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鹳雀楼ppt课件

登鹳雀楼ppt课件

02
03
04
历经多次修葺和重建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 术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诗词创作背景
《登鹳雀楼》为唐代 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词意境深远,语言 简练,富有哲理
诗人登上鹳雀楼,远 眺黄河,抒发了豪情 壮志
02
登鹳雀楼诗词赏析
诗词内容解读
诗人王之涣以登高望远为主题,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有助 于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和登鹳雀楼在其中的地位。
《唐诗鉴赏辞典》
收录了众多优秀的唐诗作品,并附有详细的鉴赏文章,有助于更深入 地了解唐诗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登鹳雀楼ppt课件
目录
• 登鹳雀楼简介 • 登鹳雀楼诗词赏析 • 登鹳雀楼诗词创作技巧探讨 • 登鹳雀楼诗词鉴赏方法分享 • 登鹳雀楼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登鹳雀楼简介
鹳雀楼地理位置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 黄河之滨,与中条山对峙
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01
始建于北周时期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本课程主要内容回顾总结
01
02
03
04
登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 历史背景
诗歌的创作背Biblioteka 和作者 介绍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 特色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方法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资料
《唐诗三百首》
作为经典古诗选本,收录了众多优秀的唐诗作品,有助于更深入地 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和艺术成就。
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 比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海流”,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

《登鹳雀楼》PPT优质课(共20张PPT)

《登鹳雀楼》PPT优质课(共20张PPT)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 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 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 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 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 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 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 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 成就。
想意境
新知讲解
这首诗写黄昏之时,使人登上鹳雀楼 ,极目四望,只见夕阳落山,黄河入海, 一副雄伟壮丽的图画呈现在诗人面前,表 现了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后两句“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浅显精练的 语言,表达了“登高才能远望”的深刻哲理
诗题意思: 本诗写 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 楼之所见所想。
新知讲解
白 日 依 山 尽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白日:傍晚的
太阳。
依:靠着,依靠 尽:尽头,完了
诗的大意:
夕阳依傍着远处的 高山正渐渐下落,
新知讲解
黄 河 入 海 流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入:向着,
朝着。
诗的大意:
滔滔不绝的黄河水 奔腾着流向大海。
新知讲解
què lóu yī
记拼音

新知讲解
记拼音
yù qióng mù gèng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人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B符合题意,用哲学渗透人生,用全局的、反思的、思辨的眼光看问题,事业上方能行得远、站得高,生活中也能少几许烦恼。这表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7.马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单元重难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析】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坎坷遭遇,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②围绕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党员干部 道德素养; ⑨《行路难》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表现自己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 登鹳雀楼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 登鹳雀楼 课件(共21张PPT)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推荐阅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词,听写。
《登鹳雀楼》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 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 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 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 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 《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王之涣(公元 688 年-公元 742 年),字季凌(一作季 凌,一作季陵),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祖籍晋阳 (今山西太原)。他是唐代的诗人,与高适、岑参、王昌 龄并称四大边塞诗人。
的意思吗?
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 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 楼。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这表现了诗 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句释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 一层楼。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夕阳依傍着山峦 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诗人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 一幅雄伟的山河图,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写景转为说理。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 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这两句富有哲理,表达了积极向上、不 断进取的精神,给人以启迪。

《登鹳雀楼》课件

《登鹳雀楼》课件

时间:唐代中期
《登鹳雀楼》是唐代中期创风貌。
内容概要
诗中通过描绘登鹳雀楼的景色和景象,表达了对 功名利禄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学鉴赏
诗歌结构
《登鹳雀楼》诗歌结构紧凑, 采用七绝构成,每个字都经过 精心的选择和排列。
诗歌意境
诗中描绘了登鹳雀楼的壮丽景 色,营造出一种高远、壮美的 意境。
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培养学 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登鹳雀楼》的背 景介绍、文学鉴赏、翻译分析和 诗歌赏析等方面。
教学方式
通过讲授、讨论、朗读、分组演 绎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
1 教学思路总结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登鹳雀楼》的个人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 教学改进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
其他相关话题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 珍贵遗产,包括了许多世界闻 名的优秀古典诗歌。
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作为唐代的杰出诗人, 他的作品广受赞誉,为中国文 学史贡献了众多经典作品。
名篇赏析
除了《登鹳雀楼》,中国古代 文学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名篇, 值得我们了解和鉴赏。
语言艺术
王之涣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引起读者的共鸣。
翻译分析
1
翻译背景
《登鹳雀楼》的翻译涉及到语言和文化
翻译特点
2
的转化,不同的版本在表达中会有不同 的偏重点。

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21张PPT)

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21张PPT)
跟着课本游祖国
任务一:查资料,知名楼
任务一:查资料,知名楼
鹳雀楼最早并不是一个景点。在南北朝时期,蒲州这个地方经常打仗,有个叫宇文护的大将军为了镇守蒲州,就在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用来监视敌人。
任务一:查资料,知名楼
楼顶上经常有一种名叫鹳雀的水鸟成群结队飞过来休息,久而久之,这座楼就被人们称为鹳雀楼。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任务二:诵古诗,登高楼
任务二:诵古诗,登高楼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任务二:诵古诗,登高楼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成乐曲,广为传唱,深受人们喜爱。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活动一:诵古诗,明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ຫໍສະໝຸດ 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指的是傍晚时分落山的太阳。
.
依存、依靠
消失
.
“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诗意: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
想要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诗意: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读第2句,学习诗词含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穷尽
活动二:观图画,赏风景
白日依山尽

亻+衣=依
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8《登鹳雀楼》教学课件(共12张PPT)(完美版)

8《登鹳雀楼》教学课件(共12张PPT)(完美版)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瑰宝

和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板书、PPT展示、互

动问答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拓 感体验还不够深刻。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文学 课展 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更多的古诗阅读材料和表达机会,帮助 后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情感。 拓 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有 展 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朗读
指导方法,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 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 生领略《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意境和美妙,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朗读指 导训练,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感谢观看
唐代:王之涣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 表现出来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 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
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02.古诗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 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03.古诗注释
更千穷希到欲阳尽依白停临楼鹳
:里:望某:依::日留黄高雀

登鹳雀楼ppt课件

登鹳雀楼ppt课件
《登鹳雀楼》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
03
旅游价值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旅游胜地,登鹳雀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1
文学价值
《登鹳雀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社会影响
《登鹳雀楼》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多次引用、改编和演绎。
经典之作
《登鹳雀楼》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历史见证
《登鹳雀楼》作为古代建筑的代表,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登鹳雀楼》的艺术成就和对美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艺术典范
《登鹳雀楼》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启迪
《登鹳雀楼》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06
CHAPTER
总结与思考
文化价值
《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1
2
3
《登鹳雀楼》以其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诗歌的美。
感受诗歌的美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对古代社会的认识。
了解历史
03
CHAPTER
《登鹳雀楼》的诗歌内容
诗句1
解释
诗句2解释ຫໍສະໝຸດ 010203
0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主人公渴望更进一步,以更宽广的视野俯瞰世界的豪情壮志。

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登鹳雀楼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8.古诗二首第一课时登鹳雀楼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5/17
尽 欲 穷 层依
6/17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17
指导朗诵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朗诵时,要 注意诗句中
停顿。
8/17
你们看 到哪些 景物?
9/17
品读释疑
登鹳雀楼
白日:黄昏太阳。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 两点在左下格。
14/17
我会写
黄河
结构:上中下 部首:黄 组词:黄金 黄色
huáng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 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 下窄。
15/17
我会写
céng
一层楼
结构:半包围 部首: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词:上层 双层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16/17
结构图示
11/17
我会写
鹳雀楼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组词:城楼 钟楼
lóu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上横短,“女”横长,托 住上部。
12/17
我会写
依山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组词:依靠
依着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横宜长,末笔捺宜舒展。
13/17
我会写
jìn
依山尽 尽
结构:上下
部首:尸
组词:尽头 尽力
鹳 ( guàn) 雀:鸟类,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形似白鹤,生活 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鱼虾等
1/17
激趣导入
2/17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
2
学习首方页法
.
3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首页
.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句意解释:
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 楼。
相关资料
课文
生字词
理解课文 . 古诗新唱
作业 1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 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 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 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 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 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 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首页
.8更欲黄白 Nhomakorabea上 一 层 楼
穷 千 里 目
河 入 海 流
日 依 山 尽
王 之 涣
登 鹳 雀 楼
。,。,
首页
.
9
蕴含的哲理:
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 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
6
白日: 落山的太阳。 依: 挨着、靠着。 尽: 完 欲: 想要 穷: 尽 目: 眼睛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
的地方
更: 再
.
7
登山鹳雀楼,
看见大阳依着群山 落下去了,黄河的 水正滚溯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更
远的地方,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