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

合集下载

钛镍合金 简介

钛镍合金 简介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Ti-Ni合金制备
开发的钛镍材料新的制造工艺
方法 目的 概要
自蔓延法 降低成本 集束拔丝 降低成本 法 回转液中 降低成本 纺丝法 +新功能 急冷薄带 降低成本 +新功能 法
将镍、钛粉混合, 使之自燃放热、扩散而合金化
把成束镍丝和钛丝拔丝加工, 使之扩散形成合金 把熔融合金喷射入回转冷却液中, 直接制取丝材 把熔融合金熔液喷射到旋转冷却辊上, 直接凝固成
钛 镍 合 金
目录
钛镍合金的简介
钛镍合金的制备 钛镍合金的性质
Ti-Ni合金简介
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能将 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 复为原始形状的特种合金。该合金除具有 独特的形状记忆功能外,还具有耐磨损、 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性,是 一种非常优秀的功能材料。
Ti-Ni合金简介
Ti-Ni合金简介
Ti-Ni合金的发展史:
1949年Ti-Ni合金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被发现,并没有引
起人们的注意。
1963 年美国海军武器试验室在Ti-Ni 等原子比合金中发现 了形状记忆效应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 合金中的钛是一种高活性金属,熔炼必 须在真空或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而这种真空 熔炼所需温度较高,所以Ti-Ni 合金熔炼技术难度 比较大。 传统制备方法中,熔炼 Ti-Ni 合金一般采用 自耗电极电弧炉、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电子束炉、 等离子弧和等离子束炉及感应熔炼炉等,但这些 方法制得合金的成本太高。可以说成本问题是制 约 Ti-Ni 合金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降 低 Ti-Ni 合金的成本目前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薄带
Ti-Ni合金性质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最早于1951年由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奥古斯特·索尔兹曼博士发现。

他发现一种铜锌合金在加热后会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这种合金被命名为“诺博-间兰合金”,后来被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形成了现在所称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通常由镍、钛、铜、锌等金属元素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镍钛合金,它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和恢复力。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两种记忆效应:一种是热记忆效应,即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形状改变并冷却后恢复原状;另一种是力记忆效应,即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状改变,并在受力消失后恢复原状。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具有许多优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可以承受高温和高压的环境。

其次,它的形状记忆效应可重复使用,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还可以用来制造微小的机械部件,用于微纳技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航空领域,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飞机主动结构,如自动调整气动面和自动调整舵面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外界条件自动调整形状,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此外,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还可以用于燃油喷射器和各种传感器等部件,提高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汽车领域,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汽车的结构件,如车身和座椅等。

这种材料可以根据碰撞的力度和方向自动调整形状,从而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此外,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行车记录仪和智能导航系统等装置,提高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在医疗领域,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支架和植入物等医疗器械。

这些材料可以依据受力情况自动调整形状,提高植入物在患者体内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此外,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人工关节和义肢等器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低温形状记忆合金

低温形状记忆合金

低温形状记忆合金
一、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定义和发现
低温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具有特殊形状记忆效应的材料,其最初由日本的谷口敏夫博士在1971年发现。

这种合金可以在低于室温的环境下通过加热来恢复其原始形状。

二、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组成和性质
1. 组成:低温形状记忆合金通常由镍、钛、铜等元素组成,其中镍钛合金是最常见的一种。

2. 性质:低温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塑性;
(2)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改变其形状;
(3)可以多次循环地进行形状变化;
(4)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

三、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方法
1. 粉末冶金法:将各种元素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或冷压成型,然后进行高温固态反应或真空等离子喷涂等工艺制备。

2. 熔融法:将各种元素按一定比例加热至熔点,然后快速冷却,形成非晶态合金,再通过热处理或拉伸等方法使其产生记忆效应。

四、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领域
1. 医疗器械:低温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支架、植入物等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

2. 航空航天:低温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航空航天
器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 机械制造:低温形状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机器人关
节等机械设备,具有自动调节和自适应功能。

五、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低温形状记忆合
金在医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低温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优化,为
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研究

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研究

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研究镍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

其中,奥氏体和马氏体是镍钛合金中两种常见的组织结构。

奥氏体是一种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而马氏体是一种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

在镍钛合金中,当受到外界温度或应力的变化时,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会发生相变,这种相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等方法,对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的相变是由于镍钛合金中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

具体而言,这种相变是由于合金中的镍和钛原子在应力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马氏体的晶格结构。

在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如温度、应力和合金成分等。

他们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应力的增加,奥氏体向马氏体的相变速率会增加,并且相变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合金的成分也会对相变性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调节合金中镍和钛的含量可以改变相变温度和相变速率,从而对镍钛合金的性能进行调控。

除了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计算模拟方法来模拟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过程。

他们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或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对合金中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些模拟结果不仅可以揭示相变的微观机制,还可以预测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回顾一下,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是由于合金中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

通过调控温度、应力和合金成分等因素,可以改变相变温度和相变速率,从而对镍钛合金的性能进行调控。

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等方法可以深入理解相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合金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我的理解中,镍钛合金中奥氏体与马氏体的相变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变化现象。

这种相变效应使得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和超弹性等独特的功能。

研究镍钛合金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机制不仅对于揭示材料科学中晶体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还为合金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镍钛合金转变温度

镍钛合金转变温度

镍钛合金转变温度
镍钛合金,又称为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性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转变温度。

所谓转变温度,即指镍钛合金从一个形状转变为另一个形状所需要的温度。

镍钛合金的转变温度是其独特性质的体现,也是人们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改变合金中镍和钛的比例,可以调控转变温度的范围。

而这一特性使得镍钛合金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镍钛合金的转变温度被用于制作牙齿矫正器。

这些矫正器可以根据体温自动调整形状,使得矫正过程更加舒适和有效。

在航空航天领域,镍钛合金的转变温度被用于制作自动调节温度的机械零件。

这些零件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形状,从而保证飞机或卫星在不同温度下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镍钛合金的转变温度还被应用于智能材料和微机电系统等领域。

通过将这些材料应用于传感器、阀门和开关等器件中,可以实现温度自适应、形状记忆等功能,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材料的应用范围。

镍钛合金的转变温度是其独特性质的体现,也是其广泛应用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种特殊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镍钛合金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

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

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形状记忆合金,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记住原来形状并在被变形后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殊合金。

它可以在被激活后,展现出类似于肌肉的收缩和伸展的功能,而这一特性为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就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其前景进行探讨。

一、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及制备方法形状记忆合金的典型组成是镍钛合金,它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当被弯曲、转折或拉伸等形变后,可以持久地留下这些状态。

当质量被逐渐供电的时候,合金便会变形,并且可以以最初的形状恢复。

在过去,由于其特殊的材质,制备困难,所以应用十分有限。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其性能的不断研究,如今形状记忆合金已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制备和应用,并被广泛用于机器人等领域。

二、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手臂领域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而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外,机器人的灵活性甚至可以直接关系到其实用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将形状记忆合金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尤其在机器人手臂的设计上。

在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机器人手臂设计时,通常会把合金包裹在机器人手臂骨骼的表面。

骨骼用绳索连接,以使合金能够利用电流变形。

该手臂可以像人类肌肉一样伸展和收缩,从而实现与人类肢体的运动方式类似的操作,更接近人类生理结构。

三、形状记忆合金在机器人行动机制方面的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机器人行动机制。

例如,现在的机器人能够通过整个机器人身体内的传感器监测其环境。

当机器人在一个狭窄的区域中行驶时,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狭窄的空间,导致机器人无法自由移动。

这时,可以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使机器人变形,以适应环境。

通过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和控制系统的反馈,可以使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变形,帮助机器人通过狭窄的区域。

四、形状记忆合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机器人领域之外,形状记忆合金还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等方面。

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起落架、燃料电池以及污水处理设备和智能建筑材料都可以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镍钛合金记忆原理

镍钛合金记忆原理

镍钛合金记忆原理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

它是由镍和钛两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可以随着温度或应力的变化而改变其形状和特性。

镍钛合金的记忆原理是指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它可以通过变形和恢复来改变其形状。

以下是镍钛合金记忆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形状记忆效应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它可以被加工成一定的形状,然后被“记忆”在某些特定的温度或应力下。

当外界温度或应力改变时,它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这种记忆效应是由于镍钛合金的相变和晶体结构变化引起的。

在镍钛合金的相变过程中,合金中的晶格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相应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这种相变涉及到两种不同的结构,即高温相和低温相。

高温相通常是面心立方结构,而低温相通常是体心立方结构。

当镍钛合金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会从低温相转变为高温相。

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它又会回到原来的低温相状态,这种相变就引起了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二、伸展回收效应镍钛合金的伸展回收效应是指当外加应力超过一定值时,合金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外力消失时,合金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效应也被称为“超弹性”效应,是镍钛合金的一种独特性质。

超弹性主要由晶体结构和相变所引起。

镍钛合金的晶体结构中含有很多位错,当外力作用于合金时,这些位错会发生滑移,导致合金发生形变。

但是,在弹性极限范围内,这些位错可以在外力消失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合金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三、应变记忆效应应变记忆效应是镍钛合金的另一种特殊记忆效应。

这种效应是指当外界受到某种影响时,合金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合金的形状和特性发生变化。

例如,将镍钛合金压缩或拉伸至一定程度,然后在特定的温度或应力下让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效应就是应变记忆效应。

应变记忆效应与形状记忆效应有区别,它更加灵活,并且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某些医学设备和机械装置中,镍钛合金常常被用于应变记忆效应,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总之,镍钛合金具有独特的记忆效应,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形状和特性。

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发展史

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发展史

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发展史摘要:1.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背景与概念2.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发展历程3.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技术特点与优势4.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5.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1.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背景与概念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是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镍钛合金)制作而成的封堵器。

其具有记忆功能,能够在受热后恢复原本的形状,实现对管道的封堵。

这种封堵器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管道工程、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

2.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发展历程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

当时,我国开始引进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地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产业链,包括材料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

3.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技术特点与优势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与优势:(1)形状记忆功能:在受热后能够恢复原本的形状,实现对管道的封堵。

(2)体积小:相较于传统封堵器,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体积更小,便于操作和安装。

(3)操作简便:使用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无需特殊工具,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

(4)可重复使用: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可重复使用多次,降低成本。

4.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广泛应用于管道工程、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的需求不断扩大,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5.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上海形状记忆镍钛合金封堵器将继续保持以下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研发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封堵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镍钛合金在医学上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级热处理1班
单珺 080102010005
一、镍钛合金的发展历史可分为3 个阶段:
1、1963 年~1986 年, 开展了初步的基础研究, 包括相变行为、晶体结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冶炼加工制备技术等。

20 世纪70 年代初, 美国Raychem 公司成功研制了NiTiFe 航空用液压管路接头和紧固件, 并应用于F14 战斗机中, 成为镍钛合金第一个成功的工业应用实例。


2、1987 年~1994 年, 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基础理论, 包括马氏体的三变体自协作形状恢复机制、线性超弹性和非线性超弹性的影响因素等 , 这个阶段是镍钛合金工程的鼎盛时期。

3、1995 年至今, 一些新的镍钛合金加工技术和基础理论问题不断出现, 如镍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脉动疲劳寿命测试等。

二、NiT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和特性
所谓"形状记忆效应"是指NiTi合金对它的金相几何形状有“记忆”本领,宏观而言,将一定形状的合金试样,低温塑形形变后,再将试样加热,试样又回复到它原来的形状,同时,产生巨大的回复力,例如横截面积为lcm²的合金棒,相变时产生850Okg的力。

记忆效应分三种:(1)单向记忆:低温金相受力变形,高温金相回到原状。

C2)双向记忆:能记住高温与低温金相,随温度而发生顺、逆性变化。

(3)全程记忆:机理不甚明了,可能是金相中的一种内应力场起了主要作用。

形状记忆效应的应变量依合金的种类而各有所异,约5-20%之间(一般金属小于0.5%),NiTi合金为8%。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热弹性马氏体型”相变。

NiTi合金为例,高温奥氏体相为体心立方有序晶体结构CaCl型B2晶格,低温马氏体相(M)为单斜畸变结构Bl9晶格,从B→M,存在一个对双程记忆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的R相变。

在B2=R,R=M和R2=M的顺、逆相变中,母和子相中相邻原子位置不变,只是界面上原子发生协作位移-晶体切变。

这种切变不但对记忆效应和超弹性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使其耐疲劳性能优于一般金属材料。

具有记忆效应的合金已发现20余种,实用化潜力大的有镍基、铜基及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NliTi合金为近等原子比的NiTi金属间化合物。

国产的医用NiTi合金,Mi含量为50-53%。

相变温度可依临床而行相应的工艺处理;同时亦适当改变它的弹性模量。

三、镍钛合金的相变与性能
镍钛合金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是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的特种合金。

它的伸缩率在20%以上,疲劳寿命达107次,阻尼特性比普通的弹簧高10倍,其耐腐蚀性优于目前最好的医用不锈钢,因此可以满足各类工程和医学的应用需求,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功能材料。

顾名思义,镍钛合金是由镍和钛组成二元合金,由于受到温度和机械压力的改变而存在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相,即奥氏体相和马氏体相。

镍钛合金冷却时的相变顺序为母相(奥氏体相)-R相-马氏体相。

R相是菱方形,奥氏体是温度较高(大于同样地:即奥氏体开始的温度)的时候,或者去处载荷(外力去除)时的状态,立方体,坚硬。

形状比较稳定。

而马氏
体相是温度相对较低(小于Mf:即马氏体结束的温度)或者加载(受到外力活化)时的状态,六边形,具有延展性,反复性,不太稳定,较易变形。

四、镍钛合金的特殊性能
1、形状记忆特性形状记忆是当一定形状的母相由Af温度以上冷却到Mf温度以下形成马氏体后,将马氏体在Mf以下温度形变,经加热至Af温度以下,伴随逆相变,材料会自动恢复其在母相时的形状。

实际上形状记忆效应是镍钛合金的一个由热诱发的相变过程。

2、超弹性所谓的超弹性是指试样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远大于起弹性极限应变量的应变,在卸载时应变可自动恢复的现象。

即在母相状态下,由于外加应力的作用,导致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发生,从而合金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材料的力学行为,它的弹性极限远远大于普通材料,并且不再遵守虎克定律。

和形状记忆特性相比,超弹性没有热参与。

总而言之,超弹性是指在一定形变范围内应力不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可将超弹性分为线性超弹性和非线性超弹性两类。

前者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与应变接近线性关系。

非线性超弹性是指在Af以上一定温度区间内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分别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的结果,因此非线性超弹性也称相变伪弹性。

镍钛合金的相变伪弹性可达8%左右。

镍钛合金的超弹性可随着热处理的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当弓丝被加热到400ºC以上时,超弹性开始下降。

3、抗腐蚀性能:有研究表明镍钛丝的抗腐蚀性能与不锈钢丝相
4、抗毒性: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特殊的化学组成,即这是一种镍钛等原子合金,含约50% 的镍, 而已知镍有致癌和促癌作用。

一般情况情况下,表面层钛氧化充当了一种屏障,使Ni-Ti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表面层的TiXOy和TixNiOy能抑制Ni的释放。

5、柔和的矫治力:目前商业上应用的牙齿矫形金属丝包括奥氏体不锈钢丝、钴-铬-镍合金丝、镍铬合金丝、澳大利亚合金丝、金合金丝和ß钛合金丝。

关于这些正畸矫正金属丝在拉伸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条件的载荷-位移曲线。

镍钛合金的卸载曲线平台最低也最平,说明它最能提供持久柔和的矫治力。

6、良好的减震特性:由于咀嚼及夜磨牙对于弓丝造成的震动越大,对牙根及牙周组织的损害越大。

通过不同弓丝衰减实验的结果研究发现,不锈钢丝震动的振幅比超弹性镍钛丝大,超弹性镍钛弓丝初始震动振幅仅为不锈钢丝的一半, 弓丝良好的震动和减震特性对于牙齿的健康很重要,而传统弓丝如不锈钢丝,有加重牙根吸收的倾向。

7、生物力学相容性
传统用于制造介入医疗器械的材料,如不锈钢、钛和钴铬合金等,其与人体组织生物力学相容性比较差,顺应性很有限,应变率在1%左右,并且随着外力的作用明显呈线性增加或减少。

相比之下,人体组织(Natural materials)如毛发(Hair)、骨骼(Bone)和肌腱(Tendon)能够达到约10%的应变率,并且其应变率与外力呈非线性关系,当导致其发生形变的外力消失后,其形变能被很小的应力所复原[4]。

人体组织负荷/非负荷曲线所围成的环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镍钛合金也有着相似的性能。

五、镍钛合金在脑血管介入器械的应用
(1)颈动脉支架(Carotid stent) 主要用于治疗颈动脉血管的狭窄,预防脑中风。

产品采用激光切割镍钛管材制成,属于自扩张支架。

支架事先处理到需要
的尺寸,然后压握到输送鞘管内(5-6F,约1.67-2 mm),由于材料具有优异的超弹性,支架在很小的鞘管内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输送鞘管到达颈动脉狭窄部位后,后撤鞘管释放支架,支架自行恢复其形状,同时把狭窄的部位撑开。

(2)远端保护器(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主要用于在颈动脉支架介入手术(CAS)中,在病变远端血管(颅内颈内动脉)收集斑块,防止远端脑血管栓塞。

产品采用镍钛丝材编织或者激光切割镍钛微管材制成骨架,定型成规定尺寸的各种特殊伞状,然后在上面覆上高分子薄膜,再打上100-200微米的孔,固定在导丝上。

(3)脑动脉瘤支架(Cerebral aneurysm stent) 主要配合弹簧圈用于脑动脉瘤的治疗,特别是对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病变的治疗[9]。

脑动脉瘤支架一般都是自扩张镍钛支架,支架释放在脑动脉瘤的颈口,弹簧圈通过其网孔解脱在瘤腔内,支架对弹簧圈起支撑作用,防止弹簧圈从瘤腔内脱落。

声明:这篇文章是本人从一些其他文章中摘出来整理后所得,并非原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