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考点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考点总结选择题1、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A.藏北高原B.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C.柴达木盆地D.昆仑山区答案:B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河谷地带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
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答案:D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由于该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D。
3、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辐射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南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答案:D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故D符合题意。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我国太阳能的分布情况,比较常见的基础题,牢记即可。
4、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相似之处是()A.热量充足B.水资源丰富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答案:C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高寒是影响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青藏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青藏地区的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两地区的土壤都不肥沃,依据题意。
故选C。
小提示:5、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B.藏袍是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而出现的服饰C.藏羚羊被称为“高原之舟”D.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答案:C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藏袍是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而出现的服饰;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重点知识点大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重点知识点大全选择题1、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主要分布在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答案:B分析:牦牛是唯一能在青藏高原的高寒牧区繁衍的牛亚科动物,是当地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有“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的美誉。
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是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种和交通工具。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牢记即可。
2、晓晓利用暑假到西藏旅游,在西藏他可以看到的景观是()A.椰林广布B.牦牛遍野C.美丽吊脚楼D.古老的坎儿井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椰林是我国热带地区的景观,牦牛和布达拉宫都是我国青藏地区可以看到的景观,美丽吊脚楼属于南方地区景观,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的古老灌溉工程,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读下图,判断此处为我国哪个地区?()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C读图可知,该民居为蒙古包,是内蒙古草原地区的特色民居,地处我国西北地区,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有丰富的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B.面积广大,土层深厚肥沃C.湖泊星罗棋布,用水方便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答案:D青藏地区自然环境高寒,受气温限制,大多数冰雪融水和湖泊附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故水源不是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故AC叙述错误;青藏地区面积虽广,但土层贫瘠,故B叙述错误;青藏高原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故D正确。
故选D。
5、因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兰州C.西宁D.拉萨答案:D以上四个城市中,因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故选D。
(完整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填空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附参考答案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之称。
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和。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广布。
青藏高原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4、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特点而设计。
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6、青藏高原上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
7、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
在独特是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等特殊环境的牲畜——、、。
8、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
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东部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农业。
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
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2、和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
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分布区,其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尤为关键的地区。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区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主要分水岭之一,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涵盖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
整个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要特征。
高原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和冰川,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
二、气候与环境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呈高原季风气候和柯本气候特点。
湿润的季风和干燥的柯本气候交替出现。
全年温差大,降水少,北部平均温度较低,南部气候较温和。
青藏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如长江、黄河等。
三、资源与景观青藏地区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银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如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这些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来减缓地区的生态压力,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限制开发和采矿等。
五、交通与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地形的特殊性,青藏地区的交通一直是一个挑战。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交通。
这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旅游业和资源开发。
六、人文与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其中,藏族文化是最为著名和独特的,包括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
青藏地区的居民多以农牧业为主要生计,他们过着宁静的生活,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七、地震与灾害青藏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经常发生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
这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八年级地理复习课件-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列举发展成就 2、列举面临的挑战 3、列举在世界的影响力表现 4、说说我能做些什么
第九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在青藏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 河谷 农业,主要种 青稞 和_________ 植_________ 。 小麦 3.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九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5.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B)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B.冰川湿地萎缩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水土流失明显 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破坏的人为 原因可能有( B )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 ②过度放牧 ③任意砍伐树木 ④鼠害肆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九章 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
7.生活在图示地区的世界濒危动物是( C ) A.驯鹿 B.华南虎 C.藏羚羊 D.金丝猴 8.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有( C ) ①防风固沙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提高木材产 出量 ④保护三江水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适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D ) A.建水库 B.建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
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B.藏袍是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而出现的服饰C.藏羚羊被称为“高原之舟”D.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答案:C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藏袍是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而出现的服饰;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所以不正确的是C。
故选C。
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恢复和扩大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迁移当地居民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答案:B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要恢复和扩大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迁移当地居民,其他三个选项都不正确,故选B。
小提示:本题通过考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及措施,让学生在学生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骆驼B.牦牛C.滩羊D.三河马答案:B青藏地区的牧业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牦牛在青藏地区素有“高原之舟”的称号,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青藏的主要农牧产品.4、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答案:B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水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
三江源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沼泽分布区,广布的沼泽像海绵一样,吸纳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汇成江河的最初水源。
故选B。
5、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B.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终年积雪,冰川广布D.冬寒夏热,年温差大,日照弱,日温差小答案:D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平均海拔世界最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青藏高原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日温差大的特点,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青藏高原是我国独有的高原,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面积约为2.5亿公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覆盖面积最广的高原。
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也主要是关于青藏高原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的概述。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
高原北部以阿尔山为界,东部与巴颜喀拉山脉相接,南接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则与昆仑山脉相连。
可见青藏高原四面环山,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二、青藏高原的物理地理特征青藏高原的物理地理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拔高度。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约4000米,其中羌塘平原的海拔高度达5000米以上。
这也是青藏高原被称为“天然氧吧”的原因之一。
2.地质构造。
青藏高原处于欧亚大陆构造的交界处,其构造活动频繁。
这也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地貌多姿多彩。
3.水资源。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除了草地和雪山之外,还有很多湖泊和河流。
三、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高山气候的特点在青藏高原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其气候特征:1.降水量。
青藏高原上的降水量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东南部雨季长、降水量大,到西北部干燥、雨量极少。
2.气温差异大。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昼夜温差也较大。
这也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剧烈。
四、青藏高原的资源及其利用青藏高原的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其高海拔、冰川和荒漠化等原因,使得其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以下是其资源及其利用的情况:1.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上有煤炭、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但是由于地域辽阔、难以开采,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
2.水资源。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和河流。
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水源,还可以用于发电和灌溉。
总之,青藏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环境,其物理地理特征、气候特征、资源及其利用等知识点,都需要我们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学习。
第九章 青藏地区知识要点

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要点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藏族的传统服装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三大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由于海拔高、日照充足、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因此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而地热能资源丰富;海拔高,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而水能资源丰富。
5、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6、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7、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8、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9、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有利条件是日照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温凉,日照时间长,土质较肥沃,有充足水源。
适合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生长。
青稞和小麦高产的原因10、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都爱喝青稞酒。
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高寒气候对青藏地区的深刻影响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青藏地区(初二地理)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纵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藏族的传统服装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5、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6、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7、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8、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9、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温凉,土质较肥沃。
适合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生长。
10、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都爱喝青稞酒。
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水源来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5、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生态环境问题: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B、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
A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4、主要表现:东中西不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5、解决措施:大力实施西部发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6、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7、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8、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