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1学案

合集下载

《山地回忆》学案

《山地回忆》学案

《山地回忆》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其朴素自然的风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2)深入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情感和时代背景的手法。

(2)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孙犁(1913 年 5 月 11 日—2002 年 7 月 11 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著称,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写作背景《山地回忆》写于 1949 年 12 月。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四、课文解读1、情节梳理(1)故事的开端:“我”与妞儿在河边相遇,妞儿因为“我”的“卫生”习惯而对“我”产生了好奇和关注。

(2)发展:妞儿一家与“我”逐渐熟悉,妞儿为“我”做袜子,展现出她的善良和勤劳。

(3)高潮:妞儿与“我”在交流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感受到了山区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4)结局:“我”要离开山区,妞儿送“我”红枣,表达了不舍之情。

2、人物形象分析(1)妞儿妞儿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农村女孩形象。

她勤劳善良,为“我”做袜子;她直爽泼辣,与“我”的对话中充满了直率和坦诚;她聪明机智,能够巧妙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妞儿的形象代表了根据地农村妇女的美好品质。

(2)“我”“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在与山区人民的接触中,展现出了对人民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从人民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

3、语言特色(1)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乡土气息。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口语,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洗屁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2)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山地回忆》教案.11docxx

《山地回忆》教案.11docxx

山地回忆——孙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

2.通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分析人物形象。

2.赏读重点句段,体会小说清新朴素的语言。

3.圈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句段,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悟战争期间深厚、融洽的军民鱼水情。

2.引导学生懂得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体悟战争期间的军民鱼水情。

懂得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可贵。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交流合作、分析引导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牺牲似乎是战争留给人们定式化的映象。

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血腥、残酷、悲痛的记忆呢?当然不是。

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一篇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品——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关于孙犁及荷花淀派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创始人。

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

1944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荷花淀》。

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因荷花淀即白洋淀得名,也因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得名。

其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韩映山、丛维熙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以写冀中农村水乡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为主,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语言清新朴素,有“诗体小说”之称。

早期作品多吐露泥土和水乡的气息,因此荷花淀派的小说也属于“乡土小说”的范畴,此创造风格对后来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地回忆》创新学案

《山地回忆》创新学案

《山地回忆》创新学案◎诗海拾贝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hè)杜审言之诗。

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赏析】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是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

◎语林撷英A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

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

就像冬天里的松树、柏树、梅花一样,它们的生命是充实的、旺盛的,同时也是异彩的、绚烂的,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它还孕育着希望和崛起,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B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

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

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焦躁不安的世界留一点空白,哪怕只是一点点,却能挽救无数溺水的精神失陷者。

◎作者卡片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日,并经过八年的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山地回忆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

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山地回忆导学案1(无答案) 北师大版

山地回忆学习重、难点:1、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把握小说中“妞儿”的形象特点。

2、把握小说作者质朴的语言却饱含深情的特点。

社工作。

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

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

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1、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倒叙手法和开始对山地生活环境的描写,对小说来说有什么作用?【课堂探究】1、根据小说内容,说说自己对“妞儿”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讨论小说的语言特点:3、在“河边冲突”一节中,是什么原因使彼此的矛盾冲突不断缓和最后化解?作者回忆的中心是“妞儿”呢还是她们“一家人”?4、总结小说主旨课堂小结: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

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紧紧扣人心弦。

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勒,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满时代特色。

可以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

作品的语言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

这是一位十分重视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2021年整理〗《山地回忆》优教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山地回忆》优教优秀教案

《山地回忆》精品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二、课程导入炮火纷飞、硝烟弥漫、流血、尸体……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血腥、残酷、悲痛。

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痛苦呢?当然不是。

今天我们就结识一位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家,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三、作者简介孙犁(1913—2021),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

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孙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的苇》《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荷花淀派”。

四、背景简介1936年,孙犁在河北保定同口的小学做教员。

同口镇就在白洋淀边,风光明丽,人情淳朴,孙犁在这里教了一年书,留下了相当美好的回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原先介绍孙犁去教书的中学同学公开了中共党员的身份,在冀中平原组建敌后抗战队伍,在他们的引导下,孙犁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先是在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学院任教,后来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晋察冀边区文联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在这期间,他转徙于阜平山区。

这里与平原相比,有天壤之别,生活艰苦,衣食住行都很困难,但孙犁对这一方水土有很深的感情,他说:“但是阜平,在我们这一一代,该是不能忘记的了,把它作为摇篮,我们在那里成长。

那里的农民、砂石、流水、红枣,哺育了我们。

”1949年12月,孙犁的《山地回忆》发表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上,这是一篇历久弥新的作品,在新时期逐渐获得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孙犁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可在这个作品里得到印证,其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3、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偏向和艺术特色。

4、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1、重视文本诵读。

2、知人论世。

3、拓展阅读。

4、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2、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孙犁及其作品
三、把握小说结构
四、分析人物形象(板书)
妞儿的性格特征:1、爽快率直
2、质朴善良
3、勤劳能干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体会作品的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二、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要的环境勾勒
二、清新自然的语言
三、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
四、孙犁小说的特点
1、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

3、孙犁重视创作技巧、表现能力,他的小说是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
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作品又充满诗情画意,具有
浪漫的色彩。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的是乡土人物,但创作中
很少方言土语,也不借用民间通俗文艺的手段。

这些都表明他的创作
是精雕细刻,追求美丽的。

五、布置作业。

山地回忆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

山地回忆教案山地回忆教案《山地回忆》教案应该怎么设计?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山地回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山地回忆教案1教学目标: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了解作者的创作倾向。

教学重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二、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

三、分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讨论分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战争影片境头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流血、尸体。

这是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血腥、残酷、悲痛。

然而战争是否总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痛苦呢?当然不是。

今天我们就接识一位用独特视角描写战争的作家,学习孙犁先生的小说《山地回忆》。

二、关于孙犁及他的作品[幻灯播放]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今北京),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群众的生活。

1937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39年,调阜平晋察冀通讯社工作。

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

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

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三、小说情节及结构情节: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友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的回忆,写“我”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山地回忆导学案1 (1)

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山地回忆导学案1 (1)

山地回忆学习重、难点:一、通过人物语言描述把握小说中“妞儿”的形象特点。

二、把握小说作者质朴的语言却饱含深情的特点。

社工作。

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那个地址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到短篇。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

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1958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合集。

其中的大多数篇目,并无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情形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茶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漂亮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咱们提供了专门好的艺术体会。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一、试探课文能够分为哪几个部份,并归纳每一部份的要紧内容。

2、倒叙手法和开始对山地生活环境的描述,对小说来讲有什么作用?【课堂探讨】一、依照小说内容,说说自己对“妞儿”的人物形象的明白得。

2、依照自己的明白得,结合课文讨论小说的语言特点:3、在“河边冲突”一节中,是什么缘故使彼此的矛盾冲突不断缓和最后化解?作者回忆的中心是“妞儿”呢仍是她们“一家人”?4、总结小说主旨课堂小结:孙犁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

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但是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牢牢扣人心弦。

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画,浓淡适宜,既富地址色彩,又充满时期特色。

能够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凝结着他关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含着关于他们命运的烈火关心。

作品的语言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大体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

这是一名十分重视制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第 1 页
第六单元 课题: 山地回忆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

四、进行小说阅读的比较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

【预 习】 教材助读
请大家一起来回忆,我们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
作品,这种题材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答案有小说,电视,电影等等。

特点无非是场面宏阔,炮火硝烟,残酷凄惨之类。

) 在众多的作家中,孙犁描写战争有他独到的视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的基本情况。

走近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后汇集于《白洋淀纪事》。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长篇小说《风云初纪》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显示了作家成熟了
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 ”,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山地回忆》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感受小说中的“诗意”。

预习自测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 细腻(n ì) 硝烟(xi āo )凫水(ni ǎo )
. 撅着嘴(ju ē) 打点(di ǎn ) 脱缰(ji āng )
菱角虾(l íng ) 竹篓(l ǒu ) 苇杆(w éi ) . 吮吸(s ǔn ) 嘱咐(zh ǔ) 白洋淀(di àn )
【 探 究】
质疑探究 1 把握小说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
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
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
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
在的生活状态。

2、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
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
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
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
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

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那位女孩子的形象。

(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对其形象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赏析妞儿人物形象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表现妞儿 )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貌似责问,其实是希望“我”不要客气,这更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表现了妞儿 )
3 除了语言描写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方法来
表现妞儿的形象? 几处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
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
了” (表现了妞儿的 )
几件小事: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
光”的议论) (表现妞儿 )
小结: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朗、热情、善良的妞儿。

这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

因为在孙犁看来,女性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们付出的代价、牺牲往往比男人更多,不仅要肩起革命与劳动生产两副重
任,而且还要照顾老人,抚育后代。

因此,孙犁在表现女性时,“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知识网络 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山地回忆 “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 “我”对山地生活的 【当堂训练】
1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细腻(n ì) 硝烟(xi āo )凫水(ni ǎo ) B.撅着嘴(ju ē)打点(di ǎn )脱缰(ji āng ) C.菱角虾(l íng )竹篓(l ǒu )苇杆(w éi ) D.吮吸(s ǔn )嘱咐(zh ǔ)白洋淀(di à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 ) A.博大精深 侃侃而谈 孤军奋战
C.深不可恻蜿蜒曲折一无所知
D.俯视皆是失之交避揭尽全力
解析:D 项“俯视皆是”应为“俯拾皆是”,“失之交避”应为“失之交臂”,“揭尽全力”应为“竭尽全力”;A 项没有错别字;B 项“志得义满”应为“志得意满”C 项“深不可恻”应为“深不测”。

3.下列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有拯救整个人类,才能拯救我们自己。

B.无论是“已知”,还是“未知”,都属于不同程度的“知”。

C.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是有限,但它
们也许是一条无限链条上的几个环节。

D.以上只是已知物理现象的一部分,但是还会有
更多尚未被发现的影响因素。

我的收获:
课后作业: 课后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