%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3g手机上网的意愿。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其中14.8%在过去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
网民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使用农村、农业类网站的比例为42.7%。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增速放缓。
ip地址、国际出口带宽、网站数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xx 年。
域名数出现小幅下滑,但是域名中开通网站的比例明显提升,域名从量的扩张转向质与应用率的提升。
中国网民中有82.4%的网民在最常用的电脑中安装了安全软件。
尽管如此,中国的网络安全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半年内有1.95亿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
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上使用率较高,除论坛/bbs 外,这三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均在50%以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使用率相对较低。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该报告详细解析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用户规模、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数据和指标,为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和未来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9.05亿,较上年底增加了790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4.5%。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超过了9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全面普及。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推动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在线教育、在线购物等成为了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应用。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更多新兴应用将会涌现,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报告还提到,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不断推进。
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了网络攻击和隐私泄露等问题的存在,呼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
报告分析指出,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应用的多样化,反映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速度与质量、深化互联网+行动、加强互联网信息资源整合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综合来看,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机会。
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为我们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脉搏提供了依据,为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布局互联网产业的未来提供了重要参考。
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互联网信息统计机构,每年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近日,CNNIC发布了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9.8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较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速放缓,但总体规模依旧居全球领先地位。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报告显示,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9.6亿人,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97.9%。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还促进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报告还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目前,超过9成的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进行支付,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进一步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报告显示,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1.4亿和7.22亿,分别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91.6%和73.6%。
社交媒体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成为企业传播品牌和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
此外,报告还对中国互联网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例如,电商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零售模式,使消费者更加便利地购物;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分配;共享经济的兴起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然而,互联网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报告指出,互联网诈骗、网络侵权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监管,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展示了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全景图。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本文将从网络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电子商务规模、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对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
一、网络用户数量截至2021年,中国的网络用户数量达到了15.27亿,较上年增长7.3%。
其中,普及率达到了91.2%,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网络用户增长速度更为迅猛,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13.79亿,较上年增长了8.6%。
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达到了90.4%,表明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手机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
三、电子商务规模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44.0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8%。
其中,网络零售额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9%。
这一数据表明,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一直是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同比下降了23.4%,黑客攻击事件同比下降了42.9%。
这表明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五、互联网创新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不断涌现新的创新模式和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在共享经济方面,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兴业态迅速兴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在在线教育方面,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综上所述,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搜狐IT消息】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手机网民民规模更达2.77亿。
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报告》称,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
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
与此同时,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
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增速超过整体网民。
《报告》对IPv4地址资源作出了预警。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IPv4地址达到2.5亿,半年增幅7.7%。
作为互联网上的“门牌”,IPv4地址资源正临近枯竭,互联网向IPv6网络的过渡势在必行。
今年上半年,我国域名总数有了一定下滑。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1121万,其中.域名725万。
.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64.7%。
数量下降到279万,.下占整体的73.7%。
同时,《报告》称,我国网民在家和单位上网的比例继续提升,2010年上半年,有88.4%的网民在家上网,33.2%的网民在单位上网。
2010年上半年,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加深。
其中,台式电脑仍居上网设备首位,占73.6%,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65.9%,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到3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市场特征分析
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互联网发展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四、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情况
三、网民互联网应用情况分析
一、网络市场特征分析
(我国网络的市场规模)
1.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 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
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
我国网络的市场规模
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 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
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
1.性别结构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6:44,与2012年情况基本保 持一致。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四、网络视频:硬件技术、网络环境、线下节目推动着网络视频行业向前发展
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变化较大,基础环境、网民行 为、企业竞争等方面都发生变化。企业竞争向纵深方向发 展,除了横向并购外,还与上游内容制作、下游硬件厂商 结合,发展模式更加丰富。
(一)围绕互联网电视的客厅争夺战变得激烈 (二)大屏手机和4G网络助推视频网民向移动端转移 (三)电视热播综艺节目助推在线视频业务成长,其版权
我国网络的市场规模
2.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 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网络的市场规模
3.分省网民规模
我国网络的市场规模
4.农村网民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 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13.5%,城镇网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三)购物网站是购物搜索的主要地点,搜索与线上购买 契合度提升
网民电脑上常用的购物合搜索引擎(23.7%)和垂直搜索引擎(0.5%)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四)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拓展在线旅游预订渠道,交互 应用促进消费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一、搜索引擎:搜索产品、细分市场和终端设备改变用户搜索习惯
(一)中国搜索引擎产业半闭环状态正在形成 (二)手机搜索输入方式越来越丰富,语音、二维码扫描成为重要的
搜索入口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三)手机端与PC端网民搜索使用差异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四)手机网民首选某个搜索引擎的因素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三、电商应用:多因素驱动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
(一)网络购物用户购买决策存在年龄代际区隔,分群分类促销效果 更佳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二)手机网络购物成重要消费模式,增长潜力较大
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年增长率160.2%,使用 率高达28.9%。
重新成为争夺焦点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五、网络游戏:整体行业持续放缓,手机端游戏热度高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二)客户端游戏用户黏性下降,但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客户端网 络游戏用户游戏年限越长,最近半年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的比例则 变小,用户黏性下降。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
2.年龄结构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 网民中占比最大,和2012年底网民结构一致。而低龄和高龄网民略 有提升,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继续深入。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
3.学历结构
截至2013年12月,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较高 水平,未来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2013年,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 占比为11.9%,相比2012年有所上升,保持增长趋势,中国网民继续 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根据CNNIC《2012-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行业发展报告》,线上 预订用户中,有过手机预订经历的用户占20.3%。安装了在线旅游预 订APP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使用该APP。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五)硬性指标对比促进线上机票预订,软性服务促进线 下预订
线上用户在进行飞机票预订时主要考虑机票的折扣力度和航班时间, 选择比例分别为84.0%和78.4%,明显高于线下旅行预订用户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
4.职业结构
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 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 占比18.6%。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比为2.5%,一般职员占比为 11.4%。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
5.收入结构
月收入1为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的上网群体规模最大,在总体 网民中占比分别为17.8%和15.8%。500元以下及无收入人群占比为 20.8%。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三)手机端游戏热度高,社交元素增强游戏黏性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非手机游 戏用户未来转化为手机游戏用户的意愿相对较高,为15.1%。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六、移动互联网:行业全面发展,加速向日常生活渗透 (一)手机浏览器碎片化特点明显,阅读是核心需求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二、社交网站:用户活跃度下降,用户向其它应用转移
(一)数字解读社交类网站用户结构变化
二、我国网民互联网行为分析
(二)社交类网站用户活跃度下降原因
第一,认为“社交类网站浪费时间” 是网民活跃度下降的首要原因。 第二,其它替代应用的出现,降低了部分网民社交类网站的使用时间。 第三,网民长期使用社交类网站会缺乏新鲜感,从而减少使用。 第四,与朋友互动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手机浏览器成为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据调查,用户使用 手机浏览器的频率较高,75.6%用户每天都使用,其中63.3%用户每 天使用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