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

XXX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XXX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六年二月

目录

1.区域概况 (1)

1.1区域地理位置 (1)

1.2行政区划 (1)

1.3自然、社会条件 (1)

1.3.1自然条件 (1)

1.3.2社会条件 (2)

1.4土地生态环境 (3)

1.5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利用概况 (3)

2.工作综述 (5)

2.1工作任务来源、背景、意义及工作目标 (5)

2.2工作依据 (6)

2.2.1 法律法规 (6)

2.2.2 相关政策 (7)

2.2.3 技术规 (7)

2.2.4 相关成果 (8)

2.3工作过程 (8)

2.3.1 工作准备阶段 (8)

2.3.2 调查评价阶段 (9)

2.3.3 外业补充调查阶段 (11)

2.3.4省补充调查(15-25度) (11)

2.3.5 数据入库阶段 (11)

2.3.6 成果汇总与分析阶段 (12)

2.4取得成果 (13)

2.4.1调查评价特点 (13)

2.4.2调查评价成果 (14)

2.4.3成果应用价值 (15)

3、技术方法 (18)

3.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18)

3.1.1技术路线 (18)

3.1.2调查评价方法和程序 (19)

3.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 (28)

3.2.1资料收集和整理 (28)

3.2.2调查核实 (29)

3.2.3上图标注 (29)

3.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 (30)

3.3.1资料收集和整理 (30)

3.3.2调查核实 (31)

3.3.3上图标注 (31)

3.4成果质量检查 (31)

3.4.1成果检查容与方法 (31)

3.4.2各作业环节的质量与精度 (34)

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 (36)

4.1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 (36)

4.1.1耕地后备资源类型 (36)

4.1.2耕地后备资源数量 (36)

4.1.3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及特点 (36)

4.2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37)

4.2.1与上轮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比分析 (37)

4.2.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对比分析 (38)

4.2.3与土地整治规划评价对比分析 (38)

4.3不宜耕土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 (39)

4.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 (39)

4.4.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39)

4.4.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 (40)

4.5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40)

4.5.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目标 (41)

4.5.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42)

5.二调“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结果 (45)

5.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 (45)

5.1.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数量、分布及质量等级状况 (45)

5.1.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的类型 (46)

5.1.3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的利用状况 (46)

5.1.4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利用条件 (46)

5.2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评价 (47)

5.2.1二次调查新增耕地数量、分布及质量等级状况 (47)

5.2.2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类型 (48)

5.2.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来源及原因 (48)

5.2.4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 (48)

6、经验及体会 (50)

7、开发利用建议 (52)

7.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对策 (52)

7.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利用对策 (53)

7.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对策 (54)

1.区域概况

1.1区位条件

XXX位于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5°15′至115°45′北纬37°06′至37°27′之间,南与广宗、威县相连,北与新河、冀县、枣强接壤,西与巨鹿为邻,东部隔清凉江与清河、故城相望。市域分布有西沙河、索泸河、东沙河、清凉江古河道及清西干渠。

1.2行政区划

XXX隶属于省XXX,辖3个街道、6个镇、6个乡:XXX,距省会108千米。

1.3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1.3.1自然条件

(1)气候

XXX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一月平均气温-1.4℃,四月平均气温16.2℃,七月平均气温26.8℃,十月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2℃。≧0℃积温4936.3℃,≧10°积温4449.7℃。年日照27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98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早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约200天。

(2)地形地貌

XXX位于太行山至渤海滨之间,属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程在26.5m至30.1m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坡降约为1/7000,局部地区有缓岗、洼地、道沟、坑塘等微地貌形态。

(3)水文

XXX主要河流有索泸河,境流长20.5公里;西沙河,境流长17.2公里;清凉河,境流长15.9公里,均为季节性河流,旱季干枯。

XXX属少雨、干燥区。全年平均总径流量0.711亿m3,其中地表自产0.138亿m3,外地客流0.573亿m3。地下水资源欠缺,地下20-60 m,有条带状的浅层淡水,可用水资源0.86亿m3,矿化度下雨2 g/L,补给条件好,可开发利用。地表以下60-140 m为咸水体,难以利用。碱水体以下为深层淡水,矿化度小于12 g/L,该深层淡水遍布全市。

(4)土壤

XXX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有潮土、风沙土、盐土三个土类,草甸风沙土、潮土、脱潮土、盐化湖土和草甸盐土5个亚类,9个土属,19个土种。土质以沙土、沙壤质、轻壤为主。市域土壤以潮土为主;西北部以风沙土为主,土壤多砂性,水利条件差,土壤相对贫瘠;东部为盐碱土区,部分盐化,虽种植粮棉,但产量不高;中部为壤质潮土,土层厚,排水性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为全市的主要粮棉菜产区。

(5)自然灾害

XXX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冰雹、霜冻、干旱、暴雨、连阴雨、干热风等。

1.3.2社会经济条件

2012年XXX总人口为47.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04 %;农业人口39.02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1.96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1.4603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498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