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运动解剖学——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动作分析法——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的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在躯干两侧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名词解释——历年1个2008运动终板——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

它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状结构,它是效应器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呈圆桶状,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神经组织——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即骨基质和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软骨——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是固态的结缔组织,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分布较广,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软骨细胞较少。

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和会厌等,间质中间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弹性软骨有较强的弹性。

软骨膜——出关节面软骨以外,软骨的表面均覆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分为内外两层。

主要是为软骨供应营养。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力,阻碍肌肉快速舒缩,使活动迟滞的特性。
33、肌肉的伸展性: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可伸展其长度的特性。
34、肌肉的弹性:当解除外力后,骨骼肌又恢复原来长度的特性。
35、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4个系统,某些与内脏密切相关的结构,如胸 膜、
腹膜和会阴等,也归属于内脏范畴。(大部分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消化、呼 吸两
行至延髓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
73、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路径。
74、节前纤维: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需要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内交换神经
元,再到达效应器。换元前的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称为节前纤维。
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41、肝门:肝脏面中部横行的沟,是肝固有动脉、肝管、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
门户。
42、门静脉:是肝门静脉系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43、肺门:肺的纵隔面中部长圆形的凹陷,内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
返回右心房的过程。
52、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 体
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的过程。
53、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而成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54、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 房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 系统、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

运动解剖学名词

运动解剖学名词
一、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名词
1 肌腱袖:是指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所组成,彼此相连的 腱板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与肩关节囊愈合,其作用在于加固肱骨头与关节盂的连结, 对加固肩关节、保护肩关节有一定的作用。
2 运动环节:指在人体骨骼中既可以是一部分骨,也可以是几部分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个 关节运动,这一整体部分称为一个运动环节。
拉力线在髋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 伸:位于髋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臀中肌、大收肌
等。合拉力线在髋关节冠状轴的后方跨过。 外展:位于髋关节矢状轴的外侧,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
等。合拉力线从髋关节矢状轴的外上方跨过。 内收:位于髋关节矢状轴的内侧,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臀大肌
肌、大圆肌等。合拉力线从肩关节垂直轴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跨过。 环转运动:各个运动方向的肌肉都有参与。
运动解剖学运动关节
6:肘关节运动方向与肌肉:屈与伸 屈:分布于肘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肱肌、肱二头肌、肱桡机、旋前圆肌等。合拉力线自肘关节冠状
轴前方跨过。
伸:分布于肘关节冠状轴后方,肱三头肌和肱肌。合拉力线从肘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
15“慢”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慢; “反”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或反面。
16“快”表示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矩作用方向相同,运动环节速度快; “同”表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群为原动肌。
运动解剖学肌肉运动
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三角肌和冈上肌 使肩关节内收的肌肉: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喙肱肌 使肩关节前屈的肌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 使肩关节后伸的肌肉: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 使肩关节旋内的肌肉: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前部) 使肩关节旋外的肌肉: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 使肩带上提的肌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 使肩胛骨下降的肌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锁骨下肌 使肩带前伸(外展)的肌肉:前锯肌,胸小肌,胸大肌 使肩带后缩(内收)的肌肉:斜方肌,菱形肌 使肩带上回旋的肌肉:斜方肌上,下部肌纤维,前锯肌下部肌纤维 使肩带下回旋的肌肉:菱形肌,胸小肌,肩胛提肌

【精品】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可编辑

【精品】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可编辑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作者------------------------------------------日期名词解释: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

)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运动解剖的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的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的名词解释运动解剖是运动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深入了解运动解剖的相关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并在体育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健康管理等领域中应用这些知识。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系统,它由206块骨骼组成。

骨骼不仅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参与到人体的运动活动中。

在运动解剖中,我们需要了解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骨头、关节和韧带等。

1. 骨头:骨头是骨骼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由脆骨和海绵骨组成。

脆骨质地坚硬,由稳定的骨细胞构成;而海绵骨则由小孔隙结构,有利于减轻骨骼的重量。

骨头的结构和形状决定了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能力。

2. 关节:关节是连接两块或多块骨头的结构,它们使得骨骼能够相对移动。

不同类型的关节具有不同的结构和运动范围。

例如,滑动关节(如骨盆关节)允许骨骼在平面内滑动,而球-窝关节(如肩关节)则允许骨骼在多个方向上自由运动。

3. 韧带:韧带是连接骨骼之间的强韧组织,起着稳定关节和限制过度运动的作用。

在运动中,韧带能够防止关节脱位和骨骼错位,保护骨骼不受损害。

二、肌肉系统肌肉是运动解剖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并驱动骨骼实现运动。

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机制至关重要。

1. 肌肉纤维:肌肉由许多肌肉纤维组成,每个肌肉纤维又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中的最小单位,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力量。

肌原纤维分为快速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根据肌肉的功能需求,它们的比例会有所不同。

2. 肌肉肌腱:肌肉肌腱是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连接组织,它们将肌肉的收缩力量传递到骨骼上。

肌腱的结构坚韧耐用,能够承受大量的拉力。

在运动解剖中,了解肌肉肌腱的位置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肌肉的作用和运动特点。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运动解剖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传递信号并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们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电信号。

运动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运动解剖学是一种用于了解和分析人体的活动运动学和静态结构的科学。

运动解剖学旨在确定运动能力和功能的因素,认识并掌握运动的关键原理,检查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并帮助设计针对个体需求的有效改善计划。

首先,运动解剖学涉及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骨骼系统涉及到骨骼部位的位置,形状,定位和功能以及运动活动的范围和稳定性。

肌肉系统包括肌肉的功能,类型,定位,形状,力度,运动活动,弹性和耐力。

关节系统包括关节的类型,定位,形状和运动活动的范围以及附属结构,如膝盖,髋关节,手腕和肩部等。

最后,运动解剖学还涉及到神经系统,例如神经传导,神经-肌肉相互作用,神经控制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有助于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涉及到个体的运动能力。

更具体地说,运动解剖学可以有助于诊断疾病,改善功能,辨明损伤的源头,并为为大众设计合理的运动项目提供关键支持。

运动解剖学也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以及动作技术,促进活动能力和恢复速度,从而提高全身机能。

总之,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运动能力,并帮助改善和维护个体的运动表现。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资料]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资料]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向前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屈与伸: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团块。

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部位,灰、白质混杂在一起,其中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灰质块散步在网眼中。

纤维束或神经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点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中成束。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集中成束被结缔组织膜包裹。

灰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突集中在一起的部位,其色泽灰暗。

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和长树突集中在一起的部位,其色泽亮白。

起点:靠近身体正中面或在四肢近侧端的附着点。

联合关节:在结构上独立、但在运动时必须同时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关节感觉器: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组成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称为原动肌矢状轴:指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

冠状轴:指呈左右方向,并与垂直轴、矢状轴相互垂直的轴。

冠状面:也称额状轴,指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水平面:指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肌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骨龄:指骺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也是一种生物年龄。

关节运动幅度:指环节绕某一关节的运动轴从动作开始到结束所能转动过的最大角度。

近固定(近侧支撑):肌肉收缩时,起点相对固定。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横断面之和。

动点:相对运动或运动幅度较大骨的附着点。

肌肉初长度: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单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使环节的位置发生改变,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

克制工作:又称向心工作,肌肉收缩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着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

运动解剖学名词

运动解剖学名词
方跨过。 旋内:分布于肩关节垂直轴的后方,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等。合拉力线自
肩关节垂直轴的前方跨过。 水平屈:分布于肩关节垂直轴的前方,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等。合
拉力线从肩关节垂直轴的前面跨过。 水平伸:分布于肩关节垂直轴的后方,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
运动解剖学肌肉起止
肘关节屈: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两侧, 止于股骨小转子
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
股四头肌: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股中 间肌起自股骨前面,都止于胫骨粗隆
肘关节: 组成: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包括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关节凹)、肱尺关节(肱骨滑车
与尺骨滑车切迹)、桡尺近侧关节(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桡切迹)
运动方向:屈伸(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前臂旋前、旋后(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腕关节: 组成:关节窝(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尺骨下方的关节盘),关节头(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
运动解剖学名词
6 固定肌:固定肌是位于定点骨上,固定定点骨处于某一位置不动的肌肉或肌群。
7 单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会引起一个关节运动的肌肉或肌群叫单关节肌。
8 主动不足:当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已在一个关节处发挥了作用,在另 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 足”,即原动肌的“主动不足”。
9 被动不足:当双、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被伸展拉长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伸展拉长,在 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被充分地伸展拉长,这种现象叫双、多关节肌的“被 动不足”,即对抗肌的“被动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休二内部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组织:由大量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2.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和互相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合体。

3.系统: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

4.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5.内皮:细胞成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7.骨松质:位于骺及其他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结构疏松,呈海绵状。

8.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抗扭曲力强,骨密质内有血管穿行,骨板饶血管排列。

9.肌纤维:细长纤维状的肌细胞
10.肌原纤维:由大量的粗、细两种肌丝构成,沿肌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1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13.感受器: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官构成。

14.效应器: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15.骨骺:长骨的两端膨大部分
16.关节面软骨:由透明软骨组成,少数为纤维软骨组成的关节软骨。

17.关节内软骨:位于关节腔内,两关节面之间,有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由纤维软骨构成。

18.骨骼肌的伸展性:骨骼肌在外力作用下可伸展其长度的特性。

19.骨骼肌的弹性:当解除外力后,骨骼肌又恢复原来长度的特性。

20.骨骼肌的粘滞性:指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其内部的物质分子之间及肌纤维间摩擦产生阻力,阻碍肌肉快速疏缩,使活动迟滞的特性。

21.内脏:指大多数位于胸腔、腹腔内并借一套完整的管道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器官。

22.肝小叶:被膜从肝门伸入肝实质,将肝分成许多小叶,称肝小叶。

是肝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及分支连同所属的肺泡组合而成。

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4.气血屏障: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经过的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四层结构。

25.肾单位:主要位于肾皮质内,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6.原尿:肾小球的血浆过滤到肾小囊腔内的液体叫原尿
27.终尿:原尿中的营养物质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剩下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等叫终尿。

28.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行向器官组织所经过的血管。

29.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

30.血液循环:血液由心脏射出,经动脉、动脉各级分支、毛细血管、静脉各级属支、静脉再回心脏的过程。

3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击,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通过各级静脉返回右心房的过程。

32.肺循环:从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从右心房注入右心室。

当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的过程。

33.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

34.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感觉神经末梢,属于压力感受器。

35.颈动脉小球: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一扁椭圆形的小体。

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36.组织液:血液经过动脉运行至毛细血管时,部分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

37.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38.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39.感官: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

40.迷路:骨迷路是颞骨中的不规则腔隙,膜迷路是位于骨迷路内的封闭的膜性管道。

41.螺旋器:位于蜗管下壁的蜗管膜上的听觉感受器。

42.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和内耳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变化时产生的刺激。

43.灰质:在中枢部,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而成,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

44.白质:在中枢部,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集聚而成。

45.皮质:由原皮质和旧皮质构成的大脑皮层。

46.髓质:由联系皮质各部和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纤维组成。

47.内侧丘系交叉(感觉交叉):薄束核与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薄束结节与楔束结节的深面,接受来自薄束和楔束的终止,其发出的轴突弓状绕过中央灰质,在中央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48.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

传导上下行的纤维束,传导上下行的信息。

49.锥体系:指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的运动传导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