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3)

合集下载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日益增加。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情况下,组织再次被血液灌注时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发生在心脏、肝脏、肾脏和大脑等器官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

一方面,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血管收缩后,血液无法到达组织细胞,从而导致局部缺血。

另一方面,当血液重新被灌注回组织细胞时,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会释放出大量的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引起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为了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抗氧化剂、炎症因子抑制剂、细胞凋亡抑制剂等药物,以及利用低温、缺氧等方法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营养和运动也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细胞凋亡与坏死
总结词
细胞凋亡与坏死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两种主要细胞死亡方式,它们会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被触发。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和蛋白 的激活。坏死则是细胞因能量耗竭和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都会导致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引发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注射细胞因子来促进 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构建心 肌组织,用于替代受损心 肌。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技术
将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转 移到心肌细胞中,增强心 肌细胞的抗缺血再灌注损 伤能力。
基因沉默技术
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有 害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编辑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氧化应激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会导致细 胞内活性氧簇(ROS)的过度生成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 引发细胞损伤。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的恢复,细胞内ROS的产 生增多,这些ROS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攻击细胞内的蛋 白质、脂质和DNA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同时,抗氧化系统的削弱也使得细胞无法有效清除ROS,加剧 了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塞治疗中的难题, 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详细描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当脑缺血后重新获得 血液供应时,反而加重脑损伤的过程。这是 因为在缺血期间,脑细胞会产生一系列代谢 产物和活性物质,当血液重新流通时,这些 代谢产物和活性物质可能对脑细胞产生毒性 作用,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介绍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简称IRI)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指的是在缺血(血液供应不足)阶段后重新灌注(血流恢复)时引发的组织损伤。

IRI对许多器官和组织都有影响,包括心脏、肾脏、肝脏等。

针对IRI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借助各种指标来评估组织损伤的程度和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制:1.缺氧损伤:缺血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从而引发细胞死亡和组织功能障碍。

2.氧化应激:再灌注时,氧气迅速供应到缺血组织,产生大量自由氧化物,如过氧化氢和超氧自由基。

这些自由氧化物可以损害细胞膜、DNA、蛋白质等,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3.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会触发炎症反应,引发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这些炎症反应可以进一步增强组织损伤的程度。

4.钙离子失衡:缺血再灌注会导致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失衡,进一步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

5.细胞凋亡和坏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可以选择性地发生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坏死(非程序性细胞死亡)。

这些细胞死亡方式对组织损伤的总体效应有很大的影响。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的分类为了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和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指标和方法。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指标分类:组织结构指标组织结构指标是通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的显微镜观察,来评估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损伤程度。

例子:•组织病理学评分: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和显微观察,评估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程度,给予相应的病理学评分。

炎症因子指标炎症因子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

例子:•白细胞计数: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计数,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化应激的程度和机制。

例子:•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评估氧化应激的抑制能力。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一、选择题【A型题】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A.心肌 B.脑C.肝 D.肾E.肠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A.-•2O B.H2O2C.OH· D.LO·E.LOO·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E.能量代谢障碍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房性心律失常B.室性心律失常C.房室交界部阻滞D.房室传导阻滞E.房颤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A.缺氧的时间越长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B.-•2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B.Na+-Ca2+交换增加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A.-•2O B.OH·C.H2O2 D.LO·E.LOO·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B.儿茶酚胺增加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A.蛋白质交联B.直接损伤核酸C.引发葡萄糖交联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E.引起染色体畸变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A.NO B.-•2OC.OH· D.CO2E.LOO·12.线粒体功能失调导致氧自由基增多,是由于进入细胞内的氧:A.1价还原增多B.2价还原增多C.3价还原增多D.4价还原增多E.5价还原增多13.下述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哪点为心肌细胞挛缩的直接标志?A.基底膜部分缺失B.明显收缩带C.线粒体肿胀、脊断裂D.出现凋亡小体E.出现糖原颗粒14.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共同通路是:A.ATP缺乏B.细胞内钙超载C.无复流现象D.氧自由基作用E.白细胞浸润15.自由基攻击的细胞成分不包括:A.膜脂质 B.蛋白质C.DNA D.电解质E.线粒体16.下述哪种物质是通过促使肌浆网释放Ca2+而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A.磷脂酰肌醇B.三磷酸肌醇(IP3)C.甘油二酯(DG)D.2,3-DPG E.cAMP17.下述关于黏附分子的说法,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可促进细胞及基质的黏附B.由血浆产生C.由整合素、选择素等一大类分子组成D.维持细胞结构E.参与细胞信号传导18.心肌顿抑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 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结构改变延迟恢复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19.下述哪种酶不是自由基清除剂?A.过氧化氢酶 B.过氧化物酶C.SOD D.GSH-PXE.NADH氧化酶20.白细胞激活后释放的脂质炎症介质是:A.TNFα B.IL-1C.IL-8 D.LTE.OH·21.一般认为,心肌细胞膜上何种钾离子通道是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终效应器?A.瞬时外向电流钾通道(I to)B.内向整流电流钾通道(I k1)C.ATP敏感钾通道(K ATP)D.延迟外向电流钾通道(I k)E.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IK Ach)22.线粒体膜易受自由基损伤是由于外面无何种蛋白保护?A.组蛋白 B.白蛋白C.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E.纤维蛋白23.下述关于缺血-再灌注的说法,哪点是错误的?A.缺血-再灌注必然引起组织损伤B.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种属和器官普遍性 C.自由基和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生机制D.预适应可减轻或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 E.缺血-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24.下述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心肌细胞肿胀B.血管内皮细胞肿胀C.微血管通透性增高D.心肌细胞松弛E.微血管痉挛和堵塞25.缺血一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主要与何种应激有关?A.热应激 B.化学应激C.氧应激 D.机械应激E.情绪应激26.参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一过性内向离子流主要是:A.经由Na+-Ca2+交换的钙电流B.经由L-型钙通道的钙电流C.经由T-型钙通道的钙电流D.经由快钠通道的钠电流E.氯离子电流27.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塞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沉积B.红细胞集聚C.白细胞黏附D.脂肪颗粒栓塞 E.气栓形成28.下述哪项是机体缺血-再灌注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A.钙超载B.无复流现象C.预适应D.心肌顿抑E.自由基产生过多29.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 B.缺血时间长C.缺血心肌数量多D.缺血程度重E.再灌注恢复速度快30.下述哪种酶不是钙依赖性降解酶?A.磷脂酶CB.磷脂酶DC.蛋白水解酶D.谷氨酰胺酶E.核酸内切酶3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其指标不包括:A.心输出量(CO)降低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VEDP)降低c.心室收缩峰压(VPSP)降低D.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土dp/dtmax)降低E.射血分数(EF)降低32.下述哪种物质不是自由基清除剂?A.V A B.谷胱甘肽C.FeSO4 D.NADPHE.半胱氨酸33.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内: 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心肌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3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离子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膜钙泵B.Na+/Ca2+交换蛋白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D.受体操纵性钙通道E.顺浓度差内流35.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A.Na+ B.Ca2+C.Mg2+ D.Fe2+E.K+36.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A.损伤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B.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C.细胞内钙超载D.激活的中性粒细胞E.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37.再灌注时生成的氧自由基可与细胞膜发生: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歧化反应D.脂质过氧化反应E.Haber-Weiss反应38.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主要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引起细胞内Ca2+升高:A.激活PLCB.激活PKCC.促进Na+/H+交换D.增加L型钙通道开放E.促进Na+/Ca+交换39.对Na+/Ca+交换蛋白直接激活的因素是:A.细胞内高H+B.细胞内高Na+C.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D.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E.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40.α1受体兴奋引起钙超载的直接途径是激活:A.K+-Na+交换B.Na+/Ca+交换C.Na+/H+交换D.L型钙通道E.肌浆网钙泵41.SOD可歧化的自由基是:A.-•2O B.OH·C.1O2 D.H2O2E.LOO·42.间接激活Na+/Ca2+交换蛋白的是:A.黄嘌呤氧化酶B.NADPH氧化酶C.蛋白激酶CD.磷脂酶E.超氧化物歧化酶43. pH反常是指的是:A. 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H降低B. 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H降低C. 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D. 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E. 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44.膜脂质过氧化使: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B.饱和脂肪酸减少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D.膜流动性增加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45.呼吸爆发指的是: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二、名词解释1.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2. 氧反常(oxygen paradox)3. 钙反常(calcium paradox)4. pH反常(pH paradox)5. 自由基(free radical)6.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7.黏附分子(adhension molecule)8.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9.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10. 心肌顿抑(myocardical stunning)11. 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三、简答题1.简述膜脂质过氧化增强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制:
内皮素 (ET) ↑ 一氧化氮(NO)↓
血栓素A2(TXA2)↑
前列环素(PGI2)↓
后果:
有助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加重组织损伤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机制:可能与白细胞释放的某些炎性介质有关
后果:①引发组织水肿
②导致血液浓缩,有助于形成无复流现象
③有利于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内游走到细胞间隙,
直接释放细胞因子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


(三)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肌原纤维结构破坏 (出现严重收缩带、肌丝断裂、溶解) 线粒体损伤 (极度肿胀、嵴断裂、溶解,空泡形成、 基质内致密物增多)

台湾野柳公园蘑菇石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一)脑能量代谢变化
ATP等均在短时间内减少 cAMP含量增加
cGMP含量下降
(二)脑氨基酸代谢变化
诊断: 心肌梗塞 问题:
1、为什么在溶栓后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2、如何防治?
台湾阿里山
3、核酸及染色体破坏 染色体畸变
核酸碱基改变
DNA断裂
(四)判断指标
O2-、OH· 1O2、H2O2 、
XO
MDA ( LPO )
SOD、CAT、GSH-PX VitC、VitE、 VitA
台东八仙台
二、钙超载
(一)钙超载的概念
钙超负荷
calcium overload CO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 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膜磷脂降解→线粒体膜受损→ATP生成↓→细胞膜、 肌浆网Ca2+ 泵功能障碍→胞浆Ca2+↑
(三)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激活XO→OFR生成↑ 2、激活ATP酶→加重细胞内酸中毒 3、激活PL→膜磷脂降解→直接造成生物膜受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氧自由基 H2O2 单线态氧(1O2)
O2+ 2e + 2H+
O·-2 +
OH·
18
(2) 脂性自由基
概念:氧自由基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
后生成的中间产物
种类: 烷自由基(L·)
烷氧自由基(LO·) 烷过氧自由基(LOO·)
19
生理情况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 : The sequential univalent reduc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to form water are as follows:
48
ischemia
HH+ + ↓↑
H+ ↑
H+
Na+
Ca2 + ↑
〔 Na+ 〕↑
Na+
reperfusion
Ca 2+
细胞内〔H+ 〕升高引起钙超载的机理
49
(一)钙超载的发生机制 1. Na+ -Ca2+ 交换异常 ▪ 细胞内〔 Na+ 〕升高 ▪ 细胞内〔 H+ 〕升高 ▪ 蛋白激酶C(PKC)活化
核酶
Ca Mito
蛋白酶 XD XO
OFR↑
钙超载引起IRI的机制
55
三、白细胞的作用
白细胞
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趋化因子
白细胞增多机制
56
三、白细胞的作用
血液流变学改变
白细胞粘附聚 集、血流缓慢
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内皮细胞肿胀
缩血管物质↑ 扩血管物质↓
微血管通透性↑
粒细胞游出损伤细胞
白细胞介导的损伤机制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一、选择题【A型题】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A.心肌 B.脑C.肝 D.肾E.肠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A.-•2O B.H2O2C.OH· D.LO·E.LOO·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E.能量代谢障碍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A.房性心律失常B.室性心律失常C.房室交界部阻滞D.房室传导阻滞E.房颤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A.缺氧的时间越长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B.-•2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B.Na+-Ca2+交换增加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A.-•2O B.OH·C.H2O2D.LO·E.LOO·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B.儿茶酚胺增加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A.蛋白质交联B.直接损伤核酸C.引发葡萄糖交联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E.引起染色体畸变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A.NO B.-•2OC.OH· D.CO2E.LOO·12.线粒体功能失调导致氧自由基增多,是由于进入细胞内的氧:A.1价还原增多B.2价还原增多C.3价还原增多D.4价还原增多E.5价还原增多13.下述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哪点为心肌细胞挛缩的直接标志A.基底膜部分缺失B.明显收缩带C.线粒体肿胀、脊断裂D.出现凋亡小体E.出现糖原颗粒14.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共同通路是:A.ATP缺乏B.细胞内钙超载C.无复流现象D.氧自由基作用E.白细胞浸润15.自由基攻击的细胞成分不包括:A.膜脂质 B.蛋白质C.DNA D.电解质E.线粒体16.下述哪种物质是通过促使肌浆网释放Ca2+而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A.磷脂酰肌醇B.三磷酸肌醇(IP3)C.甘油二酯(DG)D.2,3-DPGE.cAMP17.下述关于黏附分子的说法,哪一点是错误的A.可促进细胞及基质的黏附B.由血浆产生C.由整合素、选择素等一大类分子组成D.维持细胞结构E.参与细胞信号传导18.心肌顿抑最基本特征是缺血-再灌注后:A.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结构改变延迟恢复D.收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19.下述哪种酶不是自由基清除剂A.过氧化氢酶 B.过氧化物酶C.SOD D.GSH-PXE.NADH氧化酶20.白细胞激活后释放的脂质炎症介质是:A.TNFα B.IL-1 C.IL-8 D.LT E.OH·21.一般认为,心肌细胞膜上何种钾离子通道是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终效应器A.瞬时外向电流钾通道(Ito)B.内向整流电流钾通道(Ik1)C.ATP敏感钾通道(KATP)D.延迟外向电流钾通道(Ik)E.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IKAch) 22.线粒体膜易受自由基损伤是由于外面无何种蛋白保护A.组蛋白 B.白蛋白C.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E.纤维蛋白23.下述关于缺血-再灌注的说法,哪点是错误的A.缺血-再灌注必然引起组织损伤 B.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种属和器官普遍性C.自由基和钙超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生机制D.预适应可减轻或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E.缺血-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24.下述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心肌细胞肿胀B.血管内皮细胞肿胀C.微血管通透性增高D.心肌细胞松弛E.微血管痉挛和堵塞25.缺血一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主要与何种应激有关A.热应激 B.化学应激C.氧应激 D.机械应激E.情绪应激26.参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一过性内向离子流主要是:A.经由Na+-Ca2+交换的钙电流B.经由L-型钙通道的钙电流C.经由T-型钙通道的钙电流D.经由快钠通道的钠电流E.氯离子电流27.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塞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沉积B.红细胞集聚C.白细胞黏附D.脂肪颗粒栓塞E.气栓形成28.下述哪项是机体缺血-再灌注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A.钙超载B.无复流现象C.预适应D.心肌顿抑E.自由基产生过多29.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B.缺血时间长C.缺血心肌数量多D.缺血程度重E.再灌注恢复速度快30.下述哪种酶不是钙依赖性降解酶A.磷脂酶CB.磷脂酶DC.蛋白水解酶D.谷氨酰胺酶E.核酸内切酶3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其指标不包括:A.心输出量(CO)降低B.心室舒张末期压力(VEDP)降低c.心室收缩峰压(VPSP)降低D.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土dp/dtmax)降低E.射血分数(EF)降低32.下述哪种物质不是自由基清除剂A.VAB.谷胱甘肽C.FeSO4D.NADPHE.半胱氨酸33.黄嘌呤脱氢酶主要存在于下列哪种细胞内: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心肌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3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离子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是:A.细胞膜钙泵B.Na+/Ca2+交换蛋白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D.受体操纵性钙通道E.顺浓度差内流35.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A.Na+ B.Ca2+C.Mg2+ D.Fe2+E.K+36.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损伤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B.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C.细胞内钙超载D.激活的中性粒细胞E.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37.再灌注时生成的氧自由基可与细胞膜发生: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歧化反应D.脂质过氧化反应E.Haber-Weiss反应38.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主要通过下列哪种途径引起细胞内Ca2+升高:A.激活PLCB.激活PKCC.促进Na+/H+交换D.增加L型钙通道开放E.促进Na+/Ca+交换39.对Na+/Ca+交换蛋白直接激活的因素是:A.细胞内高H+B.细胞内高Na+C.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D.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E.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40.α1受体兴奋引起钙超载的直接途径是激活:A.K+-Na+交换B.Na+/Ca+交换C.Na+/H+交换D.L型钙通道E.肌浆网钙泵41.SOD可歧化的自由基是:A.-•2O B.OH·C.1O2 D.H2O2E.LOO·42.间接激活Na+/Ca2+交换蛋白的是:A.黄嘌呤氧化酶B.NADPH氧化酶C.蛋白激酶CD.磷脂酶E.超氧化物歧化酶43. pH反常是指的是:A. 缺血细胞乳酸生成增多造成pH降低B. 缺血组织酸性产物清除减少,pH降低C. 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D. 因使用碱性药过量使缺血组织由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E. 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44.膜脂质过氧化使:A.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B.饱和脂肪酸减少 C.膜脂质之间交联减少 D.膜流动性增加 E.脂质与蛋白质的交联减少45.呼吸爆发指的是: A.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 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 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二、名词解释1.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2. 氧反常(oxygen paradox)3. 钙反常(calcium paradox)4. pH反常(pH paradox)5. 自由基(free radical)6.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7.黏附分子(adhension molecule)8.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9.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10. 心肌顿抑(myocardical stunning)11. 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三、简答题1.简述膜脂质过氧化增强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病生-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案例三: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肢体肌肉和 骨骼损伤,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 能力。
VS
详细描述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发生在肢体动 脉阻塞后,血流重新恢复时。由于缺血期 间肌肉和骨骼受损,再灌注时会引起炎症 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肢体肌肉和骨骼损 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 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或残疾。
药物治疗
使用抗氧化剂
使用细胞保护剂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组织 损伤。
细胞保护剂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缺血和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使用抗炎药物
抗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 织损伤。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 能需要手术治疗。
细胞移植
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减少组织损伤。
02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0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他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和救 治能力。
04
加强多学科协作,整合 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 全方位、高效的救治服 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炎症介质释放
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如TNF-α、 IL-1β等可诱导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
03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早期治疗
快速恢复血流
在发生缺血后,应尽快恢 复血流,以减少组织损伤。
减轻缺血程度
在血流恢复之前,应采取 措施减轻缺血程度,如使 用血管扩张剂等。
控制再灌注时间
在血流恢复后,应控制再 灌注时间,避免长时间缺 血和再灌注损伤。
案例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医学ppt
21
(一)钙超负荷的发生机制
1. Na+ -Ca2+交换增加
缺血 细胞内H+增加 H+-Na+交换 增加 再灌注时Na+-Ca2+交换增加
2.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3.离子泵功能障碍 4. 儿茶酚胺增多
缺血时,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刺激α、β受 体,引起Ca2+内流增加。
医学ppt
22
去甲肾上腺素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医学ppt
1
研究背景
治疗手段的改进
溶栓疗法
冠脉搭桥
PTCA
体外循环
器官移植
医学ppt
2
概 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 念 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缺血后再灌注 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 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
结构损伤
医学ppt
医学ppt
11
ATP→ADP→AMP

腺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
黄嘌呤脱氢酶
Ca2+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O2·-+H2O2
再 灌
O2 O2
黄嘌呤 氧化酶

尿酸+O2·-+H2O2

OH
1. 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
·
医学ppt
12
2. 中性粒细胞的大量聚集及激活:呼吸爆发
缺血
激活补体系统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㈠ 心功能变化
1.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50-80%
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与缺血t、缺血范围、缺血程度、再灌V、电解质紊乱有关
兴奋折返、α-R兴奋→自律性↑、纤颤阈↓电解质紊乱
医学ppt
29
2.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可逆性 损伤
心肌顿抑 myocardial
stunning
自的 钙 微损 白的 高酸物 由作 超 血伤 细作 能化缺 基用 载 管和 胞用 磷合乏
医学ppt
7
一、自由基的作用
㈠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㈡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㈢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医学ppt
8
㈠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概 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 念 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类 1. 氧自由基: O2·- OH · 型 2. 脂性自由基:L · LO · LOO ·
缺血时,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刺激α、β受 体,引起Ca2+内流增加。
医学ppt
24
(二)钙超负荷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 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急剧减少
ATP消耗增多--摄取Ca2+耗能; ATP生成减少--形成磷酸钙,及溶血磷脂
抑制ATP形成.
2. 细胞膜性结构受损
激活膜磷脂酶A2
3. 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二硫交联
-S-S-
脂质-蛋白 质交联
OH
OH
HO
HO
CH3-S-
O 氨基酸
氧化
脂肪酸氧化
脂质-脂质交联
从氧化的脂 肪酸释出的
丙二醛
医学ppt
16
1. 膜脂质过氧化
① 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② 间接抑制膜蛋白的功能 ③ 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④ 减少ATP的生成
医学ppt
17
2. 蛋白质的功能抑制
Ca2+↑ XD向XO转化↑
自由基↑
医学ppt
25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一). 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激活
白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释放 粘附分子
白细胞释放
趋化介质
医学ppt
26
(二)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① 微血管损伤(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② 细胞损伤
血液流变学改变
不可逆 性损伤
器质性 损伤
心肌舒缩 功能↓
医学ppt
30
胞浆Na+超载 Na+/Ca2+:↑
可逆性I-R损伤
O2.-
H2O2
OH.
脂质过氧化
蛋白质及酶失活
肌浆网钙 转运蛋白
质膜通↑ 离子泵↓线粒体源自损伤收缩蛋 白损伤钙超载 ATP↓ Ca2+敏感性↓
心肌舒缩功能↓
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
医学ppt
31
㈡ 心肌代谢变化(ATP↓)
㈢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线粒体损伤 Ca2+蓄积→颗粒增多 肌原纤维断裂
医学ppt
32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㈠ 细胞代谢的变化
3. 其它:Cl · CH3 · NO
医学ppt
9
❖自由基的产生:
e-
e-+2H+
e-+H+
e-+H+
O2 O2·-
H2O2
OH ·
H2O
H2O
❖抗自由基生化防护系统:
清除自由基的酶:SOD、GSH-PX、CAT
低分子抗氧化剂:维生素E、C,谷光甘肽等
医学ppt
10
㈡ 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 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 2. 中性粒细胞 3. 线粒体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3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原因及条件
医学ppt
4
原因
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
休克时微循环的疏通
冠脉痉挛缓解
心脑肺复苏
术后
动脉搭桥 溶栓疗法 PTCA
体外循环 器官移植 断指再植
医学ppt
5
影响因素
缺血时间:可逆性损伤期、
侧支循环
不可逆性损伤期
需氧程度
电解质浓度
医学ppt
6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 发生机制
H+
α1
P1
Gq PLC
DG
IP3
Ca2+
肌浆网
Ca2+
Na+ PKC
Ca2+ 肌丝
PKC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
医学ppt
23
(一)钙超负荷的发生机制
1. Na+ -Ca2+交换增加
缺血 细胞内H+增加 H+-Na+交换 增加 再灌注时Na+-Ca2+交换增加
2.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3.离子泵功能障碍 4. 儿茶酚胺增多
白细胞粘附聚 集、血流缓慢
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内皮细胞肿胀
缩血管物质↑ 扩血管物质↓
医学ppt
微血管通透性↑自 由基、粒细胞
27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1. 缺血心肌的有氧代谢严重受损,对 氧的利用能力受限。 2. ATP合成的前身物质减少
3. 线粒体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 线粒体受损
医学ppt
28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 功能及代谢变化
蛋白质-蛋 白质交联
蛋白质 断裂
二硫交联
-S-S-
脂质-蛋白 质交联
CH3-SO
氨基酸 氧化
医学ppt
18
3. 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碱基羟化 / DNA断裂 染色体畸变 / 细胞死亡
医学ppt
19
二、钙 超 负 荷
目前认为, 细胞内外Ca2+平衡失调 造成的
细胞内Ca2+超负荷
是细胞死亡的关键
医学ppt
细胞膜分解 趋化物质
激活中性粒细胞
3. 线粒体功能受损 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4. 儿茶酚胺自身氧化
医学ppt
13
㈢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1. 膜脂质过氧化 2. 蛋白质的功能抑制 3. 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医学ppt
14
穿膜糖 蛋白
CH3-S-
膜表面蛋白
SH-SH
磷脂
医学ppt
15
蛋白质 断裂
蛋白质-蛋 白质交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