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地震安全教育
小学生地震安全教育讲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知识——地震安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它何时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地震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震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断裂和挤压等原因造成的;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
3.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用震级对应的地面破坏程度来表示。
二、地震前的预防措施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等,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
2. 家庭防震措施(1)检查家中电线、煤气管道是否老化,确保安全。
(2)将易碎物品、重物放置在稳固的地方,避免掉落。
(3)在家中设置防震包,包括手电筒、哨子、绳索等应急用品。
(4)了解家中安全出口的位置,熟悉逃生路线。
3. 学校防震措施(1)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
(2)教室内的课桌椅应摆放整齐,避免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受到伤害。
(3)学校应定期检查建筑物、设施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做出判断。
2. 安全避震(1)在室内:尽量躲到桌子下面、墙角等坚固的地方,用书包、书本等物品保护头部。
(2)在室外: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树木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开阔地带避难。
3. 逃生与救援(1)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尽量使用楼梯逃生。
(2)在逃生过程中,注意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
小学安全教育记录防震

一、引言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特别加强了防震知识的普及和训练。
以下是我校开展防震安全教育的一些记录。
二、防震安全教育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某一时刻突然释放,引起地壳的震动现象。
(2)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的影响:地震可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
2. 防震常识(1)在室内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迅速躲避到桌子下、床下等坚固的家具附近,或靠近墙角。
3)用枕头、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4)远离玻璃、窗户、吊灯等易碎物品。
5)关闭电源、燃气等。
(2)在室外1)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
2)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街道、桥墩等。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 防震逃生技巧(1)低楼层:迅速用楼梯或电梯撤离。
(2)高层:关闭门窗,用湿毛巾堵住门缝,等待救援。
(3)地震停止后,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防震安全教育实施1. 防震知识讲座学校定期邀请地震专家为学生开展防震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常识和逃生技巧。
2. 防震演练学校定期组织防震演练,让学生在模拟地震环境中,学会正确应对地震的方法。
3. 防震知识宣传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防震知识,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4. 家庭防震教育学校向家长发放防震知识宣传册,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应对地震。
四、防震安全教育效果通过开展防震安全教育,我校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防震演练中,学生们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表现出良好的应对地震的能力。
五、总结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做好防震工作至关重要。
我校将继续加强防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小学生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一、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我们有必要开展小学生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地震基础知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地震后的自救互救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壳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出来,引起的振动现象。
2. 地震的分类根据地震发生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3. 地震的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大震、强震等。
4. 地震的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面建筑物、设施及人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三、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围环境,迅速采取行动。
2.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造成被困。
因此,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3. 避免到窗边、阳台、楼顶等危险区域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能会出现裂缝,甚至倒塌。
因此,要避免到窗边、阳台、楼顶等危险区域。
4. 躲避到安全地带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躲避到坚固的家具下、墙角等安全地带。
5. 保护头部地震发生时,要用手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
6. 不要慌张跳楼地震发生时,不要慌张跳楼,这样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四、地震后的自救互救1. 检查身体状况地震发生后,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无大碍,要尽快与家人、朋友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情况。
2. 检查房屋结构地震发生后,要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完好,如发现裂缝、倾斜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撤离。
3. 救助伤员地震发生后,要尽快对伤员进行救助,如止血、包扎、搬运等。
4. 防止火灾地震发生后,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如关闭电源、水源等。
5.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要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了解灾情,获取救援信息。
五、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使小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生灾难安全教育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加强灾难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火灾、交通事故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灾难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地震安全教育1. 地震来临前的预防措施(1)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掌握地震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2)在家中,应将易碎物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地震时造成伤害。
(3)在学校,应熟悉教室的应急疏散路线,了解避难场所。
2.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等。
(2)保护好头部,用书包或书本等物品遮挡。
(3)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
(4)如被困,保持镇定,等待救援。
3.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1)保持呼吸,尽量寻找水源和食物。
(2)保持通讯畅通,与外界联系。
(3)在救援人员到来前,不要随意移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洪水安全教育1. 洪水来临前的预防措施(1)了解洪水相关知识,掌握洪水的成因和危害。
(2)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家中储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食物、水、手电筒等。
2. 洪水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迅速撤离低洼地带,寻找高地避难。
(2)不要游泳逃生,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3)如被困,尽量保持通讯畅通,等待救援。
3. 洪水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1)保持呼吸,尽量寻找水源和食物。
(2)保持通讯畅通,与外界联系。
(3)在救援人员到来前,不要随意移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四、火灾安全教育1. 火灾来临前的预防措施(1)了解火灾相关知识,掌握火灾的成因和危害。
(2)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烟花爆竹等。
(3)定期检查家中电器设备,确保安全。
2. 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出口。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烟雾吸入。
(3)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
小学地震自救安全教育

引言地震,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开展地震自救安全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地震的危害,学会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一、地震的危害1. 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2. 地震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地震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稳定等方面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二、地震自救知识1. 了解地震预警信号地震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地震波、震中距离、震级等。
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号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自救措施。
2.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1)在家中:地震发生时,若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下等。
如无法找到坚固家具,可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停止后,迅速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带躲避。
(2)在学校:地震发生时,老师应立即组织学生躲避到课桌下、墙角等安全地带。
地震停止后,有序组织学生撤离教室,到开阔地带集合。
(3)在公共场所: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椅子、柱子等坚固物体旁,避免被砸伤。
地震停止后,有序撤离公共场所,到开阔地带集合。
3.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措施(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受伤,及时包扎处理。
(3)听从救援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灾区。
(4)保持通讯畅通,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三、地震自救演练1. 组织地震自救演练,让学生熟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2. 在演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逃生路线、集合地点等。
3. 演练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强安全教育。
四、地震自救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
2. 帮助学生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3. 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五、总结地震自救安全教育是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地震自救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地震自救知识,有助于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震小学生安全教育

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小学生们应该具备一定的地震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将从地震基本知识、地震预警、地震逃生技巧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地震安全教育。
二、地震基本知识1. 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中突然破裂,释放出巨大能量,使地面产生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中突然破裂。
地球岩石圈分为若干块,这些块在地球内部运动,相互挤压、碰撞,导致地震。
3. 地震的分类根据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成因,地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构造地震:由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中突然破裂而引起的地震。
(2)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3)人工地震:由人类活动(如核爆炸、地震勘探等)引起的地震。
4. 地震的特点(1)突发性强:地震发生突然,人们往往无法预知。
(2)破坏性强:地震可造成建筑物倒塌、地面裂缝、山体滑坡等灾害。
(3)影响范围广:地震可造成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破坏。
三、地震预警1. 地震预警的定义地震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为人们提供逃生时间的一种技术。
2. 地震预警的意义(1)为人们提供逃生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2)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3)提高地震应急能力,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3. 地震预警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地震预警系统,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应用。
地震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地震波传播,为人们提供逃生时间。
四、地震逃生技巧1. 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原则(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就近避险,尽量选择坚固的家具或墙角。
(3)远离玻璃、电线等危险物品。
2. 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1)在室内:迅速躲避到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或墙角,用手保护头部。
(2)在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树木等危险物品,寻找开阔地带。
小学防灾避灾安全教育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开展防灾避灾安全教育,旨在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地震灾害1. 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
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剧烈的震动,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 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些预兆,如小震、动物异常行为、地光、地声等。
当发现这些预兆时,要保持冷静,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1)在家中:地震发生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等结实的地方。
(2)在学校:地震发生时,立即躲到课桌下,保护好头部,等待地震结束后有序撤离。
(3)在公共场所: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尽快躲到结实的柱子、墙角等地方。
4.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1)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2)检查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3)帮助受伤者,进行简单的急救。
(4)等待救援。
三、洪水灾害1. 洪水基本知识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因素导致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2. 洪水发生前的预兆洪水发生前,会出现一些预兆,如降雨量增大、水位上涨、山体滑坡等。
当发现这些预兆时,要保持警惕,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3. 洪水发生时的自救互救(1)在家中:洪水来临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转移贵重物品,撤离到高处。
(2)在学校:洪水来临时,听从老师指挥,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3)在公共场所:洪水来临时,保持冷静,迅速寻找高地或稳固的建筑物躲避。
4. 洪水发生后的自救互救(1)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2)检查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3)帮助受伤者,进行简单的急救。
(4)等待救援。
防地震安全教育方案小学

一、方案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我们制定了以下防地震安全教育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小学生掌握防震减灾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增强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害。
4. 营造校园安全氛围,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三、方案内容(一)地震知识普及1. 地震的定义:向学生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2. 地震前的征兆:介绍地震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如动物异常反应、地光、地声等。
3.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解释震级与烈度的区别,让学生了解震级与破坏程度的关系。
4. 地震灾害的特点:介绍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如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等。
(二)防震减灾技能培训1. 紧急避震:- 在教室内:当发生地震时,学生应迅速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
- 在教室内:当发生地震时,学生应迅速躲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
- 在教室外:当发生地震时,学生应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
2. 逃生自救:- 了解逃生路线:学校应制定明确的逃生路线,并定期组织演练。
- 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学生掌握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的方法。
- 学会拨打急救电话:教育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
3. 心理疏导:- 培养学生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
-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地震灾害带来的心理创伤。
(三)应急演练1. 应急演练方案: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演练流程等。
2. 应急演练实施: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技能。
3. 应急演练总结:对每次演练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地震安全教育材料一、地震的预防1、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2、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
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
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3、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4、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5、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
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6、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
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7、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8、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二、地震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三、防止地震次生灾害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
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
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1、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
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3、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4、在接到关于地震的预报以后,要立即有秩序地疏散,尽快离开房屋。
人员疏散时,要避开高楼房、烟囱、高门脸、女儿墙、高围墙等,更不要在狭窄的胡同中停留。
要避开高压电线、变压器,以防电杆或电线震断触电伤人。
5、在山区,还要远离悬崖陡壁,以免山崩、塌方时伤人。
还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较大的地滑或塌陷。
四、地震逃生不忘灭火1、由于地震带来的火灾而致死亡人数增至10倍以上。
比起地震本身,地震后的火灾更可怕。
因此,一旦发现稍有震动,首先要关掉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
但经验告诉我们,当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往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顾及火源。
2、尽管如此,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
由于强烈震动,煤气管有可能脱落。
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室内其它配管破损情况。
3、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危险性很大,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首先要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停止机器运转。
否则,还在运转的机器连同工作人员会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4、因地震发生的火灾,当火势变强时,在空中可能会形成漩涡形,风向会千变万化。
但火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看清火的源头,辨明火的燃烧方向后,再逆风而跑是最明智的。
另外,地震过后外出时,切勿走近不大坚固的楼房,因为建筑物受地震摇撼后,随时可能倒塌。
五、地震逃难法在经常会发生地震的地方,人们都积累了一些预防地震的经验。
当然,有预报地震的健全设备和机构是可以避免巨大的损害的。
对一般家庭来说,当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呢?现列出九条注意事项,供参考: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
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1、水;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囊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六、学校之防震措施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七、办公室及公共场所之防震措施1、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
2、规划有关紧急计划,并分别告知紧急情况时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3、地震时注意天花板上物品(如灯具)掉落下来。
4、地震时躲在办公桌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支柱站立,远离窗户。
5、地震时公共场所中,应小心选择出口,避免人群推挤。
6、地震时切忌急着冲出门,请勿使用电梯。
八、地震时在室内如何应对?1、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煤气、自来水开关。
2、打开出入的门,随手抓个垫子等保护头部,尽速躲在坚固家具、桌子下,或者靠建筑物中央的墙站着。
3、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
4、切记!不要慌张地往室外跑。
九、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1、站立于空矿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6、若在效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
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十、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1、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2、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
3、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
4、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
5、尽可能穿着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
6、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
7、听丛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之发生。
8、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之侵袭。
9、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