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精神重要性及发扬途径

合集下载

论大学精神的培养——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论大学精神的培养——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西 安文理学院先后 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 、 西安 教 育学 院 、西安 幼 儿 9 币范 学 校和 西 安 师 范 学 校 合 并 而 成 ,办 学历 史 可追 溯 至 1 9 0 3年设 立 的陕 西 师范 学 堂 。其 承 继 着 大 儒 张载 “ 为 天 地 立心 ,为生 民 立命 ,为 往 圣继 绝 学 , 为万 世开太 平 ” 的关学精 神 ,直至 冯从 吾先 生发 扬光 大 、落 地 生根 。可 以说 ,西安文 理学 院 的大学 精神 是兼 容并包 、与 时俱 进 的。在 更名升 大 的 目标 指 引下 ,这种 大学 精神 的培 养
圜 西部教育
论大学精神 的培 养
以 西安 文理 学 院 为例
陈林强
( 西安 文理 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 摘
要 】 本文从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沿革 出发, 全面分析 了其培养大学精神所需要处理好 的几种关系, 总结 了学校发展
大学精神的经验、 做法。提 出了培育大学精神要做好的工作: 与时俱进地发展学校特色校训; 推进优 良校风建设; 加强大学精 神宣传 媒介 作用 。 【 关键词 】 西安文理学院; 大学精神; 培养
3 、教职 工 与 学生的 关 系

大学精 神 的培 育需 要正确 处理 几种 关系
在 关 系 的处理 中 ,既要 反映学 校 的优 良传统 , 又要符 合 这一 时期社 会发 展 的需 要 ; 既要 具有新 形 势下大 学办 学 的共 同理 念 , 又要 反映每 个学 校 自身 的办学 特 色。
分调动 宣传 部 门和基 层辅 导 员参与 其 中 ,占领 宣传 高 地 。利 用微信 公 众号 、网站 等形 式 ,及时 宣传 学校政 策 。以辅 导 员 深 入班 级 微信 群 、QQ 群 的形式 ,引导 师生思 想发 展 、摒 弃

论重塑大学精神

论重塑大学精神

论重塑大学精神摘要:本文对大学精神的理解进行了归纳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为什么要重塑大学精神,以及我国在重塑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指出,对于欧美大学精神的由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而我国高校在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重塑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精神;学术自由;重塑关于大学精神的讨论成为高教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纵观有关论述,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澄清并做进一步的深入论述。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精神有不同的理解。

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吉林大学大学精神与教育创新课题组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是科学文化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人类社会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王勤和韩艳则认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气质与风格,是独特的大学文化的体现。

纪宝成认为,大学精神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

在这些认识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大学精神的长期积淀性。

但是关于具体的内容则看法不一。

有学者强调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有学者则强调学术自由,还有学者强调爱国精神。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精神的理解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大学精神是一种普遍的,适用于所有的大学的精神,例如学术自由精神等。

狭义的大学精神则是某一所大学的独特学校文化,例如北大的爱国与自由民主精神。

广义的大学精神是所有大学都应该具备的理念,比如坚持学术自由,创造性,批判性等。

狭义的大学精神则是很难模仿的,它是建立在独特的学校历史和政治文化环境基础之上的长期积淀,比如牛津和剑桥所独特的差异。

没有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容易将大学所应有的精神当成具体学校独特的大学精神。

论大学精神的作用及其培育

论大学精神的作用及其培育
有人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 , “ 它是建立在对办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 无疑是一种巨
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 , 当被内化为大学人的学术良心和道
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_ 。有人认为, 1 J
就会产生一种激励人们探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欲 大学精神, 就是大 学的 人文精神, 即大学的理念和 价值追求, 德规范后, 是所有大学中的 人的 一般心理状态Ⅲ。 2 有人 J 认为, 大学精神 望。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是大学生命力的 根本体 “ 是大学自 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 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 现。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论述北大精神时, 怀着崇敬的心情 “ 彼此质疑, 相互问难, 容并包, 兼 追求真理。 在这种气氛 和 文明 成果, 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结; 它是 它是整 说: 怎能 ” 让海龟们去干苦活, 人们去思考 8l J 让 个 人类社会文明的 高级形式” ¨ 有人认为, _。 3 “ 大学精神是大 中, 不奋力向上!ⅢI 学 在长 期的 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 价值和规 问 、 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题” 培 “ , 这是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校 范 体系, 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j 史的 Ⅲ。有 4 学者弗兰西斯・ 怀德讯
欧 阳佩唏


论大学精 神的作用及其培育
学 与人文氛围。 大学精神能产生和传递全校师生的思想方 的面貌焕然一新, 升官发财之阶梯” 从“ 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法、 道德意识、 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大学精神的陶冶作用 大学。 那么是什么力量凝聚、 协调着彼此观点不同的 学者? 是巨 大的, 因为它 是一种“ 不言之教”它不是用教条或格言 , 正是大学精神。 来教训, 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 潜移默化。 清华大学十五食 堂的切菜工张 立勇通过自 。 学英语以6 分的高分JN通过 3 O U a ( 规范作用 五) 大学 精神是在一定的 大学理念的 基础上形成的, 而大学 了托福考 当 体要他谈一谈体会时, 试, 媒 他说能在清华大学 的发 展都是在一定的 理念指导之下进行的, 因而对大学的发 工作是一种幸福, 不论是做什么。 清华大学的学习 环境、 展起着规范作用。大学精神通过对大学成员的意识与行为 人 文条件 感染和 熏陶了 他。 ( 导向作用 三) 进行控制、 约束和塑造, 可以保障大学的 使命有效地实现。 大学 精神不同 于法律、 行政等硬性控制手段, 它以无形的文 导向 作用是指大学精神的指导作用。 大学精神是在一 化氛围, 如人生 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等内 化为大学成员自 觉 定的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大学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理 的、 愿的意向, 自 从而实现行为的自 并逐渐使大学成员的 律, 念的指导, 此大学精神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导向 因 作用。它体 行为、 趋同于大学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规范和思想意识。 态度 现 在学校的 精神、 文化、 制度等各个层面, 如指导思想、 正是 发展 大学精神规范着大学的发展, 指导着大学的发展方向, 思路、 学术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的构建等。 大学精神作为大 使大学抵 御住各种诱惑和冲 从而发 击, 挥其 应有的作 用。 学的内在支柱和灵魂 , 犹如大海中的罗盘、 黑暗中的明灯, 能 哈 佛大学3 周年校庆时曾请到罗斯福总 0 0 统出席, 事实 为人们指明方向, 成为人奋斗的导向和 行动的路标, 使人充 上哈 佛大 学打算按旧例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出席并演讲。

试论大学精神

试论大学精神

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途径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ies的翻译,universitie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

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yla Sophia 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ies。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

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大学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作用论文

大学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作用论文

试论大学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旗帜和灵魂,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对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精神科学发展观学生管理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本质上表现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它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一种理念,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教育的旗帜和灵魂,它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和运行发展轨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步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

许多高校经历过扩招、升格等快速发展后在许多硬件设施的条件上有了长足的改善,但在内涵建设、人文素养培育等进一步科学发展上遇到了瓶颈,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冲突。

因此,如何结合高校的基本特征和办学实际,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的内涵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大学质的规定性。

“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向外表达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所以然’,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大学精神使大学名副其实,有大学精神,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它不受功利性趋向的牵绊,而追求内在的意义;它置于外在的功名之外,而不依从于社会舆论,不限制于社会日常性之中,是激起大学突破社会重围的力量。

”⑴这种质的规定性突出表现了大学独特的精神品质。

(二)创新精神。

与大学精神具有悠久历史的特点在说法上似乎相矛盾的是其内在的创新精神。

“大学的本性旨在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探索未知而求真,更重要的还在于求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2]创新精神在引领着大学不断向前发展,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一所学校令人称道的精神成果。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来源:哈工大报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它是大学文化主体长期实践,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的主体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步凝练成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与传统,成为一所大学的社会品格,鲁迅先生称之为“校格”。其建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内能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的大学氛围,同时对外表现为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所在。精神文化虽无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然而由于它已经浸透和附着在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通过大学的使命、校风、校训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
大学使命是大学精神形成的来源。所谓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形成什样的文化。有时它完全以大学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理想表现出来。任何大学不论其大小都应当有自己的使命,并在使命确定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学使命就是大学的文化使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校风作为体现校园精神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校风(包含学风和教风在内)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优秀的校风是学校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大学文化建设
作者简 介 : 高延磊 ( 9 8 ) 男. 宁沈 阳人 , 1 7一 , 辽 学士 , 助教 , 阳广播 电视 大 学学生处 干事 , 沈 主要从 事马 克思主 义理 论与 思想政 治教 育 问题 研 究。 【 要】 大学精 神” 在大 学的发展 过程 中, 期积淀 而成 的稳定 的共 同的迪 求 摘 “ 是 长 理想 和信念 , 为大学人 所认 同的价值观 , 大学 自身存在 和 发展 是 是 中形成 的具有独 特气质 的精神 形式和 文 明成果 , 大学 文化 的核 心 , 是 是大 学的灵魂 所在 。大 学文化 的精 华培 育 了大学 精神 , 学精 神又促 进 了大 学优 大 秀 文化 的发展 . 二者 相辅相成 , 相互促进 。 【 键词】 关 大学精神 I 大学文化 } 新 创 【 中圈分 类号] 6 2 G 4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编号】 O 9 0 1 2 1 )3 O 1 2 文 1 0 —5 7 ( 0 2 O 一O 0 一O
21 0 2年 3月( 旬刊 ) 下
I N1 9 5 1 C — 4 / S 0— 0 N1 46 I S 0 7 1 1

耐 州
以“ 学 精 神 ’ 引领 , 新 大 学 文 化 建 设 大 ’ 为 创
高延 磊 ( 阳广 播 电视 大 学 辽 宁 沈 阳 10 0 ) 沈 1 0 3
没有受 到大学人 文精神 熏 陶, 之成 为 自身 血 肉的一 部 分 , 化其气 出特色 、 出水 平 , 使 变 办 切实使 高校成 为培养社 会主义建 设者 和接班人 的 阵地 , 质 的学生 , 不是 真正 的大学生 。没有 其独 特 精神 追求 的 大学 , 不 是一 座 是 我国高 校乃至 我们党 和政府 面临的重 大现实课 题 。 也 真正 意义上 的大学 。真正 的大学应 该 充满 着对 人 的价值 与 意义 的 理解 与 2 3 缺乏 对学生 独立人 格的培 养 。爱 因斯 坦指 出 :人要 藉着教 育 得 . “ 尊崇 , 能够 使置 身于其 间的每个 人感 受到充满 内心 的庄严感 和被净 化 了的 到对事物 乃至对人 生价 值的了解 与感觉 , 人必 须对从属 于道德 性质 的美 和 自我超 越感 。 受到 自主的尊严 , 受到独 特存在 的价值 , 受到心 灵成 长 善 有亲切 的感觉 , 感 感 感 对人 类 的各 种动 机 , 各种 期望 , 各种 痛苦 有 了解 , 能 和 才 的愉悦 , 这里 , 在 师生 都不知 不觉地 发生着 一种变 化 , 它们永远 地改 变一 个 别 的个人 和社会有 合适 的关系 。 ] 体现 了大学 教 育对 人格 塑造 引导 的 2 这

论现代大学精神

论现代大学精神

论现代大学精神崔琳毛长娟2(1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2黄河科技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06)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不断地发展和自身完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能突出自身特有气质特性的精神形式。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更是传统精神、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

它对大学的发展起着思想导向作用。

同时,大学精神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自身。

根据前人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文章认为现代大学精神应该包括:自治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精神。

关键词:大学精神自治批判兼容并包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大学》开篇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应该是古代的大家对“大学”精神的最高概括。

当然。

此所谓“大学”并不是指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学”。

那么,如何定义现代的大学精神?现代的大学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呢?一、何谓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不同阶段的社会情景中变化和发展着的概念,学者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表述。

王翼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李辉、钟明华认为: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社会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苗素莲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的形成过程中,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大学自身的角色定位.它体现了大学对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又以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行为.显示着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机构的独特气质。

”刘亚敏把大学精神定义为“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

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共同努力.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①它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激发、凝聚、定向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大学精神重要性及发扬途径科学教育专业徐国鹏指导老师徐孝明摘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和“止于至善”的道德精神。

本文浅谈了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叙述了如何培育和发扬大学精神。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 the spirit of educating people,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 the spirit of social criticism, the spirit of social care, the spirit of free academic exploration, the spirit of moral benevolence and. It also suggests carrying forward university spirit and promoting university grade.关键词:大学精神; 创造精神; 批判精神; 社会关怀精神Keyword:university spirit;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the spirit of social criticism;the spirit of social care目录1.何为大学精神--------------------------------------------------------------------------------------------- 31.1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 31.2 创造精神------------------------------------------------------------------------------------------------- 31.3 引导社会的批判精神--------------------------------------------------------------------------------- 41.4 社会关怀精神 ------------------------------------------------------------------------------------------ 41.5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 41.6“止于至善”的道德精神 ---------------------------------------------------------------------------- 42. 为何要弘扬大学精神----------------------------------------------------------------------------------------- 52.1 生命力的体现 ------------------------------------------------------------------------------------------ 52.2 抵御腐蚀的盾牌 --------------------------------------------------------------------------------------- 53. 如何发扬大学精神-------------------------------------------------------------------------------------------- 63.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基点 --------------------------------------- 63.2 从制度上严格规范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 --------------------------------------- 63.3 从环境上积极营造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条件 --------------------------------- 64. 结语--------------------------------------------------------------------------------------------------------------- 7 参考文献: --------------------------------------------------------------------------------------------------------- 81.何为大学精神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代大教育家孔老夫子尚且不忘每日反省自身,而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吾辈理当效仿前人,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面貌,为校园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形成大学精神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那么,什么事真正的大学精神呢?百度百科做出如下解释:“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当代一位著名大学校长曾经指出:“大学要传递高品位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研究高层次学问,更应该有自己的精神。

”[1]什么是大学的精神?我想,所谓大学精神,就是指整个大学校园共同体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等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所大学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该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办学理念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和升华,进而在自身办学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积淀。

以鄙之见,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的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的批判精神。

大学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精神作为一个抽象的非实体化名词,必须要深刻理解大学精神的真正意义。

大学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深居其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品质。

大学精神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

1.1育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和有精神世界的。

如果教育忘记了人、失去了人,就失却一切,也就没有教育。

“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0的原则,其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唤醒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人文科学,激发人的智慧,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时代的精神培养升华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自主、自强、自信、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事业和人生。

大学教育就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2]1.2 创造精神归根究底,创造精神指的是一个人活着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创造新鲜文化、财富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

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

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造精神,那么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是不可能向前发展的。

1.3 引导社会的批判精神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学作为一种与社会政治、经济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是具有公共良心和独立品格,能够借助知识、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具有批判精神,为知识发展提供价值导向,成为社会的良心,并以自己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引导社会前进,这就是大学精神。

在当代,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具有全球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他们学成毕业后,进入社会能站在时代的前面,不仅就业而且创业,这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引导社会前进。

就是指对其他技术,行为,思想等做出自己不同于他人意见或者评判其不合理的精神。

批判精神与社会其他结构相比,大学具有自身的优势。

具体表现在:知识聚集的场所。

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

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

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

[3]1.4 社会关怀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对人对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随着媒体广播的迅速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缺少人文关怀,显现社会冷漠,人情麻木的事,例如小悦悦事件充分说明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人情的麻木,良知的匮乏。

社会关怀精神还表现在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

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

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

1.5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应有的品位是/学术自由,人格独立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