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史1.
入团考试内容

入团考试内容入团考试内容一一. 历史:1920xx年5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xx年1月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后又有更名。
最后一次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1957年5月。
二. 团旗: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着革命胜利。
在前面左上角缀有黄色五角星。
周围环绕着黄色圆圈。
象征中国青年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旗为正方形。
三. 四好少年: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
四. 团徽内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审定批准,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
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
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
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都为金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
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五.团员证:来历 1988 年 5 月 8 日,在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颁发团员证的决议》内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团员证的内容包括:团员基本情况。
团籍注册。
组织关系转接。
团员荣誉记载。
超龄离团。
备注等栏目。
并附有团费收缴卡。
六. 入团条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团章对青年人的基本条件做了这样的规定: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七.成立时间:1920xx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中国共青团进展史讲稿

中国共青团进展史讲稿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领导下的青年组织,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共青团的历史进展。
一、建立与初期发展
1922年5月,中国领导的青年代表召开了中国共青团的筹备会议,正式宣告中国共青团的成立。
建团初期,共青团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青年参与革命斗争,促进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此时期,共青团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积极发展,并与其他青年组织合作,共同推进青年事业。
二、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青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并引导了大量的青年参与抗日斗争。
团员们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承担秘密工作和宣传任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共青团在这一时期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青年的重要力量。
三、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青团的任务逐渐转移到了青年发展和社会建设上。
共青团积极推动青年教育和培养,组织青年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并促进青年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改革开放时期,共青团紧跟时代潮流,推动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
四、当代发展与创新
当前,中国共青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共青团着力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引导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团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保活动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干部,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贡献力量。
五、结语
中国共青团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始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始终以青年发展为己任。
共青团在中国青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Word Count: 225】。
共青团团课笔记

团课笔记一、共青团历史。
1、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主体是学生。
2、共青团最早建立于1920年8月,名称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第一个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帮助下建立的。
3、共青团从1921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史。
(1)1922年5月,广州,召开一大,大会通过两个文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2)1923年8月,南京,召开二大.(3)1924年1月,上海,召开三大,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书记。
(4)1927年5月,武汉,召开四大。
(5)1927年7月,莫斯科,召开五大。
(6)1949年4月,召开六大,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7)1964年6月,北京,召开九大,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1988年5月,北京,召开十二大,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会议明确提出了关于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通过了《关于执行团员证制度》的决议和《关于确定代团歌》的决议.依照党的建团路线,团的章程把团组织描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2003年7月,北京,召开十五大,决定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作为团歌。
二、共青团的社会职能。
1、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2、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发挥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
三、共青团基本常识.1、共青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团课—内容归纳

团的基本知识一、共青团的光辉历程1、共青团的历史: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青年运动大事件(1)“五四”运动(2)一二.九运动(3)“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团中央于1950年4月把“五四”青年节同时确定为共青团成立纪念日。
)二、共青团的性质党章和团章对团组织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一)共青团是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基本属性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组织的核心2、共青团是具有先进性、群众性的组织(二)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这句话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重要责任。
)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
共青团是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在共青团这所大学校里,团员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这一形制揭示出共青团与党的密切关系,同时也概括了共青团的基本社会职能。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
因为它必须协助党开展各项工作,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组织活动,团结和带领青年努力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这是一支积极主动、生机勃勃的突击队。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
因为他要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着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造就青年人才大军,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以坚实的行动实现振兴中国的宏伟目标。
团史简介资料

•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
• 组织青年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 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
• 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而奋斗
• 坚定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
• 组织青年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与合作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设
• 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
• 发挥青年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 增强青年的国际视野
• 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提高青年的国际交往能力
•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生观、价值观
国梦贡献力量
• 青年团员积极参与武装斗争,保卫根据地
• 团组织在长征中发挥作用,保证长征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 团组织动员青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 青年团员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生产、识字、卫生等工作
• 团组织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结构与职能
团中央是团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
•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与国际青年文化交流项目
• 开展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
• 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培养青年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 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贡献
为世界青年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 参与世界青年大会等国际性活动,为世界青年运动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第一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历史

第一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历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而来的。
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兴起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青年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建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青年新的觉醒。
中国青年从此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走上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前后,爱国青年学生,在革命的先驱指导下,纷纷组织进步社团,出版进行刊物。
在北京,有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少年中国学会,出版《少年中国》杂志;在长沙,有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组织的新民学会,出版《湘江评论》;在天津,有周恩来等同志组织的觉悟社,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杂志;在武汉,有恽代英等同志组织的利群书社,出版《社会新声》。
这些社团和刊物的出现,为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上海政治团体林立,思想流派纷呈,出现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进步社团和刊物,很多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热血青年纷纷聚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青年运动最发达的地区。
1920年夏天,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为了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由其最年级的成员俞秀松出面,于8月22日在上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上海团组织的带动下,毛泽东在湖南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亲自担任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书记,使长沙团的组织成为当时在思想上最纯洁,组织上最巩固,政治上最坚强的地方团组织。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领导工作。
同时,广州、武昌、济南等地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也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年团的工作。
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各地建立和发展团组织的问题。
会后,各地党的组织选派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党员去加强指导团的工作。
1921年冬,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在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发起和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青团基本知识

中国共青团基本知识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1917年7月1日成立的五四时期历史最久、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分化最明显的青年社团是少年中国学会。
3、 1918年5月21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2000多人前往总统府请愿要废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协定》,并要求公布内容条文。
4、1918年10月20日,学生救国会在北京大学组织国民杂志社,在北京南池子欧美同学会所召开成立大会。
5、1918年冬,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尔克斯研究会。
邀请几位教授参加,"它的对内活动是研究马克思学说,对外则是举办一些演讲会"。
6、1919年3月,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廖书仓等人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并且于当年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讲演活动。
7、1919年4月11日,北京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自日本回国,中国留日学生300余名持"卖国贼"旗帜和条幅赴东京车站,质问其签订卖国条约之罪。
《每周评论》18日和19日发文点了亲日派的名字,揭露了他们的卖国行径。
8、1919年5月3日,北京几十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决定在5月4日齐集天安门集会。
9、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下午1时,北京13所高等学校的学生3000余名汇聚天安门,发表宣言,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要求,然后举行示威游行。
10、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一期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
11、1919年5月18日,北京学生5000余人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大会,追悼在五四运动中死去的北京大学学生郭钦光。
12、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举行大规模罢工声援北京学生。
中午又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
13、五四运动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人阶级成为群众爱国运动的主力,奠定了五四运动胜利的基础。
团的历史及基本知识1

一、共青团的光辉历史
♦1998年6月,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开。大会提出了跨世纪新征途中共青团的光荣任务,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 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 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继续深化跨世纪青 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务万村行动,努力开 拓新的工作领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信念、发奋学习、 锐意进取、自觉奉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努 力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新人。
、章程和其他一些决议案。
一、共青团的光辉历史
♦在法国的巴黎,也组建了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其中进步 青年有:周恩来、赵世人、邓小平等等。(周恩来 担任书 记。
♦1925年1月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决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 任总书记) ♦1928年7月,继党的六大后,共青团中央在莫斯科召开了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向应 担任团中央书记)
表全国19万团员。大会一致通过今后全团工作的指导方针, 团的工作纲领、团章。
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 1、共青团的性质
《章程》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的
名称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 造并领导的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 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
2、共青团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
四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坚持和平友好、独立自主、 相互学习、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
界各国青年组织的交往和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青团的光辉历史
• (一)共青团的创建过程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
立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社会
主义青年团(简称S·Y)。
•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
“五•四”运动中锻炼出一批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有陈
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
1920年7、8月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
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
于1920年8月22日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2年6月,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在法国巴黎创立了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改名为“旅欧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
• (二)在战斗的历程中成长
6、共青团“十二大” (1988年 北京)
7、共青团“十三大” (1993年 北京)
8.共青团“十四大” (1998年 北京)
1998年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了跨世纪新征途中共青 团的光荣任务, 共青团又制定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 发展纲要》。
江泽民总书记与参加共青团“十四大”的各族青年代表在一起
图为学生游行队伍 在东北军总部门前的情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大”(1928年7月 莫斯科) 1928年7月1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贯彻了党的“六大”决议精神,确 定了团的基本任务是把更广大的劳动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进一步发动他们参加革命斗争,帮助党准备群众武装起义, 推翻国民党发动政权,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斗争。会议选 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关向应任团中央书记。
中国共青团名称演变
时
间
1922年5月
1925年1月 1935年11月
名
称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 青年团体,如:中华民族解 放先锋队、青年救国会等。
1949年4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7年5月
中国共产主• 第十六届团中央(2008年6月- ) • 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 • 第十五届团中央(2003年7月-2998年6月 ) • 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2006年11月—2008年5月) • 第十四届团中央(1998年6月—2003年7月25日) • 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1998年6月共青团十四届一中全会一次会
议选举产生) • 第十三届团中央(1993年5月─1998年6月) • 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 • 第十二届团中央 • 书记处第一书记: 宋德福 • 第十一届团中央 • 书记处第一书记: • 宋德福(1985年11月第四次会议选出) • 胡锦涛(1984年12月第三次会议选出——1985年) • 王兆国(1982年12月第一次会议选出——1984年) 第十届团中央 • 书记处第一书记: • 王兆国(1982年11月第四次会议选出) • 韩 英(1978年10月第一次会议选出——1982年11月)
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大”(1925年1月上海)
1925年1月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 会时,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了明确表明我们党的 政治主张——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表示我们团组织是为无 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革命青年组织,大会决定改名为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四大”(1927年5月 武汉汉口)
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 北京)
1949年4月11日——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到会的正式代表340人,代表 19万团员。任弼时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周恩来、朱德 到会讲话。大会通过了团的章程,团的工作纲领。大会选 出了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冯文斌任团中央书记,廖承志、
• 第九届团中央 • 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 •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届书记处(即第八届团中央) • 第一书记:胡耀邦 •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书记处(即第七届团中央) • 书 记:胡耀邦、廖承志、罗 毅、王宗槐、荣高棠、区棠亮(女)、章 泽、胡
克实、刘导生(免,1955年第四次会议决定) • (1953年7月第一次会议选出) • 刘西元(1955年10月第四次会议选出) •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即第六届团中央) • 名誉主席:任弼时 • 书记:冯文彬(1949年4月第一次会议选出) • 廖承志 蒋南翔 李昌 荣高棠 宋一平(1952年1月第二次会议选出) • 胡耀邦 刘导生 罗毅 许世平(1952年9月第三次会议选出) • 共青团第五届书记处 • 书 记:关向应 • 共青团第四届书记处 • 书 记:任弼时 •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届书记处 • 书 记:张太雷 •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书记处 • 委员长:刘仁静 •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书记处 • 书 记:方国昌(施存统)
1.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 (1922年5月5日 广州)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5月5日 至10日在广州东堤“东园红楼”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社 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6个决 议案。团的纲领明确提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会通过的 团的纲领上,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 的组织,是为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从此,团在党的领 导下,积极团结教育青年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
• 9、共青团“十五大” (2003年 北 京)
• 10.共青团“十六大”(2008年 北京)
共青团“十六大”
•
团十六大翻开了新时期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事
业发展的崭新画卷,吹响了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时代号角,
是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重要会议。
1927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汉口召开。出席大会代表60人,代表着5万多名团员。大会明 确规定了团的性质和使命。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任 弼时为团中央书记。左图为任弼时。右图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36年12月9日, 西安各校学生为纪念一 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 战,一致抗日。学生的 爱国热情使张学良深为 感动。张学良在向蒋介 石“苦谏”失败后,于 12日和杨虎城扣留蒋介 石,发生了著名的“西 安事变”。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立即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1922年9月,青年共产党员李立三、刘少奇等受党组织委托,领 导和组织了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在这次罢工中,青年团 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图为安源路矿工会工人学校教职员合影。前面站立者右起第 二人为刘少奇。
2. 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1923年8月20日 南京)
1923年8月20日-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大会坚决接受党的“三大”所确定 的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图为国立东南大学的旧址。
1923年10月,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 它同已经停刊的《先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青年 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先后起了重大作用。左为 《中国青年》创刊号,中为《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和肖楚 女(右)。
• 党中央书记任弼时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突击队
1、团的“七大” (1953年 北京) 2、团的“八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3年 北京) 3、共青团“九大” (1964年 北京)
毛泽东与出席共青团九大的青年英模代表在一起
• 4、共青团“十大” (1978年 北京)
左图为“五大”通过的青年团章程。右图为关向应。
• 6.民主青年同盟(抗日战争时期)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需要,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投入抗日救亡 的斗争,决定改造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各种抗日救 国的青年团体。
• 7,民主青年团(解放战争时期)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发展,试建青年团的成功, 在全国解放的前夕,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 《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在全国开 始了普遍重建青年团的工作。
•
根据新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明确提出了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年的光荣使命和加强共青团建
设的任务。
•
韩英同志当选为团中央第一书记。
5、共青团“十一大” (1982年 北京) 1982年12月,邓小平、陈云和团十一大主席团成员王兆国
• 共青团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84年12月 北京)
选举胡锦涛为书记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