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

合集下载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全过程双导师制”是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从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中为其聘请指导教师,专业导师与中小学指导教师(以下称“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

这一做法贯穿教师职前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进入见习或实习阶段才由基地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一、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市场对需求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高等教育培养机构而言,如何造就出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有灵活而扎实的专业应用技能就成为了检验毕业生良莠的现实尺度。

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专业调研发现,当前的很多师范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优势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强、职前和职后有差距等弊病,也就是说,工作后存在着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

这不仅影响了培养单位的教育声誉,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浪费了使用单位的教育资源。

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体制瓶颈的制约,校内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外教育见习和实习重形式而轻效果,教育实践活动时间配置不合理。

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就是要努力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期,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早熟悉、早了解、早准备、早进入状态,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使师范生及时深入小学进行实地参观、见习和实习等活动,并在基础教育一线指导教师和有关教育理论专家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状况进行动态的定期考量,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同时,以此检验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队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反馈我们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手段中的缺漏,从而达到为小学输送优秀师范毕业生的目标。

导师工作计划

导师工作计划

导师工作计划一、目标和任务。

1.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2. 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具体工作安排。

1. 科研指导。

每周安排一到两次科研讨论会,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方向和问题。

对学生的研究计划和成果进行审阅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提升他们的学术影响力。

2. 学习指导。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

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的学术和生活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 学术交流。

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邀请学生和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

指导学生参与学术竞赛和项目申报,提高他们的学术竞争力。

建立学术合作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工作重点。

1. 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四、工作效果评估。

1. 定期与学生进行工作总结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术和生活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3. 根据学生的成果和表现,评定自己的工作效果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工作要求。

1.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做到诚实守信。

2.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做到公平公正。

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科研和指导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双导师制管理规定(3篇)

双导师制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共同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条双导师制的实施,旨在充分发挥校内导师的理论教学和科研优势,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章双导师的选拔与职责第四条双导师的选拔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和学校关于导师选拔的相关政策;2.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师风;3. 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4. 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

第五条校内导师的选拔:1. 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从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中选拔;2. 校内导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

第六条校外导师的选拔:1. 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中选拔;2. 校外导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规划。

第七条双导师的职责:1. 学术指导: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学术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行业前沿动态介绍和职业规划指导。

2. 思想政治教育:双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综合素质培养:双导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评价:双导师共同参与学生的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章双导师制的实施第八条双导师制的实施周期为四年,从学生入学开始至毕业。

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活动主题

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活动主题

青年教师双导师制活动主题近两年来,我院陆续引进了一批青年硕、博士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治学态度等对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及其自身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强化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师德师范养成,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和科研团队在政治思想引领和业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为新进青年教师分别配备“业务导师”和“政治导师”,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双导师制”,现将有关工作方案通知如下:一、实施对象2017年元月以来入职我院,高校工作时间不满两年的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

二、导师基本条件(一)“业务导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能履行本方案要求的工作职责,原则上应为青年教师所属科研团队负责人。

(二)“政治导师”应为学院党委委员或教师党支部委员;三、导师工作职责(一)“业务导师”工作职责:1、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以及拟承担的教学任务,共同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

通过课堂教学示范,使其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明确成为教学能手目标;2、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融入学科和科研团队,全面了解所在学科科研现状,指导其确定研究内容、方向,引导其申请科研课题,逐步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指导拟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开展科研工作,成效显著;3、带领青年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参加社会服务项目,指导和帮助其提升实践技能,协调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困难。

(二)“政治导师”工作职责:1、引领青年教师思想上积极向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非党员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引导青年教师立德树人,落实“三育人”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培养其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3、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生活情况,同他们做知心朋友,并切实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双导师制”的探索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双导师制”内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导师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双导师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双导师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

从前些年本科生就业遭遇知识与工作脱轨到现在的研究生毕业也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无法胜任所学专业的对口工作,可以看出,学历的增高并未能够让学生摆脱职业困境,甚为遗憾和可惜。

“双导师”制度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是一条沟通学校和企业的纽带,有了这条纽带,企业可利用高校的设备和人才资源,高校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将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一、背景1.“双导师制”内涵“双导师制”的含义就是在大二时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三时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

每个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15人,原则上每星期指导学生一次,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与方式由导师和学生协商约定。

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

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

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

2.导师资格与职责校内导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选聘时强调师德与专业水平。

要求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高度的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学术上有一定造诣;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校外导师从教学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其主要职责侧重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拓展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

“双导师制”在“订单式培养”教学中的作用

“双导师制”在“订单式培养”教学中的作用

单位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 相促进 , 更快地融人到用人单位
中。
“ 双导师制” 在“ 订单式培养” 中的重要意义 引入“ 双导师制 ” 是为 了在“ 订单式培养” 过程中 , 校企 双方能及时 、 有效地处理准毕业生在顶 岗实习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 有利于提升“ 订单式培养” 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 的
【 专题研讨 】
“ 双 导师制 ” 在“ 订单 式培 养” 教学 中的作用
张秀芝 , 柴 曙霞 , 陈广立 , 付兴华
( 济南 大学 材 料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2 2 )
摘要 : 以“ 订 单式培 养 ” 学生 为对 象 , 探 索“ 双导 师 制” 在 毕 业 环 节 中的 可行 性 , 充 分发 挥 学校 导 师 与企 业 导师 在 分 工上
位等。对于定位为市场营销的学生 , 建议一定要选择一个 最喜欢的学工组织 留下 , 努力做到部长 , 提高组织能力及

管理水平。其他定位的学生要适当减少学生工作 , 投入更 多 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 。南科大的校长朱清时解释 , 原 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 十分 , 要争1 0 0 分, 就需要浪 费很多时间和资源 。 我们手册鼓励学生 自由发展并有创造 力, 绝对不要做新时代 的书呆子 。大三篇——大三要开始 在考研 深造 、 毕业工作两个方面做 出抉择 , 少数学生也许 会选择考公务员、 出国留学, 同时专业课难度也加大了, 大 三是最艰难的一年。 针对以上 因素, 我们重点列出了考研 、 工作 、 公务员 、 出国的详细资料 , 供给学生参考 ; 同时也解 答了大三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常见疑惑。 大四篇——重点补 充 了研 究生复试 , 求职学生的简历 、 笔试 、 面试 的宝贵经 验。帮助学生在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少走弯路 , 避免盲 目 现象 。同时提供 了电信专业 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培养计划 表,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各个 阶段 的学业 ; 附录中额外齐 备的考 证时间表 、 生活贴士 、 出行指南等 , 让 手册更 加贴 心。人文篇——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提出: 教育不仅要灌输 知识 , 不全是谋生 , 更重要 的是铸就一种精神 , 未来2 0 年, 中国人崇拜 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 。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认 为高校道德高地已经失守。 为此我们 电信手册特别推出了 人文篇 , 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 进行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 道德的全面指导。 作为全 国第一本专业指导实用性手册 , 从最初 的一个 美好的想法到最后 形成一本完整精美 的手册并成功推广 的艰辛历程 。经历了长达一年 的不懈探索和辛勤努力 , 该 手册在全院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 新生们更是对它 的实用简洁、 亲切温馨、 贴近生活赞不绝 口。 同时它也引起 了一定 的社会反响, 这一切无疑是对所有参编者的最大肯 定和鼓励。 大学 的宗 旨是捍卫真理 , 完善人格 , 所 以在手册 中“ 教书育人” 被再次强调。

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特征及其职前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特征及其职前培养策略研究

030 教 0f^l8DANGDAIJ丨AOYANLUNCONG 2020 年11 月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特征及其职前培养策略研究鲍霖霖(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小学全科教师指可以应对多学科教学模式,具有丰富基础知识和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

这一崭新模式得到了 从国家到高校再到小学的各级支持与研究。

小学全科教师的职前教育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其全面性、发展性和优长性。

基于职前教育的 培养策略有沟通整合通识、学科、专业能力;细化通识类课程;强化教育实践;实行三位一体制度;实行双导师制;专业分流设置等。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内涵;培养路径;职前教育【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〇95-6517(2〇2〇)11-〇〇3〇-〇3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rvic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GeneralSubject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BAO Linlin(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 China)【Abstract】Primary school general subject teachers refer to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can cope with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mode and have rich basic knowledge and high quality.This new model has been supported and studied from the state,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schools at all levels.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comprehensive and excellent.The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e-service education includ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rion o f general knowledge,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refine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strengthening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of trinity system,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and division of specialties.【Keywords】Primary school general subject teacher;Connotation;Training path;Preservice education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在世界 各个国家的教育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

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

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

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暂行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XX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和《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双导师制”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切实保障“双导师制”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以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为动力,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豫东地区基础教育“博雅名师”实验区项目为龙头,通过“双导师制”的实行,创设有利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制度与环境,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进一步促进师我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有效引导我校教育类课程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双向流动,科学构建我校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格,不断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二条组织管理XX师范学院与XX市教育、XX市中小学(幼儿园)三方联合成立“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双导师制”工作。

工作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监督与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导师的选聘、管理、督导与考核工作等。

第三章导师的聘任第三条聘任程序XX师范学院为“双导师制”指导教师聘任主体,XX师范学院指导教师的产生在各相关院系内部公开选拔;XX市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通过XX市教育直接或XX市中小学协商。

“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对选拔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公示,聘任。

“双导师”的聘任原则上实行一年一聘。

第四条聘任条件(一)XX师范学院指导教师聘任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理论扎实,专业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娴熟,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了解基础教育,熟悉新课程改,熟知教师教育政策。

承担学科教学论、教育实习指导等课程的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

4.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较丰富的教研经验,教研成果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此表一式五份:导师组各指导教师一份,教师所在学校(幼儿园)一份,教育科学学院“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一份。
3.页数不够,可附页。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双导师制”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
校外导师
工作单位
姓名学历/学位源自职务/职称校内导师姓名
学历/学位
职务/职称
姓名
学历/学位
职务/职称
活动目的
活动
形式
活动
时间
活动
地点
活动内容简介
活动目的
活动
形式
活动
时间
活动
地点
活动内容简介
校长(园长)签名:(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说明:1.本计划表由指导组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分别交校外教师所在学校(幼儿园)和教育科学学院,经校长(园长)和系主任审定、签字后,交教育科学学院“双导师制”工作委员会,存档,备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