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1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浅谈中医药的发展状况与前景一、中药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医药的大量引进,中国传统医药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没落。

不过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医药又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与青睐。

万物皆分阴阳,药有中西之分,中西药之间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①中西医药相比之下中药有以下不足之处1.中药疗效慢,西药立竿见影西药有饮片,(缓释)胶囊,(粉)针剂等,尤其以其退热药见效快。

而且注射用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跳过了胃肠吸收这一环节。

西药饮片虽然有崩解时限,但西药吸收后其作用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中药(包括成药)普遍疗效慢。

在中药各种制剂当中吸收最快的还属汤药,然而汤药除那些发汗药可以很快地退热以外,其他像理气、祛风、化湿、温补、润燥等这一类的中药还要坚持服药才会有疗效。

2.中药的熬制过程过于繁琐中药的熬制方法多种多样:有些要先煎,有些要后下,有些要包煎。

还有煎煮中药时要放多少水,火候多大,煎煮多长时间,剩多少药汤等等。

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

还有很多复杂的煎煮方法,比如煎煮后兑白酒,一些胶状药如阿胶,鹿角胶需要洋化等等。

大多数病人不清楚这些问题,言传口授也不如西药吃几个是几个来的方便。

3.中药质的问题。

从中药的种植开始就伴随着中药的质量问题。

以前的天然药材无污染,疗效好。

现在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迫使人们想方设法使产量增大。

药还是那些药,但是药“胖”了,称量时还按照分量称,其有效成分必然减少,这只是其一。

其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个大家都知道。

其三,加工工艺,为节省成本,增加效率,中药炮制方法由人工化走向了机械化,但机械化毕竟是单一的,没有人工的灵活多变,北京同仁堂口号“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其注重的就是中药饮片的质量。

其四,储藏问题中虫蛀,发霉状况常见,由此很多药材需要冷藏保存。

4.中药量的问题。

某些中药饮片容易失水导致分量减轻,如生地,熟地,黄精,当归,瓜蒌,麦冬等。

还有一些中药容易吸水而导致分量增加,如枸杞,吴茱萸。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中医药产业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中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 中医药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中医药市场总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中药材、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等中医药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2. 中医药科研技术的进步中医药科研技术的进步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中医药疗效得到了更好的验证和证实。

同时,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也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中医药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

二、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1. 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力度。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开发出更多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新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是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提高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品的出口将继续增加。

同时,中医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

4. 中医药健康养生市场的拓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市场的拓展是中医药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保健和养生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中医药养生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5. 中医药产业链的完善中医药产业链的完善将推动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逐渐崛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医药的现状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药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应用。

目前,中医药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中。

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中医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注重个体化,强调平衡和整体观念,能够综合运用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来治疗疾病。

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在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多个中医药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成功上市,市值显著增长。

中医药的药材种植、药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医药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和使用中医药,并将其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中。

随着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规范和认证体系的建立,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2. 科技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药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基因组学、药理学、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中药的药理机制和有效成分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为中医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治愈思维的重视传统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疾病防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的治愈思维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药的疗效不仅体现在对疾病的具体治疗上,还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调整人体功能等,对于健康维护和长寿延年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自然、绿色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医药产业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中,中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资源和保健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下面将就国内中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首先,国内中药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药企业数量庞大,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产业不仅在医疗领域有了显著发展,还涉及到日常保健、健美、养生等方面。

不少中药企业通过科研创新,加强技术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效果,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了高速发展。

同时,中药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中医药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国内中药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中药企业传统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次,中药产品监管不够严格,规范化程度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中药产业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创新发展的速度较慢,缺乏核心竞争力;最后,中药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内中药产业的前景依然充满希望。

首先,中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疗效,在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其次,国内中药企业逐渐注重科研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

通过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药材,可以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中药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此外,中药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也将会促进国内中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已经被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相信随着国内中药质量和技术的提升,中药产品将会更好地走向世界。

为了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监管,提升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中药企业也应注重科研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中药产业还应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1. 现状概述中医药产业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中医药产业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重视和认可。

目前,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发展现状2.1 中医药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2.2 中医药科研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科研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中医药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涉及中药材资源开辟、药物研发、治疗技术创新等方面。

同时,中医药的标准化、规范化也得到了加强,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提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可中医药的疗效,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医疗体系中。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未来发展趋势3.1 健康养生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养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追求。

中医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健康养生方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未来,中医药产业将在健康养生领域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3.2 产业结构升级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中医药产品的需求。

3.3 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中医药产业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3.4 人材培养与传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材的支持。

未来,需要加大对中医药人材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材的素质和能力。

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需求。

中药行业作为我国特色的医药产业之一,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前景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药行业的现状。

一、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中药及其疗效的认可度也在逐渐增加。

许多中药在治疗慢性病、肿瘤等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生保健市场的发展也为中药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因此,中药市场需求的增长势头良好,中药行业前景可观。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药行业加大了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如《中医药法》等,鼓励和促进中药行业的发展。

国家对中药科技研发、市场推广等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了中药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这种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对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技创新的助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加强中药的临床研究。

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中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如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中药产品,提高中药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助力将为中药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四、国际市场的拓展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潜力。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药的疗效和文化底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推进,中药也得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国际化的助推下,中药行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药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中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发展趋势和前景值得期待。

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的助力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都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然而,中药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安全监管等问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1. 产业规模扩大中医药产业在我国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占全国医药产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30%。

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2.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科技创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提高了中医药的科技含量和研发水平。

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3. 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中医药已经进入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民众健康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选择。

同时,我国中医药的药材、制剂等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

二、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医药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政府将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2.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医药领域将浮现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将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4.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5. 产业链条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完善。

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中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再到中医诊所和中医医院的建设,中医药产业链条将更加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价值

浅谈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价值

浅谈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价值中医药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

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依然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应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中医药的价值等方面入手,进行浅谈。

一、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应用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医药的医疗和保健应用情况。

中医药通过中药、脏腑理论、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诊治疾病,在很多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等领域中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已经获得了证明。

不同于化学合成制剂,中药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因为根据不同的草药组合,产生不同的治疗功效,中药药效稳定、副作用小,而且中草药的自然结构以及多种成分直接偏一个病症不仅可以治愈疾病,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的修复和恢复功效。

除了中药外,中医药还具备一些传统疗法,比如针灸、推拿等手法。

针灸利用对人体经脉进行刺激以及调节人体靶向机能来疗效、调节机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仅有利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而且还对内分泌、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推拿能够通过进行某些穴位按摩促进身体血液、气流动,增强人体内在能量的流动,反过来增强身体的防御功能。

此外,还有中文医学中提到的多种特殊疗法和方法,比如艾灸、中药汤等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关系虽然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一些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相互融合与整合的趋势。

现代医学在研究新型医学技术的同时,也不断从中医药中汲取养分,开发新型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提高现代医学的科学性,还能够优化中医药的疗效。

因此,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两大医学体系有益的融合方向。

另外,在许多实际疗效中,已经有很多疾病不仅可以依靠单一的西医药解决,还能通过中医药方案辅助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来更好地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药学(基地班)甘彦雄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

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我们要时刻怀揣着危机感,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抓住机遇,发扬光大,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危机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归纳总结,中医药学便以一个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终于成为现在看到的以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为理论基础,四诊八纲为诊断手法,以针灸推拿等为治疗方法的自成体系的学科。

但是在这璀璨的光环下,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的,中医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时刻要怀揣着危机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医药必须加快发展的脚步,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

1.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中医药才能发扬光大。

1.1就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而言,它还没有脱离自然哲学性质,有较弱的现实相关性。

实验科学的西医是靠实验依据来说明现象间联系的,而经验科学不能不依靠某种理论建立的结构来说明。

因而对中医的质疑便接踵而来。

在近代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以《天演论》(阐述进化论的著作)为代表的西方思潮席卷华夏。

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对中医药的抨击更加激烈。

如孙中山晚年肝癌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他仍然坚持不服中药;鲁迅、郭沫若等一生不愿找中医。

其实这与当时人们认为西洋文化一切都好而中华文化一切都坏的心理密不可分。

但中医药确有其观的疗效,他们便认为是中药的功劳,于是提出“废医存药”。

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中医的指导,中药怎么充分发挥其功效?在1929年“废止中医案”“民国元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的“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消失而消失”言论以及前几年网上签名要求将中医排除在医改计划外的行为等活动高潮后,中医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了,胜利了。

因为中医药的疗效是大家看得见的,尤其是在非典等疾病面前展现的强大疗效,使反对中医的声音自然消失了。

1.2刚刚提到抨击中医的人多是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究其原因,是中医药的话语是不同于西医的。

这些争论从根本上说是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

在西方思想进化论的冲击下,中医得到了“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评中医论者道德上的正当性。

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造成了中医的“失语”。

中医自身本有一套理论,如今却为自己的生存找依据,费力地去求助于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有人竟然为带上一点“科学”的皮毛而沾沾自喜[1]。

其实我们应当反思进化论的负面作用:它还不成熟不完善。

斯宾塞的进化论是为早期资本主义而构建的,不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意见[2]。

西医在征服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对人文的排斥,医学人文精神失落了。

医学高科技表现出对人的异化:医学中病与人的分离,技术实体和病人客体的分离;脱离人性全面要求而形成的医患关系简单化,医学非人格化等。

也就是说,医生们往往完全依赖仪器,所作诊断全凭仪器检查的结果,而不是鲜活的客观认识。

医疗仪器不仅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还经常发生故障,所导致的误诊率也不会低。

还有西医抗生素的滥用,正使越来越多的耐药菌产生,而实验研究却未证明抗生素的疗程应为多长[3]。

这里我并非否认西医,而是想表明凡事都有长短,不能因为中医的某些不足而废止它。

1.3除了外界想要取消中医,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医内部也在渐渐瓦解。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融。

中医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思想,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古人云“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就是说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学医相对容易。

如黄甫谧42岁研究医学而成《针灸甲乙经》;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皆学医很晚,然而转入医学后短短几年后医术就传诵当时。

在经历了清末留学运动开始、废除科举、实行白话文、简化汉字等一系列运动后,传统文化流失得所剩无几。

现在我们学生中小学灌输着西方思维,数学英语等课时是语文的数倍,而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又屈指可数,这样到了大学学习中医药在思维上非常吃力,还要学英语、计算机,以至于到了博士研究生时仍然不能独立以中医思维应诊。

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曾说,不少毕业生根本不信中医,反而成为“掘墓人”。

不得不反思,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刻不容缓。

多背古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便会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然后直接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药经典原文,结合实际临床经验,不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如果老是用批判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呢?怎么学得进呢?态度很重要,必须完全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路去奉行,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为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在整体掌握了后再回头考虑,很多曾经疑惑的东西就是有道理的了。

1.4面对诸多批评性意见,中医应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不要一听到别人批评的声音,就斥为数典忘祖,这样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中医的很多内容是思辨性的,它们是大脑构建的东西,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东西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如五行本身是有漏洞的,曾受过战国时代一些诸子的批判,结果都被秦始皇焚了,而五行随着医书保存了下来。

所以秦汉时阴阳五行非常流行,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可以想象,正是有了诸子的批判,五行学说才得以不断发展完善。

现在面对这些批评,我们应该做的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去不断发展完善。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

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

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这样不仅仅只是方便了服药,更加重要的意义是解决了中药定量的问题。

这样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中成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这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但那么多病人吃着统一标准的药物,那么辨证论治就失去了意义。

由此也可以反过来思考,中药到底要不要标准化生产。

中医给不同病人开不同剂量的药,抓药时也不太精确,熬药时熬出的分量也不尽相同,结果病人的摄入量很难保证。

但如果不标准化生产,又怎么去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正等待着我们去解决。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生产再多品种的中成药也只能是“中药西用”,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进步。

2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他能否融入现代社会。

只有为世人所接受,才能谈得上发展。

要被世人接受,就要从理论、方法、技术、话语等方面让人们理解。

不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2.1中医的发展不妨借鉴一下西医。

西医曾经是远远比不上中医的。

中世纪几次大瘟疫几乎毁灭了欧洲;中国也是有瘟疫的,但由于中医,疫情很快抑制,也没有大面积的死亡,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

直到十八世纪抗生素的发现,西医才在疾病控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而西医这些年之所以快速发展到如此程度,是它紧密结合了人类科学活动的重要成就。

例如X光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就成了CT,磁共振与计算机结合就制成了核磁共振技术MRI,理论方面结合生理学生物学药理学。

西药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因为西药开发应用结合了最先进技术,吸引了资本家企业家重视,取得了丰厚经济效益。

要发展中医,还要吸收社会资本的流向转到中医药来。

这个产业如果不能让资本升值,不能让企业家赚钱,让资本大量流到这个领域,它的发展是滞后的。

政府输血式的投入,生命力是短暂的,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中医药就没有出路[4]。

不仅技术层面大可借鉴西医,理论层面也一定要做到知道那么多经验的原理,而不能认为一个方子有效就一直用下去而不管它为什么有效。

假如在古代一个门廊上安装一声控灯,一个人叩门时灯亮了,另一个人跺脚时灯亮了,还有一个人拍手时灯亮了。

由于三人间缺乏交流,不同经验就形成了叩门灯亮、跺脚灯亮、拍手灯亮三个理论。

如果我们对不同经验经过严格实验检验,就会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超过一定分贝的声响使灯亮。

如果我们再深究其所以然,找到电源开关等,就会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声控开关打开、光线暗、电源连接、灯完好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超过一定分贝的声响使灯亮[5]。

现在中医师在不清楚药物化学成分情况下开出药方(多为复方)。

弄清患者服用的药物到底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是医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医获取信息应该超越感官的生理极限,并且使中医的诊断经验成为可以量化和复制的方法。

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找出2000年临床经验的原因,做到知其所以然。

2.2除了我们自身努力外,还得开展中医有效性传播,使国人使世界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外界的不少误解,还可以吸引外界的力量来发展中医。

例如人们往往认为中医没有外科,没有解剖。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解剖作为医学临床治疗手段被应用就是比较常见的了,《史记》《汉书》《三国志》等皆有记载。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还有最近报道的某中医师针灸微创手术治疗痔疮。

广泛利用《百家讲坛》这类多媒体平台,向公众讲解中医思想技术,也可让中医人相互交流最新成果,相互启迪促进,都将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

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

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

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

另一支日本汉方医学也是硕果累累。

这里着重说一下台湾的中医研究。

例如为了研究舌诊,他们用红外线拍摄舌头,用摄像机拍摄舌头的动作,将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作分析,再用舌诊仪定定出舌缘曲线,准确测量舌苔厚薄,建立彩色标尺,环境设定,弄出舌色空间,圈出红、淡红、紫、青、暗等颜色,用统计分析方法重复校对,把舌头分区,舌尖心肺,舌根肾,亮旁肝胆、中间脾胃,做成了舌象模型,帮助中医的临床诊疗[7]。

这样让传统的医学融入现代,得到转化。

且不论他们的方法好坏,这种研究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2.4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外国的交流,共同发展中医药。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只有我们在研究中医药。

在很多方面,国外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研究已经非常领先了,这里不再赘述。

要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就应该让世界来研究中医药。

2.5中医药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或许还得从根本上去改革基础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