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分析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13-9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原煤炭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1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的通知(90)建标字第30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 250号文的要求,由原煤炭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13-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
原《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 21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统配煤矿总公司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建设部1990年6月26日修订说明本规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 250号文的要求,由原煤炭工业部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13-79)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并参鉴了国外有关标准和资料,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共分十章七个附录。
这次修订的主要容有:增加了施工准备、辅助工作、工业卫生三章,取消了井架和井塔施工一章,将井筒地质检验和支护材料选用、光面爆破和锚喷支护两章分别列入其它章。
增加了十年来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删除了一些不适适应施工发展的工艺和技术,对一些不完善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严格了质量标准。
本规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基建局《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国标管理组,便于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1990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矿山井巷工程的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缩短矿井建设周期,促进矿山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规。
给排水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给排水工程重点难点分析排水工程是指为了排除城市、农村、工厂、矿山、建筑物等区域内的雨水、废水和污水,使其得到合理的处理和排放的工程。
在排水工程中,存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设计与规划问题: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流量、水质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然而,由于每个区域的地质、气候等条件都不尽相同,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条件,并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断面选择问题:在排水工程中,断面的选择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区域和不同情况下,需要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包括圆形、矩形、梯形等。
断面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流量不能充分通过,甚至引发严重的淤积和堵塞问题,增加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3.垂直高程问题:排水工程中的垂直高程问题主要指的是对于下水道、排水管等工程施工时的高程测量和控制。
垂直高程的测量必须精确可靠,避免出现施工偏差和水流反流等问题。
而在一些山区、平原和市区等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测量难度较大,需要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如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
4.水质处理问题:排水工程中的水质处理是重要的环节,涉及到污染物的去除和净化。
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污水的组成和污染物的种类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5.工程施工问题:排水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大量的土方开挖、管道敷设、设备安装、工艺调试等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水平,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另外,工程施工还需要解决土方运输、设备运输等物流问题,合理安排好各个施工节点,避免施工偏差和延误。
总之,排水工程在设计、规划、水质处理、工程施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充分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践探索,从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从一个井口房工程谈工业结构设计理念

从一个井口房工程谈工业结构设计理念摘要:在矿山地面工程中,主斜井井口房属于较复杂的一类结构形式。
因其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机电、机制、采矿等各专业的配合,需要考虑多种限制条件和影响因素,因此从结构设计角度来看,可认为是较为典型的工业结构形式。
本文以某矿山的主斜井井口房为例,介绍了工业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和设计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结构设计理念进行了总结性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业结构;结构设计;井口房1.引言在矿山地面工程中,主斜井井口房属于较复杂的一类结构形式。
井口房,顾名思义,是设置于井口的房子。
主斜井井口房就是与用来提升煤炭的主斜井井口相联的建筑物。
因其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机电、机制、采矿等各专业的配合,需要考虑多种限制条件和影响因素,此外,除了常规受力计算外,还需进行振动结构的动力验算。
因此从结构设计角度来看,可认为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工业结构形式。
笔者在长期的结构设计工作中尝试性地总结出一套工业结构设计理念,可概括为三个要点:“盛得下”、“禁得住”、“对得上”。
所谓“盛得下”,是指结构方案布置合理,满足(工艺等)对空间的使用要求,使结构、构件和设备在有限的空间里“盛得下”,不能“打架”。
属于结构概念设计范畴的要求。
所谓“禁得住”,是指结构及构件的承载力要满足要求,要“禁得住”各种作用。
属于结构受力分析范畴的要求。
所谓“对得上”,是指一套图纸内部逻辑一致,图纸与图纸之间的相关数据、图形示意或文字表述都要做到前后一致,能够“对得上”。
属于施工图设计范畴的要求。
本文将以笔者亲自设计的某矿山的主斜井井口房为例,介绍工业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和设计重点,并试图将上述理念贯穿于这些环节和重点之中。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建筑面积1231㎡,高20m,由主体和裙楼组成。
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屋面采用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裙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屋面。
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山工程设计要点思考

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山工程设计要点思考杨彪【摘要】提出了高寒高海拔矿山的定义,统计分析了我国高寒高海拔区域资源的开发现状.针对高寒高海拔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低压缺氧、低温、干燥、强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外部协作能力差等共性问题,从设计角度对该区域矿山项目的开采方式选择、矿山设备选型、采矿工艺以及公辅设施和其他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The alpine and high-altitude mine was defined ,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e alpine and high-altitude regionsin China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like hypobaric hypoxia , low temperature, dry climate, strong wind, complex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 fragile eco-environment and unsat-isfactory external collaboration competence , etc.in the course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apline and high-altitude region, the considerationsand investigations we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engineering in the selec-tion of mining methodology , mine equipment sizing , mining process as well as utility and auxiliary facilities , etc.【期刊名称】《中国钼业》【年(卷),期】2018(042)003【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高寒;高海拔;矿山工程;设计要点【作者】杨彪【作者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120 引言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推进,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正全面有序开展,一大批矿山工程已建成、在建或规划中,而高寒高海拔矿山具有低压缺氧、低温干燥、强风、水文地质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外部协作能力差等特性,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如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设备工作效率折减、边坡安全、冰冻、供电系统散热等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建-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精-第二篇13矿业工程费用构成及计算

费用作调整。材料费7万元,人工费8万元应增加;另外工期0.2
个月的施工机械折旧、大修及维修、动力费、机械人工费应当 按比例补偿,其值为0.2×(180+30+270+90)/15=7.6万元 合同总价调整应增加:7+8+7.6=22.6万元
1G420132 矿业工程项目费用计算方法
一、矿业工程项目建筑安装费用构成特点 由于矿业工程项目工作内容的一些特殊性,因
为制定招标工程标底、企业定额和投标报价的基础。
预算定额一般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1G420133 矿业工程定额体系
2、概算定额(指标) 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以
主要分项工程并综合相关分项的扩大
定额,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还可作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也 可作为编制估算指标的基础。
1G420133 矿业工程定额体系
1G420133 矿业工程定额体系
3、地区定额是指由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在本 地区范围内使用的定额。目前我国的地区定额一般都是
在国家定额的基础上编制的地区单位计价表。
4、企业定额是指由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的人员素质、 机械装备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参照国家、部门或地区 定额进行编制,只在本企业投标报价时使用的定额。企 业定额水平一般高于国家、行业或地区定额,才能适应
(1)场地准备费:是指建设项目为达到工程开
工条件所发生的场地平整和对建设场地余留的有 碍于施工建设的设施进行拆除清理的费用。
1G420141 矿业工程项目投资构成及特点
(2)临时设施费:是指为满足施工建设需要而供到 场地界区的临时水、电、路、信、气等工程费用和
一级建造师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大冶铜绿山矿给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

大冶铜绿山矿给排水方案的优化设计梅明;胡桂周;魏阳;郭兆云;王默【摘要】The drainage system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tailings was adopted in Tonglushan mine for a long time. Which went against tailings waste reuse, together made the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rate reduced, the volume of sewage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tailings natural purification weakened, th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of tailings aggravated and went against the basin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Daye lake basin, an in-depth survey of the exist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was made and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sible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come up. The project has practicability in both technique and economy for only a pipe duct need be added to discharge pollution. By contrasting the data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use ratio of water resources is raised by 11.9% and the tailings sewage is up to 98. 8% by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which made the high 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total demission of mineral processing sewage; the emissions of wastewater and toxic pollutants are reduced at the sour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nglushan mine.%铜绿山矿长期沿用以尾矿库为汇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利于尾矿库污水资源化,加剧了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风险.为预防和缓解大冶湖流域日益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对铜绿山矿现有给排水系统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污分流”、“分质处理”、“综合平衡”的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只需另增一条排污管渠,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环境效益对比数据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1.9%,尾矿库污水回用率提高到98.8%,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选矿废水串联使用完全消纳,从源头上削减了废水及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铜绿山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9【总页数】10页(P44-53)【关键词】铜绿山矿;水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作者】梅明;胡桂周;魏阳;郭兆云;王默【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大冶435100;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0 引言大冶铜绿山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属大型国有采选联合企业,其矿山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水长期大量排放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流域工矿企业众多,生产废水的大量集中排放,导致纳污水体大冶湖污染严重[1-4].近年来,有关大冶湖污染的报道屡见不鲜,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大冶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等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和研究,调查研究认为大冶湖流域工矿企业废水长期大量外排是造成大冶湖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流域水污染防治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以修复和改善污染严重的大冶湖生态环境[1-8].铜绿山矿为该流域的大型矿山,其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同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关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污染现状调查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9-14],但很少就其不利的环境效应展开深入的工程实践研究,难以切实预防和缓解矿山长期生产过程中导致的不良水环境问题.鉴于大冶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状况,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可以预料流域将面临日趋严重的大冶湖水环境污染问题,工矿企业的发展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环境瓶颈.铜绿山矿为该流域的大型矿山,无论是从社会、环境效益还是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考虑,都必须推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笔者在对大港河纳污条件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讨论造成大港河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将深入调查和剖析铜绿山矿现有给排水系统,找出其长期沿用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考虑纳污水体污染状况的前提下,阐述铜绿山矿生产废水源头控制的工程对策,提出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优化方案.为确保推荐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行,并能够缓解和改善流域水环境,推荐方案的研制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铜绿山矿废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源头削减废水及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预防和缓解长期困扰该矿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铜绿山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工程概况铜绿山矿位于大冶城区西南约3 km,行政隶属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管辖,矿床含铜、铁、金、银等多种金属,储量大、品位高、可选性好.1971年正式投产,产品方案为铜精矿和铁精矿,铜精矿含金和银.现有工程主要由采矿、选矿、尾矿库以及公用辅助等工程组成.前期采矿以露天为主,中期露天和坑内联合开采,由于浅部矿产资源枯竭,目前转入对深部隐伏矿体的采掘.选厂位于矿区南向,包括破筛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精矿仓等,主要工序为破碎、球磨、分级、浮选、磁选、脱水等.因采矿规模限制,目前选厂规模2 500 t/d,2010年矿山接替资源勘查获得XI1矿体,预计采选规模将扩大到4 500 t/d.除分级尾砂浓缩后作为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外,其它全部经输砂管道排入尾矿库,该库东临大港河,四面围坝而成,长1 km,宽0.7 km,坝顶标高37.0 m,总坝高23.0 m,总面积约为0.6 km2,汇水面积约0.56 km2,总库容约1.6×107 m3,防洪标准为兴水重现期100年,调洪高度为0.7 m,安全超高0.5 m,调洪库容为1.5×105 m3.采用管架法水力堆放尾砂浆,堆放点分布在尾矿库西部,北部形成水域,东南角有泄洪铁管两根(Ø800),东北角有溢流井,配套有回水设施,过剩尾水和汇集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入大港河.2 纳污水体条件大港河发源于大冶市灵乡镇红峰水库,主源于灵乡以南的朱谢湾,全长34.5 km,积水面积571 km2,在大冶市炕头桥南村入大冶湖.论文大港河纳污条件调查范围为铜绿山矿尾矿库排污口区域,主要集中于大港河铜绿山镇、大冶市区,汇入该河段重要湖泊有三里七湖和红星湖.三里七湖位于河段上游,接纳大冶有色金属冶炼厂、大冶铁矿、松山、炭山、秀山等煤矿、大冶电厂、化工厂等生产废水和大冶市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在东南角由闸口汇入大港河.红星湖位于大冶市区东南角,接纳大冶市绝大多数的生活污水,在南部青龙山公园处由水闸与大港河联通[14].贺跃、胡艳华等[14]测试了大港河调查河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认为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明显,并确认区域矿山开采活动为大港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2011年5月对大港河调查河段进行了为期3天的连续监测,调查根据河段水文特征,围绕总排污口设置了3个监测断面,具体监测断面布置情况见图1.图1 大港河水环境监测断面布置图Fig.1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ection arrangement of Dagang River根据各监测点位连续3天的监测数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推荐的标准指数法要求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根据表1统计数据显示,大港河背景断面所有检出水质参数的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水质参数均未检出,大港河红旗渠段水质良好.大港河控制断面重金属水质参数也均未检出,但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NH3-N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超标率100%,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单因子指数分别为COD(1.775,1.81),NH3-N(4.57,4.65),大港河大冶湖三桥段水质较差.从该河段流经区域分析,最大可能为接纳了区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造成该河段COD、NH3-N污染因子超标的直接原因,应对区域生活污水采取干管截流集中治理措施.大港河削减断面COD、NH3-N值依然有超标现象,但相对控制断面有所衰减,COD和NH3-N最大值的单因子指数均为1.01,超标率分别为50%和33.3%,超标不明显,重金属As检出虽未超标,但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单因子指数分别为0.7和0.84,表现出的环境容量接近饱和,有超标趋势,且重金属As环境危害程度大,应对区域排入大港河含As污染因子的污染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3 给排水概况3.1 给水系统概况铜绿山矿经多年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给水系统,能够满足矿山生产各用水单元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水源采用多水源供水,地面水源大港河,由水泵站直接扬送到矿区高位新水池,地下水源坑涌水,正常涌水量4 500 m3/d,最大涌水量8 000 m3/d,坑内水仓汇集储水后,接力提升,最终由-365 m中段水泵房扬送到矿区沉淀池,因水质较好,简单沉淀澄清后可满足生产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为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尾矿库设有回水系统,实现了尾矿库污水资源化.矿区主要给水处理表1 大港河水环境质量统计分析结果Table 1 Statistic analysis results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agang River编号采样地点监测项目监测平均值平均浓度值单因子指数最大浓度值最大浓度值单因子指数达标情况超标率/%1#大港河背景断面pH7.830.4157.860.43达标0COD11.20.5611.50.575达标0NH3-N0.450.450.480.48达标0硫化物0.02 L-0.02 L-达标0Cu0.004 L-0.004 L-达标0Zn0.1150.1150.1240.124达标0Pb0.001 L-0.001 L-达标0As0.007 L-0.007 L-达标0Cd0.000 1 L-0.000 1 L-达标0Cr6+0.004 L-0.004 L-达标02#大港河控制断面pH8.420.718.480.74达标0COD35.51.77536.21.81超标100NH3-N4.574.574.654.65超标100硫化物0.02 L-0.02 L-达标0Cu0.0330.0330.0370.037达标0Zn0.05 L-0.05 L-达标0Pb0.001 L-0.001 L-达标0As0.007 L-0.007 L-达标0Cd0.000 1 L-0.000 1 L-达标0Cr6+0.004 L-0.004 L-达标03#大港河削减断面pH7.830.4158.000.5达标0COD19.70.98520.21.01超标50NH3-N0.360.360.521.01超标33.3硫化物0.02 L-0.02 L-达标0Cu0.004 L-0.004 L-达标0Zn0.05 L-0.05 L-达标0Pb0.001 L-0.001 L-达标0As0.0350.70.0420.84达标0Cd0.000 1 L-0.000 1 L-达标0Cr6+0.004 L-0.004 L-达标0注:单位:mg/L、pH无量纲,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L为检出限.构筑物(1 000 m3沉淀池),输配水构筑物(2 000 m3高位调节池)和相当规模的枝状管网构成了矿区完整的生产给水系统,能够满足矿山现阶段各生产单元的用水要求.同时,矿区临近大冶市,区位条件较好,矿区生活用水基本实现了市政管网供水.3.2 排水系统概况铜绿山矿坑内排水采用各中段接力的排水方式,最终由-365 m中段水泵房提升后排入矿区管渠系统,再转入尾砂浆输送管道排入尾矿库.选厂精矿脱水产生的铜精溢流水和铁精溢流水车间混凝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能够保证部分选矿废水重复利用,尾水随尾砂浆直接输送至尾矿库.矿区生活污水尚未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暂时经排水管渠收集后排入尾矿库.尾矿库是该矿排水系统中类似稳定塘功能的中心水处理构筑物,其接纳排入的坑口废水、选矿废水和生活污水,形成了以尾矿库为汇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尾矿库接纳的废水经自然净化后部分回用、少量耗损,其余最终排入大港河.现有排水系统方案具体见图2.图2 现有排水系统方案图Fig.2 Schematic drawing of existing drainage system3.3 水平衡测试为掌握企业内各用水单元对水量的要求,需根据企业给排水管网布设做好水平衡测试,并绘制好水平衡图.同时,根据水平衡测试结果可以剖析企业是否具有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方能合理提出科学用水和减少排污量等改造方案.因此,笔者对铜绿山矿现有工程各用水单元进行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绘制水量平衡图,为后续问题的提出和方案的改造设计提供数据参考.现有工程水平衡测试结果见表2,水平衡图见图3.3.4 存在的问题根据铜绿山矿给排水系统调查和水平衡测试分析,现有给排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a. 铜绿山矿露天开采基本结束,因前期露天开采涌水量小,生产用水需要从大港河取水.由于浅部矿产资源枯竭,今后将以深部采矿为主,深部涌水量大,水质好、水量稳定,实现矿山涌水资源化,能够满足生产用水要求,并能源头削减排污量.矿山至今仍沿用原有大港河取水系统,增加了运行管理费用,降低了水重复利用率,增大了排污量,不利于水环境保护.b. 铜绿山矿现有排水制度采用以尾矿库为汇的合流制排水方式,尾矿库接纳采矿废水、选矿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库内混合污水水质成分和性质复杂化,污水自然净化难度增大,在库内有限的自然净化周期内其出水水质相对较差,难以满足生产工艺用水水质要求,不利于尾矿库污水资源化,水重复利用率也难以达到较高的指标要求.c. 尾矿库直接接纳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导致尾矿库有机污染负荷增大.同时,预计该矿采选规模扩大后废水排入尾矿库的量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深部掘进,揭露面积增大,涌水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均排入尾矿库,尾矿库的水力负荷增大,库内污水难以做到有效的控制出流,采用连续出流,则污水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出水水质难以满足稳定达标的排放要求.d. 根据水平衡测试,矿山深部采掘涌水量大,在确保选矿废水优先回用的前提下,少量涌水资源化就能满足矿山生产各用水单元对水量的要求,仍有大量富余,汇流排入尾矿库,在尾矿库污水回用量有限的情况下,必将导致尾矿库污水过剩外排,因污水受尾水恶化,成分复杂,污染较重,携带排放不利于水环境保护.表2 水平衡测试结果表Table 2 Results table of water balance test序号输入单元用水量输入水量/(m3/d)新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大港河市政管网涌水间接冷却循环水铜精回水铁精回水坑内回水尾矿库回水04 500〛8241坑内采矿5262充填搅拌站5183提升系统1501504真空泵1 7602 500①1 7602 4782 5225 6305选铜弱磁11 8473566碎矿4006847中矿8298其它509生活51051010总输入量6845104 5002 2662 4782 5228245 63011输入=输出输入水量=19 414序号输出单元输出量输出水量/(m3/d)循环水量串联水量排水量耗损水量②间接冷却循环水铜精回水铁精回水坑内回水尾矿库回水0126〛5 6301坑内采矿2充填搅拌站220〛8243提升系统1504真空泵1 7605选铜弱磁5 1713566碎矿252 4782 5227中矿8其它509生活10210总输出量5 1715232 2662 4782 5228245 63011输入=输出输出水量=19 419注:①坑口废水(涌水和回水形成的混合水)混凝沉淀处理后回用总量;②水平衡测试中各用水单元输入输出测试结果差值计为耗损水量.e.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活动中最主要的潜在风险源之一,必须采取综合的防范措施.铜绿山尾矿库除接纳选矿尾水,还另行接纳了坑口废水,随着采掘深度增加,揭露面积增大,涌水量增大,同时采选规模扩大后排入尾矿库的废水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因尾矿库容积负荷有限,接纳大量的坑口废水,安全和环境风险将大幅增加.4 优化设计方案4.1 优化设计原则a. 根据铜绿山矿“十二五”规划,立足矿山建设发展全局,统一规划和设计,在满足矿山近期需要的同时,也能适应今后发展的要求.b. 综合考虑矿山原有给排水系统设施条件,并妥善处理好原有给排水系统设施与改造方案的衔接利用关系.图3 现有工程水平衡图(m3/d)Fig.3 Water balance figure of existing engineering(m3/d)c. 应力求做到设计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综合决策,确定最佳优化设计方案.d. 综合平衡,提高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力求实现废水闭路回用,最大限度将废水分配和消纳于各级生产工序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e. 根据污水资源化要求和纳污水体条件,不宜沿用合流制系统,宜采用分质分流、清污分流的管渠系统单独排除,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f. 妥善处理好开发天然水资源与涌水资源化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污水排放与回用的关系,最终应有利于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2 给水系统方案对矿区给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优先回用精矿溢流水和尾矿库污水,并适当利用涌水补充耗损水量,可以满足矿山生产各用水单元对水量的要求,停用但仍保留原大港河新鲜水系统,当尾矿库回水系统故障或涌水发生突变时,能沿用新鲜水系统,确保矿山生产用水安全.鉴于采掘行业对生产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特点,混凝沉淀后的精矿回水和自然净化后的尾矿库回水均能满足矿山生产工艺用水水质要求.同时,选矿废水厂内少量混凝回用和尾矿库自然净化回用可以控制废水因全部厂内多次重复使用造成水质恶化的情况,适当比例的尾矿库自然净化回用能够有效预防水质恶化而影响重复使用.因此,选矿废水“两级”全部回用具有技术可行性.给水系统改造所需设施均可沿用原有,只需适当提高尾矿库污水回用系统回水能力即可.4.3 排水系统方案对矿区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将以尾矿库为汇的合流制系统改为分流制系统.主要改造内容为选矿废水除厂内精矿溢流水混凝后全部回用外,其余均随尾砂排入尾矿库,尾矿库除接纳选矿废水外不再另行接纳坑口废水和生活污水.尾矿库接纳的选矿废水经自然净化后通过尾矿库回水设施全部回用,尾矿库不再设置为全矿总排污口,只设置临时泄洪排水管渠.矿区另建一套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接纳相应处理后的过剩坑口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总排污口排入大港河.排水系统优化设计后矿区可以达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的环境保护要求,可以实现选矿废水和尾矿库污水全部回用,避免了因其它废水排入尾矿库导致尾矿库污水不能全部回用外排的现象.虽然不可避免的通过其它排水管渠外排矿区其它废水,但相应处理后排放的坑口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较好,远小于尾矿库接纳矿区所有废水混合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环境正效益更明显,具有显著的环境可行性.现有尾矿库建有尾矿库污水回水系统,能够满足尾矿库污水全部回用的要求,同时本改造设计只需新增一套排水管渠系统,在矿区现有排水系统基础上优化改造设计,易实现且工程建设投资费用较低,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具体见图4.图4 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Fig.4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rainage system4.4 水平衡方案根据企业水平衡测试获知的各用水单元对水质、水量的要求,在考虑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源头削减排污量的原则下,按照论文提出的给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做好给排水系统优化设计后的水平衡方案,并绘制水平衡方案图,为优化设计方案新增并确定水处理构筑物规模、水泵等设备选型、管网改造和管渠设计等提供基础参考数据.优化水平衡方案见表3,水平衡方案图见图5.5 方案效益分析根据水平衡测试数据和优化水平衡方案数据,汇总统计两种不同方案的用水量指标,重复利用率指标,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总量指标,统计结果见表4.由表4结果显示,推荐设计方案新水用量减少了684 m3/d,污水排放量削减了647m3/d,全矿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1.9%,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3.3%,尾矿库污水回用率提高到98.8%,实现了选矿废水串联使用,完全消纳,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虽然该表显示的主要污染物SS、COD、NH3-N等削减量不明显,也尚不能反映重金属等微量污染物削减效果,但完全消纳水质成分复杂,水环境影响较大的选矿废水,代替排放成分简单的坑口水和生活污水,环境效益明显.6 结语铜绿山矿长期沿用以尾矿库为汇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笔者通过系统调查认为其不利于尾矿库污水资源化,降低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增大了排污量,削弱了尾矿库自然净化效果,加剧了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风险,不利于流域水环境保护.为预防和缓解大冶湖流域日益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论文在对铜绿山矿现有给排水系统深入调查和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对铜绿山矿长期沿用的给排水系统进行了适当的优化调整探讨,提出了技术经济可行的优化设计方案,环境效益对比数据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源头削减了废水及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环境效益明显,能为铜绿山矿现有给排水系统的调整改造提供科学指导,对实现铜绿山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类似工矿企业的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或调整改造提供重要参考.表3 优化水平衡方案表Table 3 Scheme table of optimization water balance 序号输入单元用水量输入水量/(m3/d)新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大港河市政管网涌水间接冷却循环水铜精回水铁精回水坑内回水尾矿库回水04 500〛8241坑内采矿5262充填搅拌站5183提升系统1501504真空泵1 7601 208①1 7602 4782 5227 6065选铜弱磁11 8473566碎矿40007中矿8298其它509生活51051010总输入量05104 5002 2662 4782 5228247 60611输入=输出输入水量=20 706序号输出单元输出量输出水量/(m3/d)循环水量串联水量排水量耗损水量②间接冷却循环水铜精回水铁精回水坑内回水尾矿库回水089〛7 6061坑内采矿2充填搅拌站220〛8243提升系统1504真空泵1 7605选铜弱磁4 5243566碎矿252 4782 5227中矿8其它509生活10210总输出量4 5244862 2662 4782 5228247 60611输入=输出输出水量=20 706注:①坑口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后估算回用总量;②水平衡优化方案中各用水单元估算耗损水量.图5 优化水平衡方案图(m3/d)Fig.5 Schematic drawing of optimization water balance(m3/d)表4 方案效益对比分析表Table 4 Table of scheme benefits comparison序号Q水量(m3/d)/利用率指标污染物指标方案编号F1①F2②方案编号F1F21总用水量16 59016 590污染因子C1③M1④C2⑤M22新水用量⑥1194510pH7.84693重复利用水量12 89614 872SS2542.662435.844重复利用率77.7%89.6%COD18.731.9120.630.765循环利用水量2 2662 266NH3-N0.591.010.731.096循环利用率14%14%硫化物0.02 L0.02 L7坑口水利用量2 5001 208总铜0.004 L0.004 L8坑口水利用率47%22.7%总锌0.05 L0.05 L9选矿废水重复利用量<10 630⑦12 606总镉0.009 L0.009 L10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71.7%85%总铅0.05 L0.05 L11尾矿库废水重复利用量5 6307 606总砷0.007 L0.007 L12尾矿库废水重复利用率51.5%98.8%Cr6+0.004 L0.004 L13QP排污量5 1714 524注:①原有设计方案;②优化设计方案;③污染物实测排放浓度(mg/L);④污染物年排放量(t/a);⑤采用权重法估算的浓度(mg/L);⑥新水量未统计坑口水利用量;⑦尾矿库回水为混合污水.参考文献:[1] 蔡鹤生,唐朝晖,周爱国,等.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J]. 地质勘探安全,1998,5(4):36-39.[2] 邓兆仁,谢玲娣. 大冶湖水体环境污染对渔业影响初步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9(3):387-390.[3] 夏祖授. 从大冶湖的污染看实施《水法》的必要性[J].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9,10:11-14.[4] 李兆华,张亚东. 大冶湖水污染防治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王华东,朱跃明,曾连茂,等. 三里七湖底质重金属污染研究[J]. 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9(1):72-80.[6] 汪亮,王磊.大冶市罗桥东港渠水体中Cd、Pb、As等重金属污染调查[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1):16-19.[7] 凌其聪,严森,鲍征宇. 大型冶炼厂重金属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03-608.[8] 张晓军,胡明安. 大冶铁山地区河流水体及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2006,25(2):89-92.[9] 黄康俊,谢淑云,鲍征宇,等.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床尾矿砂中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地球化学,2008,37(3):213-222.[10] 王亚平,鲍征宇,王苏明. 矿山固体废物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及大冶铜绿山尾矿的环境效应[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7(2):99-100.[11] 郭宇,游钦,张欣,等. 矿山环境中苔藓植物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大冶铜绿山为例[J]. 地质科技情报,2009,28(4):121-126.[12] 王亚平.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尾矿环境效应的地球化学研究[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1998.[13] 王秋潇,谢淑云,鲍征宇. 铜绿山矿区主要环境介质磁化率与粒度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58-5762.[14] 贺跃,胡艳华,王秋潇,等. 大冶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J]. 地球化学,2011,40(3):258-265.。
矿井设计施工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矿井设计施工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详细介绍:从源头杜绝矿井事故近来频频爆发的矿井事故往往是由于矿井设计施工时留下的隐患,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特组织矿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这套图书,希望能规范矿井设计施工,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书是各矿山企业、各矿井设计施工等人员的必备图书。
出版社: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作者:万寿良开本:16开册数:三卷+光盘定价: 798.00元目录节选第一篇矿山地质基础与建井测量第一章矿山地质情况分析第二章矿山水文地质分析第三章矿山工程地质分析第四章矿井联系测量第五章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第六章井巷施工测量第七章矿井贯通测量第二篇矿进设计第一章井巷设计第二章矿井提升机设计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第四章矿井排水设计第五章矿井通讯设计第六章矿井供水与排污设计第七章矿井供电供热设计第八章矿井延深设计第三篇矿井施工技术第一章井巷掘进爆破技术第二章井巷支护技术第三章立井井筒施工技术第四章凿岩爆破技术第五章装岩提升技术第六章井巷机械化施工技术第七章井上下运输与排矸第八章矿井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第九章矿井通风系统安装施工技术第十章矿井通信系统安装施工技术第十一章矿井供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第四篇矿井施工机械设备第一章破岩机械第二章装载机械第三章支护机械第四章捉绞设备第五章流体机械第六章交配电设备第七章仪器与仪表第八章采暖设备第五篇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程序第二章矿井准备工作第三章矿井建设施工部署第四章矿井建设施工方案设计第五章井巷工程施工方法第六章辅助系统设计第七章矿井施工管理第六篇矿井设计施工标准规范读者对象:各矿务局/各矿井勘查设计单位/各矿井施工单位/各矿冶学院/各矿山企业(金、银、铁、铜、煤、铝、锍、磷、锡、锰、钨、等矿)。
矿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pdf

矿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是矿山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对矿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详细介绍:1. 设计依据:-矿井涌水量:包括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矿井水质:了解水质成分,以便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矿井生产需求:包括井下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
-矿井排水能力:确保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涌水,避免淹井事故。
-环保要求: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排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2. 设计内容:-给水系统设计:-水源选择:选择可靠的水源,如地下水、地表水或城市给水管网。
-给水处理:根据水质情况,设计合适的给水处理工艺,如沉淀、过滤、消毒等。
-给水管道设计:计算管道直径、材料和压力损失,确保供水安全稳定。
-供水设施:包括水泵、水箱、阀门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排水系统设计:-排水方式:根据涌水量和水质,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如自流排水、泵排排水等。
-排水管道设计:计算管道直径、材料和压力损失,确保排水顺畅。
-排水设施:包括水泵、水仓、排水沟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防水闸门: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以防止涌水淹井。
3. 设计步骤:-调研:收集矿井涌水量、水质、生产需求等基础数据。
-初步设计: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初步设计,包括给排水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管道走向。
-详细设计: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管道计算和施工图绘制。
-技术经济分析: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技术性能。
-施工图审查:确保施工图符合设计规范和矿井实际情况。
4. 设计注意事项:-安全性:确保给排水系统设计能够有效预防淹井等安全事故。
-可靠性:选择耐用、维护方便的设备和材料,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环保性: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矿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
设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分析
摘要:矿山工程中关于给排水的设计环节决定着整个工程的双向平衡的把握,其中生产和节水环节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系统设计合理,可以使矿山工程在不影响到自身进度的同时达到更有效的节水目的。
因此给排水在矿山工程中的设计环节应该选择最实用最好的系统。
关键词:平衡水量;废水;浓缩处理;水泵调速
引言:
文章通过对矿山工程给排水设计的思路来逐步分析整个,提出水量平衡概念及思路,继而从水量平衡的基础上考虑到废水的处理工艺来弥补部分浓缩工艺的不足之处,然后具体分析浓缩工艺,介绍浓缩池的设计过程。
矿山工程给排水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地势偏高等问题,而高位置的水池设计无疑也是本文需要提及到的,而采用循环水泵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点。
1.矿山工程中给排水设计的水量平衡思路
铁矿矿山工程中,对水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选矿的过程中更离不开对水的利用和处理。
将采场运输来的矿石进行处理并完成逐级的筛选,最后形成纯度较高的铁矿石是矿山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矿山都是采用湿法处理矿石,即利用水为介质对矿石进行提取,耗水量较大,因此整个矿山工程中选矿占有的耗水比例将近八成。
而水资源的匮乏使得矿山给排水系统不得不面临优化设计的难题。
因此需要一个统筹全局的设计思路来实现对设计的指导,以此获得较好的节水和用水效果。
水量的平衡就是一个对铁矿选矿给排水系统设计影响较大的思路。
选矿主要的工艺有磁选、重力选、悬浮选等。
这些方式都需要水循环系统作为支持,来完成对矿石的处理。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和技术都是涉及到水循环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中应当体现出来的思路就是对循环水的有效利用和排放水的达标处理。
当前大部分的矿山已经可以达到对排放水的指标控制,而且利用排放水的回收在利用来完成生产用水的自循环。
这就到达了某种程度上的用水的平衡。
然而在实际的生产中某些环节的水处理工艺必须引入新的水源注入,才能达到处理要求,因此要实现绝对的水量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个设计的思路是不进行摒弃的,而是应当尽量向自循环的方向进行发展。
即尽量利用循环水,在中间环节增加相应的净化工艺和措施,尽量保证回水满足工艺需求,从而降低排放量增加回收利用水量,力求平衡。
2.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
要到达平衡的目标就需要一套良好的废水处理设备和工艺。
铁矿生产的废水中主要是悬浮物污染为主,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采用重力原理对其进行沉淀进行处理,以此达到排放或者回收标准。
因此大部分的选矿厂都会采用尾矿浓缩的方式
对废水进行处理,这样即达到了尾矿浓缩和降低能耗的目的,也可以实现废水回收利用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选用的是普通浓缩机来实现浓缩和排放处理。
然为对一些超细微粒处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特征都对废水进行分析和检测,然后在采用相应的设备进行处理,如采用高效浓缩设备、利用添加剂、沉淀处理等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当然采用添加剂的方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选矿厂的尾矿和废水形成的混合液的浓度比例较高,而且含量的波动性较大,固相物的比表面积大,药剂消耗也就有所增加,不容易掌控药剂的添加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能达到处理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增加设备和人力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测,所以采用较少,可以通过增加浓缩澄清池的面积来弥补浓缩工艺的不足。
3.浓缩池的设计
矿山工程中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其浓度范围是不容易掌控的,而浓缩处理的效果也会因厂而异,为了达到节水平衡的目的,降低新水的消耗,降低选矿供水和尾矿输送设备的投资比例,采用浓缩池就成为了一种较为经济的选择。
在浓缩池的设计中,应当根据实际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技术指标、矿山地理地形等对尾矿浓缩池进行合理的设计。
如:尾矿流量大而且浓度相对低的时候,优先考虑采用浓缩池进行处理,而且设计在厂前建设浓缩池,尾矿回收后的水可以供生产循环使用。
如在生产中采用的是浓缩机,则尽量通过生产性能试验和模型试验来确定相关的参数,并依据试验的沉降数据来指导尾矿浓缩池的设计和建设。
浓缩机有中心传动和周边传动两种,选择时如浓缩机直径较大则为周边传动,直径较小则利用中心传动。
4.高位置水池的设计
在矿山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高位置水池,因为一部分的设备对新水的需求是必须满足的,如破碎设备、分筛设备等作业使用率较低,其他辅助车间的用水都为间隙式,所以用水量不均匀。
其容积的调节受到用水规范的影响,也受到管线长度和检修时间等因素。
对于中型和小型选矿厂设计新水供应量应保证在10-20小时,大型的矿场应考虑供水量保证在6-8小时。
当生产与消防供水共同使用一个供水系统的时候,高位置的新水供水池应当适当的增加容量,储备必要的消防用水量,当矿浆管道需要进行冲洗的时候,还应当对此项工艺的用水量进行适当的储备。
当高位置水池所设计的高度应当满足必要的压力标准,尤其是消防用水的压力保证。
矿山工程中的高位回水池的设置,应当对回水系统用水车间情况和回水加压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来确定。
回水系统主要是供给选别作业用水量的稳定工段,当回水泵的工作台数与选矿系列一致的情况下,或选别系列多于回水泵工作台数但回水泵采取按流量调速运行操作时,可以不设置高位水池。
当选矿的些列较多的时候,回水泵并没有设计调速装置的时候,必须设计回水池。
高位回水此的调节容积除了对用水制度进行充分考虑外,还应当考虑管线的长度、检修周期等要素的影响。
5.对循环水泵系统的设计
5.1 利用可调循环泵供水
给排水系统设计中,水泵是一个重要的动力系统。
即担负着为供水系统提供水压和水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设计中应当采用可调速的水泵循环系统。
因为在矿山工程中水量较大、能耗高是给排水系统的特点,因此应从水泵系统度的协调下降低电耗,并提高系统的可控性。
尤其是在选别系列较多的时候,如果循环泵工作的台数少,一旦出现些列变化循环水泵往往不能在高效区间内进行工作。
所以应当增设循环水泵的调试装置,以此改变水泵的工况和效果,利用少量的水泵组合出多种系列变化,利用转速控制输送量,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摈弃利用调节阀来控制流量的方式。
同时此种技术也不会造成较大的水压、水量的波动。
5.2 合理设计循环水池容积
循环水池是给排水系统中重要的中间环节。
在设计中通常没有相关规范可以参考,一般的做法就是考虑给排水泵站吸水井确定的方法,其容积的有效用量就是最大的水泵流量的5分钟计量,此时洗水池的容积往往会偏小,在投产时或者停泵在启动的时候,循环池的水量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足,出现暂时性的供水不足。
所以准确的设计吸水池的容积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掌控循环水增加压力进入选别作业并返回循环水池所经过流程的总量,然后评估系统中各种设备从空置到溢流所需要的时间和水量,以此为依据设计吸水池的容积。
循环水池的容积应当设计为0.5-2小时的水量,具体的容积确定应根据实际的场地和工艺确定。
结束语:
综合的看,矿山的给排水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必须与生产的工艺相结合,在不同的选别些列中所需要的供水效果是不同的,因此给排水设计应当保证一定量冗余,即在满负荷生产时也应当保证节能和节水,并尽量采用可调可控的技术实现对给排水系统的监控,这样的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矿山生产和用水制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克庆.矿厂给排水的设计[J].甘肃科技纵横, 2008,(03)
[2]王晓龙.浅谈选矿山给排水设计[J].矿山给排水工程设计, 2010,(01)
[3]张佩.煤矿选矿厂给排水简述[J]. 山西煤资源开发与研究, 2010,(S2)
[4]曾建华,郑庶瞻.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9,(03)
[5]赵永刚.浅谈选矿厂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
刊),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