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ppt

合集下载

中医学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
第28页/共47页
3、说明脏腑之间生理联系
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阐释机体肝、心、脾、肺、肾 五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的基 本观念。
第29页/共47页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相互资 生的关系
肝(木)生心(火)――肝藏血以济 (滋养、帮助)心:肝的疏泄可助心行血

辛 白 收 燥 西 秋金肺 大 鼻 皮 悲

咸 黑 藏 寒 北 冬水肾 膀 耳 骨 恐

第9页/共47页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是以相生和相克来说明 事物之间在正常情况下的相互联系、 相互协调的关系。
第10页/共47页
(一)五行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 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如:木可以燃烧生火,所以说木生 火......等等。
第3页/共47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2、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 类 3、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第4页/共47页
(二)五行各自的特性
1)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柔和、 条达舒畅等特点的事物或现象均属木。 2)火曰炎上——凡具有向上、温热、光明 等特点的事物或现象均属火。 3)土爰稼穑——凡具有化生、受纳、承载、 生化等特点的事物或现象均属土。
过弱
过强

乘土 侮金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 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
第23页/共47页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 用
第24页/共47页
具体运用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 互关系
▪ 说明五脏的病变的相互影 响
▪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五脏PPT精品医学课件

五行五脏PPT精品医学课件


肾 膀胱 冬ຫໍສະໝຸດ 北黑咸恐
耳及 二阴


脾——“后天之本” 气血化生之

脾运失健:唇色淡白; 脾火上炎:唇色血红; 湿热困脾:唇燥褪皮;
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 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 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主运化
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 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
口干、舌两侧有明显 牙齿印; 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 或牙龈肿痛,嘴角溃 烂等。
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
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 关系。
五行五脏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季 五方 五色 五味 情志 开窍 其华 在身 木肝 胆 春 东 青 酸 怒 目 爪 筋 火 心 小肠 夏 南 赤 苦 喜 舌 面 心脉 土 脾 胃 长夏 中 黄 甘 忧思 口 唇 肉 金 肺 大肠 秋 西 白 辛 悲 鼻 皮肤 皮毛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每一位:
健 康无限
幸 福无限
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 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血脉
心,主血脉,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主神明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 液 为 汗
出现失眠、多梦、神 志不宁或反应迟钝、 健忘、精神萎靡等。
过喜则神伤
动则汗多
五行五脏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季 五方 五色 五味 情志 开窍 其华 在身 木肝 胆 春 东 青 酸 怒 目 爪 筋 火 心 小肠 夏 南 赤 苦 喜 舌 面 心脉 土 脾 胃 长夏 中 黄 甘 忧思 口 唇 肉 金 肺 大肠 秋 西 白 辛 悲 鼻 皮肤 皮毛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中医五行养生课件ppt
应多吃黄色食物,如玉米、南瓜等,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同时要避免过度贪凉,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长夏时节气候潮湿闷热,此时应注重养脾,以顺应长夏的化湿之气。
秋季气候干燥,此时应注重养肺,以顺应秋季的收敛之气。
秋季养肺应多吃白色食物,如梨、银耳等,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同时要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吸入过多干燥空气,以免损伤肺部。
中医认为绿色入肝,因此应多食用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以养肝舒气。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因此应多食用黄色食物,如黄豆、南瓜、香蕉等,以养脾胃。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药材,如党参、白术等。
总结词
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饮食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等。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理。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按摩、中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例如,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或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总结词
03
CHAPTER
五脏养生法
总结词
养心安神,调畅情志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
总结词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调和阴阳就是要使阴阳平衡,使脏腑功能协调。例如,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会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失眠、口干等症状,此时应多吃养阴的食物,如百合、枸杞等;而阳虚则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等,此时应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要点一

3 中医基础学课件-五行.ppt

3 中医基础学课件-五行.ppt
五行学说
主要内容
1、五行的概念 2、五行的特性(5个) 3、五行的归类 4、五行的关系 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 金、水等五类基本物质的运 动变化。
木、火、土、金、水是构成 世界的最基本的五类物质。
五行的特性
《尚书·洪范》写道:“水 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 曲直,金曰从革(变),土 爰稼穑。”
土的特性:“土爰稼 穑”。
“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 获农作物的作用。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 受纳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 属于土。
金的特性:“金曰从 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
敛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 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 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 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 向下运行的性质和作用, 均归属于水。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古人运用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各种 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脏腑组织、 生理病理现象,作了广泛的联系和 探讨,并用“取类比象”的方法, 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 分别将其归属于木、火、土、金、 水“五行”之中 。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 用于诊断和治疗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 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间相互资生的关系: (2)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按五行归类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 支配五体,开窍五官,荣于体表,并与 季节、方位、气候紧密地联系起来,从 而使人体内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行之间互相滋生、互相 促进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 相生关系。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  ppt课件
进行五行属性的归类; 3、归类的方法 主要是“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 ”。 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意 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 义 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ppt课件
8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ppt课件
9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简表
相生—相互资生 相克—相互制约
次序:原因有“太过”和“乘不及”。例:

木乘

原因:不及: 木乘
土乘

水 乘火
太过:
木乘
乘金

(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过于亢进)(正常水平)
同:次序相同
相克与相乘 异:相克表示生理现象,
相乘表示病理现象
ppt课件
15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
制。又称“反克”。
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曰曲直:向上向外生长、舒展、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暖、炎热、上升、光明、昌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清洁、发声;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ppt课件
7
三、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
1、归类的标准 以五行特性为依据; 2、归类的对象 以人和自然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
胜气复气出现的原因: 胜气的出现是由于五行中一行太过(包括绝对亢盛和
相对亢盛) 复气的出现是由于胜气的出现,“有胜则复” 五行的胜复又称“子复母仇”,通过胜复调节机制, 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自行调节以维持 其整体的平衡。
ppt课件
14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含义: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 或克制。又称“倍克”。此次序与相克相同 。

五行ppt教学课件

五行ppt教学课件
五行与精神养生
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 态。例如,当感到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尝试通过冥想或深 呼吸来平衡心神,从而缓解压力和疲劳。
在风水学中,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被用来调和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以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例如,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将木属性的绿色植物放在家中可以增强家中的生气和活力;根 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将金属性的物品放在家中可以化解一些不良的风水格局。
在命理学中,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被用来推算人的命运和性格特点。例如,根据五行相生的原 理,如果一个人的命理五行缺水,那么这个人可能比较急躁、缺乏耐心;根据五行相克的原 理,如果一个人的命理五行木多金缺,那么这个人可能比较固执、倔强。
五行的特性
火的特性
炎热、光明、活跃 、迅速。
金的特性
坚硬、锋利、收敛 、沉静。
木的特性
生长、发展、舒展 、柔和。
土的特性
稳定、厚重、包容 、肥沃。
水的特性
流动、变化、深邃 、寒冷。
五行的相互关系
相生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表示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可以产生或滋养另 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
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表示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可以制约或抑制另 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
制化关系
五行的相互关系还包括制化和反制化。制化是指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可以调节另一种物质 或能量状态的功能或特性;反制化则是指一种物质或能量状态可以消除另一种物质或能量 状态的特性或影响。
02
五行PPT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
• 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行的应用 • 五行的相生相克 • 五行的与其他事物的关联 • 五行的实践应用
01

中医五行养生学说PPT课件

中医五行养生学说PPT课件


皮 毛

耳 骨 恐
(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

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五行之间关 系正常的状态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五行之 间关系异常的状态

1、五行相生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 生木

又称为母子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相生相克不可分割。没有生,事物无法 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 相生相克——五行协调平衡(相对的)


中药的五味及其归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甘:归脾经 辛:归肺经 咸:归肾经
五味——酸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 涩的作用。 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 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 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 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 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 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 • •
(一)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2、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明亮 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清洁 5、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养肝食疗方一


苦瓜炒肉丝 制作方法:瘦猪肉50克,切丝,加黄酒、淀粉拌 匀,入热油锅以旺火滑炒后盛起。锅内留少许底 油,投入切成条的苦瓜300克,加盐并倒进肉丝翻 炒,最后加点白糖、味精稍炒即成。 功能:此菜能清热降火、开胃祛湿、益脾补肾, 尤其适用于春季热病、赤眼(急性结膜炎)和疮 肿患者。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PPT课件ppt课件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2)相克规律: “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 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治疗肾虚水泛)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 (3)其他: 指导脏腑用药 色、味 指导针灸治疗 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 规律 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 (三)说明脏腑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 1、疾病的发生 2、疾病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母子相及 ①母病及子 肾精不足→肝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 ②子病及母 子盗母气 心火旺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 ①相乘 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脾不和 ②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
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温热、升腾、向上 生化、承载、受纳 清肃(清洁、肃杀)、收敛 寒凉、滋润、向下
木曰曲直—— 凡具有生长、 升发、条达、 舒畅性质的事 物,归属于木 行。
火曰炎上— 凡具有温热、 升腾等性质 的事物,归 属于火行
土爰稼穑— 凡具有承载、 受纳、生化 等性质的事 物,归属于 土行
中医理论知识--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 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木:木曰曲直 火:火曰炎上 土:土爰稼穑 金:金曰从革 水:水曰润下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木(肝)
相生
相克
水(肾)
火(心)
金(肺)
土(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