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园林艺术之美

合集下载

【大学介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简介

【大学介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简介

【大学介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简介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坐落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丽江市,是云南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21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7系1部,分别是会计系、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紧依托云南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当地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

有19个专业和28个专业方向,近12500名学生。

学院拥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1000多名教师和10名外籍教师。

在全日制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全日制教师总数的30%以上。

目前,学院已建成了占地800亩的园林式校园,另外400亩正在规划建设中;各类教学生活建筑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建成了千兆宽带校园网,拥有40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130万册馆藏图书,是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基本办学条件最好的学院之一。

学院先后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省教育厅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学院”、“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普通学院奖”,“纪念云南省高考复试30周年招生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院将继续秉承“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式办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保持“耐心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塑造“行胜于言”的良好校风,以贡献求支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

在迎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评估的过程中,全院师生员工将团结一心,精益求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硬件一流、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全国优秀独立学院。

昆明旅游心得(优秀3篇)

昆明旅游心得(优秀3篇)

昆明旅游心得(优秀3篇)昆明旅游心得篇3我最近去了云南的昆明市,这座城市位于滇池北岸,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如春,被誉为“春城”。

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昆明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其迷人的自然风光。

滇池是昆明的灵魂,它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碧波荡漾,景色宜人。

在湖边,我欣赏到了壮丽的湖光山色,还乘船游览了滇池,看到了西山睡美人、云南民族村等美景。

此外,我还参观了石林风景区,石林奇石众多,景色秀美,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

除了自然风光,昆明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昆明的老街区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如金马城市森林公园、昆明动物园等。

这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昆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我还品尝了云南的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烤乳扇等,这些美食美味可口,令人难以忘怀。

在行程安排上,我选择了滇池、石林、昆明动物园等主要景点,以及翠湖公园、云南大学等游览地点。

这些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特别喜欢滇池和石林,因为它们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都让我感到震撼。

总结我的昆明之旅,让我深刻体验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未来的旅行中,我会再次选择昆明作为我的目的地,因为它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云南的美丽。

昆明旅游心得篇4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旅行让我对云南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昆明旅游的心得。

首先,我对昆明的自然风光感到十分惊叹。

由于其地理位置,昆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漫步在昆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滇池、西山、世博园等美丽的自然景观。

我参观了滇池,那里的湖光山色让我陶醉。

而世博园更是集合了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其次,我对昆明的特色美食深感满意。

昆明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当地的饮食文化也十分多元化。

我品尝了过桥米线、云南野生菌、汽锅鸡等特色美食,这些美食口感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宣传片文字材料(修订)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宣传片文字材料(修订)

片名:雪山下的教育明珠——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跨越式发展之路丽江古城,有多少人无数次说起它的神秘;玉龙雪山,有多少人无数次说起它的美丽。

古城清雅、雪山清穆,碧水清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就是世外桃源的化身。

而就在丽江古城旁边,玉龙雪山脚下,孕育着一颗高原明珠——云南大学旅游学院。

穿越千年的时光,现代的高等学院与800年的历史古城交相辉映,全国一流的办学条件,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莘莘学子带着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云南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7系1部,分别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密依托云南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有19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共计12500人。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先后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被省教育厅和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普通高等学校”、“云南省纪念恢复高考招生30周年招生先进集体”、“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环境之美——打造全国一流的办学条件滇西北一座充满神奇和独特魅力的古城丽江,集“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于一身的高原明珠之上,2002年,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云南大学旅游学院诞生于此。

经过9年不懈发展,目前,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在校生达12500人,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之一,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全国独立学院前茅。

云南保山传统园林鉴赏

云南保山传统园林鉴赏

云南保山传统园林鉴赏
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主要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进行描绘的,把中原地域文化和民族特征相融而出的元素、符号等事物,运用具象或抽象、直接或间接、直率或隐喻的手法,在山石、水域、植物、建筑等载体上表达出来,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与其他园林不同的滇派风格趣味空间,对传承和发扬云南多民族园林文化有极其重要价值。

另外,大山大水大自然是滇派园林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造园多依山就势,层叠起伏,依水建路,不求平直。

滇派园林中园林建筑与自然景物相协调,营造“清新野趣”的自然环境。

云南地势特殊,群山环绕,水系资源丰富,特殊的条件决定了滇派园林的设计可以借山景、借水景。

独特秀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决定了滇派园林源于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特点。

浅议园林艺术美在大学校园绿化中的体现

浅议园林艺术美在大学校园绿化中的体现

大 学校 园是 教 书 育人 的重 要 场所 . 在 流 动 的 时 间 和 固定 的 应
空 间 中创 造 特 定 的物 质 环 境 . 而 营 造 一 定 的 精 神 文 化 氛 围以 达 必 须 完 成从 一处 到 另 一处 的 大 规模 人 流 活 动 特 点 . 以这 些 建 筑 进 所 道 不 塑 人 之 目的 园林 绿 化 是 大学 实 现 其 物 质 实 体 和 精 神 文 化 功 能 体 周 围 的 道 路 设 计 上 应 充 分 考 虑 方 便 交 通 . 路 宜 宽 宜 直 . 宜 的 重 要 载 体 . 广 大 师 生 传 达 着 校 园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 增 强 学 校 搞 曲径 通 幽 尤 其 在 圃林 形 式 不 允 许 出 现 很 宽 的 道 路 时 , 要 尊 向 是 也
1 . 化 校 园 自然 环 境 1优 中 国 的古 典 园林 是 一 种 自然 山水 式 同林 .越 是 规 模 较 大 的 、 绿 色 植 物 能 够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呼 出氧 气 , 而通 过 蒸 腾 作 用则 可 建 于城 市郊 外 即 风 景 区 中 的 同 林 ,越 是 注 重 利 用 自然 的 山 水 . 保
总之 , 园林 设 计 中 的色 彩景 观 是 综 合 而 义 复 杂 的 , 受 多 方 并 的影 响 。 总 得来 说 , 但 园林 色 彩 景观 最 终是 要 使 园林 整体 色 彩 统 一
果 更 具 情 趣 性 而 同类 色 或 同 种 色 相 配 , 选 用 异 质 的肌 理 材 料 面 因 素 的影 响 . 有来 自客 观 的 自然 因素 的 限制 . 有来 自于 主 观 可 既 又 的颜 料 采 用 不 同 的手 法 亦 可 创 造 出许 多 美 妙 的 肌 理 效 果 .不 仅 协 调 , 既从 视 觉 上 给人 以 美感 , 从心 理 上 给人 以美 的享 受 。 又 强化色彩的趣味性、 调性 。 会增加其美感。 情 还

【最新推荐】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最新推荐】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篇一:云南艺术考察报告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01X年4月5日,201X级艺术设计全体学生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美丽的彩云之南的列车,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艺术考察。

本次艺术考察,我们一行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昆明:在火车上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昆明火车站。

来到昆明,我们首先就去啦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游览,博览园内花香迎面袭来,一遍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四季如春的昆明增添了不少的氛围。

在园内的一处叫温室的地方,那里将世界各地不同气温带的植物种植在一起,让游客有机会得以饱览了一下寻常地方所不能看到的景色。

在昆明我们还去参观了云南民族村,在那里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居民,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以小聚居的方式和谐共处在一起,游览过一个一个的民族寨子,少数民族的表演也是数不胜收,目接不暇。

第二站大理: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方。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的走,用手轻轻的抚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着它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漫步在大理城内,走在青石板铺置的路面上,慢慢体会着残留的古老气息。

古城里银器店和刺绣摊非常多。

我想那些丁丁当当锻打银器的小贩,不一定是当地人,但那埋头刺绣的妇女,应该是当地人无疑。

一针一线都那么扎实,价钱也是那么实在,朴质的古意从绣活里弥漫开来。

如今的小城王气已慢慢飘散,留下的是朴素的民风。

这绣花的妇女,就是最真实的大理的写照。

第三站丽江:丽江这座城市拥有这悠久的历史。

其中的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

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园林艺术学习心得体会园林艺术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元素的艺术,它的美不仅仅在于视觉上的享受,更在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为一名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我对于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升。

一、学习方法学习园林艺术需要具备综合性、跨学科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学习方法也应该高度贴近实际的园林规划和设计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学习,掌握园林设计的各项原则和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园林,掌握实际的园林规划和设计技能。

此外,团队合作和文献资料的查阅也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艺术需要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灵感的汲取,我们要不断地收集各种文献资料,以便能够在设计中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二、专业素养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此外,我们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细节的处理和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舒适体验。

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植物学、地形学、土壤学、气候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园林设计软件的应用技巧,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三、文化素养园林艺术是一门文化艺术,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因此,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

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文化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和意义。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在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以便更好地反映历史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四、实践经验园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园林规划和设计理念,掌握鉴别合理优秀的方案,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

此外,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注重与实践环节相关的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工作。

以形式美法则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论文(精选多篇)

以形式美法则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论文(精选多篇)

以形式美法则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以形式美法则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论文形式美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发现和积累起来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定性和共同性。

但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和意识形态在不断的改变,并且还存在着民族性、地域性及阶级、阶层的差别。

因此,形式美又带有变异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但是,形式美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提炼和升华的,表现出人类健康、向上、创新和进步的愿望。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设计范围面积为155618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为105042.15平方米,是总面积的67.5%。

师大的首要规划理念是“大学中的园林,园林中的大学”,其设计特色在于以“西南联大”精神为主线,“春城”为特点,体现人文关怀的新校园景观。

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如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等。

一、形式美法则在校园中的应用和体现(一)和谐宇宙万物,形态形式千变万化,但它们各自都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存在,不管宇宙间浩瀚的星体活动还是分子原子间结构的组成及运动,都存在各自的规律。

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我们的感受与意识都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任何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融合性才称为和谐。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分析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和谐的原则,具有平静、舒适、祥和和愉悦的美感。

近似性和一致性的搭配,其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二)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可以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

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赋予条理、秩序、和谐、稳定。

在这种变化与统一中,运用比例尺度、平衡配置、协调秩序、节奏旋律等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和搭配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浅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园林艺术之美于俏(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云南昆明674199)东方园林艺术是一个独特的体系,不论在规划布局、建筑群体、空间设计,还是建筑细部装饰、植物景观搭配上都具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而且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依托丽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办学条件,以及云南大学本部优质的师资支持,自2002年建校,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优美、古朴幽雅,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在滇西北地区名贯千里,在全国独立学院中也是独树一帜。

园林式的校园景致极具特色,纳西族和白族风格的建筑掩映在树木花草之中,绿化和景观面积占校园的70%以上,潺潺流水穿行其间,莘莘学子漫步其中。

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唯美园林校园与丽江古城风貌的呼应、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云大旅院;园林;艺术咖啡厅,方便学生运动与生活。

文宁楼成L 形,中间有拱形长廊连接,周围绿树环绕,有很多珍稀植物,玉兰花盛开芬芳,绿色的草地和低矮的灌木相映成趣,脚下还有紫意浓浓的野花。

文静楼、文贤楼、文良楼3座教学楼有环形长廊连接,远处是另外一处湖泊揽月湖,两旁垂柳依依,倒影婆娑,同时借景于远处的玉龙雪山,从教学楼远眺,真是美不胜收。

进入文致楼,有一座短小精巧的汉白玉大理石拱桥,上面镌刻着梅兰竹菊传统题材的浮雕,与周围的花草树木相和谐,体现出园林式大学的深远意境。

2学校建筑极富民族特色,古典传统雅致校园建筑既能满足功能和审美的需求,又属于物化品类,也是艺术作品。

但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

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建筑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映衬,完全按照高原环境及周围景物要求权衡确定,与远处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和近在咫尺的束河古镇形成呼应是其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建筑也被充分采用,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显示了建筑造型艺术中柔和优美的曲线。

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

为了增加教学楼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

学校的建筑群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高超的建筑水平。

学校所有教学楼的名称也都极富深蕴,符合古典园林建筑起名极具文化内涵同时富有意境美感的宗旨。

取英华荟萃、贤良善德、宁静致远、明成集正之意。

亭是有顶无墙,供休憩使用的建筑物之一。

主要供人休息,兼做点缀。

校园内有著名的3座亭子:崇文亭、观星亭和赏雪亭,无一例外给学子提供了休闲纳凉的好场所,又为学校的园林景致增添了无限魅力。

亭的特点是四周开敞,结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在校园环境中,它不仅是提供憩息的场所,也是一个节点。

亭在巍峨庄严的玉龙雪山脚下,奔腾不息的金沙江畔,坐落着一所具有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高原学府———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学院所在地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历史上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和“茶马古道”的重镇。

这里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学理念,开放的培养模式,独特的学科门类,专业的师资团队,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莘莘学子学习深造。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具有纳西族和白族风格的校园建筑别具一格,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并与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一同荣获国家“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是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学院“云南省园林单位”称号;入选全国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

园林美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美。

园林艺术是人化的自然、物化的心性。

学校正是秉承这一宗旨,将园林艺术美贯穿于建校始终。

1学校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计精巧严密进入大门,分南北两部分,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湖水,巧妙地设计了园林中的障景,不是一览无遗,而是循序渐进,发现映雪湖畔,最终到达学校的核心区域———图书馆,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两岸垂柳依依,湖水中间还有一座浅浅的堤坝,予以分隔,南部教学楼不以对称形式分布,而是依据绿化面积加以裁剪,让人漫步其中,不觉单调乏味,同时还能时时感受到鸟语花香。

有4座教学楼:文英楼、文华楼、文荟楼、文萃楼呈环形分布,相互映衬,简单围合成一个半封闭空间,教师公寓楼存在于教学楼之后,但同时旁边安置了方便师生就餐的几个食堂,学生公寓与教师公寓相隔并不太远,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学校的操场位于校区最南端的角落,视野开阔,面积庞大,篮球场地,塑胶跑道,主席大台,观众座椅,功能齐全,设施先进。

北部校区主要有教学楼、报告厅、宿舍楼、实验中心以及高尔夫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中间间杂着超市、食堂、145〇具有玲珑多变的造型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放置在校园环境中,并与学校各种活动场地相结合。

在云大旅院整体园林景观环境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一员,或是园林艺术构图的点缀。

3学校背倚玉龙雪山,符合园林中的借景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

是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

园林中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学校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校区环境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还要运用借景的手法,使整个校园非常有层次感,远处有山,近瞧有湖,景物层层递进,又不显突兀,巧妙地融学校以外的景物于其中,让每个走进云大旅院的人观赏完整个校区以后,都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雍容大度有内涵的感觉。

玉龙雪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西北的山脉,雪山呈南北走向,扇子陡海拔5596m ,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雪山的13峰终年积雪不化,如一条矫健的玉龙横卧山巅,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故名“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

随着节令和气候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有时万里无云。

清代纳西族学者木正源曾形象地归纳出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整个校区与玉龙雪山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校区的很多角落,甚至在教学楼的某个窗外,都能够欣赏到玉龙雪山不同时节所呈现出来的美景,将古典园林中借景的造园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水系环绕全院,池塘河道湖畔一应俱全水的力量是极为强大的,滋养生命,寓刚于柔,既有观赏价值,也有环保价值,甚至可以调控温度。

因此,完美的校园里都必须有水体画龙点睛。

池塘的水体是自然而亲切的,池塘的形状最好多是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清华大学的池塘成就了朱自清笔下著名的荷塘月色,北大的未名湖也是享誉全国,云大旅院美丽的池塘,形状为半圆形,形如明月半满,取其“月盈则亏”之意,期待着不断进取,不断提升,正如李鸿章中堂联云: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由于静止的水面能够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所以,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四周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有3处著名的人工湖———映雪湖、听风湖和揽月湖,充分利用了这种造园手法,运用开阔洁净的湖面似天然的光亮镜面,反映出两岸的垂柳及唯美的校园建筑,犹如一幅立体的油画,让漫步其中的旅院学子心旷神怡、精神愉悦,感受园林式大学诗情画意的美感。

5学校广泛种植花木,生态环境均衡赏心悦目花草树木是园林景观中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的题材。

由于园林植物形态各异、颜色多种多样、生态习性各不相同,展叶、开花季节不同,且具有一定生态保护、调节空气功能,通过植物造景,合理配置,不仅能构成绚丽多彩的立体画面,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由于地区、气候、风土不同,不同的山水特征会有各种不同的适生植物,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的外貌,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美化校园环境、栽种绿色植物行动中,广泛引入优良树种如龙爪柏、白玉兰、红(紫)叶李、槐树、色木槭、银杏、滇楸、藏柏、垂柏和滇杨等。

在校园的人行道两侧都采用了乡土树种,很多道路更是以植物来命名,如木兰路、紫楸路、香樟路、白杨路、银杏路、翠竹路、云杉路、圆柏路、红叶路。

花果树种则在校园中起着点缀色彩的作用,为整座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气,如柳杉、南天竹、桃树、杏树、柿树、石榴、梅树、李树、梨树、苹果树等等。

乡土藤本树种还可作为墙面、桥梁、廊架、天棚、围墙、假山等的垂直绿化,像紫藤、光叶珙桐、金银花藤、脉瓣卫矛、木香等。

云大旅院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有紫荆、月季、杜鹃、大叶女贞、杜仲、枸橘、蔷薇、水红木、龟甲冬青等。

在整体绿化中,如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果树、经济树种,也被广泛使用。

如银杏、桃、李、杨梅、柿树等,在具有花、果、叶美化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生产果实、药材等功能。

6结语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文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前人对造园手法的经验积累及后人对造园美景的感悟创新,把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一个高峰。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即通过园林艺术之美对所有学生的生活环境的调节和熏陶,把握学校本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

(收稿:2017-08-09)筑意[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肖英.传统文化建筑[M].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8[3](明)李渔.闲情偶寄[M].浙江古籍出版社[4]陈植等选注.中国古代名园记选注[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陈从周.说园[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6]陈从周.扬州园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7]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8]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4[9]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美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于俏(1979-),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世界遗产、东旅游美学。

现代园艺2017年第12期146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