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作者:王晓明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10期紫花苜蓿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其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动物生长需必的营养物质,其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到18%~25%,是发展养殖业优良的饲草资源。
1 苜蓿的营养价值优质的紫花苜蓿产量高、叶含量丰富,作为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
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K等)、矿物质(钙、磷、铁、镁等)、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
苜蓿叶蛋白的粗蛋白含量高达70%以上,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
紫花苜蓿属于粗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达40.6%,钙含量达1.5%~1.9%,能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及有效改善奶质。
研究发现,使用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仅能满足5000kg单产水平奶牛的营养需求,以普通干草、青贮玉米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可维持7000kg单产水平奶牛的营养需求,饲喂优质的苜蓿干草可达8000kg以上单产水平。
目前我国养牛业普遍缺少优质苜蓿饲料,因此应加大优质苜蓿的种植力度。
2 苜蓿的加工方式目前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多以苜蓿干草的方式调制利用及储存苜蓿,但苜蓿干草的晾晒、储存及产量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苜蓿品种、栽培状况、收割方式及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产量最高、长势最好、营养最丰富的第一茬苜蓿若收割晾晒时处于雨季,会导致苜蓿草发生霉烂,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苜蓿的加工方式逐步向青贮的利用形式转变,具体技术有以下几种:(1)半干青贮技术。
半干青贮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低水分青贮技术,青贮发酵品质和效果良好。
该技术是通过萎蔫降低新鲜苜蓿的含水量,阻止酪酸发酵,促进乳酸发酵,以此形成优质、低水分的青贮饲料。
苜蓿的半干青贮对保存其营养物质和提高综合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干青贮能阻碍有害微生物如腐生菌和丁酸菌等发挥作用,有效避免高水分青贮导致的植物渗出液浪费,进而保存较多的原料养分。
宁夏苜蓿用途

宁夏苜蓿用途宁夏苜蓿是一种常见的牧草植物,又称紫花苜蓿或红花苜蓿,属于豆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在宁夏地区,宁夏苜蓿被广泛种植和利用,以下将详细介绍宁夏苜蓿的用途。
首先,宁夏苜蓿是一种优质的饲草。
它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优良的氨基酸组成,对畜禽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它是牛、羊、马、兔等动物的重要饲料之一,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宁夏苜蓿作为优质饲草,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畜禽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宁夏苜蓿对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奶牛的产奶量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奶牛养殖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宁夏苜蓿在自然环境修复和植被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苜蓿具有浓密的根系和发达的根瘤,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因此,宁夏苜蓿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在宁夏地区,苜蓿被广泛用于退耕还草工程,通过种植苜蓿和其他牧草植物,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第三,宁夏苜蓿还可以用于绿肥覆盖和农田生态环境的调控。
苜蓿是一种对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的绿肥作物,它的根系能够固定氮气,改善土壤中氮素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苜蓿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田轮作系统中,种植苜蓿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宁夏苜蓿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用。
苜蓿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料,如苜蓿豆腐、苜蓿口服液等。
苜蓿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助于提高人体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最后,宁夏苜蓿还可以用于能源开发和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苜蓿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积累大量的生物质,因此具有潜力成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来源。
苜蓿的营养价值和草料特点

苜蓿的营养价值和草料特点苜蓿(Trifolium pratense)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广泛种植作为饲料和绿肥。
它的营养价值丰富,特点独特,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都有益处。
本文将介绍苜蓿的营养价值和草料特点。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苜蓿是一种高蛋白、高能源和高纤维的饲料。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被认为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对于奶牛和肉牛等畜牧业非常重要。
除了高蛋白质含量外,苜蓿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等。
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动物的食欲、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促进牛奶和肉类生产。
其次,苜蓿的消化性能也是它作为饲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苜蓿草料中的纤维含量高,尤其是结构性纤维,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这种纤维可以促进动物的消化系统运作,改善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特别是对于反刍动物来说,纤维的作用更为显著,有助于维持其消化系统的健康状态。
因此,苜蓿被广泛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如牛、羊和马等。
此外,苜蓿还具有良好的饲料可持续性特点。
它是一种野生植物,并且能够自行固定氮气。
这意味着,在苜蓿生长期间,它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并转化为可以被其他植物和动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这种自然的氮固定特性使得苜蓿成为一种优秀的绿肥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这不仅有助于环境可持续性,还可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苜蓿还有抗病虫害的作用。
苜蓿内含有许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的能力,可以预防和减轻动物身上的感染和疾病。
这对于畜牧业的健康管理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苜蓿作为一种常见的饲料和绿肥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特点。
它含有高蛋白、高能源和高纤维,适合作为动物饲料,特别是反刍动物。
此外,苜蓿具有良好的饲料可持续性特点,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同时,苜蓿还具有抗病虫害的作用,有助于动物的健康管理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

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孟林张国芳岳俊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1000891苜蓿的营养价值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
在相同土地面积上,种植苜蓿比种植各种禾本科牧草收获可消化总养分高2倍,可消化粗蛋白质高倍,矿物质高6倍;苜蓿蛋白质产量比大豆和谷子籽实蛋白质分别多倍和倍,苜蓿总养分产量比大豆和谷子多倍和倍。
蛋白质营养粗蛋白质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质(NPN)两种形态。
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
非蛋白质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嘌呤、嘧啶和生物碱等,约占苜蓿总氮量的1/3。
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苜蓿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初花期至开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7—20%,高蛋白苜蓿品种开花初期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2%以上,有的达到28%以上,因此苜蓿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
一般而言,苜蓿不同生长时期或不同植株体部位,粗蛋白质含量不同。
随着苜蓿生育时期的推移,其粗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如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现蕾期 %,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
通常苜蓿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是其茎中2—3倍(Albrecht,1983)。
苜蓿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含量丰富,品质好,如动物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苜蓿干草中含量比玉米籽实高倍。
各种苜蓿中赖氨酸、天门冬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含量都较多,蛋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少。
但由于苜蓿品种很多,各地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不同,苜蓿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碳水化合物营养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
不同生育期苜蓿草的总糖含量差异不显着,变幅在%—%。
苜蓿茎和叶中细胞壁分别由700g/kg 和600g/kg以上的纤维素组成(Albrecht,. 1983; Luckett, . et al 1967)。
苜蓿作为牧草的养分分析和营养摄入

苜蓿作为牧草的养分分析和营养摄入引言:牧草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苜蓿作为一种常见的牧草,其养分分析和营养摄入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苜蓿作为牧草的养分分析和其对畜牧业的营养摄入进行探讨。
一、苜蓿的养分分析1. 蛋白质含量苜蓿是一种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牧草,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0%以上,达到了常见饲草的两倍以上。
这意味着苜蓿能够为畜禽提供更多的蛋白质供给,有助于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纤维素含量苜蓿的纤维素含量较低,这使得它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相对于其他牧草,苜蓿的纤维素含量更能满足畜禽的消化需求,减少消化系统负担。
3. 维生素和矿物质苜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铁、钙、镁等。
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畜禽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二、牧草对畜禽的营养摄入影响1. 提供全面的营养需求苜蓿作为一种全面且富含营养的牧草,能够为畜禽提供全面的营养需求。
例如,其高蛋白质含量能够满足畜禽的氨基酸需求,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苜蓿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能够满足畜禽的微量元素需求,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2. 促进消化吸收苜蓿的纤维素含量较低,且富含可溶性纤维,这使得它更易被畜禽消化吸收。
相对于其他牧草,苜蓿能够降低消化系统的负担,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同时,苜蓿中的天然酶能够促进消化吸收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动物对营养的利用率。
3. 增强免疫力苜蓿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对于畜禽的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苜蓿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也能够保护动物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4. 降低饲料成本苜蓿的高蛋白质含量和全面的营养成分,使得畜禽在摄取苜蓿后对其他饲料的需求量降低。
这有效地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总结:苜蓿作为牧草的养分分析和营养摄入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应用价值

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应用价值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被广泛种植用作饲料和土壤改良剂。
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优质的纤维素和能量,使其成为牲畜饲料的理想选择。
此外,苜蓿还有许多其他应用价值,如气候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土壤固碳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产量及品质的应用价值。
首先,苜蓿作为饲料植物,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营养价值。
其产量可达每公顷四五吨,远高于其他饲料作物,如玉米和大豆。
苜蓿富含蛋白质,其含量可达20-25%,且具有高生物学价值。
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于提高牲畜的生产力和运输力非常重要。
此外,苜蓿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和锌等,对动物的骨骼、牙齿、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苜蓿的高产量和优质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牲畜养殖业的重要饲料资源。
其次,苜蓿对改良土壤和保持土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苜蓿是一种富氮植物,能够通过与根部共生的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氮化合物,富集土壤有机氮。
这种氮素富集使苜蓿成为一种良好的绿肥植物,通过提供有机物质和植物营养元素,改良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
苜蓿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沃度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孕育力。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土壤酸碱度,中和和稳定土壤pH 值,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土壤污染。
再次,苜蓿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苜蓿的根系发达,能够在土壤中形成丰富的根系系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饱和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这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有助于维持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苜蓿作为一种固氮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有机氮,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担。
苜蓿还能够吸收和稳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土壤污染,恢复受污染的土地环境。
最后,苜蓿还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
苜蓿的广泛种植和利用,为农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机会。
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苜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
它在畜牧业中拥有重要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苜蓿在畜牧业中被广泛用作饲料。
苜蓿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这些特点使得苜蓿成为一种理想的饲料。
通过将苜蓿添加到牧草中,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加牲畜的产奶量和体重。
因此,苜蓿在畜牧业中被广泛种植和使用,为牲畜提供了高质量的饲料。
其次,苜蓿的应用还可以帮助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苜蓿是一种氮固定植物,可以通过与土壤中的氮结合,形成可以被其他植物和动物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
这不仅能提供牧草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苜蓿的种植和利用可以帮助农场实现循环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此外,苜蓿还具有其他多功能的应用。
苜蓿在农田中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有利于其他作物的生长。
苜蓿也可以用来制作干草和青贮料,以备畜禽冬季饲料不足时使用。
此外,苜蓿在药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被用来治疗一些动物的消化系统问题和血液病。
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并有着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要求日益增长,对高质量饲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苜蓿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环境友好的饲料来源,将在畜牧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苜蓿的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也将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其饲料价值和应用领域。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为苜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由于苜蓿具有耐旱和耐寒的特性,它能够在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中存活和生长。
同时,苜蓿的根系结构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和提高土壤质量。
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苜蓿种植将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选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并为畜牧业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
然而,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苜蓿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包括种子购买、种植、收割和储存等环节。
苜蓿草饲用营养价值表

苜蓿草饲用营养价值表苜蓿草是一种常见的饲用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广泛栽培和利用。
本文将从饲用苜蓿草的角度,详细介绍苜蓿草的营养成分及其价值。
一、苜蓿草的主要营养成分苜蓿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粗纤维、灰分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
其中,蛋白质是苜蓿草的主要营养成分,其含量通常在15%-30%之间,较高的品种可达到30%以上。
此外,苜蓿草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
二、苜蓿草的营养价值1. 提供高质量蛋白质:苜蓿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较为完整,具有优质蛋白的特点。
饲用苜蓿草可以为动物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肌肉质量。
2. 提高饲料的粗纤维含量:苜蓿草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可以增加饲料的纤维组分,改善动物的消化功能。
适量的纤维摄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时间,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3.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苜蓿草富含钙、磷、镁等矿物质,可以为动物提供这些必需元素,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时,苜蓿草还含有维生素A、C和E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能,有助于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4. 降低饲料成本:苜蓿草的栽培成本相对较低,适应性广,生长快速,可以大面积种植。
饲用苜蓿草可以替代部分传统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苜蓿草的饲用方式苜蓿草可以通过饲草、青贮、干草等多种方式进行饲用。
饲草是将新鲜的苜蓿草晒干,储存起来,作为动物的日常饲料。
青贮是将苜蓿草采割后,直接压制成块状或切碎,进行发酵储存,增加饲料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干草是将苜蓿草完全晒干后,以干草块或干草捆进行储存和饲用。
需要注意的是,苜蓿草在储存和饲用过程中要防止霉变和变质,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四、饲用苜蓿草的适用范围苜蓿草的饲用适用于多种动物,包括牛、羊、马、兔等。
由于其高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的含量,苜蓿草对于奶牛等需求较高的动物特别适合。
此外,苜蓿草还可用于环境治理和土壤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苜蓿的营养及其饲用与特种用途产品开发孟林张国芳岳俊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100089 1苜蓿的营养价值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元素及维生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
在相同土地面积上,种植苜蓿比种植各种禾本科牧草收获可消化总养分高2倍,可消化粗蛋白质高倍,矿物质高6倍;苜蓿蛋白质产量比大豆和谷子籽实蛋白质分别多倍和倍,苜蓿总养分产量比大豆和谷子多倍和倍。
蛋白质营养粗蛋白质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质(NPN)两种形态。
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
非蛋白质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嘌呤、嘧啶和生物碱等,约占苜蓿总氮量的1/3。
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苜蓿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初花期至开花期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7—20%,高蛋白苜蓿品种开花初期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2%以上,有的达到28%以上,因此苜蓿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
一般而言,苜蓿不同生长时期或不同植株体部位,粗蛋白质含量不同。
随着苜蓿生育时期的推移,其粗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如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现蕾期 %,初花期%,盛花期%,花后期%。
通常苜蓿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是其茎中2—3倍(Albrecht,1983)。
苜蓿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含量丰富,品质好,如动物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苜蓿干草中含量比玉米籽实高倍。
各种苜蓿中赖氨酸、天门冬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含量都较多,蛋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少。
但由于苜蓿品种很多,各地栽培条件和气候环境不同,苜蓿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碳水化合物营养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
不同生育期苜蓿草的总糖含量差异不显着,变幅在%—%。
苜蓿茎和叶中细胞壁分别由700g/kg和600g/kg以上的纤维素组成(Albrecht,. 1983; Luckett, . et al 1967)。
苜蓿中的粗纤维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上,属结构性糖类,无氮浸出物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属非结构性糖类。
细胞壁随苜蓿生育期延迟而不断增厚,粗纤维含量增加,特别是中性洗涤纤维(NDF),开花前苜蓿干物质中含量为30%左右,开花期即达55%以上。
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变差,营养价值降低,消化率降低。
苜蓿草中半纤维素与纤维素之比较禾本科牧草中的要低,苜蓿草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大约占细胞壁的150g/kg—300g/kg(Albrecht,. 1983; Luckett, . et al 1967)。
葡萄糖是在植物细胞壁中发现的最普遍的糖单元,在苜蓿中占全部中糖的60—70%(Albrecht,. 1983),木糖是细胞壁中第二大中糖。
Albrecht(1983)研究发现在苜蓿成熟期葡萄糖和木糖含量增加,而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却减少;在苜蓿叶细胞壁中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的含量较苜蓿茎细胞壁中要高,木糖却相反。
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在苜蓿茎中随着成熟度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一般从增加到,而在叶中没有变化。
Brice 和Morrison(1982)证明木聚糖的消化率和木糖与阿拉伯糖之比呈正相关关系。
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链组成的多糖,在苜蓿和其他豆科牧草中的含量比禾本科牧草中的要高。
在豆科牧草中果胶含量范围大致在40—120g/kgDM(Bailey,. 1973; Chesson, A. 1983),在苜蓿中消化系数在850—980g/kg(Chesson, A. 1983)。
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苜蓿产品中的维生素含量比其他任何牧草都高,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表1),但因苜蓿生长阶段、加工方法、保存方法的不同而存在相当差异。
譬如,类胡萝卜素在苜蓿鲜草中含量最高,但经晒制损失75—85%,而脱水苜蓿粉虽有一定量的损失,但含量基本与开花盛期苜蓿鲜草相当。
表1 紫花苜蓿维生素含量(占干物质)*引自《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分析,1979。
优质苜蓿草粉和草块的含钙量是优质禾本科牧草的5倍,即使是在含钙量低的头茬苜蓿,含钙量也是优质禾本科牧草的3倍。
与全价配合饲料的主原料玉米相比,苜蓿含钙量更高,是全粒玉米含钙量的48倍。
苜蓿中微量元素以铁、锰含量较多。
表2 不同时期、不同加工处理苜蓿微量元素含量(mg/kg)2 苜蓿饲用产品开发苜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口性好,不仅是草食家畜的主要优质饲草,也是猪、禽、鱼配合饲料中重要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原料,含有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大量事实显示,苜蓿对畜禽的生长发育、繁殖、泌乳、产毛、产肉、产蛋以及对畜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饲用价值之高,饲养效果之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随着苜蓿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开发利用的方式逐步由传统的放牧、刈割调制干草、青贮等向集约化、新型技术化、高效化的苜蓿草产品深加工开发方向转变,如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浓缩叶蛋白添加剂等。
草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苜蓿草产品,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易于接受。
美国出口的草产品中80%以上都是草捆。
市场上常见的草捆有普通草捆和高密度草捆,有方形和圆形等形状。
草粉和草颗粒制作常用混合脱水干燥或人工脱水干燥法,将草捆或经过快速干燥后的干草用粉碎机制成草粉,或在粉碎后进一步用颗粒机压制成草颗粒。
欧美国家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草粉的加工生产,50年代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目前,多数畜牧业发达国家草粉加工已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显着降低了营养成分的损失,作为家畜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
草块也是市场上常见的苜蓿草产品。
苜蓿叶蛋白的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迅速在法国、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崛起。
目前世界上商品化生产饲用叶蛋白规模最大的是法国苜蓿公司,开发的产品商品名称为P·X(即蛋白质加叶黄素之意),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干重计:粗蛋白55%、纤维素< %、叶黄素1700mg/kg、胡萝卜素900mg/kg(曹致中等,2001);新西兰、澳大利亚生产的叶蛋白浓缩物商品名称为Quintessence,其营养价值相当于大豆蛋白、酪蛋白和鱼粉蛋白(曹致中等,2001)。
我国虽然开展了一系列提取苜蓿叶蛋白浓缩物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工厂化生产尚未见报道。
苜蓿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50—60%,粗脂肪6—12%,粗纤维2—4%,粗灰分6—10%,无氮浸出物12—24%,同时还富含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
作为饲料添加剂,叶绿素可以显着提高鱼肉的鲜美程度源,可以调节畜体代谢;叶黄素可(,1985);胡萝卜素作为无活性的VA以使鸡的皮肤和腿变黄,蛋黄变为深黄色或红黄色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表3 不同加工方法与苜蓿营养成分关系(占干物质 %)3 苜蓿特种用途产品开发苜蓿食用蔬菜产品开发历史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苜蓿列入菜部;陕西关中农民习惯于春季采摘苜蓿幼嫩茎叶作蔬菜,或拌以面粉蒸熟食用,或将苜蓿茎叶和面做成绿色面条;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习惯于春季将苜蓿幼嫩茎叶凉拌或包成包子食用。
南京人喜爱的“春八鲜”蔬菜(枸杞头、马兰头、荠菜、香椿头、芦蒿、苜蓿菜、茭儿菜和竹笋),苜蓿菜名列其中。
目前,培育制作苜蓿芽菜,供应市场之需求,是苜蓿产业的又一开发方向。
苜蓿芽菜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食品,也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实验研究报道,苜蓿芽菜形成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在萌发后第二天达100g 鲜重,蛋白质含量在萌发后第五天由原来(种子)的%提高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之和萌发后第五天由原来(种子)的%提高到%,矿物元素钾、镁、磷、铜分别提高%、%、%、%(何洪巨等,1991)。
在苜蓿芽菜培育的基础上,利用苜蓿嫩苗制作蔬菜沙拉,并进一步开发制作苜蓿罐头(刘恩歧等,1996)和脱水苜蓿蔬菜(张欣,1998),屡见报道并在市场上常有销售。
市场上销售的菜苜蓿(也称草头),其碘、维生素、钙含量均高,与菜心、萝卜缨、甜椒、雪里红等蔬菜齐名。
苜蓿医药及保健品开发苜蓿叶蛋白中?-胡萝卜素的防癌作用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和应用;食用苜蓿医药保健品可以降低由于食物中太多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引起的心血管发病率;对肾状疾病,泌尿系统、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等均有治疗作用;促进受孕和怀胎等。
苜蓿中富含硒和锌元素,有利于补充身体所需微量元素;富含钙,促进骨骼发育;富含维生素和多糖,有利于增加免疫能力。
将苜蓿纤维粉碎后压制成药片或纤维胶囊,每天服用,可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清理肠道。
苜蓿叶蛋白中可提取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组成比例均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成人氨基酸模式基本相符,具有防病治病、防衰抗衰、强身健体等多种生理功能。
据试验报道,让12名儿童每天加食10g的苜蓿叶蛋白,36天后儿童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对受患有严重营养不良症的母亲影响的2—6岁儿童,每天加食10g的苜蓿叶蛋白,10天后儿童体表水肿消失,食欲增加,腹泻减少。
邓永(1997)所做的叶蛋白膳食营养学试验证明,进食的苜蓿叶蛋白能够显着提高大学生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状况。
目前,常见的几种苜蓿医药及保健产品有:美国的苜蓿保健片、日本的苜蓿保健茶、苜蓿面粉添加剂、苜蓿叶蛋白添加剂、苜蓿饮料、苜蓿纤维胶囊等。
苜蓿化工产品开发利用苜蓿叶蛋白开发化妆品、洗涤用品等日用化工用品正方兴未艾,逐步走向朝阳。
利用苜蓿为原料,萃取出天然的、无刺激性的高级化妆品,有让肌肤留住水分的效力、不刺激肌肤,也有消炎止痘之功效,使肌肤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
还有报道,利用苜蓿原料开发造纸的纸浆,用作发电的燃料,制作消除硝酸盐的生物药剂。
苜蓿中植物营养调节剂开发这方面的开发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未见工厂化商品生产的报道,但具有开发前景。
张秀芬等(1990)将提取叶蛋白后的废液,稀释后灌溉小麦幼苗,对其具有明显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苜蓿中酶制剂开发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用于进行工业酶制剂的生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李聪(2001)系统介绍了利用转基因苜蓿作为生物反应器提取酶蛋白的过程。
目前,研究较为成功的有两种酶,即Mn依赖型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α-淀粉酶。
综上所述,苜蓿产业既是一个具有古代文明、历史渊源的种养联动产业,又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苜蓿产业延伸,特种用途产品的深度开发,必将为苜蓿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苜蓿增值增效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耿华珠等编着.中国苜蓿.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67—185龙瑞军,师尚礼等.苜蓿的营养与饲喂技术.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125—128,2001年5月曹致中,席亚丽等.苜蓿叶蛋白提取及其深加工.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109—116,2001年5月席庆国.谈苜蓿食品的开发利用. 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