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8号),落实20**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教基厅函51号)搞好我省第三个“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宗旨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的《通知》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通过组织全省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教育活动,特别是结合各地情况,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开展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精神的歌,组织一次参观访问本地具有长征纪念意义或革命纪念意义的旧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的红色旅游,看望走访一位健在的老红军或革命老前辈,做一件弘扬长征精神的有益小事等“六个一”活动。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生动的长征精神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交流、展示我省各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特别是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推动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

二、活动安排

1.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要在9月份的第一周组织一次宣传红军长征为内容的报告会、演讲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或主题团日、队

会、班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理解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白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从9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各地要因地制宜组织“六个一”活动。其中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活动纳入全省中小学影视教育系列,由省中小学影视教育办公室提供片目并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

3.从9月4日开始至9月22日的三周内,各地各学校要选择一天为中小学校园交流开放日,具体时间和活动内容要提前报所在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以便统筹安排和向社会开放。中小学校园交流日活动要集中展示弘扬民族精神特别是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教育活动。进行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并向家长和媒体开放,介绍和展示课堂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团队会、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学校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情况。

三、活动要求

1.各地活动由当地宣传、教育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共同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协调。各地接到通知后,要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向中小学部署,要求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要在开学典礼或第一次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正式启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2.各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宣传报道计划,及时报道活动进展情况,特别要重点报道好校园交流开放日活动。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宣传先进

典型和特色活动,为开展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指导中小学校基层团队组织开展好校园交流开放日的具体活动,中学生团支部和少先队中队要认真组织一次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团队班会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电视台及网络的作用,有条件的可在一定区域内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教育活动。各市、州政府所在地的城市团组织可以在“十一”前举办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18岁中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开展的各项活动要以学生团员、少先队员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真情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4.各地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建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方面,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把集中的主题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学校课堂教学、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长远考虑,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制度,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好。各地要将“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报省委宣传部科教处、省教育厅基教处和德育办,团省委学校部和少年部。各地在组织活动时,务必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较多学生参加的大型活动一定要有

安全工作预案,有专人负责学生安全工作。校园交流开放日要维护好校园秩序,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任何事故的发生。

附送: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今年德育建设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这个主题定得很好,抓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要义,找到了学校开展德育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刚才田局长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会议也印发了4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班级建设的经验,我觉得大家谈出了真经,做出了成效,在指导我市普通中小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南性和操作性。

在去年的德育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就德育的含义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提出了需要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维一体,共同做好学校的德育建设工作。借今年这次会议的机会,我就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主要谈三个方面内容:

一、要准确、全面理解班级文化

关于学校班级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归纳起来,我觉得它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

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班级文化这一词由来已久。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1932年在《教学社会学》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启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 世纪 50 年代与 60 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70年代以来,以英国教育社会学界为主的关于学校教育知识与班级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才促使班级文化研究从“输入-输出”研究转向“黑箱研究”。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

二、充分认清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把“一切为了学生” 作为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