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技术操作规范
雷火灸技术

雷火灸技术一、技术简介(一)定义:雷火灸是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传导,达到温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适应症1.妇产科疾病:盆腔炎、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产后子宫复旧、产后宫缩痛、产后乳少、产后尿失禁、产后尿潴留、产后痔疮、产后腹胀等。
2.儿科疾病:小儿腹泻、小儿慢性胃炎、小儿遗尿等。
3.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性胰腺炎、便秘。
4.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
5.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更年期综合征、阳虚。
7.循环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窦性心律不齐、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毒性心肌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8.五官科疾病:近视、散光、弱视、干眼症、麦粒肿、白内障、青光眼、中耳炎、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牙痛、口腔溃疡等。
9.皮肤科疾病: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冻伤等。
10.骨伤科疾病:狭窄性腱鞘炎、扭伤、落枕、颈椎综合征、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跟痛症、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梨状肌综合征等。
11.外科疾病:疼痛、疖、头皮血肿、颈部肿块、急性乳腺炎、痔疮、慢性附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尿潴留等。
(三)禁忌症:1.眼外伤、青光眼眼底有明显出血、充血症状及各种病症的出血期。
2.高血压并发症、心衰、发热病人等患者忌用。
3.孕妇及崩漏慎用。
4.哮喘病人避免吸入烟雾,在通风良好处使用。
5.对老年人、小孩禁用猛灸手法(用灸时间缩短)。
二、临床应用(一)评估及观察要点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对热及疼痛的耐受程度。
4.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5.排烟系统良好。
(二)常见疾病取穴、频次及时间1.妇产科疾病:神阙、关元、气海、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八髎穴等。
雷火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及口述

雷火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及口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雷火灸的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其重要性雷火灸,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疗法,是一种独特的灸疗方式,以其深邃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治疗效果,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的推崇。
卵巢囊肿雷火灸疗法

卵巢囊肿雷火灸疗法
1. 患者仰卧平躺,充分暴露腹部及下腹部,右手持点燃灸条距神阙
2.5cm 处不动,左手用食/中/无名指在脐旁弹打,重复10分钟以上,以皮肤软如水样为度;再顺着任脉气海,关元,中极,曲骨等穴位用同样的手法做至皮肤柔软如水样般;
2. 用以上手法在腹股沟两侧施术,以皮肤发红温热为度;
3. 灸两侧耳部,先灸耳廓至温热发红,再点耳心,耳垂,背耳垂,翳风穴,各7下重复3次;
4. 完成以上后再重复1/2项,然后灸腰骶部,先打横向灸60次,再雀啄八廖穴7下重复7次;之后再点穴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
5. 最后再重回神阙重复第1/2项10分钟左右。
(一疗程为21天,每天一次。
)。
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

前言: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具有以下内容: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和保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雷火灸条和艾灸条作为传统中医的瑰宝,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这两种灸条各有特色,但在使用方法和效果上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火灸条与艾灸条的使用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两种灸条。
二、雷火灸条的使用指南雷火灸条的特点雷火灸条是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种中药材和特殊材料制成的一种灸条。
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药效,能够更好地渗透到人体内部,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的效果。
使用方法(1)准备工具:雷火灸条、打火机或火柴、灸盒(可选)。
(2)点燃灸条:将雷火灸条的一端点燃,待其燃烧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施灸部位: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施灸部位。
一般来说,雷火灸条适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但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4)施灸方法:将点燃的雷火灸条靠近施灸部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让热量和药效逐渐渗透到皮肤深层。
施灸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根据个人感受适当调整。
(5)注意事项:在施灸过程中,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烟雾过大。
同时,需注意观察皮肤状况,如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施灸。
三、艾灸条的使用指南艾灸条的特点艾灸条是以艾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灸条。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湿止痛等功效,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热量和药效,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
月经不调雷火灸疗法

月经不调雷火灸疗法月经不调雷火灸疗法:1·灸疗部位小腹、骶髂关节部;穴位;关元、气海、曲骨、三阴交、足十趾冲、足三里、肾俞。
2.操作方法(1)热痛:胞络血分有热,产生的经痛。
点燃1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灸曲骨、三阴交、足十趾冲,距离皮肤1~2 cm,用雀啄法,每雀啄7次为1l壮,每穴各雀啄9壮,每壮之间用手轻压。
经期疼痛时灸,每天灸1次,灸1~3次,或经前3天灸。
(2)寒痛:点燃2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距离小腹与骶髂关节部2~3 cm,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每处不能少于15分钟,每晃动灸10次为l壮,每壮之间用手按扶一下,灸关元、气海、足三里,距离皮肤2 cm,每穴各灸8壮,每雀啄8次为1壮,月经痛时可灸。
月经疼痛期可灸,每天1次,灸1~3天。
月经后1周再灸,灸10天,为下次月经不痛作治疗,有的灸两个月经周期后,寒痛月经痛即愈。
(3)血虚痛:肝肾不足,造成血不能养胞络,而致经来腹痛。
点燃2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灸小腹、骶髂关节,距离皮肤2~3 cm,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每部位灸疗时间不能少于l0分钟;灸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距离穴位2cm,用小旋转法,每穴各灸8壮,每旋转10次为l壮,每壮之间用2.操作方法(1)血热型月经不调:点燃2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灸阴交、血海,距离穴位2~3cm(用两个温灸器分别装1支灸条,各穴放置1个,固定在穴位处),用灸时间各穴20分钟,温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每天灸1次,经后1周,连续灸10天。
一般灸1~2个周期月经就会按时来潮。
(2)血虚型月经不调:点燃1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灸阴交、三阴交、脾俞,距离穴位2~3cm,用小螺旋形法,每旋转10次为1壮,每穴各灸10壮。
每天灸1次,经后1周,连续灸10天,灸1-3个月经周期。
气虚灸阴交、隐白、肾俞,灸法同上。
(3)寒凝血瘀型月经不调:点燃2支雷火灸条,注意去灰,保持火头红火。
雷火灸的实施方案

雷火灸的实施方案
雷火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将雷火灸罐点燃后,贴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利用热量和药效渗透到皮下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雷火灸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疼痛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雷火灸的实施方案。
首先,进行患者的初步评估。
在进行雷火灸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质情况。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灸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雷火灸治疗。
通常情况下,雷火灸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阳陵泉等,这些穴位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疼痛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接着,准备雷火灸器材。
在进行雷火灸治疗前,需要准备好雷火灸罐、艾条和点火工具等器材。
确保器材的清洁和完好,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然后,进行雷火灸治疗。
将艾条点燃后,放入雷火灸罐中,然后贴在患者选定的穴位上,进行雷火灸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最后,进行治疗后的评估和指导。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舒适度和症状改善情况。
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复发。
综上所述,雷火灸的实施方案包括初步评估、穴位选择、器材准备、治疗过程和治疗后的评估和指导。
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可以确保雷火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雷火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雷火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雷火灸疗法:
1.灸疗部位:
腰椎及腰骶椎部,患侧臀部;穴位:环跳、委中。
2.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用双孔灸盒,若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用两孔灸盒,点燃灸条,插入灸盒,作好外固定,把它放在腰底部,盖上浴巾,温灸50~60分钟,每15分钟吹1次药灰,当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后,把两支药取出,灸患侧臀部疼痛处,距离皮肤2cm,保持火头火红,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
每灸动灸10次用手压一下;距离皮肤2cm,用小螺旋形法,灸环跳和委中穴,每旋转10次为l壮。
每灸1壮,用手压一下。
每穴各灸8壮。
每天灸1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作1-2个疗程,病情基
本好转,若有其他合并症(如有腰5椎滑脱合并症等)可灸3-5个疗程。
椎间盘突出症须配合腰椎牵引治疗,与灸疗同步进行。
病情严重时,可结合中西医内科治疗。
3.灸语
椎间盘突出是脊椎骨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脊椎筋经萎软,加上外因造成,再遇外邪侵犯,经脉精髓被瘀阻,而造成腰腿痛。
治则应以温通脊空经脉精髓,活血化瘀消肿,顺筋直骨,祛风除湿,用斗式温灸法,能使变异的脊空组织经络疏通,血流通畅,再配合牵引,则筋柔顺骨易直,病根宜除。
再治疗疼痛处的腧穴,患侧气血畅通.通则不痛。
青少年近视之雷火灸疗法

青少年近视之雷火灸疗法青少年近视病因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劳伤心神,或久视伤血,使心肝气血阴阳受损,或用眼习惯不良,如看书、写字距离太近,坐位姿势不正以及光线过强或不足等,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导致本病。
青少年近视之雷火灸疗法治则治法:舒筋活血。
行雀啄、小回旋、横行、螺旋灸法。
灸疗部位:部位:双眼、额头、双耳。
穴位: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合谷。
真性近视加灸风池、风府、大椎、肝俞。
操作步骤:患者取坐位(头直立勿仰,以免火灰掉入眼内)。
按下列顺序操作:1、用横行灸法灸双眼:双眼闭合,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在双眼部来回平行摆动,每来回摆动10次为1壮,每灸1壮用手按压眼部1次。
灸至皮肤发红、结膜充血为度。
2、用雀啄法灸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火头距离皮肤约2厘米,每雀啄8次为1壮,每灸1壮用手按压穴位一次,每穴灸4~6壮。
3、用横行灸法灸双眼、额部:双眼张开,平视前方,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在双眼部来回平行移动,每来回移动10次为1壮,每壮之间嘱患者闭眼,术者用手按压双眼1次,共灸8壮。
距离额部皮肤2~3厘米来回平行移动,每来回移动10次为1壮,灸10壮。
4、用螺旋灸法灸耳廓正面、背面: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按压一下,灸至耳廓正面、背面发红为度。
5、用雀啄法灸外耳道口:火头距离外耳道口2厘米,雀啄8次为1壮,左右各灸3壮。
6、重复操作步骤 1。
7、雀啄法灸合谷各4壮,雀啄8次为1壮,距离皮肤2厘米。
8、真性近视加灸风池、风府、大椎、肝俞,各灸8壮,用回旋灸法,回旋8次为1壮,距离皮肤2厘米。
灸疗完毕,患者闭目休息3分钟。
每日灸治1次,每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一般灸治2~5个疗程。
视力恢复正常后可做每周一次的巩固性治疗。
成年近视患者采用本法灸疗。
可稳定视力。
特别提示:治疗期间注意用眼卫生。
声明:内容来源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编辑:锦灯笼姑姑图片:网络审核:虫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
操作过程: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
根据病证选择腧穴或施灸部位,将雷火灸插入手柄,点燃雷火灸炷顶端,放入雷火灸盒中,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烤,以病人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每日1次,每次选2-4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柱。
适应症: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
禁忌症:
1、高血压患者正发期、高烧患者、心力衰竭病人禁用。
2、孕妇及崩漏慎用。
3、哮喘病人应避免吸入烟雾,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
4、儿童勿自行使用。
注意事项
1、灸后应多喝温开水。
2、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忌烟酒。
3、雷火灸后见皮肤发红、痕痒等属正常现象,一般会自行消失;若起水泡,可用烫伤膏涂抹患处。
偶见皮肤色素沉着,一般2—3个月可明显减退,若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