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法的效果分析精品课件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结果:
文献(二)
文献(二)
结论: 美罗培南在保证给药剂量不变的前
提下,缩短用药间隔和延长输注时间能 提高重症医学科(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 的感染控制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三)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的研究进 展
目的:
❖ 通过对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PK)/药 效学(PD)的研究,指导美罗培南个体化给 药。
背景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与第一代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在卡比 培南环1- β位上修饰的甲基增强了其对肾 脱氢肽酶的稳定性,故不需与酶抑制剂合 用,安全性较高;二者均为强效广谱抗菌 药,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 强,对革兰阳性菌稍弱。
背景
美罗培南血药峰浓度(Cmax)在静脉给 药结束时达到,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 给药剂量越大Cmax越大;血浆消除半衰期 (T1 /2)约1h;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C组对照组: 微量泵输注治疗, 泵注时间为30 min,Q8 h
患者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痊愈:患者症状、体征、 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 均恢复正常。(2)显效:患 者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项中有l项未完全恢复正 常。(3)有效:用药后病情 有所好转,但效果不甚明 显。(4)无效:用药72 h后 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机 美罗培南3.0g
qd ivgtt
分
(微量推注泵
2
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 每次持续推注
组
24h)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病原学疗 效,并对两组患者 抗生素药物经济支 出进行评估
文献(一)
结果:
[
文献(一)
结果:
文献(一)
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研究课件

常见细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 阴沟肠杆菌 枸橼酸杆菌
沙雷氏菌
美平
敏感率(%)
敏感率/抗菌活性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98.8
98.3
68.2
93.5
93.5
74.1
>90%/非常好
100
70.8
100
99.4
98.8
76.0
98.8
93.8
100
98.5
87.7
70%-90%/尚可
25
美平的特点
✓ 强力而广谱的抗菌活性 ✓ 优异的临床疗效 ✓ 卓越的安全性 ✓ 低诱导、低耐药
PPT学习交流
26
美平低诱导、低耐药
碳青霉烯对绿脓杆菌产-内酰胺酶的诱导能
04
37.5
绿脓杆菌
内
0
3
酰
胺酶0 2
活
性
01
P. aeruginosa ( BI-633 )
1
3.9
0
对照
(无诱导)
美平
0.313g/ml
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经验性治疗,对成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 可单独应用本品或联合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使用。
•美罗培南单用或与其他抗微生物制剂联合使用 可用于治疗多重感染。
PPT学习交流
31
美平推荐剂量
• 用量: 肺炎、尿路感染、妇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 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 500mg,静脉滴注。 院内获得性肺炎、腹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 者的合并感染、败血症的治疗,每8小时给药 一次,每次1g,静脉滴注。 脑膜炎患者,推荐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g, 静脉滴注或推注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对ICU脓毒血症患者疗效对比

中华全科医学
2 0 1 5年 4月第 1 3卷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 A p r i l 2 0 1 5 , V o 1 . 1 3 , N o . 4
・
・ 5 5 3・
全 科 医学论 著 ・
美 罗培 南 不 同输 注 方 式对 I C U脓 毒 血 症 患 者Fra bibliotek疗 效 对 比
应 满珍 , 张为民, 杜 凯磊
美罗培南的应用进展PPT课件

分会.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6,353-359. 4. Averbuch D, et al. Haematologica.2013;98(12):1826-35.
5. Freifeld AG,et al.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9. Sartelli et al.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2013, 8:3. 10. Solomkin JS,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0:133–64.
美罗培南
HAP/VAP
治疗 HAP/VAP/的用法用量,疗程和停药标准
的改善率确定更短或更长的抗生素 使用时间
床标准来指导停用抗生 素,而不是仅仅使用临
• 7天(强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 可根据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参数
பைடு நூலகம்
床标准(弱推荐,低质 量证据)
的改善率确定更短或更长的抗生素
使用时间
Kalil AC, et al. Clin Infect Dis.2016 Sep 1;63(5):e61-e111.
•2008 加拿大医学微生物 学与感染病学会HAP及 VAP临床实践指南 2
粒缺伴发热
•2016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 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指南 3
•2011 第4届ECIL粒缺伴 发热经验性治疗欧洲指 南4
•2010 IDSA 粒缺伴发热 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 临床实践指南 5
脓毒症
•2014 JSICM脓毒症管理 指南 6
Solomkin JS,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 50:133–64.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重症肺炎是一种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损害,并可能导致死亡。
目前治疗重症肺炎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方法。
其中,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肺炎治疗中。
本文旨在评价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疗效。
一、研究背景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的静脉注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特别是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抗生素一般分为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方式。
目前,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了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疗效,但其中的结论不太一致,有些研究显示,不同的输注方式并没有显著差异,而有些研究则显示,静脉滴注方式更好。
二、研究内容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如下信息: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重症肺炎的方案,该方式能够快速地提高美罗培南的药物浓度,使其快速进入体内,从而迅速控制感染。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虽然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够用于治疗重症肺炎,但根据文献分析,两种方式的疗效并不完全相同。
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方式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低于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方式。
静脉注射方式的优点在于,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达到治疗浓度的时间快,并且负荷剂量大,而静脉滴注方式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浓度,由于负荷剂量小,存在再感染的风险。
三、结论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评价了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疗效。
结果表明,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比之下,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方式治疗的疗效不及静脉注射方式。
因此,在治疗重症肺炎时,应尽可能采用静脉注射方式,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方式。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PPT课件

6
·Logo
方法:
80 传统输注组:
例
ICU 美罗培南1.0g
重
症 Q8h ivgtt
肺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炎 30min)
患
者 持续泵入组: 随
机
美罗培南3.0g
分
2
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
组
文献(一)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15-
床疗效、病原学疗
效,并对两组患者
抗生素药物经济支
出进行评估
4
·Logo
背景
美罗培南血药峰浓度(Cmax)在静脉 给药结束时达到,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 给药剂量越大Cmax越大;血浆消除半衰期 (T1 /2)约1h;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5
·Logo
文献(一)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治疗重症 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
评价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治疗重症
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应。
要取得良好的抗感染效果,碳青霉烯类T
>MIC的期望值应达到给药间隔的40%。
17
·Logo
文献(三)
一、增加给药剂量
1
试验一:假定细菌 MIC分别为4、2和1 mg/L时,美罗培南
给药0.5g时T >MIC占给药间隔的百分比分别为47.27%、59.36%和71.44% 给药1.0g时T >MIC占给药间隔的百分比分别为59.27%、71.97%和86.07%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延长输注时间和缩
短用药间隔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有 效性。
11
·Logo
方法:
文献(二)
A组延长输注时间: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症 输注时间为60 min,Q8 h
美罗培南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课件

重症感染通常分为系统性感染和局部感染两类,系统性感染涉及全身多个器官, 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局部感染主要局限于某个器官或部位,如肺炎、尿 路感染等。
重症感染的流行病学
重症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重症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和儿童中更 为常见。重症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差 异,与当地的经济、卫生条件和病原体分布有关。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是治疗重症感染 的关键。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 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类型和抗生素的 药效学特点等因素。在使用抗生素时, 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重症感染治疗的挑战
重症感染治疗的挑战主要包括耐药性 的产生、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多器官 功能衰竭等。耐药性的产生使得一些 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导 致治疗效果不佳;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使得患者容易感染病原体,且不易康 复;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感染常见 的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
THANKS
感
耐药性问题
随着美罗培南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题。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应对策略。
最佳给药方案
目前关于美罗培南的最佳给药方案仍存在争议。未来研究应进一步 探讨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 应。
联合用药研究
为了增强抗菌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未来可以开展美罗培南与其 他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研究。
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相比,美罗 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且对肺炎链 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果
更好。
04
美培南的耐性与安性
美罗培南的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机制
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主要由细菌产 生碳青霉烯酶引起,该酶能够分 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其失去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文献(四)
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维普数据库、万方数
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 献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 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扩展版,查找相关的文献报道及随机对照 试验等,并对所检索的文献报道结果进行 质量评价,对临床收治患者治疗方案进行 修正以观察疗效。
文献(四)
参考文献
[1]范铁兵.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2):938-940.
[2]劳志刚.美罗培南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学院学 报2011,39(4):46-49.
[3]周庆涛.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34(5):263-266.
[4]陈旭照.以循证药学指导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 药物警戒2013,10(8):505-507.
LOGO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9.3020.9.30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2:00:4722:00:4722:009/30/2020 10:00:47 PM
加而增加,对于MIC较高的中敏病原菌通 过增加给药剂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文献(三)
二、缩短给药间隔
Kotapati 等进行了一项关于美罗培南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45例患者接受500mg每6h一次,总用药量12g 40例患者接受1000mg每8h一次,总用药量18g
文献(三)
三、延长静脉输注时间
1
试验一:Dandekar 等在健康受试者中比较了美罗培南静脉输注30min和3h的PK/PD, 在MIC为4mg/L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局限性
• 多是回顾性、单中心、开放或单盲的临床研究,病例数量 少,且均为ICU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常合并多器 官功能不全、水肿、循环不稳定、用药复杂,药代动力学 不同于一般患者),对其结论应客观的分析,要明确发挥 美罗培南最大疗效的输注方法还需要前瞻性、大样本、多 中心的研究支持。
17
参考文献
[1]Zhou QT,He B,Zhang c,et a1.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meropenem in elderly chinese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alysis using non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ling and clinical pharmacodynamies study[J] DrugsAging,2011,28(11): 903-912. [2]王振红,单悌超等.美罗培南3h和30min输注给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26(9):644-649. [3] Chytra I,Stepan M,Benes J.et a1.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efficacy of continuous versus intermittent application of meropene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andomized open—label controlled trial [J].CritCare,2012,16(3):113. [4] Lee LS,Kinzig-Schippers M,Nafziger,A N, et al. Comparison of 30min and 3h infusion regimens for imipenem/cilastatin and for meropenem evalua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0 Nov; 68 (3):251-8. [5]朱明,张涛.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治疗SICU 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2,33(35):7682-7683
1
•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法的效果分析
•
2
前言
•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交叉耐 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抗生素的选择面临很大 的压力。
•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存在滞后性,目前治疗严重感染最关键的 是如何提高现有抗生素疗效。
•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广谱、强效的杀菌剂,对多 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通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也常 常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最后选择。
菌效应;而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和重症感染fT>MIC则需 要达到90%以上[1]。
• 如何实现美罗培南的fT>MIC的最大化。 • 延长fT>MIC值的方法: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频次和延长
输注时间等。
4
增加给药剂量
•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在Cmax达到MIC的4~6倍时,疗效达到最 大,再增加药物浓度杀菌效果不再增加,且随着药物剂量 的增加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会明显增加。
• 1、24h持续静脉点滴法:临床治愈率相当,不良事件相当。需要考虑美罗 培南在室温下的稳定性。 2、延长到3h点滴法: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未增加。 3、3h优化两步点滴法:临床疗效增强,不良反应未增加。
15
建议
• 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医师可根据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适合的输注方式,对轻、中度感染的患者,可采用 适当的增加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的方法提高美罗培南的疗 效,对于重症感染,可采用延长输注时间至3 h的优化两步 点滴法提高美罗培南的疗效。
• 因此,在实施延长输注时间或者持续输注方案时,需要考虑美 罗培南在室温下的稳定性。
9
延长至3h点滴法---临床研究
• 选取SICU 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100 例,随机分成两组,分 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常规30 min 输注美罗 培南,对照组延长3h输注美罗培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 全性。
• 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至24 h,临床治愈率相当,不良事件 相当。
8
24h持续静脉点滴法:
稳定性?患者依从?可操作性?
• 美罗培南溶于生理盐水后的稳定性,25℃室温下维持3小时, 药物可降解4%,而维持5小时可降解10%以上,随着室温升高, 美罗培南溶液降解速度明显加快[4],我国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100
80
60
40
20
0
0
2
4
6
8
10
5
增加给药频次
增加每日给药次数能使 fT>MIC最大化,但高频次给药方案会 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患者依从性差[2]。
g/mL
100
80
60
40
20
0
0
2
4
6
8
10
6
延长输注时间
• 延长输注时间目前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案: 1. 24h持续静脉点滴法 2. 延长到3h点滴法 3. 3h优化两步点滴法
•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92%,两组疗 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3例,对照 组2例,肝酶轻度升高,未做处理,停药后正常。
[5]朱明,张涛.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治疗SICU 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2,33(35):76827683
7
24h持续静脉点滴法---临床研究
• Chytra等报道[3],观察组(120例)每日6 g美罗培南持续输 注(2 g输注30 min,随后4 g持续输注24 h)与对照组(120例) 2 g输注30 min、每8 h 1次的传统间歇输注法相比,对ICU严 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相当(83.0%比75.0%,P=0.180), 两组观察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11
3h优化两步点滴法---临床研究
12
3h优化两步点滴法---临床研究
13
3h优化两步点滴法---临床研究
• 针对ICU患者的HAP,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至3 h(先负 荷量,后维持量)的给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和 28 d生存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王振红,单悌超等.美罗培南3h和30min输注给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危 重病急救医学.2014,26(9):644-649.
• 对照组: 美罗培南1g(30 min内静脉输注完成),q8h; • 两组至少用药7d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病情严重度评分的改善程度
和药物安全性等。
[2]王振红,单悌超等.美罗培南3h和30min输注给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危 重病急救医学.2014,26(9):644-649.
14
总结
• 提高美罗培南疗效的输注方法: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频次和延长输注时间。 • 增加给药剂量: • 在Cmax达到MIC的4~6倍时,疗效达到最大,再增加药物浓度杀菌效果不再增加,
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会明显增加。 • 增加给药频次: • 会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患者依从性差。 • 延长输注时间:
10
3h优化两步点滴法---临床研究
• 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单盲研究。以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 入住ICU经临床评估需要给予美罗培南治疗的100例HAP患者为研究对 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剔除不合格病例,最终纳入研究组38例、对照组 4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研究组:美罗培南1g(10 min内给予250mg负荷剂量,余750mg匀速静脉 泵入3h),q8h;
100
3
80
60
40
20
0
0
2
4
6
8
10
• 美罗培南作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期间游离药物浓
度超过目标微生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fT>MIC)是其杀 菌活性的最佳预测参数[1]。
• 根据蒙特卡罗模拟以及既往临床研究证实,美罗培南fT>MIC 超过40%可实现有效的杀菌效应;超过60%可实现最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